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冀卷四 (2)
類經附冀卷四 (2)
1. 標幽賦
(針經指南,竇漢卿撰)
白話文:
【針灸要旨,由竇漢卿撰寫】
拯救之法,妙用者針。察歲時於天道,定形氣於予心。春夏瘦而刺淺,秋冬肥而刺深。不窮經絡陰陽,多逢刺禁;既論臟腑虛實,須向經尋。原夫起自中焦,水下初漏。太陰為始,至厥陰而方終;穴出雲門,抵期門而最後。正經十二,別絡走三百餘支;正側偃伏,氣血有六百餘候。
白話文:
拯救身體的最佳方法是使用針灸。
觀察天地間的季節變化,根據氣候變化來決定施針的深度。春季和夏季人體較瘦,需要針刺較淺;秋季和冬季人體較胖,需要針刺較深。如果不懂得經絡和陰陽,就會經常遇到施針禁忌;如果弄清楚了臟腑的虛實,則必須按照經絡來尋找穴位。
針灸的原理是從中焦開始,引導水氣向下流動。從太陰經開始,經過厥陰經最終結束;從雲門穴開始,經過期門穴最終結束。
人體有十二條正經,三百多條別絡;正經、側枝、偃伏的部位不同,氣血的變化有六百多種徵候。
手足三陽,手走頭而頭走足;手足三陰,足在腹而胸走手。要識迎隨,須明逆順。況乎陰陽氣,血多少為最。厥陰太陽少氣多血,太陰少陰少血多氣。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,氣血俱多者陽明之位。先詳多少之宜,次察應至之氣,輕滑慢而未來,沉澀緊而已至。既至也,量寒熱為疾留;未至也,據虛實而誘氣。
白話文:
手足三陽經:
手陽經從頭部開始,頭部經絡從足部開始。
手足三陰經:
足陰經在腹部,胸部經絡從手部開始。
要辨識經絡的運行方向:
需要清楚它們順行和逆行的規律。
況且:
陰陽之氣、血氣的多少是最重要的。
- **厥陰經(足少陰)和太陽經(手少陽)**氣少血多
- **太陰經(足太陰)和少陰經(手厥陰)**血少氣多
- 氣多血少的是**少陽經(手少陽)**的範圍
- 氣血都多的則是**陽明經(手陽明)**的位置
首先要仔細觀察氣血的多少:
接著留意相應的經氣是否已經到達。
- **輕、滑、慢而氣血還沒到:**說明經氣到達比較慢
- **沉、澀、緊而氣血已經到了:**說明經氣已經到達
氣血到達後:
根據寒熱的程度來判斷疾病的嚴重性。
氣血還沒到達:
根據虛實的情況來誘導氣血運行。
氣之至也,如魚吞釣餌之浮沉;氣未至也,如閒處幽堂之深邃。氣至速而效速,氣至遲而不治。觀夫九針之法,毫釐最微。七星可應,眾穴主持。本形金也,有蠲邪扶正之道;短長水也,有決凝開滯之機。定刺象木,或邪或正;口藏養火,進陽補羸。循機捫塞以象土,實應五行而可知。
白話文:
當氣至時,就像魚兒吞食魚餌時浮沉不定;當氣未至時,就像人在僻靜的廳堂中深沉不動。氣至快,療效也快;氣至慢,則無法醫治。觀察九針的方法,稍微細小的變化最為精微。北斗七星可以有所呼應,各個穴位主控著不同的部位。針的本體像金屬一樣,具有去除邪氣扶助正氣的作用;針的長短像水一樣,具有疏通滯塞的作用。針刺的部位像木頭一樣,可以調整邪正;口含針藏可以養護元氣,溫補虛弱。根據情況運用針刺手法,就像土一樣,可以填塞阻滯。這都符合五行的原理,是可以理解的。
