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冀卷四 (4)
類經附冀卷四 (4)
1. 長桑君天星秘訣
天星秘訣少人知,此法專分前後施。若是胃中停宿食,後尋三里起璇璣。脾病血氣先合谷,後刺三陰交莫遲。如中鬼邪先間使,手臂攣痛取肩髃。腳若轉筋並眼花,先針承山次內踝。腳氣痠疼肩井先,次尋三里陽陵泉。如是連臍小腸痛,先刺陰陵後湧泉。耳鳴腰痛先五會,次針耳門三里內。
小腸氣痛先長強,後刺大敦不要忙。足緩難行先絕骨,再尋條口及衝陽。牙疼頭痛兼喉痹,先刺二間後三里。胸膈痞滿先陰交,針刺承山飲食喜。肚腹浮腫脹膨膨,先針水分瀉建里。傷寒過經不出汗,期門三里先後看。寒瘧面腫及腸鳴,先取合谷後內庭。冷風濕痹針何處?先取環跳次陽陵。
指疼攣急少商好,依法施之無不靈。此是長桑真口訣,時醫莫作等閒輕。
白話文:
長桑君天星秘訣
天星秘訣很少人知道,這個方法特別注重前後順序的施針。如果胃裡有宿食,先在三里穴施針,再施針於璇璣穴。脾臟疾病導致氣血不暢,先刺合谷穴,之後要迅速刺三陰交穴。如果是中邪,先刺間使穴,手臂攣痛則取肩髃穴。腳抽筋伴隨眼花,先針承山穴,然後再刺內踝穴。腳氣痠痛,先針肩井穴,再針三里穴和陽陵泉穴。如果肚臍附近小腸疼痛,先刺陰陵泉穴,再刺湧泉穴。耳鳴腰痛,先刺五輸穴(指手足少陰、少陽、太陽、陽明、厥陰五經的井穴),然後再刺耳門穴和三里穴。
小腸脹痛,先刺長強穴,然後再刺大敦穴,不要著急。腳軟難走,先刺絕骨穴,再刺條口穴和衝陽穴。牙痛、頭痛、喉嚨腫痛,先刺二間穴,再刺三里穴。胸膈痞滿,先刺三陰交穴,然後再刺承山穴,飲食就會好轉。肚子浮腫脹氣,先刺水分穴和瀉谷穴。傷寒病程過後不出汗,要先看期門穴和三里穴。寒瘧、面腫和腸鳴,先取合谷穴,再取內庭穴。風寒濕痺症該在哪裡針灸呢?先取環跳穴,再取陽陵泉穴。
手指疼痛攣縮,少商穴效果很好。依照這個方法施針,沒有不靈驗的。這是長桑君親口傳授的秘訣,各位醫生可別輕忽了。
2. 四總穴
肚腹三里留,腰背委中求。頭項尋列缺,面口合谷收。
白話文:
四總穴:肚子痛,按壓足三里穴;腰背痛,按壓委中穴;頭痛,按壓列缺穴;臉部疼痛,按壓合谷穴。
3. 千金十一穴
三里內庭穴,肚腹中妙訣。曲池與合谷,頭疼病可徹。腰背痛相連,委中崑崙穴。胸項如有痛,後谿並列缺。環跳與陽陵,膝前兼腋脅。可補即遲留,當瀉即疏泄。百而三百六,不離十一訣。
白話文:
千金十一穴
按壓三里、內庭穴,能有效治療腹部疾病。曲池穴與合谷穴,能徹底治愈頭痛。腰背疼痛,則需針灸委中穴和崑崙穴。胸部和頸項疼痛,可用後谿穴和列缺穴。環跳穴和陽陵泉穴則能治療膝蓋、腋下和肋部的疼痛。穴位可根據身體狀況選擇補法或瀉法。人體共有三百六十個穴位,但這十一穴足以應付多種常見疾病。
4.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
三里內庭穴,曲池合谷徹。委中配承山,太衝崑崙穴。環跳與陽陵,通里並列缺。合擔用法擔,合捷用法捷。三百六十穴,不出十二訣。治病有神靈,渾如湯潑雪。北斗降真機,金鎖教開徹。至人可傳授,匪才休浪說。
白話文:
馬丹陽天星十二穴,指的是:三里、內庭、曲池、合谷這四個穴位,以及委中、承山、太衝、崑崙、環跳、陽陵泉、通里、列缺這八個穴位。 運用這些穴位的療法,取其精髓,就能夠靈驗地治療疾病。 這十二個穴位如同北斗星的靈機下降,解開治療疾病的金鎖。 只有真正懂得中醫的人才能傳授這些技法,外行人不要輕易嘗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