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翼卷二 (2)
類經附翼卷二 (2)
1. 律候陰陽相生
鄭世子曰:按陽律生陰,下生;陰律生陽,上生。陰陽之分,古有二說:其一說者,十二律呂,各照方位,在子午以東屬陽,子午以西屬陰。是故子黃鐘,一陽復卦;醜大呂,二陽臨卦;寅太簇,三陽泰卦;卯夾鍾,四陽大壯卦;辰姑洗,五陽夬卦;巳仲呂,六陽乾卦;午蕤賓,一陰姤卦;未林鐘,二陰遁卦;申夷則,三陰否卦;酉南呂,四陰觀卦;戌無射,五陰剝卦;亥應鐘,六陰坤卦。乾為老陽,故仲呂亢極不生;坤為老陰,故應鐘極短為終。
大呂、夾鍾、仲呂,三呂以陰居陽,故皆屬陽;蕤賓、夷則、無射,三律以陽居陰,故皆屬陰。凡律清者皆上生,濁者皆下生。此一說也。又一說云:六律數奇屬陽,六呂數偶屬陰。是故子黃鐘,乾之初九;寅太簇,乾之九二;辰姑洗,乾之九三;午蕤賓,乾之九四;申夷則,乾之九五;戌無射,乾之上九。此六律數奇,各居本位屬陽也。
醜林鐘,坤之初六;卯南呂,坤之六二;巳應鐘,坤之六三;未大呂,坤之六四;酉夾鍾,坤之六五;亥仲呂,坤之上六。此六呂數偶,各居對衝屬陰也。居本位者皆下生,居對衝者皆上生。此又一說也。以上二說,自漢至今,是非不決。蓋太史公律書兼有此二種,故漢晉梁唐爭執不定,而朱子經世大訓,所解甚明。
蓋以一歲言,則冬至以後屬陽,夏至以後屬陰,以一日言,則子時以後屬陽,午時以後屬陰,所謂大陰陽也。子陽醜陰、寅陽卯陰之類,所謂小陰陽也。律呂陽下生陰,陰上生陽,蓋指其大者耳。凡陰呂居陽方,即皆屬陽;陽律居陰方,即皆屬陰。故別論小陰陽,乃變例也;其餘諸律,則只論大陰陽,乃正例也。
朱子此論,非蔡元定所及。一曰:律左呂右,其行不同,如筮法然。故黃鐘至仲呂,子至巳陽升陰退,故律生呂言下生,呂生律言上生;蕤賓至應鐘,午至亥陰升陽退,故律生呂言上生,呂生律言下生。至午而變,故蕤賓重上生。若論捷法,不出乾坤六陽六陰者為便。子寅辰午申戌,黃太姑蕤夷無,一如乾之左旋,是之謂律而下生;未巳卯醜亥酉,林仲夾大應南,又如坤之右轉,是之謂呂而上生。此鄭玄筮法之言,得之太玄也。
白話文:
律候陰陽相生
鄭玄說:依據陽律的規律,陰氣會向下產生;依據陰律的規律,陽氣會向上產生。陰陽的區分,古來有兩種說法:一種說法是,十二律呂,各自按照方位,在子午線以東屬陽,子午線以西屬陰。因此,子(黃鐘)是一陽復卦;丑(大呂)是二陽臨卦;寅(太簇)是三陽泰卦;卯(夾鍾)是四陽大壯卦;辰(姑洗)是五陽夬卦;巳(仲呂)是六陽乾卦;午(蕤賓)是一陰姤卦;未(林鐘)是二陰遯卦;申(夷則)是三陰否卦;酉(南呂)是四陰觀卦;戌(無射)是五陰剝卦;亥(應鐘)是六陰坤卦。乾為老陽,所以仲呂亢極而不生;坤為老陰,所以應鐘極短而為終。
大呂、夾鍾、仲呂這三律,陰氣依附在陽氣之中,所以都屬於陽;蕤賓、夷則、無射這三律,陽氣依附在陰氣之中,所以都屬於陰。凡是律音清亮的都向上產生,濁沉的都向下產生。這是第一種說法。
