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翼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類經附翼卷三 (1)

1. 三焦包絡命門辨

(附子宮血室。)

客有問曰:三焦包絡命門者,醫者之要領,臟腑之大綱,或言其有狀,或言其無形,或言三焦包絡為表裡,或言三焦命門為表裡,或言五臟各一,惟腎有兩,左為腎,右為命門,命門者,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。若此數者,弗能無疑,千載而下,議論不定。夫理無二致,豈容紛紛若是哉?果亦有歸一之義否?予曰:噫!醫道之始,始自軒岐,軒岐之旨,昭諸靈素,靈素之妙,精確無遺。凡其所論,必因理而發;凡其命名,必因形而生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:「三焦包絡命門,是醫學的關鍵要領,臟腑的總綱領。有的說它有形狀,有的說它無形體。有的說三焦包絡是表裡關係,有的說三焦命門是表裡關係。有的說五臟各有一個,唯獨腎臟有兩個,左邊的是腎,右邊的是命門。命門是男子儲藏精液的地方,女子是用來繫住子宮的。關於這些說法,我心中很困惑。千年以來,爭論不休。道理只有一個,怎麼會有這麼多紛紛擾擾?難道真的沒有統一的說法嗎?」

我感嘆道:「醫學的起源,始於軒轅黃帝和岐伯,他們闡述的學說,在《靈樞素問》中明白揭示,《靈樞素問》中的精妙論述,沒有任何疏漏。他們所探討的內容,必然是根據道理而提出的;他們所命名的內容,必然是根據形狀而產生的。」

故內經之文,字無苟言,句無空發。自後凡紹此統者,孰能外靈素之範圍?而今之所以紛紛者,不無其由,蓋自難經始也。難經述靈素而作,為諸家之最先,因其頗有謬誤,遂起後世之惑,三千年來,無敢違背,而後世之疑,莫可解救,請先悉三焦心包絡而次及其他焉。夫三焦者,五臟六腑之總司;包絡者,少陰君主之護衛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《內經》中的文字,字字句句都沒有多餘的,沒有一句是空泛而發的。後世所有承接這部典籍的人,哪能超出《靈素》的範圍呢?而現在之所以混亂不堪,並不是沒有緣由的,大約從《難經》開始。難經在《靈素》的基礎上編著,是諸多註解中最早的一部,因為其中有不少錯誤,於是導致了後世的疑惑,三千多年來,沒人敢於違背,而後世的疑惑,也無法得到解決。現在先詳細瞭解三焦和心包絡,然後再討論混亂不堪的問題。那三焦呢,是五臟六腑的總司令;而心包絡呢,是少陰君主的護衛。

而二十五難曰:心主與三焦為表裡,俱有名而無形。若謂表裡則是,謂無形則非。夫名從形立,若果有名無形,則內經之言為鑿空矣。其奈叔和啟玄而下,悉皆宗之,而直曰三焦無狀空有名。自二子不能辨,此後孰能再辨?及至徐遁、陳無擇,始創言三焦之形,云有脂膜如掌大,正與膀胱相對,有二白脈自中出,夾脊而上貫於腦。予因遍考兩經,在靈樞本輸篇曰:三焦者,中瀆之府,水道出焉,屬膀胱,是孤之府也。

白話文:

而難經中的「二十五難」提到:心主與三焦是表裡關係,有名字但沒有形狀。如果說是表裡關係,那麼這是對的;但如果說沒有形狀,那就不對了。因為名字是根據形狀而來的,如果真的有名無形,那麼《內經》的說法就是空穴來風了。無奈從叔和的《脈訣啟玄》開始,後人都循著他的說法,直接說三焦沒有形狀,只有名字。但他們無法解釋清楚,後人誰又能再次解釋呢?直到徐遁、陳無擇等人,才開始對三焦的形狀進行描述,說三焦有一層像手掌大小的脂膜,正好與膀胱相對,從脂膜中間伸出兩條白色的脈絡,沿著脊柱向上貫穿腦部。我遍查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兩部經書,在《靈樞·本輸》篇中記載:三焦是中焦的府腑,水液從這裡流出,屬於膀胱,是孤獨的府腑。

本藏篇曰: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,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。以及緩急直結六者各有所分。論勇篇曰:勇士者,目深以固,長衡直揚,三焦理橫。怯士者,目大而不減,陰陽相失,其焦理縱。決氣篇曰:上焦開發,宣五穀味,熏膚充身澤毛,若霧露之溉,是謂氣。中焦受氣取汁,變化而赤,是謂血。