然是一寸六分,包含妙理;雖細擬於毫髮,同貫多岐。可平五臟之寒熱,能調六腑之實虛。拘攣閉塞,追八邪而去矣;寒熱痛痹,開四關而已之。未刺者,使本神朝而後入;既刺也,使本神定而氣隨。神不朝而勿刺,神已定而可施。定腳處,取血氣為主意;下手處,認水火是根基。
白話文:
這兩根針雖然只有六分之一寸(約一公分),卻包含了妙不可言的道理;雖然纖細得比頭髮絲還細,卻能貫通不同的部位。它可以平衡五臟的寒熱,調和六腑的虛實。如果身體有拘攣或閉塞的症狀,這兩根針就能驅逐八種邪氣;如果身體有寒熱、疼痛、麻痹的症狀,它就能打開四道關竅,讓氣血暢通。對於還沒刺針的人,要讓本神(身體內在的靈氣)先來引導,然後再刺入;對於已經刺過針的人,要讓本神安靜下來,然後配合氣血流動。刺針時要先確定好扎針的位置,然後以取血和疏通氣血為主;落針時要認清水火穴位,這是施針的基礎。
天地人三才也,湧泉同璇璣百會;上中下三部也,大包與天樞地機。陽蹺陽維並督脈,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;陰蹺陰維任沖帶,去心腹脅肋在裡之疑。二陵二蹺二支,似續而交五太;兩間兩商兩井,相依而列兩支。取穴之法,須明分寸。先審自意,次觀肉分。或屈伸而得之,或平直而安定。
白話文:
天地人合稱三才,湧泉穴與璇璣、百會穴相通;上中下三部分,大包穴與天樞、地機穴相交。陽蹺脈、陽維脈與督脈並行,主要治療肩、背、腰、腿的表層疾病;陰蹺脈、陰維脈、任脈、沖脈、帶脈並行,治療心腹、脅肋的內裡疾病。二陵、二蹺、二支穴,像續接起來一樣與五太穴相交;兩間、兩商、兩井穴,依次排列在兩支穴旁邊。取穴的方法,必須明確分寸。先審察自己的意念,再觀察肌肉的分佈。有時通過屈伸來確定穴位,有時在平直狀態下穩定穴位。
在陽部筋骨之側,陷下為真;在陰部郄膕之間,動脈相應。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,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。頭部與肩部詳分,督脈與任脈易定。察標與本,論刺深刺淺之經;住痛移疼,取相交相貫之徑。豈不聞臟腑病,求門海俞募之微;經絡滯,索原別交會之道。更窮四根三結,依標本而刺無不痊;但用八法五門,分主客而針無不效。
白話文:
在陽側的筋骨旁,凹陷處是真穴;在陰側的股內側,動脈處相對應。取五個穴位,只要取一個穴位就能達到目的;取三條經絡,只要取一條經絡就能調整。頭部和肩部要區分清楚,督脈和任脈容易定位。觀察症狀與根本原因,決定刺入經絡的深淺;止痛移疼,取相交相通的途徑。怎麼能不瞭解臟腑疾病,要尋找門、海、俞、募等微小穴位;經絡不通暢,要追尋原始、別絡、交會等途徑。更深入瞭解四根三結,根據症狀與根本原因刺針,沒有不痊癒的;只要運用八法五門,區分主次,針灸沒有不奏效的。
八脈始終連八會,本是紀綱;十二經絡十二原,是為樞要。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,方見幽微;一時取十二經脈之原,始知要妙。原夫補瀉之法,非呼吸而在乎手指;速效之功,要支正而辨得本經。交經繆刺,左有病而右畔取;瀉絡遠導,頭有疾而腳上針。巨刺與繆刺各異,微針與妙刺相通。
白話文:
八脈與十二經絡是人體的重要通道,就好比綱紀和樞紐一樣。想要了解身體奧妙,就要著重於取用六十六個穴位。想要掌握治療要訣,就要找出十二經脈的原穴。
