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5)

1. 邪祟

凡……暴厥不省人事,若四肢雖冷無氣,但覺目中神采不變,心腹尚溫,口中無涎,舌不卷,囊不縮。及未出一時者,尚可刺之復甦也。五邪皆然。此下治法,出素問遺篇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突然昏厥,失去意識的情況,即使四肢冰冷沒有氣息,但發現眼睛裡的神采沒有改變,心腹部位還有溫度,口中沒有口水,舌頭沒有捲曲,陰囊沒有收縮。並且,昏厥時間還沒有超過一個時辰的,還可以通過針灸讓患者甦醒過來。這對五種邪氣引起的昏厥都適用。以下治療方法,出自《素問》的佚失篇章。

〔肺虛者……〕

肺俞,刺入一寸半,得氣則補,留三呼,次進一分,留一呼,徐徐出針。

合谷,刺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退一分,留一呼,徐徐出針。

〔心虛者……〕

心俞,以毫針刺之,得氣留補即蘇。

陽池,刺同。

〔肝虛者……〕

肝俞,以毫針刺三分,得氣留補。

丘墟,以毫針刺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腹中鳴者可治也。

〔脾虛者……〕

脾俞,刺三分,留二呼,進二分,氣至徐徐退針即蘇。

衝陽,以毫針刺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次進一分,留一呼,徐徐退針,以手摸之。

〔腎虛者……〕

腎俞,刺三分,得氣則補,留三呼,又進二分,留三呼,徐徐出針。一云在十五椎下兩旁,疑是奇俞類氣海俞也。

白話文:

腎俞穴刺入三分,得氣後留針三呼,再推進二分,再留針三呼,然後徐徐出針。有人說它位於第十五椎骨下方兩側,這可能是類似氣海俞穴的奇穴。

以上刺法,必先以口含針,令溫暖而刺之,則經脈之氣無拒逆也。

〔鬼魅〕

上星,水溝(鬼擊卒死。)

秦承祖灸鬼法,見前奇俞類四肢部中。

〔夢魘鬼擊〕

人中(七壯。),足鬼眼穴(在奇俞類。)

2. 婦人病

〔血結月事不調〕

氣海,中極,照海(月事不行。)

〔血崩不止〕

膈俞,肝俞,腎俞,命門,氣海,中極(下元虛冷,血崩白濁。),間使,血海,復溜,行間

〔淋帶赤白〕

命門,神闕,中極(七壯,冶白帶極效。)

余用前五淋穴。

〔癥瘕〕

三焦俞,腎俞,中極,會陰

子宮子戶,左子宮,右子戶,在關元旁各開三寸,千金翼以三寸為氣門穴,詳奇俞類。

復溜

〔不孕〕

命門,腎俞,氣海,中極,關元(七壯至百壯,或三百壯。),胞門子戶(二穴詳奇俞類。),陰廉,然谷,照海(子宮泠。)

白話文:

命門:位於後腰,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。

腎俞 :位於後腰,第二腰椎棘突旁開兩指處。 氣海 :位於臍下四寸,中線上。 中極 :位於臍下四寸,氣海穴下方。 關元 :位於臍下三寸,中線上。 胞門、子戶 :這兩個穴位詳見奇穴類。 陰廉 :位於小腿內側,足內踝上三寸。 然谷 :位於小腿內側,足內踝上四寸。 照海 :位於足內踝尖端後方凹陷處,主治子宮寒冷。

一法灸神闕穴,先以淨干鹽填臍中,灸七壯,後去鹽,換川椒二十一粒,上以薑片蓋定,又灸十四壯,灸畢即用膏貼之,艾炷須如指大,長五六分許。

白話文:

一種方法是灸神闕穴(肚臍),先用乾淨的乾鹽填滿肚臍,灸七壯,然後取出鹽,換上二十一粒川椒,用薑片蓋上,再灸十四壯,灸完後立即用膏藥貼上。艾炷的大小要像手指一樣大,長約五六分。

〔胎屢墮〕

命門,腎命,中極,交信,然谷

〔產難橫生〕

合谷,三陰交

一治橫逆難產,危在頃刻,符藥不靈者,急於本婦右腳小指尖,灸三壯,炷如小麥,下火立產如神,蓋此即至陰穴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產婦難產情況危急,符咒藥湯都無效,那就立刻在產婦右腳小拇指尖處灸三壯,灸點大小像小麥,火熄之後產婦立刻就會分娩,就像神蹟一樣。這是因為小拇指尖屬於至陰穴。