白話文:

本藏篇:

  • 皮膚細密而厚實的人,三焦和膀胱就厚。
  • 皮膚粗糙而薄的人,三焦和膀胱就薄。
  • 緩、急、直、結六種脈象各有所主。

論勇篇:

  • 勇敢的人,眼睛深邃而有神,眉毛長而直,三焦氣脈橫行。
  • 膽怯的人,眼睛大而沒有神采,陰陽失調,三焦氣脈縱行。

決氣篇:

  • 上焦通暢,宣發五穀的營養,滋養皮膚,潤澤毛髮,就像霧露滋潤植物一樣,這叫做「氣」。
  • 中焦接受上焦的氣,提取營養,轉化為紅色,這叫做「血」。

營衛生會篇曰:營出於中焦,衛出於下焦。又曰:上焦出於胃上口,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。中焦亦並胃中,出上焦之後,泌糟粕,蒸津液,化精微而為血,以奉生身,故獨得行於經隧,命曰營氣。下焦者,別迴腸,注於膀胱而滲入焉。水穀者,居於胃中,成糟粕,下大腸而成下焦。

白話文:

《營衛生理》篇中說:營氣源於中焦,衛氣源於下焦。又說:上焦之氣源於胃上口,經過咽喉貫穿膈膜,遍佈胸中。中焦也位於胃中,接在上焦之後,將食物渣滓分離,蒸化津液,將精微物質轉化為血液,用以滋養身體,所以它能獨自運行於經絡中,稱為營氣。下焦是指迴腸,連通膀胱並滲入其中。水穀之物存於胃中,形成渣滓,再進入大腸形成下焦。

又曰: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。素問五臟別論曰: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,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,其氣象天,故瀉而不藏。六節藏象論曰: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,倉廩之本,營之居也。其在心包絡,則靈樞邪客篇曰: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,其臟堅固,邪弗能容,容之則心傷,心傷則神去,神去則死矣。故諸邪之在於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。

白話文:

古文:

又說:上焦像霧氣,中焦像發泡蒸騰,下焦像大河流水。

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,這五臟是天氣生化的,它們的氣象和天相近,所以泄瀉而不儲存。

古文:

脾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,是倉廩的根本,營氣的住所。

心包絡,是心臟的包衣。

古文:

《靈樞·邪客》篇說:心臟是五臟六腑的大主,它的臟器堅固,邪氣不能容納,如果容納邪氣,心就會受傷,心傷了,神就會離開,神離開了,人就會死亡。所以,一切邪氣在心臟的,都存在於心包絡中。

凡此是皆經旨。夫既曰無形矣,何以有水道之出?又何以有厚薄緩急直結之分?又何以有曰縱曰橫之理?又何以如霧如漚如瀆及謂氣謂血之別?心主亦曰無形矣,則代心而受邪者在於心之包絡,使無其形,又當受之何所?即此經文,有無可見。夫難經者,為發明內經之難,故曰難經,而難經實出於內經。

白話文:

潺潺流水縱橫交錯,滋潤萬物。

今內經詳其名狀,難經言其無形,將從難經之無乎?抑從內經之有乎?再若徐陳二子所言三焦之伏,指為腎下之脂膜,果若其然,則何以名為三?又何以分為上中下?又何以言其為府?此之為說,不知何所考據,更屬不經。客曰:心之包絡,於文於義,猶為可曉,而古今諸賢歷指其為裹心之膜,固無疑矣;至若三焦者,今既曰有形,又非徐陳之論,然則果為何物耶?曰:但以字義求之,則得之矣。夫所謂三者,象三才也,際上極下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現在《內經》詳細說明它的形狀,《難經》說它沒有形狀,那麼應該聽從《難經》的說法認為它沒有形狀呢?還是聽從《內經》的說法認為它有形狀?再比如徐希得和陳士鐸提出的三焦之伏,指的是膈下的脂肪膜,如果真是這樣,那麼為什麼命名為三?又為什麼分為上焦、中焦、下焦?又為什麼說它是府?這樣的說法,不知道依據何在,更是不合經典。

客人說:心包絡這個說法,無論從文字還是意思,都很可以相信,而且古今眾賢都指它為包著心的那層膜,這是無疑的;至於三焦,既然現在說它有形狀,又不同意徐希得和陳士鐸的說法,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?