還有一種說法說:六律的數值是奇數屬陽,六呂的數值是偶數屬陰。因此,子(黃鐘)是乾卦的初九;寅(太簇)是乾卦的九二;辰(姑洗)是乾卦的九三;午(蕤賓)是乾卦的九四;申(夷則)是乾卦的九五;戌(無射)是乾卦的上九。這六律數值為奇數,各自位於本位,所以屬陽。
丑(林鐘)是坤卦的初六;卯(南呂)是坤卦的六二;巳(應鐘)是坤卦的六三;未(大呂)是坤卦的六四;酉(夾鍾)是坤卦的六五;亥(仲呂)是坤卦的上六。這六呂數值為偶數,各自位於對衝的位置,所以屬陰。位於本位者皆向下產生,位於對衝者皆向上產生。這是另一種說法。以上兩種說法,從漢代到現在,一直沒有定論。因為司馬遷的《律書》兼有這兩種說法,所以漢、晉、梁、唐各代都爭論不休,而朱熹的《經世大典》則解釋得非常清楚。
以一年來說,冬至以後屬陽,夏至以後屬陰;以一天來說,子時以後屬陽,午時以後屬陰,這就是所謂的大陰陽。子陽丑陰、寅陽卯陰等等,這就是所謂的小陰陽。律呂陽氣向下產生陰氣,陰氣向上產生陽氣,指的是大陰陽。凡是陰呂位於陽方,就都屬於陽;陽律位於陰方,就都屬於陰。所以另論小陰陽,是變例;其餘的律,則只論大陰陽,才是正例。
朱熹的這個論述,是蔡元定所達不到的。首先,律和呂的方位不同,運行規律也不同,就像占卜一樣。所以從黃鐘到仲呂,從子到巳,陽氣上升陰氣下降,所以律生呂是向下產生,呂生律是向上產生;從蕤賓到應鐘,從午到亥,陰氣上升陽氣下降,所以律生呂是向上產生,呂生律是向下產生;到午時則變化,所以蕤賓再次向上產生。如果要講求簡便方法,只用乾坤六陽六陰就夠了。子、寅、辰、午、申、戌,黃鐘、太簇、姑洗、蕤賓、夷則、無射,如同乾卦的左旋,這就是律向下產生;未、巳、卯、丑、亥、酉,林鐘、仲呂、夾鍾、大呂、應鐘、南呂,又如同坤卦的右旋,這就是呂向上產生。這是鄭玄根據占卜之法提出的論述,是從《太玄經》中得到的。
2. 隔八隔六相生
鄭世子曰:律呂相生,左旋隔八,則右轉隔六;右轉隔八,則左旋隔六。何謂左旋隔八,右轉隔六?如黃生林,林生太,太生南,南生姑,姑生應,應生蕤,蕤生大,大生夷,夷生夾,夾生無,無生仲,仲生黃是也。何謂右轉隔八,左旋隔六?如黃生仲,仲生無,無生夾;夾生夷,夷生大,大生蕤,蕤生應,應生姑,姑生南,南生太,太生林,林生黃是也。右轉左旋,左右逢源,周而復始,循環無端,乃律呂之妙。
古人算律,往而不返,但曉右旋,不知右轉,此所以未密也。律管有大小,大生小為下生,小生大為上生,一言盡之矣。黃鐘至大而應鐘至小,故為上下之終始也。
白話文:
鄭世子說:音律的相生關係,向左旋轉,隔八個音符,就相當於向右旋轉,隔六個音符;向右旋轉,隔八個音符,就相當於向左旋轉,隔六個音符。什麼是向左旋轉隔八,向右旋轉隔六呢?例如:黃鐘生林鐘,林鐘生太簇,太簇生南呂,南呂生姑洗,姑洗生應鐘,應鐘生蕤賓,蕤賓生大呂,大呂生夷則,夷則生夾鐘,夾鐘生無射,無射生仲呂,仲呂生黃鐘,就是這樣循環的。什麼是向右旋轉隔八,向左旋轉隔六呢?例如:黃鐘生仲呂,仲呂生無射,無射生夾鐘,夾鐘生夷則,夷則生大呂,大呂生蕤賓,蕤賓生應鐘,應鐘生姑洗,姑洗生南呂,南呂生太簇,太簇生林鐘,林鐘生黃鐘,就是這樣循環的。向右旋轉、向左旋轉,都能互相應合,周而復始,循環不已,這就是音律的奧妙之處。
