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7)

1. 諸部經絡發明

踵:足太陽之筋,循足外踝,結於踵。足少陰並足太陰之筋,結於踵。(俱經絡四。)

內踝:足太陰上內踝前廉。足厥陰上踝八寸,交出太陰之後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筋,上結於內踝。足厥陰之筋,上結於內踝之前。足少陰之筋,並足太陰之筋,邪走內踝之下。(俱經絡四。)足少陰之別,名大鐘,當踝後,繞跟走太陽。足厥陰之別,名蠡溝,去內踝五寸,走少陽。

(俱經絡五。)衝脈並少陰之經,下入內踝之後。(經絡十三。)蹺脈上內踝之上。(經絡二十八。)

外踝:足太陽出外踝之後。足少陽下出外踝之前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上結於踝。足少陽之筋,上結外踝。(俱經絡四。)足太陽之別,名飛陽,去踝七寸,別走少陰。足少陽之別,名光明,去踝五寸,走厥陰。足陽明之別,名豐隆,去踝八寸,走太陰。(俱經絡五。)

足脛:足陽明循脛外廉。足太陰循脛骨後。(俱經絡二。)足厥陰之別,循脛。(經絡五。)足少陽之筋,上循脛外廉。(經絡四。)衝脈循脛骨內廉,溫足脛。(經絡十三。)衝脈下者,伏行骭骨內。(針刺二十。)

腨:足太陽下貫腨內。足少陰上腨內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別者結於腨外。(經絡四。)三焦下腧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。(經絡十六。)

膝:足陽明下膝臏中。足太陰上膝股內前廉。足少陽出膝外廉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自外踝邪上結於膝。足陽明之筋,上結於膝外廉。(俱經絡四。)膝者筋之府。(疾病九十一。)

輔骨:足少陽下外輔骨之前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其支者結於外輔骨,合少陽。足太陰之筋,直者絡於膝內輔骨。足少陰之筋,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。足少陽之筋,支者別起外輔骨。足厥陰之筋,上結內輔之下。(俱經絡四。)

膕中:足太陽從後廉下合膕中。足少陰出膕內廉。足厥陰上膕內廉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正,別入於膕中。(經絡三。)足太陽之筋,結於膕。(經絡四。)三焦下腧,出膕中外廉。(經絡十六。)衝脈邪入膕中。(經絡十三。)

上廉下廉:足陽明,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,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,大腸屬上,小腸屬下,足陽明胃脈也。(經絡十六。)大腸合於巨虛上廉,小腸合於巨虛下廉。(針刺二十四。)

伏兔:足陽明之筋,直者上循伏兔。足少陽之筋,前者結於伏兔之上。(俱經絡四。)

股:足少陰上股內後廉。足厥陰循股陰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筋,上循陰股。足少陰之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。(俱經絡四。)衝脈循陰股內廉。(經絡十三。)

髀:足太陽過髀樞,循髀外。足少陽橫入髀厭中,以下循髀陽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正,上至髀。足太陰之正,上至髀。足少陽之正,繞髀。(俱經絡三。)足少陽之筋,其支者上走髀。足陽明之筋,結於髀樞;其直者,上結於髀。足太陰之筋,上結於髀。(俱經絡四。)

白話文:

**腳跟:**足太陽經的筋脈,沿著腳踝外側,匯聚在腳跟。足少陰經和足太陰經的筋脈,也都匯聚在腳跟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

**內踝:**足太陰經在內踝前側向上。足厥陰經在內踝上八寸處,與足太陰經的後方交會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太陰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內踝。足厥陰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內踝前方。足少陰經的筋脈,與足太陰經的筋脈,斜著走向內踝下方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足少陰經的別絡,叫做大鐘,在腳踝後方,繞著腳跟走向足太陽經。足厥陰經的別絡,叫做蠡溝,在內踝上五寸處,走向足少陽經。 (這裡共提到五條經絡)衝脈與足少陰經,向下進入內踝後方。(這裡共提到十三條經絡)蹻脈向上行於內踝之上。(這裡共提到二十八條經絡)

