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翼卷一 (2)
類經附翼卷一 (2)
1. 卦氣方隅論
天地之氣,始於子中。子居正北,其名朔方,又曰幽都。幽者,隱也,微也,謂萬物未生,幽隱未可察也。朔者,盡也,初也,謂陰氣之極,陽氣之始也。邵子曰:陽氣自北方而生,至北方而盡。故堯典謂北方為朔易,朔易者,除舊更新之謂也。蓋其自子至亥,周而復始,以成東西南北、春夏秋冬之位。
子午為陰陽之極,卯酉為陰陽之中,是為四正;四正定而每隅間之以二,是為十二宮;每隅間之以五,是為二十四向。再按洛書九宮,位分八卦。伏羲八卦曰先天,其次則乾南坤北,離東坎西,以左右分數之,自南而東者,曰乾一兌二,離三震四,自西而北者,曰巽五坎六,艮七坤八也;文王八卦曰後天,離象火而居南,坎象水而居北,震象木而居東,兌象金而居西,以次而數,則乾起西北,順而左旋,曰乾坎艮震巽離坤兌,以周八宮也。先天以乾坤分天地而定上下之位,後天以坎離分水火而定南北之方。
先天以乾居正南,坤居正北,其陽在南,其陰在北;後天以乾居西北,坤居西南,其陽在北,其陰在南。故先天以巽離兌雖為陰卦而本乎乾體,故位於上,震坎艮雖為陽卦而本乎坤體,故位於下;後天以乾來交坤,化為坎水而居北,坤去交乾,變為離火而居南,天體倚北而偏於西,故乾之退位於西北,地體屬土而繼乎火,故坤之寄位於西南,巽居東南,木先火地,艮止東北,因對坤方,乾父在北,故坎艮震三子隨之而居下,坤母在南,故巽離兌三女隨之而向前。
先天以上下分左右,故以乾坤為縱,六子為橫;後天以東西界陰陽,故以震兌為橫,六卦為縱。先天以乾坤之末交二至,離為日,故升於東,坎為月,故生於西;後天以震兌之中當二分,自震而南,巽離為木火之地,自兌而北,乾坎為金水之鄉,故易傳曰帝出乎震,齊乎巽,相見乎離,致役乎坤,說言乎兌,戰乎乾,勞乎坎,成言乎艮,正以明東南春夏之盛,西北秋冬之衰。是先天者,所以言六合之象;後天者,所以明氣候之詳。
故邵子曰:先天為易之體,後天為易之用也。夫天體正圓,面南背北。南北兩極,乃其運轉之樞。北極居上而為尊,南極居下而為對。邵子曰:天之陽在南,陰在北;地之陰在南,陽在北。天陽在南,故日處之;地剛在北,故山處之。河圖括地象曰:西北為天門,東南為地戶。
內經曰:天不足西北,地不滿東南。故曰天門無上,地戶無下。又曰東南方陽也,陽者其精降於下;西北方陰也,陰者其精奉於上。故陽降於下,則陽盛陰微而東南之方常多熱;陰奉於上,則陰盛陽微而西北之地常多寒。崑崙峙於西北,故西北高而多山;滄海浴於東南,故東南下而多水。
高者多寒,下者多熱。東南陽勝,則氣為熏蒸,而春夏之氣多煙霧;西北陰勝,則氣為凜冽,而秋冬之氣多風霾。中國形勝,居崑崙之東南,故天下之山脈皆起於崑崙,山脈之所起,即水源之所發。是以中國之山,自西北而來;中國之水,亦自西北而發。朱子曰:大凡兩水夾行,中間必有山;兩山夾行,中間必有水。
試考中國輿圖,其山脈發自崑崙,委蛇二萬四千三百餘里而入中國,分大龍為三障於外,大河為兩川於中,以成中國河山之勝槩。由是四方立而有十二辰之會,二十八宿辨而有分野之詳。
三代分為九州,虞舜分為十二州,周末分為十二國,秦為三十六郡,漢為十三部,晉為十九州,宋為二十二州,唐為十道,宋為二十三路,元為十二省二十二道,至我朝則分為兩直隸十三省,而天象輿圖古今一致矣。
白話文:
卦氣方隅論
天地之氣,起源於子位(北方)。子位位於正北,稱為朔方,也叫幽都。幽,指隱蔽、微細,意為萬物未生,隱晦難以察覺。朔,指終結、開始,意為陰氣到達極點,陽氣開始萌生。邵雍說:陽氣從北方產生,也在北方消亡。所以《堯典》稱北方為朔易,朔易就是除舊更新的意思。從子位到亥位,周而復始,形成了東西南北、春夏秋冬的方位。