古代人計算音律,只會單向推算,不懂得雙向推算,只了解向右旋轉,卻不知道向右旋轉的另一種對應關係,所以他們的計算方法不夠完善。音律的管子有大小之分,大的產生小的稱為下生,小的產生大的稱為上生,一句話就能說明白了。黃鐘是最大的音,應鐘是最小的音,所以它們代表了音律的始終。
3. 三分損益
天地之間,聲之大者如雷霆,小者如蠓蟻,皆不得其和。故聖人設音律以調之,而後聲之大者不過宮,聲之小者不過羽,其於和陰陽、贊化育之道,莫善於此,乃為三分損益之法以正五音。然音止於五,猶不足以盡其變,由是截竹為管,作十二律以應十二月,而亦以三分損益之法正之。
如黃鐘為宮,宮者音之君也,一陽之律也,陽生於子而數始於九,因而九之,九九八十一而黃鐘之數立焉。陽下生陰,長管生短管也,三損其一則為短;陰上生陽,短管生長管也,三益其一則為長。如黃鐘九寸,分九為三而去其一,則為六寸,便為隔八下生林鐘六月之管。又三分林鐘之六而益其一,以二加六得八寸,便為上生太簇正月之管。
余律亦然。又以宮數數之,九九八十一,宮音也;三分去其一分二十七,則得五十四為徵音;以五十四為三分,而又添一分十八,則得七十二為商音;以七十二為三分,而損去一分二十四,則得四十八為羽音;以四十八為三分,而又添一分十六,則得六十四為角音。此音律三分損益之數,皆出於自然而然。
古人算律有三種:其一,以黃鐘為九寸,每寸九分,共計八十一分;其二,以黃鐘為十寸,每寸十分,共計百分;其三,以黃鐘為九寸,每寸十分,共計九十分。
其一,出淮南子及晉書、宋書。(此縱黍度也。)
黃鐘之數八十一。(一曰八寸一分,下同。宮音數也。)
林鐘之數五十四。(徵音同。)
太簇之數七十二。(商音同。)
南呂之數四十八。(羽音同。)
姑洗之數六十四。(角音同。)
應鐘之數四十三。
蕤賓之數五十七。
大呂之數七十六。
夷則之數五十一。
夾鍾之數六十八。
無射之數四十五。
仲呂之數六十。
其二,出太史公律書。(此橫黍度也。)
黃鐘長十寸。(整一百分,如前三分損益相生,得林鐘之數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,太簇之數長八寸八分八釐八毫,而十二律之數自見。)
其三出京房律准及後漢志。(此斜黍度也。)
黃鐘長九寸。(每寸十分,如前三分損益相生,各得十二律之數。)
上古法,下生者三分減一,三減其一則為二,故用二因三歸;上生者三分添一,以三添一則為四,故用四因三歸。別法,下生者五十乘之,七十五除之;上生者一百乘之,七十五除之。所得與古同而算法不同。
假如黃鐘長十寸。古法置黃鐘為實,下生者二因三歸得林鐘。別法以五十乘之,七十五除之,亦得林鐘。
又如林鐘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。古法置林鐘為實,上生者四因三歸得太簇。別法以一百乘之,七十五除之,亦得太簇。余仿此。
白話文:
三分損益