補瀉治療的方法,不是靠呼吸,而是靠手指的運用。要想達到快速療效,必須正確認斷經絡所在。如果不同經絡之間有相交或偏離的情況,左邊有病可以用右邊的穴位治療。如果經絡淤堵,需要遠距離疏通,頭上有疾患可以考慮在腳上針灸。
巨刺和繆刺的取穴方式不同,但微針和妙刺的運用原理是相通的。
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,視浮沉而見臟腑之寒溫。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,次臟口內而欲針溫,目勿外視,手如握虎;心無私慕,如待貴人。左手重而多按,欲令氣散;右手輕而徐入,不痛之因。空心恐怯,直立側而多暈;背目沉掐,坐臥平而沒昏。椎於十干十變,知孔穴之開闔;論其五行五臟,察時日之旺衰。
白話文:
觀察局部就能知道經絡的虛實,看針的浮沉就能看出臟腑的寒溫。
而且,針灸前先讓針閃爍來審視針的損壞,再用嘴試針溫,眼睛不要看別處,手像握著虎爪;心無雜念,像是等待貴客到來。
左手用力且多按壓,讓氣血散開;右手輕柔緩慢地刺入,就不會疼痛。
空腹針灸容易心慌,直立和側身容易頭暈;背對光線、微微閉眼,坐著或躺著就不會昏厥。
針灸時隨著十干的變化而變化,就能知道穴位的開合;根據五行和五臟的規律,判斷時日的盛衰。
伏如橫弩,應若發機。陰交陽別而定血暈,陰蹺陰維而下胎衣。痹厥偏枯,迎隨俾經絡接續;漏崩帶下,溫補使氣血依歸。靜以久留,停針待之。必准處,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;端的處,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。大抵疼痛實瀉,癢麻虛補。體重節痛而俞居,心下痞滿而井主。心脹咽痛,針太衝而必除;脾冷胃疼,瀉公孫而立愈。
白話文:
如弓弩靜止,一旦發射,應聲而發。陰陽交接後可止血暈,陰蹺陰維可使胎衣脫落。半身不遂,針灸相迎,使經絡相通;漏崩帶下,溫補氣血,促使其歸位。保持靜止,等待久留,停針觀察。按照準確的位置針灸,取海穴來治療喉嚨閉塞;在適當的位置針灸,用大鐘穴來治療心神呆滯。一般來說,疼痛實証瀉之,瘙癢麻木虛証補之。身體局部疼痛而俞穴在上,心下痞滿而井穴主之。心脹咽痛,針太衝穴一定能解除;脾胃虛寒疼痛,瀉公孫穴即可痊癒。
胸滿腹痛刺內關,脅疼肋脹針飛虎。筋攣骨痛補魂門,體熱勞嗽瀉魄戶。頭風頭痛,刺申脈與金門;眼癢眼疼,瀉光明於地五。瀉陰郄止盜汗,治小兒骨蒸;刺偏歷利小便,醫大人水蠱。中風環跳宜刺,虛損天樞可取。由是午前卯後,太陰生而疾溫;離左酉南,月朔死而速冷。
白話文:
- 胸悶腹痛,針刺內關穴。
- 肋痛肋脹,針刺飛虎穴。
- 筋骨疼痛,補魂門穴。
- 身體發熱咳嗽,瀉魄戶穴。
- 頭風頭痛,針刺申脈穴和金門穴。
- 眼癢眼痛,瀉光明穴和地五穴。
- 瀉陰郄穴止盜汗,治療小兒骨蒸。
- 刺偏歷穴利小便,治療成人水腫。
- 中風宜針刺環跳穴,虛損可取天樞穴。
- 上午卯時以後,太陰經氣生髮,此時針刺會加劇發熱症狀;下午酉時以後,月朔時死氣沉寂,此時針刺會加速退熱。
