《六因條辨》~ 序
序
1. 序
嘗觀仲景《傷寒》《金匱》雜病,包蘊靡遺,良法大備。經王叔和編次之餘,改頭換面,茫乎無垠,學者何由以入。迨後英賢繼起,如朱奉議劉河間、張易州輩,皆各抒所見,自成一家言,然未知盡合仲景之旨否也。即有善者,猶耳目口鼻之各立門戶,而不能兼賅,人第知通三才為儒,而不知不通三才尤不可為醫。醫也者,非上窮天紀,中極人才,下究地宜,豈能入岐伯之室,登仲景之堂乎。
白話文:
我曾經讀過名醫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,書中包羅萬象,包含了醫治各種疾病的良方。後來,王叔和將其整理編次,內容錯亂繁雜,難以理解,讓學習者不知從何學起。
之後,又出現了朱奉議、劉河間、張易州等人,他們各自提出自己的見解,自成一派,但不知道他們是否完全理解張仲景的深意。即使他們有過人之處,也不過是各自分立門戶,不能兼收並蓄。人們只知道博通三才的人才能成為儒家,卻不知道對於醫家來說,不懂得三才更是不可能。
醫者,如果不深入研究天象,洞悉人體,瞭解地理環境,怎麼能進入岐伯的殿堂,登上張仲景的高峯呢?
自縉紳先生以方術視醫,而醫道之凌夷久矣。且方書汗牛充棟,言之當,固濟世之慈航。倘有差池,所以誤天下蒼生者,良非細故也。是非深得於心,而幾經閱歷,幾番增損,奚敢筆之於書。吾友陸君子賢,好古博學,上自靈素,下及百家,搜討有年。所著《六因條辨》,簡而明,約而賅,大書以提其綱,分注以詳其用。
白話文:
自從上流社會的人把醫術當作方術來看待,醫學的水平就下降得很厲害了。而且醫書堆積如山,雖然內容有的正確,可以作為治病救人的指南。但如果有出入,就會誤導世人,這可不是小事。如果對醫學道理沒有深入的理解,又沒有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,以及反覆地修正完善,怎麼敢把這些東西寫成書呢?我的朋友陸君子賢,勤奮好學,博覽古書,從《靈素》開始,涉獵各種醫書,多年來蒐集整理。他所著的《六因條辨》,簡潔明瞭,內容全面,用大標題概括綱要,並用具體的注釋說明使用方法。
其中經絡臟腑,營衛氣血,並用藥準繩,靡不由淺入深,曲盡其奧。學者誠能遂條細勘,潛心體認,將見大年廣蔭,實有裨於斯道,(予)故喜而為數言以弁諸簡端,不識子賢以(予)言為有當否。
同治七年五月上浣世弟潁川豫庭氏其順拜題
白話文:
中醫理論博大精深,從經絡臟腑到營衛氣血,用藥精準無誤,由淺入深,闡述得很透徹。學習者如果能逐條細緻探討,用心體會,將會獲益良多,對中醫的理解也會大有裨益。因此,我很高興能寫下這些文字,不知您是否認同我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