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楊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序

回本書目錄

楊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序

1. 楊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序

天興末,予北渡,寓東原之長清。一日過前太醫王慶先家,於几案間得一書,曰: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。試閱之,乃劉高尚守真先生之遺書稿也。其文則出自《內經》中,摭其要而述之者。朱塗墨注,凡三卷,分三十二門。門有資次,合理契經。如原道則本性命之源,論脈則盡死生之說;攝生則語存神存氣之理,陰陽則講抱元守一之妙;病機則始終有條有例,治病之法盡於此矣。

本草則驅用有佐有使,處方之法盡於此矣。至於解《傷寒論》氣宜說,曲盡前聖意,讀之使人廓然有醒悟,恍然有所發明。使六脈、十二經、五臟六腑、三焦、四肢,目前可得而推見之也。後二十三論,隨論出證,隨證出方,先後加減,用藥次第,悉皆蘊奧,精妙入神。

嘗試用之,十十皆中,真良醫也。雖古人不是過也;雖軒岐復生,不廢此書也。然先生有序,序己行藏,言幼年已有《直格》、《宣明》、《原病式》三書。雖義精愨,猶有不盡聖理處。今是書也復出,與前三書相為表裡,非曰後之醫者龜鏡歟?

至如平昔不治醫書者得之,隨例驗證,度已處藥,則思亦過半矣。予謂是書,雖在農夫、工販、緇衣、黃冠、儒宗,人人家置一本可也。若己有病,尋閱病源,不至亂投湯劑;況醫家者流者哉?惜哉先生卒,書不世傳,使先生之道,竊入小人口,以為己書者有之。予憫先生道屏翳於茆茨荊棘中,故存心精較,今數年矣。命工鏤版,擬廣世傳,使先生之道,出於茆茨荊棘中,亦起世膏肓之一端也。

歲辛亥正月望日太滷楊威序

白話文:

天興年間末期,我北渡遷徙,寄居在東原長清。有一天,我去拜訪前太醫王慶先先生家,在書案上發現一本書,名叫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。我試著閱讀,才知道這是劉高尚守真先生的遺稿。書中的內容出自《內經》,擷取其精要加以闡述,朱筆批註,共有三卷,分為三十二門,每門都有次第,內容合理,與經義相符。

例如,講述養生之道,則闡明性命之源;論述脈象,則詳盡說明生死之理;講述養生,則說明養神養氣的道理;論述陰陽,則講解抱元守一的妙法;論述病機,則始終有條有理,治病的方法都在其中;論述本草,則說明藥物配伍的原則,處方的方法也在其中。至於對《傷寒論》中氣宜的闡述,更是曲盡前賢之意。讀來令人豁然開朗,茅塞頓開,使人能清晰地了解六脈、十二經、五臟六腑、三焦、四肢的病理。書後二十三論,論述疾病,提出證據,根據證據開方,加減藥物,用藥次序,都精妙絕倫,蘊含深奧的道理。我嘗試著使用書中的方法,十次都能成功,真是良醫之作!即使是古代醫學聖賢軒轅黃帝、岐伯再世,也不會否定這本書的價值。

雖然先生自己作序,陳述自己的生平和行醫經歷,提到年輕時就已經寫成《宣明原病式》等三本書,雖然義理精深透徹,但仍有不盡完善之處。現在這本書問世,與之前的三本書相輔相成,難道不是後世醫者的寶貴典範嗎?

即使是從不研究醫書的人得到這本書,依法驗證,按照書中方法用藥,也能掌握醫術的大概。我认为这本书,无论是农民、商人、僧侣、道士,还是儒生,家家户户都应该放一本。如果自己生病了,可以翻閱尋找病因,不至於亂投藥物,何况是醫者呢!可惜先生去世了,這本書沒有流傳於世,有些人竊取先生的思想,據為己有。我憐憫先生的學說被埋沒,因此幾年來我一直用心校對,如今刻印成版,打算廣泛流傳,讓先生的學說不再埋沒,也為醫學貢獻一份力量。

辛亥年正月十五日,太僕楊威作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