我回答說:只要從字面意思來理解,就能搞懂。所謂的三,就是像天地人三才,也就是上下相交的意思。

所謂焦者,象火類也,色赤屬陽之謂也。今夫人之一身,外自皮毛,內至臟腑,無巨無名,無細無目,其於腔腹周圍上下全體,狀若大囊者,果何物耶?且其著內一層,形色最赤,象如六合,總護諸陽,是非三焦而何?如五癃津液別論曰;三焦出氣,以溫肌肉,充皮膚。固已顯然指肌肉之內,臟腑之外為三焦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焦」字,其意象像火,顏色赤紅,且屬陽性。現在人體,從外而來的皮毛,到內部的臟腑,無論大小有名或小而無名,在胸腹周圍上下整個區域,像個大袋子的東西,那會是什麼呢?而且它的最內側一層,形狀和顏色最為赤紅,好像保護著六合(天地四方上下),守護著諸陽,除三焦外,還能是什麼呢?就像《五癃津液別論》中所說:「三焦產生氣,以溫暖肌肉,充盈皮膚。」這已經明顯指出:肌肉的內側、臟腑的外側,就是三焦。

又如背腧篇曰:肺腧在三焦之間,心腧在五焦之間,膈腧在七焦之間,肝腧在九焦之間,脾腧在十一焦之間,腎腧在十四焦之間。豈非以軀體稱焦乎?惟虞天民曰:三焦者,指腔子而言,總曰三焦,其體有脂膜在腔子之內,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。此說近之,第亦未明焦字之義,而脂膜之說,未免又添一層矣。

白話文:

就如《背腧篇》所說:「肺腧位於三焦之間,心腧位於五焦之間,膈腧位於七焦之間,肝腧位於九焦之間,脾腧位於十一焦之間,腎腧位於十四焦之間。」難道不是以人體部位稱作「焦」嗎?只有虞天民說:「三焦是指身體的腔子,總稱為三焦。其體內有脂膜包圍在五臟六腑之外。」這個說法接近正確,但還是沒有弄清楚「焦」字的真正意思,而且關於脂膜的說法又多了一層牽強的解釋。

至其相配表裡。則三焦為臟腑之外衛,心包絡為君主之外衛,猶夫帝闕之重城,故皆屬陽,均稱相火,而其脈絡原自相通,允為表裡。靈樞經脈篇曰:心主乎厥陰之脈,出屬心包絡,下膈歷絡三焦。手少陽之脈,散絡心包,合心主。素問血氣形志篇曰:手少陽與心主為表裡。

白話文:

它們互相匹配陰陽。三焦是臟腑的外部防禦,心包絡是君主的外部防禦,猶如皇宮的重重城牆,因此都屬於陽性,統稱為相火,其經脈原本相通,確實是表裡關係。「靈樞經脈篇」說:心主導厥陰脈,連於心包絡,通過膈肌後分佈在三焦。手少陽脈分佈於心包,與心主相通。「素問血氣形志篇」說:手少陽與心主是表裡關係。

此固甚明,無庸辨也。客曰:既三焦心主為表裡,何以復有命門三焦表裡之說?曰:三焦包絡為表裡,此內經一陰一陽之定耦,初無命門表裡之說,亦無命門之名。唯靈樞根結、衛氣及素問陰陽離合等篇云:太陽根於至陰,結於命門,命門者目也。此蓋指太陽經穴終於睛明,睛明所夾之處,是為腦心,乃至命之處,故曰命門。

白話文:

這一點很清楚,不需要多作討論。客人問:既然三焦和心主是表裡關係,為什麼又有命門和三焦是表裡關係的說法呢?這樣講:三焦包絡是表裡關係,這是《內經》提到的陰陽兩性相配的原理,從來沒有命門和表裡關係的說法,也沒有命門這個名稱。只是《靈樞》中的〈根結〉、〈衛氣〉篇和《素問》中的〈陰陽離合論〉等篇說:太陽經脈起始於腳底的至陰穴,止於命門穴,命門穴即眼睛。這段話的意思是,太陽經經氣的經穴止於晴明穴,晴明穴所處的位置,就是腦中魂魄所在,也是生命的根源,所以稱為命門。

此外並無左右腎之分,亦無右腎為命門之說,而命門之始,亦起於三十六難曰:腎有兩者,非皆腎也,左者為腎,右者為命門。命門者,精神之所舍,原氣之所繫,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。王叔和遂因之,而曰腎與命門俱出尺部。以致後世遂有命門表裡之配,而內經實所無也。

白話文:

此外,中醫並沒有左右腎之分,也沒有右腎為命門之說。命門最早出現在《難經》裡,其中提到:“腎有兩個,但不僅是腎臟,左邊的是腎臟,右邊的是命門。”命門是精神寄居的地方,原氣依附的地方,男性用來儲藏精液,女性用來繫住子宮。王叔和根據《難經》的說法,說腎和命門都屬於足少陰腎經。因此後世纔有了命門表裡之配的說法,但《黃帝內經》中並沒有記載。

客曰:內經既無命門,難經何以有之?而命門之解,終當何似?曰:難經諸篇,皆出內經,而此命門,或必有據。意者去古既遠,經文不無脫誤,誠有如七難滑氏之注云者。(滑氏注七難曰:首篇稱經言二字,考之靈素無所見,豈越人之時,別有所謂上古文字耶?將內經有之而後世脫簡耶?是不可知也。

白話文:

患者問道:「《內經》中沒有提到命門,為什麼《難經》會有呢?而且『命門』的解釋,最終應該是什麼意思呢?」

回答:「《難經》的篇章都是從《內經》中衍生出來的,而這個命門,一定有其依據。可能是離現在的時代太遠了,經文難免有些遺漏和錯誤,就像七難滑氏在注釋中所說的。」

(滑氏在注釋七難時說:「首篇稱引『經言二字』,在《靈樞》和《素問》中卻找不到出處,難道是越人那個時代,另有古文字嗎?還是《內經》原本有這段文字,但後世遺失了?這一點我們無法得知。)

)唯是右腎為命門,男子以藏精,則左腎將藏何物乎?女子以系胞,則胞果何如而獨系右腎乎?此所以不能無疑也。予因歷考諸書,見黃庭經曰:上有黃庭下關元,後有幽闕前命門。又曰:閉塞命門似玉都,又曰:丹田之中精氣微,玉房之中神門戶。梁丘子注曰:男以藏精,女以約血,故曰門戶。

白話文:

只有右腎是命門,男子用來儲藏精華,那麼左腎儲藏什麼?如果說是繫著包膜,那麼這個包膜為什麼偏偏只繫著右腎?這讓我心生疑惑。

我於是遍查古籍,看到《黃庭經》中說:上面有黃庭,下面有關元,後面有幽闕,前面有命門。又說:封閉命門就像玉都,還說:丹田裡精氣微弱,玉房緊閉神門戶。梁丘子注釋說:男人用來儲藏精華,女人用來約束月經,所以稱為門戶。

又曰:關元之中,男子藏精之所。元陽子曰:命門者,下丹田精氣出飛之處也。是皆醫家所未言,而實足為斯發明者。又脈經曰:腎以膀胱合為腑,合於下焦,在關元后,左為腎,右為子戶。又曰:腎名胞門子戶,尺中腎脈也。此言右為子戶者,仍是右者為命門之說。細詳諸言,默有以會。

白話文:

又有人說:關元穴位於腹部正中,是男性儲藏精華的地方。原陽子說:命門穴是下丹田精氣升發的地方。這些都是醫家沒有提到的,但確實可以作為理解這些穴位的依據。另外,《脈經》中說:腎與膀胱相合為一個腑,位於下焦,在關元穴的後方,左側是腎,右側是子宮。又說:腎被稱為「胞門子戶」,尺脈中的腎脈就是腎經。上面說右側是子戶,仍然是把右側當成命門穴的說法。仔細研究這些說法,就會默默地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夫所謂子戶者,即子宮也,即玉房之中也,俗名子腸,居直腸之前,膀胱之後,當關元氣海之間,男精女血,皆存乎此,而子由是生,故子宮者,實又男女之通稱也。道家以先天真一之炁藏乎此,為九還七返之基,故名之曰丹田。醫家以衝任之脈盛於此,則月事以時下,故名之曰血室。

白話文:

葉文叔曰:人受生之初,在胞胎之內,隨母呼吸,受氣而成,及乎生下,一點元靈之氣,聚於臍下,自為呼吸,氣之呼接乎天根,氣之吸接乎地根,凡人之生,唯氣為先,故又名為氣海。然而名雖不同,而實則一子宮耳。子宮之下有一門,其在女者,可以手探而得,俗人名為產門;其在男者,於精泄之時,自有關闌知覺。請問此為何處?客曰:得非此即命門耶?曰:然也。

請為再悉其解。夫身形未生之初,父母交會之際,男之施由此門而出,女之攝由此門而入,及胎元既足復由此出,其出其入,皆由此門,謂非先天立命之門戶乎?及乎既生,則三焦精炁,皆藏乎此。故金丹大要曰:炁聚則精盈,精盈則炁盛。梁丘子曰:人生繫命於精。珠玉集曰:水是三才之祖,精為元炁之根。

請進一步理解。在人身形形成之前,父母交會之時,男子的精氣從這個門戶而出,女子的腎氣從這個門戶而入。等到胎體發育成熟後,又從這個門戶而出。它的出入都經由這個門戶,難道它不是先天的命門嗎?

