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6)

1. 諸部經絡發明

手腕:手太陰從腕後。手太陽循手外側上腕。手少陽循手表。(俱經絡二。)手太陽之筋,結於腕。手少陽之筋,結於腕。手陽明之筋,結於腕。(俱經絡四。)手太陰之別,名列缺,起腕上。手少陰之別,名通里,去腕寸半,別而上行。手心主之別,名內關,去腕二寸,出兩筋間。

手太陽之別,名支正,上腕五寸,內注少陰。手陽明之別,名偏歷,去腕三寸,入太陰。手少陽之別,名外關,去腕二寸,外繞臂。(俱經絡五。)

合谷:手陽明出合谷兩骨間。(經絡二。)

寸口:手太陰之筋,循大指上行,結於魚後,行寸口外側。(經絡四。)

手踝:手太陽循手外側,出踝中。(經絡二。)

肘:手太陽出肘內側兩筋之間。手陽明入肘外廉。手少陽上貫肘。手太陰行心主之前,下肘中。手少陰下肘內。(俱經絡二。)手太陽之筋,結於肘內銳骨之後,彈之應小指之上。手厥陰之筋,與太陰並行,給於肘內廉。(俱經絡四。)

臂:手太陽循臂骨下廉。手陽明循臂上廉。手少陽出臂外兩骨之間。手太陰循臂內。手少陰循臂內後廉。手厥陰下臂行兩筋之間。(俱經絡二。)手厥陰之筋,上臂陰;其支者,結於臂。(經絡四。)

臑:手太陽上循臑外後廉。手陽明上臑外前廉。手少陽循臑外。手太陰下循臑內。手少陰下循臑內後廉。手厥陰循臑內,行太陰少陰之間。(俱經絡二。)

足: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,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。陰氣起於五指之裡,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。(疾病三十四。)

足大指:足太陰起於大指之端,循內側。足陽明支者,入大指,出其端。足少陽支者,別跗上,入大指之間,出其端,還貫爪甲,出三毛。足厥陰起大指叢毛之際。(俱經絡二。)手少陽三焦下腧,在於足大指之前,少陽之後。(經絡十六。)衝脈入足大指。(經絡十三。)

足中指:足陽明入中指內間;其支者,入外間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起於中三指。(經絡四。)

足名指:足少陽入小指次指之間。(經絡二。)足少陽之筋,起於小指次指。(經絡四。)

足小指:足太陽循京骨,至小指外側。足少陰之脈,起於小指之下,邪走足心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起於足小指。(經絡四。)

足心:足少陰邪走足心。(經絡二。)衝脈入足下。(經絡十三。)

足本節:足太陰之別,名公孫,去本節後一寸,走陽明。(經絡五。)

足跗:足陽明下足跗。足少陽循足跗上。足厥陰上循足跗上廉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結於跗上。(經絡四。)衝脈別者,出跗屬上下。(經絡十三。)

足跟:足太陽之筋,上循跟。(經絡四。)足少陰循內踝之後,別入跟中。(經絡二。)

白話文:

諸部經絡發明

**手腕:**手太陰經從手腕後方開始。手太陽經沿著手腕外側向上走。手少陽經沿著手腕表面走。(這三條經絡都有兩條經過手腕。)手太陽經的筋,結在手腕處。手少陽經的筋,也結在手腕處。手陽明經的筋,也結在手腕處。(這三條經絡的筋,共有四條在手腕處。)手太陰經的支脈,叫做列缺穴,從手腕向上分出。手少陰經的支脈,叫做通里穴,距離手腕一寸半,分出後向上走。手心包經的支脈,叫做內關穴,距離手腕二寸,從兩條筋之間出來。

手太陽經的支脈,叫做支正穴,在手腕向上五寸的位置,注入手少陰經。手陽明經的支脈,叫做偏歷穴,距離手腕三寸,進入手太陰經。手少陽經的支脈,叫做外關穴,距離手腕二寸,在外側環繞手臂。(這三條經絡的支脈,共有五條。)

