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冀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類經附冀卷四 (4)

1. 長桑君天星秘訣

天星秘訣少人知,此法專分前後施。若是胃中停宿食,後尋三里起璇璣。脾病血氣先合谷,後刺三陰交莫遲。如中鬼邪先間使,手臂攣痛取肩髃。腳若轉筋並眼花,先針承山次內踝。腳氣痠疼肩井先,次尋三里陽陵泉。如是連臍小腸痛,先刺陰陵後湧泉。耳鳴腰痛先五會,次針耳門三里內。

白話文:

天星穴位祕訣鮮為人知,此法必須依據病情前後施針。如果胃裡有食物停滯,先找出三里穴再刺入璇璣穴。脾臟疾病則先合谷穴放血,再刺入三陰交穴,不要延誤。如果是鬼邪作祟,先刺間使穴,手臂抽筋痠痛就針灸肩髃穴。腳部抽筋兼有眼花,先針承山穴再針內踝穴。腳氣痠痛,先針肩井穴,再找三里穴和陽陵泉穴。腹痛連及肚臍,先刺陰陵穴再刺湧泉穴。耳鳴腰痛先針五會穴,再針耳門穴、三里穴。

小腸氣痛先長強,後刺大敦不要忙。足緩難行先絕骨,再尋條口及衝陽。牙疼頭痛兼喉痹,先刺二間後三里。胸膈痞滿先陰交,針刺承山飲食喜。肚腹浮腫脹膨膨,先針水分瀉建里。傷寒過經不出汗,期門三里先後看。寒瘧面腫及腸鳴,先取合谷後內庭。冷風濕痹針何處?先取環跳次陽陵。

指疼攣急少商好,依法施之無不靈。此是長桑真口訣,時醫莫作等閒輕。

白話文:

小腸絞痛:

先針「長強」穴,再緩慢地針「大敦」穴。

足部麻痺,行走困難:

先針「絕骨」穴,然後再找「條口」穴和「衝陽」穴。

牙疼、頭痛兼喉嚨痛:

先針「二間」穴,再針「三里」穴。

胸悶腹脹:

先針「陰交」穴,再針「承山」穴,針後飲食會感到舒暢。

腹部水腫發脹:

先針「水分」穴,瀉水利濕,再針「建裏」穴,扶正氣。

傷寒後不出汗:

先針「期門」穴,再針「三里」穴。

寒瘧、面腫、腸鳴:

先針「合谷」穴,再針「內庭」穴。

冷風濕痹症:

先針「環跳」穴,再針「陽陵」穴。

2. 四總穴

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。頭項尋列缺,面口合谷收。

白話文:

肚子和腹部的問題可以在足三里穴找到解決方法,腰部和背部的問題可以求助於委中穴。頭部和脖子的問題可以在列缺穴尋找答案,面部和口腔的問題可以在合谷穴得到緩解。

3. 千金十一穴

三里內庭穴,肚腹中妙訣。曲池與合谷,頭疼病可徹。腰背痛相連,委中崑崙穴。胸項如有痛,後谿並列缺。環跳與陽陵,膝前兼腋脅。可補即遲留,當瀉即疏泄。百而三百六,不離十一訣。

白話文:

肚臍三寸下的「三里穴」和腳背上「內庭穴」,是調理肚子問題的祕訣。

手肘外側的「曲池穴」和手虎口上的「合谷穴」,可以根治頭痛。

腰背疼痛,可以按摩小腿外側的「委中穴」和腳跟外側的「崑崙穴」。

胸部或脖子疼痛,可以按壓手掌心後方的「後谿穴」和食指與中指中間的「列缺穴」。

膝蓋前面和大腿外側疼痛,可以按壓臀部外側的「環跳穴」和腳踝外側的「陽陵泉穴」。

氣血虛弱,可以久按穴位;氣血過盛,可以輕按穴位。

以上所說的「十一訣」就是按摩穴位的基本原理。

4.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

三里內庭穴,曲池合谷徹。委中配承山,太衝崑崙穴。環跳與陽陵,通里並列缺。合擔用法擔,合捷用法捷。三百六十穴,不出十二訣。治病有神靈,渾如湯潑雪。北斗降真機,金鎖教開徹。至人可傳授,匪才休浪說。

白話文:

足三里、內庭穴,曲池、合谷穴相配。委中穴搭配承山穴,太衝、崑崙穴相連。環跳穴和陽陵穴,通裏穴與列缺穴並列。

穴位成對使用更有效,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。三百六十個穴位,都遵循十二經絡的規律。治病時靈驗無比,就像熱水澆在雪上。

北斗星降下真傳,金鎖鎖住祕訣讓你可以徹底理解。有資格的人可以傳授,沒天賦的就別妄自揣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