子午為陰陽的極點,卯酉為陰陽的中間點,這四個方位稱為四正;在四正之間每隔兩個方位,就形成了十二宮;每隔五個方位,就形成了二十四向。再根據洛書九宮的方位,分佈八卦。伏羲八卦稱為先天八卦,其排列是乾南坤北,離東坎西,按照左右次序排列,從南往東依次為乾一兌二,離三震四;從西往北依次為巽五坎六,艮七坤八;文王八卦稱為後天八卦,離(火)在南,坎(水)在北,震(木)在東,兌(金)在西,依次排列,乾位在西北,順時針旋轉,依次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,周而復始。先天八卦以乾坤分天地,確定上下方位;後天八卦以坎離分水火,確定南北方向。
先天八卦中,乾位在正南,坤位在正北,陽在南,陰在北;後天八卦中,乾位在西北,坤位在西南,陽在北,陰在南。所以,先天八卦中,巽、離、兌雖然是陰卦,但本源於乾卦,所以位置在上;震、坎、艮雖然是陽卦,但本源於坤卦,所以位置在下;後天八卦中,乾卦與坤卦交感,化為坎水而位於北,坤卦與乾卦交感,化為離火而位於南。天體傾向北方而偏向西方,所以乾卦退居西北;地體屬土,繼承火,所以坤卦位於西南;巽位在東南,因木生火;艮位在東北,與坤位相對;乾(父)在北,所以坎、艮、震三卦(子)隨之在下;坤(母)在南,所以巽、離、兌三卦(女)隨之向前。
先天八卦以上下區分左右,所以以乾坤為縱,六子卦為橫;後天八卦以東西區分陰陽,所以以震兌為橫,六卦為縱。先天八卦以乾坤的交接點為二至點,離卦為太陽,所以升起於東方;坎卦為月亮,所以生起於西方;後天八卦以震兌的中間點為二分點,從震卦往南,巽離為木火之地;從兌卦往北,乾坎為金水之地。所以《易傳》說:「帝出乎震,齊乎巽,相見乎離,致役乎坤,說言乎兌,戰乎乾,勞乎坎,成言乎艮。」正是說明了東南春夏之盛,西北秋冬之衰。先天八卦用來闡述六合的景象;後天八卦用來說明氣候的詳情。
所以邵雍說:先天八卦是易的本體,後天八卦是易的運用。天體是正圓的,面向南方,背向北方。南北兩極是其運轉的樞紐。北極在上而尊貴,南極在下而相對。邵雍說:天的陽氣在南,陰氣在北;地的陰氣在南,陽氣在北。天的陽氣在南,所以太陽在那裡;地的剛性在北,所以山在那裡。《河圖》概括地象說:西北為天門,東南為地戶。
《內經》說:天在西北不足,地不足東南。所以說天門無上,地戶無下。又說東南方是陽,陽氣的精華下降;西北方是陰,陰氣的精華上升。所以陽氣下降,則陽盛陰微,東南地區常多炎熱;陰氣上升,則陰盛陽微,西北地區常多寒冷。崑崙山位於西北,所以西北高而多山;大海在東南,所以東南低而多水。
高的地方多寒冷,低的地方多炎熱。東南陽氣盛,則氣候溫暖潮濕,春夏之氣多煙霧;西北陰氣盛,則氣候寒冷乾燥,秋冬之氣多風霾。中國的地理形勢,位於崑崙山的東南,所以天下的山脈都起源於崑崙山,山脈的起源,就是水源的發源。所以中國的山,都是從西北而來;中國的水,也是從西北而發。朱熹說:一般來說,兩條河流夾著走,中間一定有山;兩座山夾著走,中間一定有水。
考察中國的地圖,山脈發源於崑崙山,蜿蜒二萬四千三百餘里進入中國,分出三條大山脈在外圍,兩條大河在中部,形成了中國河山壯麗的景象。由此四方確定,有了十二辰的組合,二十八宿的劃分,有了分野的詳情。
三代時期分為九州,虞舜時期分為十二州,周末時期分為十二國,秦朝分為三十六郡,漢朝分為十三部,晉朝分為十九州,宋朝分為二十二州,唐朝分為十道,宋朝分為二十三路,元朝分為十二省二十二道,到我們這個朝代則分為兩直隸十三省,而天象和輿圖古今都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