〔子鞠不能下〕

巨闕,合谷,三陰交

至陰,三稜針出血,橫者即轉直。

〔胎衣不下〕

三陰交,崑崙

〔下死胎〕

合谷(刺補之即下。)

〔欲取胎〕

肩井,合谷,三陰交

〔產後惡露不止〕

中極

〔欲絕產〕臍下二寸三分,灸三壯,或至七七壯,即終身絕孕。

3. 小兒病

忌灸三里,年三十外,方可灸此。

〔羸瘦骨立〕

百勞,胃俞,腰俞,長強

〔急慢驚風〕

百會(五七壯。),囟會,上星,率谷(三壯。),水溝,尺澤(慢驚。),間使,合谷,太衝(五壯。)

〔臍風撮口〕,在母腹中氣逆所致,或產時不慎,受寒而然。

承漿,然谷

一法,以小艾炷隔蒜灸臍中,俟口中覺有艾氣,亦得生者。

又法,凡臍風若成,必有青筋一道,自下上行至腹而生兩岔,即灸青筋之頭三壯截住,若見兩岔,即灸兩處筋頭各三壯,十活五六,不則上行攻心而死矣。

白話文:

另一種方法,如果臍風已經形成,一定會有青筋一條,從下方往上延伸到腹部而分叉,此時就灸這條青筋的源頭三壯來截住病勢。如果看到青筋分岔,就分別在兩個分岔處的源頭各灸三壯。這樣一來,十個病患中能救活五六個,否則青筋會向上蔓延攻擊心臟,最終導致死亡。

〔食積肚大〕

脾俞,胃俞,腎俞

〔泄瀉〕

胃俞,水分,天樞,神闕(腹痛乳痢甚妙。)

〔霍亂〕

水分(轉筋入腹。),外踝上尖(三壯。)

〔夜啼心氣不足〕

中衝(三壯。)

〔疳眼〕

合谷(五壯。)

〔重舌〕

行間

〔小兒氣弱數歲不語〕

心俞

〔口中轉屎〕,因母食寒涼所致。

中脘,九壯,大人十四壯。

〔陰腫〕

崑崙

〔疝氣〕

會陰,大敦

〔五癇〕

神庭,治風癇吐舌,角弓反張,灸三壯。

前頂,治小兒一切驚癇證,灸三壯。

長強,治諸驚癇,灸七壯。

囟會,巨闕,章門,天井,少海,內關,少衝

一法云:癇為小兒惡證,古云驚風三發便為癇,癇證有五,即牛羊豬馬雞之類也。治法俟其病發之時,將患者兩手大拇指相併,以綿繩縛定,當兩指爪甲角,是名手鬼眼穴,用艾灸七壯,須甲肉四處著火方效。又二穴在足大拇指,亦如取手穴法,是名足鬼眼穴,如前灸之大效。大人病此則名為癲,灸亦如之最良。

白話文:

有一種說法:小兒癲癇是一種惡疾,古人說,驚風發作三次就變成癲癇。癲癇有五種類型,分別對應牛、羊、豬、馬、雞。治療方法:等病發作時,將患者左右手的大拇指綁在一起,中間用棉繩縛緊,綁在兩根手指的指甲根部,這個穴位叫「手鬼眼穴」,用艾灸灸七次,要烤到指甲和肉的四周都著火纔有效。另外兩個穴位在腳上的大拇指,取穴方法與手穴相同,稱為「足鬼眼穴」,像前面手穴一樣灸之非常有效。大人患此病則稱為癲,灸法也一樣最有效。

〔牛癇〕

大杼,鳩尾(尖下五分,炙三壯,不可多。)

〔羊癇〕,目直,作羊聲。

百會,神庭,心俞,肝俞,天井,神門,太衝

〔豬癇〕,痰涎如綿,作豬聲。

百會,巨闕,心俞,神門

〔馬癇〕,張口搖頭,角弓反張。

百會,心俞,命門,神門,僕參,太衝,照海

〔雞癇〕,張手前僕,提住即醒。

申脈

4. 外科

〔發背〕

心俞(疽。),委陽(一曰在尻臀下一寸六分,大腿上有縫。)

