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七 (2)
卷七 (2)
1. 足太陽膀胱經穴
主治目痛如脫,不能遠視,腦風頭項痛,鼻塞無聞。
千金云:多汗寒熱,灸五十壯,刺三分。
百證賦云:連囟會,療頭風。
天柱,挾項後大筋外廉,髮際陷中。刺二分,留六呼,灸三壯。一曰刺五分,禁灸。
主治頭旋腦痛,鼻塞淚出,項強肩背痛,足不任身,目瞑不欲視。
百證賦云:連養老,治目中䀮䀮。又云:連束骨,治項強多惡風。
大杼,在項後第一椎下,兩旁相去脊中各二寸陷中,正坐取之。海論曰:衝脈者,其輸上在於大杼。氣穴論注曰:督脈別絡,手足太陽三脈之會。刺三分,留七呼,灸五壯、七壯。一曰禁灸,非有大急不可灸也。
主治傷寒汗不出,腰脊項背強痛不得臥,喉痹煩滿,痎瘧頭痛咳嗽,身熱目眩,癲疾筋攣瘛瘲,膝痛不可屈伸。幾刺瘧疾脈滿大者,刺此並譩譆穴出血,隨人肥瘦刺之,不已刺委中、風門立已。
席弘賦云:大杼若連長強尋,小腸氣痛即行針。
風門(一名熱府),在二椎下,兩旁各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。督脈足太陽之會。熱府腧也。刺五分,留七呼,灸五壯。
主治傷寒頭痛項強,目瞑鼽嚏,胸中熱,嘔逆上氣喘,臥不安,身熱黃疸,癰疽發背。此穴能瀉一身熱氣,常灸之,永無癰疽瘡疥等患。
神農經云:傷風咳嗽頭痛,鼻流清涕,可灸十四壯,及治頭疼風眩,鼻衄不止。
千金云:上氣短氣咳逆,胸背徹痛,灸百壯。
肺俞,在三椎下,去脊中各二寸,又以手搭背,左取右,右取左,當中指末處是穴,正坐取之。千金曰:肺俞對乳,引繩度之。刺三分,留七呼,灸三壯。一云灸百壯。素問曰:刺中肺,三日死。
主治五勞傳屍骨蒸,肺風肺痿,咳嗽嘔吐,上氣喘滿,虛煩口乾目眩,支滿汗不出,腰脊強痛,背僂如龜,寒熱癭氣黃疸。此穴主瀉五臟之熱,與五臟俞治同。
神農經曰:治咳嗽吐血唾紅,骨蒸虛勞,可灸十四壯。
千金云:治吐血唾血,上氣咳逆喉痹,灸隨年壯。又氣短不語,灸百壯。又治水注口中湧水出,灸肺俞及三陰交,隨年壯。又癭腫上氣短氣,灸百壯。又盜汗寒熱惡寒,灸隨年壯,刺五分。
玉龍賦云:兼豐隆,治痰嗽。
百證賦云:兼天突,治咳嗽連聲。
乾坤生意云:同陶道、身柱、膏肓,治虛損五勞七傷緊要法。
厥陰俞,在四椎下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。(此穴出山眺經,甲乙經無。)刺三分,灸七壯。
主治咳逆牙痛,心痛結胸,嘔吐煩悶。
千金云:主胸中膈氣,積聚好吐,灸隨年壯。
心俞,在五椎下,去脊中二寸,正坐取之。刺三分,留七呼。按甲乙經曰禁灸,故世醫皆謂可針不可灸,殊不知刺中心一日死,乃素問之所戒,又豈可易針耶?千金方言風中心,急灸心俞百壯,服續命湯,又吐逆不得食者灸百壯,是又當權其緩急也。
白話文:
[足太陽膀胱經穴]
- 主治: 眼睛痛得像要掉出來一樣,看不清遠處的東西,頭部因風邪引起的疼痛,脖子僵硬,鼻塞不通氣,聽不到聲音。
《千金方》說:如果多汗又發冷發熱,要灸五十壯,針刺三分深。
《百證賦》說:與囟會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頭風。
- 天柱穴: 在後頸部,大筋外側邊緣,髮際凹陷處。針刺二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可以灸三壯。還有一種說法是針刺五分深,禁止艾灸。
主治: 頭暈腦脹痛,鼻塞流淚,脖子僵硬,肩膀和背部疼痛,雙腳無力無法支撐身體,眼睛昏花不想看東西。
《百證賦》說:與養老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眼睛模糊。又說:與束骨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脖子僵硬,怕風。