等人生出來後,三焦的精氣,都收藏於此。所以《金丹大要》說:精氣聚合,則精氣充盈;精氣充盈,則精氣旺盛。梁丘子說:人體的生命繫於精氣。而《珠玉集》則說:水是天地人三才的根本,精氣是元氣的根源。

在受孕之前,父母交合時,男性的精子從這個門戶排出,女性的卵子從這個門戶進入。胎兒發育成熟後,也是從這個門戶出生。它的出生和進入都經過這個門戶,因此它可以稱之為先天的命門。

出生後,三焦的精氣都儲存在這個門戶中。因此《金丹大要》說:精氣聚集,則精氣充盈;精氣充盈,則精氣旺盛。梁丘子說:人體的生命繫於精氣。《珠玉集》說:水是天地人三才的根本,精氣是元氣的根源。

然則精去則炁去,炁去則命去,其固其去,皆由此門,謂非後天立命之門戶乎?再閱四十四難有七衝門者,皆指出入之處而言。故凡出入之所,皆謂之門。而此一門者,最為巨會,焉得無名?此非命門,更屬何所?既知此處為命門,則男之藏精,女之系胞,皆有歸著,而千古之疑,可頓釋矣。

白話文:

因此,精氣耗盡,則元氣也會耗盡,元氣耗盡,生命也就終結了。精氣和元氣的產生與消失都在這個地方。這難道不是後天建立生命之門戶嗎?再看《黃帝內經》第四十四難中的七衝門,都是指出入的地方。因此,凡是出入的地方都稱為門。而這個門是最大的一個,怎麼會沒有名字呢?這不就是命門嗎,還能屬於什麼地方呢?既然知道這個地方是命門,那麼男性的精藏、女性的子宮,都有了歸屬,而千古以來關於這些的疑惑,也就可以頓時解開了。

客曰:若夫然,則命門既非右腎,而又曰子宮,是又別為一腑矣,所配何經?脈居何部?曰:十二經之表裡,陰陽固已配定,若以命門而再配一經,是腎臟唯一而經居其兩,必無是理。且夫命門者,子宮之門戶也;子宮者,腎臟藏精之府也;腎臟者,主先天真一之炁,北門鎖鑰之司也。而其所以為鎖鑰者,正賴命門之閉固,蓄坎中之真陽,以為一身生化之原也。

白話文:

患者問:如果這樣,命門既不是右腎,又說是子宮,那麼它又是一個獨立的臟腑嗎?它對應哪條經絡?脈絡在哪個部位?

醫師答:十二經絡的表裡,陰陽本已對應確定,如果再以命門來配對一條經絡,那麼腎臟只有一個,而經絡卻穿過兩邊,這是不合理的。

命門是子宮的關口,子宮是腎臟精氣收藏的地方,腎臟掌握先天的精氣,是人體的關鍵。命門之所以能成為關鍵,正因為它能閉合固守,積蓄坎卦中的真陽之氣,成為人體生長化育的根本。

此命門與腎,本同一氣。道經謂此當上下左右之中,其位象極,名為丹田。夫丹者奇也,故統於北方天一之臟,而其外腧命門一穴,正是督脈十四椎中,是命門原屬於腎,非又別為一腑也。三十九難亦曰:命門其氣與腎通。則亦不離乎腎耳。唯是五臟各一,獨腎有二,既有其二,象不無殊。

白話文:

命門和腎臟,本質上是同一種氣。道家經典中說,命門位於身體上下左右的正中間,位置極為重要,被稱為「丹田」。丹田是指奇特的氣息,因此與北方天一之臟(腎臟)相呼應,而其外在表徵的穴位「命門」,正好位於督脈的第十四椎骨處,由此可見命門原本就屬於腎臟,並非另外一個臟腑。三十九難中也提到:「命門的氣息與腎臟相通。」因此,命門也離不開腎臟。只是五臟各有其一,唯獨腎臟有兩個,既有兩個,其形態必然有所不同。