循摸彈弩,留吸母而堅長;爪下伸提,疾呼子而噓短。動退空歇,迎奪右而瀉涼;推內進搓,隨濟左而補暖。大凡危疾,色脈不順者莫針;寒熱風陰;飢飽醉勞須切忌。望不補而晦不瀉,弦不奪而朔不濟。精其心而窮其法,無灸艾而壞其中;正其理而求其原,免投針而失其位。
白話文:
當抽出彈弓時,會留住呼吸讓弓弦堅硬而拉長;當指甲伸展用力時,會快速呼氣讓弓弦變短而鬆弛。
動彈之後需要休息,這時要迎向右側而瀉出寒氣;用力內推摩擦,要隨著左側而補充暖氣。
凡是危急的疾病,脈象和麪色不正常者不要針灸;要特別注意寒熱、風陰、飢飽、醉酒、勞累等情況。
不要在沒有補益的情況下瀉,也不要在沒有瀉的情況下補益;不要在弦鬆的時候奪取,也不要在弦緊的時候補充。
專心致志,窮究針灸方法,不要用艾灸而破壞身體;端正道理,探究病因,避免針刺錯誤而失去正確的位置。
避灸處,和四肢四十有七;禁刺處,除六輸二十有二。昔聞高皇抱疾未瘥,李氏刺巨闕而復甦;太子暴死為厥,越人針會維而復醒。肩井曲池,甄權刺臂痛而即射;懸鐘環跳,華佗刺躄足而立行。秋夫針腰俞而魂免沉疴,王纂刺交俞而妖精立出。取肝俞與命門,使瞽者見秋毫之末;刺少陽與交別,俾聾夫聽夏蚋之聲。
白話文:
不宜針灸的部位有 :四肢一共四十七處。
禁止針刺的部位有 :排除六輸穴,共二十二處。
過去聽說過漢高祖得病未愈,李氏針刺巨闕穴使他復甦;太子突然死亡,為厥所致,越人針刺會維穴使他恢復神智。
肩井穴和曲池穴,甄權針刺治療手臂疼痛,病人馬上就能射箭;懸鐘穴和環跳穴,華佗針刺治療癱瘓,病人能夠立即站立行走。
秋夫針刺腰俞穴,使病人從重病中恢復;王纂針刺交俞穴,使妖邪立即離開。
刺取肝俞穴和命門穴,使盲人能看見很細微的東西;刺少陽穴和交別穴,使聾子能聽到很細微的聲音。
嗟夫!去聖愈遠,此道漸墜。或不得意而散其學,或幸其能而犯禁忌。庸愚知淺,難契於玄微;至道淵深。得之者有幾?
白話文:
唉!離聖人時代越遠,這門學問就越漸衰落。有的人因為不得志而放棄了學業,有的人則是仗著有些能力卻違反了禁忌。普通人知識淺薄,很難理解其中的深奧微妙;最高的道理深不可測,能夠掌握的人又有幾個呢?
2. 通玄指要賦
(衛生寶鑑。)
白話文:
《衛生寶鑑》。
必欲治病,莫如用針。巧運神機之妙,功開聖理之深。外取砭針,能蠲邪而輔正;中含水火,善回陽而倒陰。原夫絡別支殊,經交錯綜。或溝渠溪谷以岐異,或山海丘陵而隙共。斯流派以難暌,在條綱而出眾。理繁而昧,縱補瀉以何功?法捷而明,自迎隨而得用。且如步履難移,太衝最奇。
白話文:
想要治病,沒有比用針灸更好的辦法了。巧妙地運用神靈的妙用,開展聖賢之道的深遠。
外用針灸,可以清除邪氣,扶助正氣;內含陰陽二氣,可以溫陽補陰。
經絡分佈不同,交錯複雜。有的像溝渠溪谷一樣曲折分歧,有的像山海丘陵一樣交錯相通。這些經絡脈絡難以辨別,在錯綜複雜中各有歸屬。
理法繁雜而難以理解,縱然使用補瀉之法又能有什麼作用?針灸方法簡捷明瞭,順應人體的規律,可以隨意運用。
就好像腳步難以移動時,太衝穴能發揮奇效。
人中除脊膂之強痛,神門去心性之呆癡。風傷項急,始求於風府;頭暈目眩,要覓於風池。耳閉須聽會而治也,眼疼則合谷以推之。胸結身黃,刺湧泉而即可;頭昏目赤,瀉攢竹以便宜。若兩肘之拘攣,仗曲池而平掃。牙齒痛太谿堪治,頸項強承漿可保。太白宣導於氣衝,陰陵開通於水道。
白話文:
人中穴專治脊椎疼痛,神門穴則能消除心神呆滯。頸項疼痛,應首選風府穴;頭暈目眩,則需找尋風池穴。耳朵發悶需聽會穴治療,眼睛疼痛則用合谷穴來揉按。胸悶發黃,刺湧泉穴就能緩解;頭暈眼紅,瀉攢竹穴最方便。若兩肘抽筋,可依賴曲池穴解決。牙齒疼痛太谿穴堪治,頸項僵硬承漿穴可靠。太白穴引導氣血運行,陰陵穴則能疏通排水道。
腹䐜而脹,奪內庭以休遲;筋轉而疼,瀉承山之在早。大抵腳腕痛,崑崙可愈;胻膝疼,陰市能醫。癇發癲狂兮,憑後谿而料理;瘧生寒熱兮,仗間使以扶持。期門退胸滿血膨而可止,勞宮去胃翻心痛以何疑?稽夫大敦除七疝之偏疼,王公謂此;三里卻五勞之羸瘦,華佗言之。腕骨祛黃,然谷瀉腎。
白話文:
- 腹部脹滿:按摩內庭穴,緩解疼痛和脹氣
- 筋脈拘攣疼痛:按摩承山穴,早點治療
- 腳踝疼痛:按摩崑崙穴即可痊癒
- 膝蓋內側疼痛:按摩陰市穴可治癒
- 癲癇發作:按摩後谿穴可緩解症狀
- 瘧疾發作:服用間使穴可輔助治療
- 期門穴可消除胸悶和血脹
- 勞宮穴可治療胃痛和心痛
- 大敦穴可消除七疝的疼痛,這是王公所說
- 足三里穴可改善五勞所致的虛弱消瘦,這是華佗所說
- 腕骨穴可消除黃疸,然谷穴可調理腎氣
行間治膝腫腰疼,尺澤去肘疼筋緊。目昏不見,二間宜求;鼻窒無聞,迎香可引。肩井除兩臂痛不勝,絲竹空療偏頭疼難忍。咳嗽寒痰,列缺堪憑;眵䁾冷淚,臨泣尤准。髖骨將腿痛以祛殘,腎俞把腰疼而瀉盡。越人治屍厥於會維,隨手而蘇;文伯瀉死胎於三陰,應針而隕。
白話文:
針灸治療:
- 行間穴:治療膝蓋腫痛和腰痛。
- 尺澤穴:治療肘部疼痛和筋緊張。
- 二間穴:治療視力模糊、看不見。
- 迎香穴:治療鼻子不通、聞不見。
- 肩井穴:治療兩臂疼痛。
- 絲竹空穴:治療偏頭痛。
- 列缺穴:治療咳嗽、寒痰。
- 臨泣穴:治療眼睛痠痛、流淚。
- 髖骨穴:治療腿痛。
- 腎俞穴:治療腰痛。
古人記載的案例:
- 越人用針灸治療屍厥,即將死之人,針灸於會維穴,立即使人甦醒。
- 文伯用針灸治療死胎,針灸於三陰交穴,針刺後死胎自然流出。
所謂諸痛為實,諸麻曰虛。實則自外而入也,虛則自內而出諸。是故濟母而裨其不足,奪子而平其有餘。觀二十七之經絡,一一能辨;據四百四之疾證,件件皆除。故必使夭枉皆無,躋斯民於壽域;幾微以判,彰往古之玄書。又聞心胸病,求掌後之大陵;肩背痛,責肘前之三里。
白話文:
所謂的「痛」,是外在的因素侵襲身體所造成的;而「麻」,則是身體內在虛弱所引發的。實證是由外而內,虛證則是由內而外。因此,對於實證,我們要「濟母」,也就是補充不足;對於虛證,我們要「奪子」,也就是消除過剩。
通過觀察人體二十七條經絡,我們可以準確分辨出各種疾病;根據四百四種疾病的證候,我們可以逐一解除。這樣才能讓所有人擺脫疾病,達到長壽的境界;通過深入細緻的診斷,可以彰顯古代醫書的玄妙。
此外,我們還知道:心胸疾病,可以找手掌後面的大陵穴;肩背疼痛,可以按壓肘部前面的三里穴。
冷痹腎余,取足陽明之土;臍連腹痛,瀉足少陰之水。脊間心後者,針中渚而立痊;脅下肋邊者,刺陽陵而即止。頭項痛,擬後谿以安然;腰腳疼,在委中而已矣。
白話文:
腰部以下冰冷麻木,取足陽明經的脾胃之氣來溫暖。肚臍連接腹部疼痛,瀉出足少陰經的腎水。背部、心臟後方疼痛,針刺中渚穴立馬痊癒。脅部、肋骨邊疼痛,針刺陽陵穴就能止痛。頭頸疼痛,針刺後谿穴就能安然無恙。腰腳疼痛,針刺委中穴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