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十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)

1. 十四經針灸要穴歌

〔肺經要穴歌〕

手太陰兮經屬肺,尺澤肘中約紋是。列缺腕側一寸半,經渠寸口陷中記。太淵掌後橫紋里,魚際大指節後起。少商大指內側端,相離爪甲如韭耳。

白話文:

肺部屬於手太陰經,在肘窩附近的尺澤穴就是它的起始點。

在手腕側面一寸半的位置,是列缺穴。在寸口穴內側的凹陷處,是經渠穴。

在手掌後面的橫紋裡,是太淵穴。在拇指根骨外側的凹陷處,是魚際穴。

在拇指內側的末端,緊鄰指甲的地方,是少商穴。

〔大腸經要穴歌〕

手之陽明屬大腸,食指內側號商陽。本節前二間可取,本節後三間勿忘。岐骨間可尋合谷,腕上側陽谿所藏。三里去曲池二寸,曲池在肘節中央。肩端上肩髃骨罅,鼻孔旁乃是迎香。

白話文:

手陽明經屬大腸,食指內側稱為商陽穴。商陽穴前兩指寬處可取穴,後三指寬處不可忘記。岐骨之間可以找到合谷穴,手腕上側有陽谿穴。三里穴距離曲池穴兩寸,曲池穴位於肘關節中央。肩端上肩胛骨的凹陷處是肩髃穴,鼻孔旁邊是迎香穴。

〔胃經要穴歌〕

足陽明兮胃之經,頭維額角兩邊行。頰車耳下曲頰處,地倉夾吻四分平。伏兔還離膝六寸,陰市須從減半論。三里上廉和下廉,膝下相挨各三寸。解谿腕上系鞋處,趺上動脈衝陽遇。陷谷兩指節後間,內庭次指外間連。厲兌存於足次指,去甲如韭陽明全。

白話文:

陽明胃經,起於足部,沿著頭部額角和兩側走。

經過臉頰、耳下曲線處,在嘴角兩旁各四分處。

沿著小腿前,膝蓋上方六寸是伏兔穴,再往上半寸是陰市穴。

膝蓋下方三寸處,內側和外側分別是上廉穴和下廉穴。

手部,解谿穴在手腕上系鞋帶的地方;趺陽穴在腳背動脈搏動處。

陷谷穴在腳背第二個腳趾關節後方;內庭穴在第二個腳趾的外側。

厲兌穴在腳上第二個腳趾內側,距離腳趾甲約一顆韭菜的寬度,是陽明經的起始穴。

〔脾經要穴歌〕

足太陰脾家經絡,隱白起足拇內角。大都在節後肉際,太白從核骨下摸。公孫節後一寸加,商丘踝下微前些。踝上陰交三寸遠,輔下陰陵內不差。

白話文:

脾經 (足太陰) 的經絡起於腳大拇趾內側的隱白穴。通常在腳趾關節後方的肉緣處,太白穴從腳趾骨下方的突起處摸尋。公孫穴在腳趾關節後方一寸處,商丘穴位於腳踝下方稍向前。踝骨上方三寸遠的地方是陰交穴,腳踝下方內側則是陰陵穴。

〔心經要穴歌〕

手少陰經心脈透,少海內廉居肘後。靈道去掌寸半長,通里一寸應非謬。神門掌後銳骨端,少府相隨本節邊。少衝甲角須求內,二穴皆從小指連。

白話文:

手少陰心經的脈絡穿透手肘,少海穴位位於手肘內側靠後的位置。靈道穴距手掌寸關脈約半寸長,通裏穴距手掌約一寸,這應該沒錯。神門穴位於手心中指後方的銳骨尖端,少府穴和神門穴相對,位於少陰經的本節邊緣。少衝穴在指甲和肉的交接處內側,這兩個穴位都與小指相連。

〔小腸經要穴歌〕

手太陽經小腸脈,小指外端尋少澤。前谷還求本節前,後谿節後須從側。腕骨腕前無待卜,腕中銳下求陽谷。小海肘端外五分,聽宮耳內如珠伏。

白話文:

手太陽小腸經

少澤穴 位於小指末端的外面。

後谿穴 位於手腕後側,手掌側的第二個關節後方,靠近尺側。

陽谷穴 位於手腕前側,腕骨的上方,掌長肌的下方。

小海穴 位於手肘外側,距離外肘尖約五分。

聽宮穴 位於耳道內,深入如珠子。

〔膀胱經要穴歌〕

足之太陽屬膀胱,睛明起自內眥旁。攢竹二穴眉頭取,絡郄後發四寸五。肺俞三椎膈俞七,肝俞九椎之下出。腎俞十四椎間算,膏肓相近四椎半。委中膝膕約紋看,承山腨下分肉間。崑崙踝下後五分,外踝之下尋金門。申脈也從踝下起,肉際陷中容爪耳。