譬以耳目一也,而左明於右;手足一也,而右強於左。故北方之神有蛇武,蛇主陽而武主陰;兩尺之脈分左右,左主水而右主火。夫左陽右陰,理之常也,而此曰左水右火,又何為然?蓋腎屬子中,氣應冬至,當陰陽中分之位,自冬至之後,天左旋而時為春,斗杓建於析木,日月右行合在亥,辰次會於娵訾,是陽進一月,則會退一宮,而太陽漸行於右,人亦應之,故水位之右為火也。且人之四體,本以應地,地之剛在西北,亦當右尺為陽,理宜然者。

白話文:

就拿人體的耳目來說,左眼比右眼明亮;手足也是如此,右手比左手有力。所以北方的神靈有蛇和武,其中蛇代表陽氣,武代表陰氣;體內的經脈在兩尺處分為左右,左側主水,右側主火。人們常說左屬陽,右屬陰,但為什麼這裡卻說左側主水,右側主火呢?這是因為腎臟屬子,氣候與冬至相應,正值陰陽中分之際。從冬至後,天體向左旋轉,此時正是春天,斗杓指向析木,日月向右運行,會合在亥,辰次會合於娵訾。也就是說,陽氣前進一個月,則會退後一個宮位,同時太陽也逐漸向右運行,人體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,因此水位右邊的位置變成了火。此外,人體的四肢原本是與大地相應的,而大地的剛氣位於西北,所以右尺也應該屬陽,這是符合道理的。

故脈經以腎臟之脈配兩尺,但當曰左尺主腎中之真陰,右尺主腎中之真陽。而命門為陽氣之根,故隨三焦相火之脈,同見於右尺則可;若謂左腎為腎,右腎為命門則不可也。雖然,若分而言之,則左屬水,右屬火,而命門當附於右尺;合而言之,則命門象極,為消長之樞紐,左主升而右主降,前主陰而後主陽。故水象外暗而內明,坎卦內奇而外偶。

白話文:

因此,《脈經》將腎臟的脈象分配給兩隻尺脈,但應理解為左尺脈主腎中的真陰,右尺脈主腎中的真陽。命門是陽氣的根本,所以隨著三焦相火的脈象一起出現在右尺脈是可以的。但是,如果認為左腎是腎,右腎是命門,那就說不通了。

儘管如此,如果從分開來講,左邊屬水,右邊屬火,那麼命門應該歸屬於右尺脈。如果從合起來講,命門像一個太極圖,是盛衰轉變的樞紐,左邊主上升,右邊主下降,前面主陰,後面主陽。所以,水的性質是外觀幽暗而內裡明亮,坎卦的象徵是內部為單數,外部為偶數。

腎兩者,坎外之偶也;命門一者,坎中之奇也。一以統兩,兩以包一。是命門總主乎兩腎,而兩腎皆屬於命門。故命門者,為水大之府,為陰陽之宅,為精氣之海,為死生之竇。若命門虧損,則五臟六腑皆失所恃,而陰陽病變無所不至。其為故也,正以天地發生之道,終始於下;萬物盛衰之理,盈虛在根。

白話文:

腎臟成對出現,是坎水在外面的匹配元素;命門是一個,是坎水裡面的奇異元素。一個統領兩個,兩個包含一個。這就是說,命門總攬著兩個腎臟,而兩個腎臟都歸屬於命門。所以命門是水液的總庫,是陰陽的住所,是精氣的海洋,是生死的門戶。如果命門虧損,那麼五臟六腑都失去依託,而陰陽的病變也就無處不在了。這是因為,天地產生的道理,從頭到尾都依賴於下部;萬物的盛衰規律,盈虧都取決於根基。

故許學士獨知補腎,薛立齋每重命門,二賢高見,迥出常人,蓋得於王太僕所謂壯水之主,益火之原也。此誠性命之大本,醫不知此,尚何足云?故予為申明,用廣其義。即此篇前後諸論,雖多臆見,然悉揣經意,非敢妄言,凡我同心,幸為裁正。

白話文:

因此許學士只知道補腎,薛立齋每次都重視命門穴,這兩位賢者的高見,遠勝於常人,他們得到的,是王太僕所說的「壯水之主,益火之原」。這確實是生命之根本,如果醫者不知道這個原理,還能說什麼呢?所以我來闡明這個道理,以擴大它的意義。儘管這篇文章前後的各種論述,大多是臆測,但我都是揣摩經書的意圖而寫的,不敢胡說八道。所有同道中人,希望你們能幫我指正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