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三 (10)
卷三 (10)
1. 諸部經穴次序
左右共二十八穴
二十四穴
二十八穴
竅陰,俠谿,地五會,臨泣,丘墟,懸鐘,陽輔,光明,外丘,陽交,陽陵泉,陽關,中瀆,環跳
足太陽膀胱經,行足股後,左右凡三十六穴:(起足小指外側端,行三陽之後。)
至陰,通谷,束骨,京骨,金門,申脈,僕參,崑崙,跗陽,飛陽,承山,承筋,合陽,委中,委陽,浮郄,殷門,承扶
白話文:
左右兩側共有二十八個穴位。
有二十四個穴位。
有二十八個穴位。
竅陰穴、俠谿穴、地五會穴、臨泣穴、丘墟穴、懸鐘穴、陽輔穴、光明穴、外丘穴、陽交穴、陽陵泉穴、陽關穴、中瀆穴、環跳穴。
足太陽膀胱經,行走於腿部後側,左右兩側共有三十六個穴位。(起於腳小指外側端,行走於三陽經脈之後。)
至陰穴、通谷穴、束骨穴、京骨穴、金門穴、申脈穴、僕參穴、崑崙穴、跗陽穴、飛陽穴、承山穴、承筋穴、合陽穴、委中穴、委陽穴、浮郄穴、殷門穴、承扶穴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