騎竹馬穴

左右搭手,加會陽。

癰疽隔蒜灸法

凡患背疽惡毒,肉色不變,背如負石,漫腫無頭者,勢必重大。尋頭之法,用濕紙拓在腫處,看有一點先乾者,即是癰頭結聚之處。用大獨頭蒜,切作三分厚片,貼疽頂,以艾於蒜上灸之,每三壯一換其蒜。又有背上初發赤腫,中間有如黃小米一粒者,有十數粒一片者,尤宜隔蒜灸之。

白話文:

對於背部長的惡性疽瘡,肉色沒有變化,背部好像負著石頭,腫脹漫延但沒有膿頭的,情況必定很嚴重。尋找膿頭的方法,是用濕紙覆蓋在腫處,觀察哪一點先乾,那就是癰瘡膿頭聚集的地方。使用大獨頭蒜,切成三毫米的薄片,貼在疽瘡頂部,用艾草在蒜頭上灸,每灸三壯就換一片蒜頭。如果背部剛開始出現紅腫,中間有像黃小米一粒大小的狀物,有十幾粒粘在一起的,也特別適合隔著蒜灸。

青囊書云:外形如粟,內可容谷;外狀如錢,里可著拳。慎勿視為微小,致成莫大之患。設或瘡頭開大,則以紫皮大蒜十餘頭,淡豆豉半合,乳香二錢,同搗成膏,照毒大小拍成薄餅,置毒上鋪艾灸之。務要痛者灸至不痛,不痛者灸至知痛。蓋痛者為良肉,不痛者為毒氣。先不痛而後覺痛者,其毒輕淺;先痛而後反不痛者,其毒深重。

白話文:

《青囊書》記載:患處的外觀如同小米,但裡面卻可以容納穀物;外觀如同銅錢,但裡面卻可以容納得下拳頭。千萬不要因為患處細小而忽視,導致產生更大的問題。如果瘡口變大,可以用十餘顆紫皮大蒜、半合淡豆豉、二錢乳香,搗成糊狀。根據毒瘡的大小製成薄餅,覆蓋在毒瘡上並用艾條灸治。務必灸到疼痛的地方不再疼痛,不疼痛的地方開始疼痛。一般來說,疼痛處是好的肉,不疼痛處是毒氣所在。初時不痛後來才疼痛的,毒性較淺;初時疼痛後來不痛的,毒性較深。

故灸者必令火氣直達毒處,不可拘定壯數,昔人有灸至八百壯而愈者。灸後須隨人虛實,服補中托裡助胃壯氣等藥,萬無一失。蓋未潰而灸,則能拔散郁毒,不令開大;已潰而灸,則能補接陽氣,易於收斂。然惟早覺早灸,方為上策。淵然劉真人曰:毒發一二日者,十灸十愈;三四日者,六七愈;五六日者,三四愈;過七日,則雖灸不能消散矣。緣其內膿已成,必須針去方得寬鬆也。

白話文:

因此灸法必須讓火氣直達病竈,不可拘泥於施灸壯數,古代有人灸到八百壯而痊癒的。灸後必須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,服用補中益氣、託裏助胃的藥物,萬無一失。蓋在瘡口未潰爛時施灸,可以拔散淤積的毒素,防止瘡口擴大;在瘡口已潰爛時施灸,則能補接陽氣,利於瘡口收斂。但是,只有在及早發現症狀,及早施灸,纔是最佳的治療方案。劉真人的養生祕笈中說:毒發一兩天的患者,施灸十次,十次都能痊癒;三四天的患者,六七次能痊癒;五六天的患者,三四次能痊癒;過七天的患者,即使施灸也不能消除病症了。因為病竈內部的膿液已經形成,必須用針挑破才能緩解症狀。

雖然,疽之為病,有五善七惡,臨證之時,先須識此。前哲云:五善見三則吉,七惡見四則凶,倘見七惡,慎勿為灸,徒召謗耳。

白話文:

雖然疽病有五個好的徵兆和七個不好的徵兆,在臨牀診斷時,必須先了解這些徵兆。古人說:五個好的徵兆出現三個表示吉利,七個不好的徵兆出現四個表示兇險,如果看到七個不好的徵兆,切記不要針灸,否則只會招致批評。