**外踝:**足太陽經從外踝後方出去。足少陽經從外踝前方向下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太陽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腳踝。足少陽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外踝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足太陽經的別絡,叫做飛陽,在外踝上七寸處,分出走向足少陰經。足少陽經的別絡,叫做光明,在外踝上五寸處,走向足厥陰經。足陽明經的別絡,叫做豐隆,在外踝上八寸處,走向足太陰經。(這裡共提到五條經絡)

**小腿:**足陽明經沿著小腿外側前緣行走。足太陰經沿著小腿骨後方行走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厥陰經的別絡,沿著小腿行走。(這裡共提到五條經絡)足少陽經的筋脈,沿著小腿外側前緣向上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衝脈沿著小腿骨內側前緣行走,溫養小腿。(這裡共提到十三條經絡)衝脈向下行走的,潛伏在脛骨內側。(這裡共提到二十條經絡)

**小腿肚:**足太陽經向下貫穿小腿肚內側。足少陰經向上行於小腿肚內側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太陽經的筋脈,其中一支匯聚在小腿肚外側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三焦經下部的腧穴在腳踝上五寸,分出進入小腿肚,貫穿腸道。(這裡共提到十六條經絡)

**膝蓋:**足陽明經在膝蓋骨中間向下。足太陰經在膝蓋股骨內側前緣向上。足少陽經從膝蓋外側前緣出來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太陽經的筋脈,從外踝斜向上匯聚在膝蓋。足陽明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膝蓋外側前緣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膝蓋是筋脈匯聚的地方。(這裡共提到九十一種疾病相關內容)

**輔骨(腓骨):**足少陽經在腓骨(小腿外側骨)前方向下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陽明經的筋脈,其中分支匯聚在腓骨外側,與足少陽經匯合。足太陰經的筋脈,直行的部分聯絡到膝蓋內側的輔骨。足少陰經的筋脈,與足太陽經的筋脈匯合,向上匯聚在內輔骨(脛骨內髁)下方。足少陽經的筋脈,其中分支從外輔骨(腓骨外髁)分出。足厥陰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內輔骨下方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

**膕窩:**足太陽經從大腿後側向下匯合在膕窩中間。足少陰經從膕窩內側前緣出來。足厥陰經從膕窩內側前緣向上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太陽經的主要脈絡,分出進入膕窩中間。(這裡共提到三條經絡)足太陽經的筋脈,匯聚在膕窩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三焦經下部的腧穴,從膕窩外側前緣出來。(這裡共提到十六條經絡)衝脈斜著進入膕窩。(這裡共提到十三條經絡)

**上巨虛、下巨虛:**足陽明經,在足三里穴下方三寸處為巨虛上廉,再向下三寸為巨虛下廉,大腸經屬於上巨虛,小腸經屬於下巨虛,是足陽明胃經的脈絡。(這裡共提到十六條經絡)大腸經與巨虛上廉匯合,小腸經與巨虛下廉匯合。(這裡共提到二十四條經絡)

**伏兔:**足陽明經的筋脈,直行的部分向上沿著伏兔(大腿肌肉隆起處)行走。足少陽經的筋脈,前支匯聚在伏兔上方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

**大腿:**足少陰經在大腿內後側前緣向上。足厥陰經沿著大腿內側行走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太陰經的筋脈,向上沿著大腿內側行走。足少陰經的筋脈與足太陰經的筋脈,一起向上沿著大腿內側行走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衝脈沿著大腿內側前緣行走。(這裡共提到十三條經絡)

**髖部:**足太陽經經過髖關節,沿著大腿外側行走。足少陽經橫著進入髖關節(髀厭)中間,然後向下沿著大腿外側行走。(這裡共提到兩條經絡)足陽明經的主要脈絡,向上到達髖部。足太陰經的主要脈絡,向上到達髖部。足少陽經的主要脈絡,環繞髖部。(這裡共提到三條經絡)足少陽經的筋脈,其中分支向上走向髖部。足陽明經的筋脈,匯聚在髖關節;其中直行的部分,向上匯聚在髖部。足太陰經的筋脈,向上匯聚在髖部。(這裡共提到四條經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