**合谷穴:**手陽明經從手背兩骨之間出來,也就是合谷穴的位置。(共有兩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寸口:**手太陰經的筋,沿著大拇指向上走,結在大魚際的後方,然後沿著寸口的外側走。(共有四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手踝:**手太陽經沿著手的外側走,從手踝中出來。(共有兩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肘:**手太陽經從手肘內側兩條筋之間出來。手陽明經進入手肘外側邊緣。手少陽經向上貫穿手肘。手太陰經在手心包經的前方走,向下經過手肘中間。手少陰經向下經過手肘內側。(這些經絡都有兩條經過手肘。)手太陽經的筋,結在手肘內側尖銳骨頭的後方,彈動這個地方會牽引到小指。手厥陰經的筋,和手太陰經並行,結在手肘內側邊緣。(這些經絡的筋,共有四條在手肘處。)

**臂:**手太陽經沿著手臂骨頭的下邊緣走。手陽明經沿著手臂骨頭的上邊緣走。手少陽經從手臂外側兩條骨頭之間出來。手太陰經沿著手臂內側走。手少陰經沿著手臂內側後邊緣走。手厥陰經向下沿著手臂兩條筋之間走。(這些經絡都有兩條經過手臂。)手厥陰經的筋,上行至手臂內側;它的分支,結在手臂處。(這些經絡的筋,共有四條在手臂處。)

**臑(肩臂上部):**手太陽經向上沿著肩臂外側後邊緣走。手陽明經向上沿著肩臂外側前邊緣走。手少陽經沿著肩臂外側走。手太陰經向下沿著肩臂內側走。手少陰經向下沿著肩臂內側後邊緣走。手厥陰經沿著肩臂內側走,走行於手太陰經和手少陰經之間。(這些經絡都有兩條經過肩臂上部。)

**足:**陽氣從腳的五個腳趾表面發出,陰脈則聚集在腳底並匯集於腳心。陰氣從五個腳趾的內側發出,聚集在膝蓋下方並匯集於膝蓋上方。(這是關於疾病的三十四種理論。)

**腳大拇指:**足太陰經從大拇指的末端開始,沿著內側走。足陽明經的分支,進入大拇指,從末端出來。足少陽經的分支,從腳背分出,進入大拇指之間,從末端出來,然後又穿過指甲,從指甲周圍的毛髮處出來。足厥陰經從大拇指靠近毛髮的地方開始。(這些經絡都有兩條經過腳大拇指。)手少陽三焦經的下腧穴,在腳大拇指的前方,足少陽經的後方。(共有十六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衝脈進入腳大拇指。(共有十三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腳中指:**足陽明經進入腳中指的內側;它的分支,進入外側。(這條經絡有兩條分支經過腳中指。)足陽明經的筋,從腳的第二、三、四個腳趾開始。(共有四條經絡的筋在腳中指。)

**腳無名指:**足少陽經進入小指和無名指之間。(這條經絡有兩條分支經過腳無名指。)足少陽經的筋,從小指和無名指開始。(共有四條經絡的筋在腳無名指。)

**腳小指:**足太陽經沿著京骨穴走,到小指的外側。足少陰經的脈,從小指下方開始,斜向腳心。(這些經絡都有兩條經過腳小指。)足太陽經的筋,從腳小指開始。(共有四條經絡的筋在腳小指。)

**腳心:**足少陰經斜向腳心。(這條經絡有兩條分支經過腳心。)衝脈進入腳底。(共有十三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腳本節(腳的掌趾關節):**足太陰經的支脈,叫做公孫穴,距離掌趾關節後一寸,走向足陽明經。(共有五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腳背:**足陽明經向下經過腳背。足少陽經沿著腳背向上走。足厥陰經向上沿著腳背上邊緣走。(這些經絡都有兩條經過腳背。)足陽明經的筋,結在腳背處。(共有四條經絡的筋在腳背處。)衝脈的分支,從腳背分出,連接上下。(共有十三條經絡經過這裡。)

**腳跟:**足太陽經的筋,向上沿著腳跟走。(共有四條經絡的筋在腳跟處。)足少陰經沿著內踝後方走,再分支進入腳跟中。(這條經絡有兩條分支經過腳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