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五行統論

無生則發育無由,無制則亢而為害。生克循環,運行不息,而天地之道,斯無窮已。第人知夫生之為生,而不知生中有克;知克之為克,而不知克中有用;知五之為五,而不知五者之中,五五二十五,而復有互藏之妙焉。所謂生中有克者,如木以生火,火勝則木乃灰燼;火以生土,土勝則火為撲滅;土以生金,金勝則土無發生;金以生水,水勝則金為沉溺;水以生木,木勝則水為壅滯。此其所以相生者,實亦有所相殘也。

所謂克中之用者,如火之炎熾,得水克而成既濟之功;金之頑鈍,得火克而成煅煉之器;木之曲直,得金克而成芟削之材;土之曠墁,得木克而見發生之化;水之氾濫,得土克而成堤障之用。此其所以相剋者,實又所以相成也。而五常之德亦然,如木德為仁,金德為義,火德為禮,水德為智,土德為信。

仁或失於柔,故以義斷之;義或失於剛,故以禮節之;禮或失於拘,故以智通之;智或失於詐,故以信正之。是皆生克反用之道也。所謂五者之中有互藏者,如木之有津,木中水也;土之有泉,土中水也;金之有液,金中水也;火之熔物,火中水也。夫水為造化之原,萬物之生,其初皆水,而五行之中,一無水之不可也。

火之互藏,木鑽之而見,金擊之而見,石鑿之而見;惟是水中之火,人多不知,而油能生火,酒能生火,雨大生雷,濕多成熱,皆是也。且火為陽生之本,雖若無形,而實無往不在,凡屬氣化之物,非火不足以生,故五行之中,一無火之不可也。土之互藏,木非土不長,火非土不榮,金非土不生,水非土不蓄,萬物生成,無不賴土,而五行之中,一無土之不可也。木之互藏,生於水,植於土,榮於火,成於金。

凡發生之氣,其化在木。即以人生而言,所衣所食皆木也,得木則生,失木則死,故曰人生於寅,寅者陽木之位也。由人而推,則凡動植之類,何非陽氣?而又何非木化?此五行萬物之中,一無木之不可也。金之互藏,產于山石,生諸土也;淘於河沙,隱諸水也;草有汞,木有鑞,藏於木也;散可結;柔可剛,化於火也。然金之為用,堅而不毀,故易曰乾為金。

夫乾象正圓,形如瓜卵,柔居於中,剛包乎外。是以天愈高而愈剛,地愈下而愈剛。故始皇起墳驪山,深入黃泉三百丈,鑿之不入,燒之不毀。使非至剛之氣,真金之體,乃能若是其健而運行不息乎?故凡氣化之物,不得金氣,無以堅強。所以皮殼在外而為捍衛者,皆得乾金之氣以固其形。

此五行萬物之中,一無金之不可也。由此而觀,則五行之理,交互無窮。故甲丙戊庚壬,天之陽干也,而交於地之子寅辰午申戌;乙丁己辛癸,天之陰乾也,而交於地之醜亥酉未巳卯。

白話文:

沒有「生」,萬物就沒有辦法發育成長;沒有「制約」,就會過度旺盛而產生危害。相生與相剋的循環運轉,永不停息,這就是天地的運行之道,是無窮無盡的。

但是,人們只知道「生」能使萬物生長,卻不知道「生」之中也包含著「克」;只知道「克」能制約萬物,卻不知道「克」也有其作用;只知道五行是五種元素,卻不知道五行之間,還有五五二十五種相互隱藏的奧妙關係。

所謂「生中有克」,例如木能生火,但火勢太旺,木就會被燒成灰燼;火能生土,但土太強盛,火就會被撲滅;土能生金,但金太強盛,土就無法產生;金能生水,但水太強盛,金就會沉沒;水能生木,但木太強盛,水就會被堵塞。所以說,相生的關係,實際上也有互相殘害的一面。

所謂「克中有用」,例如火勢太過猛烈,需要用水來剋制,才能發揮水火既濟的功效;金屬太過頑鈍,需要用火來鍛鍊,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;木材彎曲或筆直,需要用金來修剪,才能成為可用的材料;土地過於廣闊鬆散,需要用木來剋制,才能體現出發育變化的功能;水勢氾濫成災,需要用土來剋制,才能成為堤防的屏障。所以說,相剋的關係,實際上也有互相成就的一面。

五常的德行也是如此,例如木的德行是仁,金的德行是義,火的德行是禮,水的德行是智,土的德行是信。

仁如果過於柔弱,就需要用義來加以決斷;義如果過於剛強,就需要用禮來加以節制;禮如果過於拘泥,就需要用智來加以變通;智如果過於狡詐,就需要用信來加以端正。這些都是相生相剋反覆運用的道理。

所謂五行之間相互隱藏,例如木含有水分,就是木中藏水;土中有泉水,就是土中藏水;金屬含有液體,就是金中藏水;火焰能熔化物質,就是火中藏水。水是造化的根源,萬物最初都是從水而生,五行之中,任何一行都離不開水。

火的相互隱藏,可以從鑽木取火、敲擊金屬、鑿開石頭中看到;只有水中隱藏的火,人們大多不知道,其實像油能生火、酒能生火、大雨會產生雷電、潮濕容易產生悶熱,這些都是水中藏火的例子。而且,火是陽氣產生的根本,雖然看似無形,但實際上無處不在,所有氣化的物質,都必須要有火才能生成,所以五行之中,任何一行都離不開火。

土的相互隱藏,沒有土,樹木就無法生長,火焰就無法燃燒,金屬就無法產生,水就無法儲存,萬物的生成都離不開土,所以五行之中,任何一行都離不開土。

木的相互隱藏,生長於水中,紮根於土中,繁榮於火焰中,成形於金屬中。所有發生的氣,它的變化都在木。就以人來說,所穿的衣服和吃的食物都是木材或植物所製成的,有了木才能生存,失去木就會死亡,所以說人生於寅,寅是陽木的位置。由此推論,凡是動植物,哪一樣不是陽氣所化?哪一樣不是木的變化?所以五行萬物之中,任何一行都離不開木。

金的相互隱藏,產於山上的岩石中,生於土壤中;淘於河沙中,隱藏於水中;草中有汞,木中有錫,藏於木中;金屬可以熔化,又可以堅硬,變化於火中。金的作用,是堅硬而不毀壞,所以《易經》說「乾為金」。

「乾」的卦象是正圓,形狀像瓜果,柔軟的在中間,剛硬的在外邊。因此,天越高就越剛硬,地越往下也越剛硬。所以秦始皇在驪山建墳墓,深入地下三百丈,都挖不進去,燒也燒不壞。如果不是至剛的氣,真金的體質,怎麼能如此堅固而運行不息呢?所以,凡是氣化的物質,如果沒有金氣,就無法堅硬強壯。因此,凡是皮殼在外層起到保護作用的,都是因為得到了乾金之氣,才能固定其形狀。

所以五行萬物之中,任何一行都離不開金。從這些道理來看,五行的變化道理是相互交錯、無窮無盡的。因此,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,是天干中的陽性,與地支中的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相配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,是天干中的陰性,與地支中的丑、亥、酉、未、巳、卯相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