天地間聲音的大小,從像雷霆般巨大到像蚊蟻般微小,都不和諧。因此聖人制定音律來調和它們,使大的聲音不超過宮音,小的聲音不超過羽音,這樣才能更好地協調陰陽,輔助萬物生長,這就是「三分損益法」校正五音的原理。然而,僅僅五音還不足以表現聲音的變化,於是便用竹子製作管子,創造十二律來配合十二個月,同樣也用「三分損益法」來校正它們。
例如,黃鐘是宮音,宮音是音律的根本,是一陽之律,陽氣始於子月,數目始於九,因此以九為基數,九九八十一,便是黃鐘的數值。陽氣下降產生陰氣,長管產生短管,將長管的三分之一去掉,就得到短管;陰氣上升產生陽氣,短管產生長管,將短管的三分之一加上,就得到長管。比如黃鐘九寸,將九分成三份去掉一份,就剩下六寸,這就是隔八音階向下生成的林鐘(六寸)的管子。再將林鐘的六寸分成三份加上一份,也就是二加六等於八寸,這就是向上生成的太簇(八寸)的管子(正月)。
其他音律也以此類推。也可以用宮音的數值來計算:九九八十一是宮音;三分之一去掉,剩餘二十七,與之相加得到五十四為徵音;將五十四分成三份,再加一份十八,得到七十二為商音;將七十二分成三份,去掉一份二十四,得到四十八為羽音;將四十八分成三份,再加一份十六,得到六十四為角音。這些音律三分損益的數值,都來自於自然法則。
古代計算音律有三種方法:第一種,以黃鐘為九寸,每寸九分,共計八十一分;第二種,以黃鐘為十寸,每寸十分,共計一百分;第三種,以黃鐘為九寸,每寸十分,共計九十分。
第一種方法見於《淮南子》、《晉書》、《宋書》(這是縱黍度的計算方法)。
黃鐘的數值為八十一。(也有人說是八寸一分,以下同。宮音的數值。)
林鐘的數值為五十四。(徵音同。)
太簇的數值為七十二。(商音同。)
南呂的數值為四十八。(羽音同。)
姑洗的數值為六十四。(角音同。)
應鐘的數值為四十三。
蕤賓的數值為五十七。
大呂的數值為七十六。
夷則的數值為五十一。
夾鍾的數值為六十八。
無射的數值為四十五。
仲呂的數值為六十。
第二種方法見於《太史公律書》(這是橫黍度的計算方法)。
黃鐘長十寸。(共一百分,按照三分損益的方法,可以得到林鐘的長度為六寸六分六釐六毫,太簇的長度為八寸八分八釐八毫,其他十二律的數值也可以由此推算出來。)
第三種方法見於《京房律准》和《後漢書》(這是斜黍度的計算方法)。
黃鐘長九寸。(每寸十分,按照三分損益的方法,可以得到其他十二律的數值。)
古代方法中,向下生成的音律,三分減一,三減一則為二,因此用二乘以三再取其結果;向上生成的音律,三分加一,三加一則為四,因此用四乘以三再取其結果。另一種方法,向下生成的音律,用五十乘以它的長度,再除以七十五;向上生成的音律,用一百乘以它的長度,再除以七十五。所得結果與古代方法相同,但計算方法不同。
例如,黃鐘長十寸。古代方法以黃鐘為基準,向下生成,用二乘以三再取其結果得到林鐘。另一種方法用五十乘以十,再除以七十五,也能得到林鐘。
又例如林鐘長六寸六分六釐六毫。古代方法以林鐘為基準,向上生成,用四乘以三再取其結果得到太簇。另一種方法用一百乘以六寸六分六釐六毫,再除以七十五,也能得到太簇。其他的音律以此類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