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七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4)

1. 足太陽膀胱經穴

百證賦云:兼魂門,治胃冷食不化。

一傳治水腫鼓脹,氣膈不食,泄瀉年久不止,多年積塊。

三焦俞,在十三椎下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。刺五分,灸三壯,一曰三分、五壯。

主治傷寒身熱頭痛,吐逆,肩背急,腰脊強,不得俯仰,臟腑積聚,脹滿膈塞不通,飲食不化,羸瘦,水穀不分,腹痛下痢,腸鳴目眩。

千金云:少腹堅大如盤盂,胸腹脹滿,飲食不消,婦人癥聚瘦瘠,灸三焦俞百壯,三報之,仍灸氣海百壯。又云:主五臟六腑積聚,心腹滿,腰脊痛,吐逆寒熱,小便不利,灸隨年壯。又治尿血,灸百壯。

腎俞,在十四椎下,與臍平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。(素問血氣形志篇有五臟俞度,見經絡類十一。)刺三分,留七呼,灸三壯。一曰灸以年為壯。素問曰:刺中腎,六日死。

主治虛勞羸瘦,面目黃黑,耳聾,腎虛水臟久冷,腰痛夢遺精滑,腳膝拘急,身熱頭重振寒,心腹䐜脹,兩脅滿痛引少腹,少氣溺血,便濁淫濼,赤白帶下,月經不調,陰中痛,五勞七傷,虛憊無力,足寒如冰,洞泄食不化,身腫如水,男女久積氣痛,變成勞疾。此穴主瀉五臟之熱,與五臟俞同。

千金云:腎間風虛,灸百壯。又小便濁,夢遺失精,灸百壯。又云:腎俞主五臟虛勞,少腹弦急脹熱,灸五十壯,老少減之。若虛冷,可百壯,橫三間寸灸之。又消渴口乾,同腰目灸之。又尿血,灸百壯。又百病水腫,灸百壯。

玉龍賦云:兼命門,治老人便多。又兼心俞,治腰腎虛乏之夢遺。

百證賦云:兼巨髎穴,能除胸膈停留瘀血。

通玄賦云:能瀉盡腰股之痛。

一傳治色欲過度,虛腫耳痛耳鳴。

大腸俞,在十六椎下,去脊中二寸,伏而取之。刺三分,留六呼,灸三壯。

主治脊強不得俯仰,腰痛腹脹,繞臍切痛,腸癖瀉痢,食不化,大小便不利。

千金云:脹滿雷鳴,灸百壯,三報之。

靈光賦云:治大便病。

小腸俞,在十八椎下,去脊中二寸,伏而取之。刺三分,留六呼,灸三壯。

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,便赤不利,淋瀝遺尿,小腹脹滿㽲痛,瀉痢膿血,腳腫心煩短氣,五痔疼痛,婦人帶下。千金云:泄注五痢,便膿血腹痛,灸百壯。又主三焦膀胱寒熱,津液赤白洞泄,腰脊痛,小水不利,婦人帶濁,灸五十壯。又消渴口乾不可忍者,灸百壯,橫三間寸灸之。

靈光賦云:治小便病。

膀胱俞,在十九椎下,去脊中二寸,伏而取之。刺三分,留六呼,灸三壯。一云七壯。

主治小便赤澀,遺尿泄痢,腰脊腹痛,陰瘡,腳膝寒冷無力,女子癥瘕。

百證賦云:兼脾俞,治脾虛穀食不消。

中膂內俞(一名脊內俞),在二十椎下,去脊中二寸,夾脊胂起肉間,伏而取之。刺三分,留六呼,灸三壯。

白話文:

足太陽膀胱經穴

魂門穴配合使用,可以治療胃部虛寒導致的食物消化不良。

這個穴位還能治療水腫、腹脹、氣滯導致的胸膈不適、無法進食、長期腹瀉、以及體內多年的腫塊。

三焦俞穴位,位於第十三胸椎下方,距離脊椎中線兩寸的地方,取穴時正坐。針刺五分深,艾灸三壯,有的說法是針刺三分深,艾灸五壯。

主治因傷寒引起的身體發熱、頭痛、嘔吐、肩背部僵硬、腰部僵硬、無法彎腰或後仰、內臟積聚、腹部脹滿、胸膈阻塞不通、食物消化不良、身體消瘦、水穀不分、腹痛腹瀉、腸鳴、頭暈。

