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)

1. 卷上

2. 原道論第一

經曰。觀天之道。執天之行。盡矣。蓋天一而地二。北辨而南交。入精神之運以行矣。擬之於象。則水火也。畫之於卦。則坎離也。兩者相須。彌滿六合。物物得之。況於人乎。蓋精神生於道者也。是以上古真人。把握萬象。仰觀日月。呼吸元氣。運氣流精。脫骨換形。執天機而行六氣。

分地紀而運五行。食乳飲血。省約儉育。日夜流光。獨立守神。肌肉若一。故能壽敝天地。無有終時。此其道生之要也。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。身安而無疾。夫水火用法象也。坎離言交變也。萬億之書。故以水為命。以火為性。土為人。人為主性命者也。是以主性命者在乎人。

去性命者亦在乎人。養性命者亦在乎人。何則。修短壽夭。皆自人為。故經曰。精神內守。病安從來。又曰。務快其心。逆於生樂。所以然者。性命在乎人。故人受天地之氣。以化生性命也。是知形者生之舍也。氣者生之元也。神者生之制也。形以氣充。氣耗形病。神依氣位。

氣納神存。修真之士。法於陰陽。和於術數。持滿御神。專氣抱一。以神為車。以氣為馬。神氣相合。可以長生。故曰。精有主。氣有元。呼吸元氣。合於自然。此之謂也。智者明乎此理。吹噓呼吸。吐故納新。熊經鳥伸。導引按蹺。所以調其氣也。平氣定息。握固凝想。神宮內視。

五臟昭徹。所以守其氣也。法則天地。順理陰陽。交媾坎離。濟用水火。所以交其氣也。神水華池。含虛鼓漱。通行榮衛。入於元官。溉五臟也。服氣於朝。閉息於暮。陽不欲迭。陰不欲復。煉陰陽也。以至起居適早晏。出處協時令。忍怒以全陰。抑喜以全陽。泥丸欲多擲。

天鼓欲常鳴。形欲常鑑。津欲常咽。體欲常運。食欲常少。眼者身之鑑也。常居欲頻修。耳者體之牖也。城廓欲頻治,面者神之庭也。神不欲復。發者腦之華也。腦不欲減。體者精之元也。精不欲竭。明者身之寶也。明不欲耗。補瀉六腑。淘煉五精。可以固形。可以全生。此皆修真之要也。

故修真之要者。水火欲其相濟。土金欲其相養。是以全生之術。形氣貴乎安。安則有倫而不亂。精神貴乎保。保則有要而不耗。故保而養之。初不離於形氣精神。及其至也。可以通神明之出。神明之出。皆在於心。獨不觀心為君主之官。得所養。則血脈之氣。王而不衰。生之本無得而搖也。

神之變無得而測也。腎為作強之官。得所養。則骨髓之氣。榮而不枯。蟄封藏之本。無得而傾也。精之處無得而奪也。夫一身之間。心居而守正。腎下而立始。精神之居。此宮不可太勞。亦不可竭。故精太勞則竭。其屬在腎。可以專嗇之也。神太用則勞。其藏在心。靜以養之。

唯精專然後可以內守。故昧者不知於此。欲拂自然之理。謬為求補之術。是以偽勝真。以人助天。其可得乎。

白話文:

原道論第一

經典記載說:觀察天道,遵循天道的運行,就盡善盡美了。概括來說,天為一,地為二;北方為離散,南方為交合。精神的運轉就是如此運行。比喻來說,就像水火;用卦象來表示,就是坎離。這兩種力量互相依存,充滿天地之間,萬物都因此而存在,何况是人呢?人的精神是從道中產生的。所以上古的真人,掌握萬物規律,仰觀日月,呼吸元氣,運行氣血,脫胎換骨,遵循天機運行六氣,

按照地紀運行五行。食用乳汁血液,生活簡樸,日夜精進,獨處守神,肌肉勻稱。所以能夠壽命超過天地,沒有終結的時候。這就是道生之要。所謂道,能夠延緩衰老,保持身形,身心安泰,沒有疾病。水火是運用的法則,坎離指交合變化的道理。無數的書籍,都以水代表生命,以火代表本性,以土代表人,人主宰生命。所以主宰生命,也在於人;

失去生命,也在於人;養育生命,也在於人。為什麼呢?壽命的長短,都取決於自身行為。所以經典記載說:「精神內守,病從何來?」又說:「務必使心快活,違背天性追求享樂。」所以這樣,因為生命掌握在人手中,人接受天地之氣,以此化生生命。所以知道:形體是生命的住所,氣是生命的根本,神是生命的統御。形體依靠氣體充盈,氣體耗損則形體生病;神依附於氣,

氣充則神存。修道之人,效法陰陽,遵循術數,保持充盈,控制神明,專注於氣,抱持一。以神為車,以氣為馬,神氣相合,就可以長生不老。所以說:「精氣有主宰,氣有根本」,呼吸元氣,符合自然規律,這就是所謂的。智者明白這個道理,運用吐納呼吸,吐故納新,模仿熊的動作和鳥的伸展,導引按壓穴位,以此調和氣息;平心靜氣,握固凝神,內視神宮,

五臟通透,以此守護氣息;效法天地,順應陰陽,交合坎離,運用水火,以此交合氣息。神水充滿華池,含津鼓漱,運行榮衛之氣,進入元官,滋潤五臟。早晨服氣,傍晚閉息,陽氣不要逆轉,陰氣不要反復,煉化陰陽。至於起居要適應早晚,出入要符合時令,忍怒以保全陰氣,抑制喜悅以保全陽氣;泥丸宮要多旋轉,

天鼓要經常鳴響,形體要經常檢查,津液要經常吞咽,身體要經常活動,飲食要經常少量。眼睛是身體的明鏡,要經常保養;耳朵是身體的窗口,城牆要經常修理;面容是神的庭院,神明不要反復;頭髮是腦髓的華蓋,腦髓不要減少;身體是精氣的根本,精氣不要耗竭;光明是身體的珍寶,光明不要損耗。調理六腑,提煉五精,就可以堅固形體,就可以保全生命。這些都是修真的要點。

所以修真的要點是:水火要互相調劑,土金要互相滋養。所以保全生命的法則,形體和氣息貴在安寧,安寧則有秩序而不混亂;精神貴在保護,保護則有節制而不耗損。所以保護和養護它,最初不離開形體、氣息和精神。到了極致,就可以溝通神明的顯現。神明的顯現,都在於心。獨自不觀察心,它是君主之官,得到滋養,則血脈之氣,旺盛而不衰敗,生命的根本就不會動搖;

神的變化無法測度。腎是強壯的器官,得到滋養,則骨髓之氣,充盈而不枯竭,封藏的根本不會傾斜,精氣的所在不會被奪取。在人的身體中,心居中而守正,腎在下而立始。精神的住所,這個宮殿不能過度勞累,也不能耗竭。所以精氣過度勞累就會耗竭,它的屬性在腎,可以專注地節省它;神過度使用就會勞累,它的藏處在心,要靜下來養護它。

只有精氣專一,然後才能內守。所以愚昧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,想要違背自然的規律,錯誤地追求補益的方法,所以虛偽勝過真實,用人力來幫助天道,這怎么可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