又有疔瘡一證,其形不一,其色不同,或如小癗,或如水泡,或痛不可當,或癢而難忍,或皮肉麻木,或寒熱頭疼,或噁心嘔吐,或肢體拘急,其候多端,難以盡狀。皆須用前灸法,甚則以蒜膏遍塗四圍,只露毒頂,用艾著肉灸之,以爆為度,如不爆者難愈。更宜多灸,百壯以上,無弗愈者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叫疔瘡的疾病,它的形狀和顏色並非固定,有的像小膿包,有的像水泡,有的疼痛難忍,有的奇癢無比,有的皮膚麻木,有的寒熱伴隨頭痛,有的噁心嘔吐,有的手腳抽筋。這種疾病的表現有很多種,難以全部描述。

所有這些情況都必須使用上述的艾灸方法治療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在患處周圍塗抹蒜膏,只露出毒瘡尖端,用艾條點燃後直接灸到肉上,以艾條爆開為止。如果艾條沒有爆開,病情就難以痊癒。此時需要增加灸的次數,灸百次以上,無不痊癒。

〔乳癰,乳疽,乳岩,乳氣,乳毒,侵囊〕(近膻中者是。)

肩髃,靈道(二七壯。),溫溜(小人七壯,大人二七壯。),足三里,條口(乳癰。),下巨虛(各二七壯。)

白話文:

肩髃穴:

  • 靈道穴(青年壯實者7壯,普通壯實者27壯)
  • 溫溜穴(兒童7壯,成年人27壯)

足三里穴:

  • 用於治療乳腺炎(條口穴,按揉)

下巨虛穴:

  • 各27壯(用於治療某些疾病)

〔熱毒〕

大陵

〔肺癰〕,吐膿。

腎俞(三七壯。),合谷(二七壯。),太淵(二七壯。)

〔頂上偏枕〕

風門(二七壯。)

〔胃癰〕,生於左者胃口疽,生於右者胃口癰。

曲池(二穴各三七壯。),內關(七壯。)

〔腎癰〕,自腎俞穴起。

會陽(二七壯。)

〔附骨疽〕,環跳穴痛,恐生附骨疽也。

大陵,懸鐘(三七壯。)

〔骨旋〕

肘尖(七七壯,不愈百壯。)

〔瘰癧〕,蜂窠癧自左邊起,七七竅皆出膿。

肩髃(七壯、九壯。),曲池,此二穴,乃治癧秘法也。

天池,天井(二七壯。),三間(三七壯。)

〔錐銳癧〕,右邊生起。

肩髃,曲池,天井

〔盤蛇癧〕,延頸生者。

肩尖(即肩髃。),肘尖(即曲池。),人迎(七壯。),肩外俞(二七壯。),天井(二七壯。),騎竹馬穴(三七壯。)

白話文:

現代漢語翻譯:

嗓子疼(小兒),肘部疼痛(小兒),肚子脹(小兒),頭脹(小兒),天靈蓋(小兒),肩膀痛(小兒)。

〔瓜藤癧〕,胸前生者。

肘尖,少海,騎竹馬穴

馬刀〕,腋下者。

淵腋,支溝,外關,足臨泣(頸腋俱治。)

癧瘡出於頰下,及頰車邊者,當於手足陽明經取穴治之,然肩髃、曲池二穴亦妙。

合谷,足三里(各七壯。)

以上凡感毒深者,灸後再二三次報之,無有不愈。

瘰癧隔蒜灸法,用獨蒜片,先從後發核上灸起,至初發母核而止,多灸自效。

又傳驗方,用癩蝦蟆一個,破去腸,覆癧上,外以真蘄艾照癧大小為炷,於蝦蟆皮上當癧灸七壯或十四壯,以熱氣透內方住,亦從後發者先灸,至初發者而止。若蝦蟆皮焦,須移易灸之。灸畢服煎藥一劑,其方用牙皂七個,殭蠶七條,栝蔞一個連皮子切碎,五味子一歲一粒,上四味以水二鍾煎熟,外加生煎大黃三五錢,量人虛實用之,一服即消,百試百效。不問已潰未潰,經灸必愈。

白話文:

另外傳授一個驗方,使用一個癩蛤蟆,破開肚子,覆蓋在患處上。在癩蛤蟆皮上敷上與患處大小相當的真艾柱,對準患處艾灸7次或14次,直到熱氣透到患處內部,疼痛停止。從後發病處開始艾灸,到最早發病處為止。若癩蛤蟆皮燒焦,需更換新的艾灸。艾灸結束後,服用煎好的藥方一劑。藥方包含:皁莢仁7顆、殭蠶7條、連皮切碎的栝蔞1個、五味子(一歲一粒)1粒。將以上4味藥材,加水2碗煎熟,再加入生煎大黃3-5錢,根據個人體質使用。一劑見效,屢試不爽。無論患處是否潰爛,經過艾灸後必定痊癒。

〔癭瘤〕

肩髃,男左灸十八壯,右十七壯,女右灸十八壯,左十七壯。

天突,治一切癭瘤初起者灸之妙。

通天(癭。),風池(百壯。),大椎(頸癭。),氣舍(灸五壯。),雲門(癭。),臂臑(癭。),臑會(五壯。),天府(五七壯。),曲池(癭。),中封(癭。),衝陽(三壯。)

白話文:

**通天:**脖子後面的一個穴位,長了腫塊。

風池: 脖子後面兩側的凹陷處,風邪容易入侵的地方,可以用灸法治療。 大椎: 脖子最上方的椎骨,頸部腫瘤的治療穴位。 氣舍: 肩胛骨的內側,可以用灸法治療五次。 雲門: 鎖骨和肋骨相交處,長了腫塊。 臂臑: 手臂和肩胛骨交界處,長了腫塊。 臑會: 肩胛骨內側的穴位,可用灸法治療五次。 天府: 肺臟的穴位,可以用灸法治療五次或七次。 曲池: 肘窩處的穴位,長了腫塊。 中封: 前臂內側的穴位,長了腫塊。 衝陽: 小腿外側的穴位,可以用灸法治療三次。

〔身面贅疣〕

當疣上灸三壯即消。亦有止灸一壯,以水滴之自去者。

〔癮疹〕

曲池

〔瘡疥〕

風門,間使,合谷,大陵(胸前瘡疥。)

〔毒瘡久不收口〕

凡患癰毒潰後,久不收口,膿水不臭,亦無歹肉者,此因消敗太過,以致血氣虛寒,不榮肌肉,治失其宜,便為終身之患。須內服十全大補等藥,外用大附子以溫水泡透,切作二三分厚片,置漏孔上,以艾灸之。或以附子為末,用唾和作餅,灸之亦可。隔二三日再灸之,不三五次,自然肌肉長滿而宿患平矣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有毒瘡,潰爛後很久都不會復原,膿水也不臭,也沒有壞死組織,這是因為氣血虛寒,導致肌肉失去滋養,治療沒有對症,就會留下終生的患疾。需要服用十全大補等內服藥,外用大附子浸泡在溫水中透徹,切成二三分厚的片狀,放在漏孔上,用艾灸。或者將附子研磨成粉末,用唾液和成餅狀,也可以用艾灸。隔二三天再灸一次,不用三五次,自然肌肉就能長滿,多年的痛苦就能消除。

又方,用麥面、硫黃、大蒜,三味搗爛,如患大小捻作三分厚餅,安患上,灸三七壯,每三壯一易餅子,四五日後再灸一次,無弗效者。

白話文:

還有另一個方法,使用麵粉、硫磺和大蒜,三味搗碎成糊狀。如果患有大小捻刺,就將糊糊做成三指厚的小餅,敷在患處,用艾條灸三到七壯。每次灸三壯後,就要更換一次小餅。四五天後再灸一次,沒有人會沒有效果的。

〔腋氣除根〕

凡腋氣,先用快刀剃去腋毛淨,乃用好定粉,水調搽患處。六七日後,看腋下有一點黑者,必有孔如針大,或如簪尖,即氣竅也。用艾炷如米大者灸之,三四壯愈,永不再發。

白話文:

腋下長出異物,首先用快刀剃乾淨腋毛。接著使用上好的定粉,加水調勻後塗抹患處。過六七天,觀察腋下是否有黑點,這個黑點一定有一個針眼般大小的孔,或者像簪子尖端一樣的形狀,這就是氣孔。用艾炷灸治,每個艾炷的大小如米粒般,灸三四次就會痊癒,從此不再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