- 大杼穴: 在後頸部第一胸椎下方,左右兩側距離脊椎中心各二寸的凹陷處,正坐時取穴。《海論》說:衝脈的經氣從大杼穴向上輸送。《氣穴論》的註解說:大杼穴是督脈的別絡,也是手太陽、足太陽三條經脈交會的地方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,可以灸五壯或七壯。還有一種說法是禁止艾灸,除非情況非常緊急才可灸。
主治: 傷寒不出汗,腰、背、頸部僵硬疼痛無法躺臥,咽喉腫痛,心煩意亂,瘧疾,頭痛咳嗽,身體發熱頭暈,癲癇、肌肉痙攣,膝蓋疼痛無法彎曲。針刺治療瘧疾時,如果脈搏強盛,可以針刺此穴,同時配合譩譆穴放血,根據患者的胖瘦調整針刺深度,如果沒有效果,就針刺委中穴和風門穴,即可立即見效。
《席弘賦》說:大杼穴與長強穴相連,可用於針刺治療小腸氣痛。
- 風門穴:(又名熱府)在第二胸椎下方,左右兩側距離脊椎中心各二寸的地方,正坐時取穴。是督脈與足太陽經交會的穴位,也是熱氣匯聚的地方。針刺五分深,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,可以灸五壯。
主治: 傷寒引起的頭痛、頸部僵硬、眼睛昏花、打噴嚏,胸口發熱,想吐、呼吸急促,躺臥不安,身體發熱、黃疸,癰疽、背部生瘡。此穴可以疏洩全身的熱氣,經常灸此穴可以永遠避免癰疽瘡疥等疾病。
《神農經》說:感冒咳嗽、頭痛、流鼻涕,可以灸十四壯,還能治療頭痛、頭暈,以及鼻出血不止。
《千金方》說:呼吸急促、咳嗽,胸背疼痛,可以灸一百壯。
- 肺俞穴: 在第三胸椎下方,左右兩側距離脊椎中心各二寸的地方,或者用手搭在背上,左手取右邊的穴位,右手取左邊的穴位,中指尖端所在的地方就是穴位,正坐時取穴。《千金方》說:肺俞穴對應乳頭,可以通過繩子測量確定位置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,可以灸三壯。還有一種說法是灸一百壯。《素問》說:如果針刺傷到肺,三天就會死亡。
主治: 五勞傳屍骨蒸病(肺結核),肺風、肺痿(肺氣虛弱),咳嗽、嘔吐、呼吸急促,心煩口渴、頭暈,胸悶不出汗,腰背僵硬疼痛,背部彎曲像烏龜,發冷發熱、癭氣、黃疸。此穴主要疏洩五臟的熱氣,與五臟俞穴的治療效果相同。
《神農經》說:治療咳嗽、咳血、吐血、骨蒸虛勞,可以灸十四壯。
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咳血、吐血、呼吸急促、咽喉腫痛,可以根據年齡灸不同壯數。又說呼吸急促不能說話,可以灸一百壯。還說治療口中湧水,可以灸肺俞穴和三陰交穴,灸的壯數和年齡相同。又說治療癭腫、呼吸急促,可以灸一百壯。又說盜汗、發冷發熱、怕冷,可以根據年齡灸不同壯數,針刺五分深。
《玉龍賦》說:與豐隆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痰咳。
《百證賦》說:與天突穴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連聲咳嗽。
《乾坤生意》說:與陶道穴、身柱穴、膏肓穴一起使用,是治療虛損、五勞七傷的重要方法。
- 厥陰俞穴: 在第四胸椎下方,左右兩側距離脊椎中心各二寸的地方,正坐時取穴。(此穴出自《山眺經》,《甲乙經》沒有記載。)針刺三分深,灸七壯。
主治: 咳嗽、牙痛、心痛、胸悶、想吐、煩躁。
《千金方》說:主要治療胸膈積氣、想吐,可以根據年齡灸不同壯數。
- 心俞穴: 在第五胸椎下方,左右兩側距離脊椎中心各二寸的地方,正坐時取穴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七個呼吸的時間。《甲乙經》說禁止艾灸,所以現在的醫生都認為此穴只能針刺,不能艾灸。但要知道《素問》告誡說針刺傷到心臟,一天就會死亡,怎麼可以隨便針刺呢?《千金方》說風邪侵犯心臟,應立即灸心俞穴一百壯,配合服用續命湯,又說想吐、吃不下飯的,灸一百壯,這是要權衡輕重緩急來決定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