《千金方》說:如果腹部腫脹像盤子一樣大,胸腹脹滿,飲食不消化,婦女出現腫塊導致身體消瘦,可以艾灸三焦俞穴一百壯,分三次進行,同時艾灸氣海穴一百壯。又說:這個穴位主要治療五臟六腑的積聚,心腹脹滿、腰脊疼痛、嘔吐寒熱、小便不暢,艾灸的次數可以根據年齡大小決定。還能治療尿血,艾灸一百壯。

腎俞穴位,位於第十四胸椎下方,與肚臍平齊,距離脊椎中線兩寸的地方,取穴時正坐。(《素問·血氣形志篇》中有五臟俞穴的度量,在經絡類的第十一篇。)針刺三分深,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。有的說法是艾灸的次數以年齡為準。《素問》說:刺中腎臟,六天內會死亡。

主治虛勞導致的身體消瘦、面色黃黑、耳聾、腎臟虛弱導致的長期寒冷、腰痛、遺精滑精、腿腳拘攣、身體發熱、頭重發冷、心腹脹滿、兩脅脹痛牽引至小腹、氣短尿血、小便渾濁、遺精、白帶過多、月經不調、陰部疼痛、五勞七傷、身體虛弱無力、腳部冰冷、腹瀉導致食物無法消化、身體水腫、男女長期積聚的氣痛,轉變成勞損疾病。這個穴位主要泄瀉五臟的熱,和五臟俞穴的作用相同。

《千金方》說:腎臟虛弱導致的風症,艾灸一百壯。又說:小便渾濁、遺精滑精,艾灸一百壯。又說:腎俞穴主要治療五臟虛弱勞損、小腹緊張脹熱,艾灸五十壯,老人和小孩可以減少艾灸次數。如果身體虛寒,可以艾灸一百壯,橫向隔開三寸艾灸。還能治療口渴,和腰部的穴位一起艾灸。還能治療尿血,艾灸一百壯。還能治療各種疾病引起的水腫,艾灸一百壯。

《玉龍賦》說:和命門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老人小便次數多。和心俞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腰腎虛弱導致的遺精。

《百證賦》說:和巨髎穴一起使用,可以消除胸膈部位的瘀血。

《通玄賦》說:能夠徹底消除腰部和腿部的疼痛。

這個穴位還能治療因性慾過度導致的身體虛弱水腫、耳痛耳鳴。

大腸俞穴位,位於第十六胸椎下方,距離脊椎中線兩寸的地方,取穴時俯臥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。

主治脊椎僵硬無法彎腰或後仰、腰痛、腹脹、肚臍周圍疼痛、腸道疾病引起的腹瀉、食物不消化、大小便不暢。

《千金方》說:腹部脹滿,腸鳴,艾灸一百壯,分三次進行。

《靈光賦》說:治療大便疾病。

小腸俞穴位,位於第十八胸椎下方,距離脊椎中線兩寸的地方,取穴時俯臥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。

主治膀胱和三焦津液不足、小便發紅不暢、淋漓不盡、遺尿、小腹脹痛、腹瀉膿血、腳腫、心煩氣短、痔瘡疼痛、婦女白帶過多。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腹瀉痢疾,大便膿血,腹痛,艾灸一百壯。又說:主要治療三焦膀胱的寒熱,津液赤白洞瀉,腰脊痛,小便不暢,婦女白帶渾濁,艾灸五十壯。還能治療口渴難忍,艾灸一百壯,橫向隔開三寸艾灸。

《靈光賦》說:治療小便疾病。

膀胱俞穴位,位於第十九胸椎下方,距離脊椎中線兩寸的地方,取穴時俯臥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,也有說法是七壯。

主治小便赤澀、遺尿腹瀉、腰脊腹痛、陰部瘡瘍、腿腳寒冷無力、女子腫塊。

《百證賦》說:和脾俞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脾虛導致的食物消化不良。

中膂內俞(又名脊內俞)穴位,位於第二十胸椎下方,距離脊椎中線兩寸的地方,在脊椎兩側隆起的肌肉之間,取穴時俯臥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