白話文:

足太陽膀胱經:

  • 經脈起點:內眼角旁
  • 攢竹穴:眉毛起點
  • 絡郄穴:攢竹穴後方,約四寸五分
  • 肺俞穴:第 3 胸椎
  • 膈俞穴:第 7 胸椎
  • 肝俞穴:第 9 胸椎以下
  • 腎俞穴:第 14 腰椎間
  • 膏肓穴:腎俞穴旁,約四椎半
  • 委中穴:膝蓋後方,股二頭肌腱的皺褶處
  • 承山穴:小腿肚,腓腸肌下方的凹陷處
  • 崑崙穴:腳踝後方,外側約五分處
  • 金門穴:外腳踝下方,與踝骨平行處
  • 申脈穴:腳踝下方的肌腱旁溝槽中,可容納指甲大小

〔腎經要穴歌〕

足有少陰經屬腎,湧泉卷指足中心。然谷踝前高骨下,太谿踝後動中尋。踝下四分尋照海,踝上二寸復溜在。陰谷須尋內輔下,大筋小筋中可揣。

白話文:

足少陰經屬於腎,湧泉穴在足底中心。照海穴在踝骨前緣隆起骨頭之下,太谿穴在踝骨後方肌腱與肌腱之間。踝骨下方四分處尋找照海穴,踝骨上方兩寸處是復溜穴。陰谷穴在內踝骨下方,可以在大筋和小筋之間觸摸到。

〔心包經要穴歌〕

手厥陰者心包絡,肘內橫紋求曲澤。間使掌後三寸量,內關二寸非難索。大陵掌後兩筋間,欲取勞宮掌內看。中衝須是求中指,爪甲相連向指端。

白話文:

屬於手厥陰經的經脈是心包絡,在肘關節內側橫紋處尋找曲澤穴。沿著掌後三寸測量,內關穴距曲澤穴兩寸,不難找到。大陵穴在掌後兩條肌腱之間,勞宮穴在手掌內,可以通過觀察手掌來找到。中衝穴應在中指上尋找,從指甲向下連線到指尖,中指頂端就是中衝穴。

〔三焦經要穴歌〕

手少陽與三焦連,液門名指節根前。中渚退居本節後,陽池腕上陷中旋。外關腕後二寸地,再加一寸支溝位。天井肘外上一寸,角孫耳廓上邊記。絲竹空從眉後取,耳門耳缺之前際。

白話文:

手少陽三焦經相連接,液門穴位在手指關節根部前方。中渚穴退居在關節後方,陽池穴在手腕上陷凹處。外關穴在手腕後方二寸處,再加一寸是支溝穴。天井穴在外肘上方一寸處,角孫穴在耳廓的上邊。絲竹空穴從眉毛後取,耳門穴在耳朵凹陷的前方。

〔膽經要穴歌〕

足少陽膽經聽會,開口耳前有空位。臨泣髮際上五分,目窗更加一寸存。風池陷居後髮際,肩井在肩大骨內。帶脈肋下一寸八,環跳髀樞中是穴。膝下一寸陽陵泉,踝上四寸陽輔前。丘墟踝下如前陷,臨泣四指節後邊。俠谿小次岐間縫,竅陰四指內之端。

白話文:

足少陽膽經的經絡循行

膽經的聽會穴,位於耳前有凹陷的地方。臨泣穴,在髮際上方五分的位置,與目窗穴相差一寸。風池穴,位於後髮際的凹陷處。肩井穴,在大骨的內側。帶脈,在肋骨下約一寸八的位置。環跳穴,在股骨轉動樞紐的位置。陽陵泉穴,位於膝蓋下方一寸的位置。陽輔穴,在腳踝上方四寸的位置。丘墟穴,在腳踝下方,與陽輔穴相似的凹陷處。臨泣穴,位於丘墟穴後方四個手指節寬的位置。俠谿穴,位於足外側,岐骨間的縫隙中。竅陰穴,在俠谿穴內側,四個手指節寬的位置。

〔肝經要穴歌〕

足厥陰肝在何處,大敦拇指毛中聚。行間動在岐節前,太衝節後有脈據。中封內踝前一寸,曲泉輔下橫紋盡。章門臍上二寸量,季肋之端居兩旁。期門乳旁一寸半,直下寸半二肋詳。

白話文:

肝經在腳的大拇指毛際聚合。

沿著腳背行走,經過腳趾之間的彎曲處。

太衝穴位於腳趾縫末端的後方,有脈絡在此交會。

中封穴位於內踝前一寸處。

曲泉穴位於膝蓋下緣橫紋的盡頭。

章門穴位於肚臍上方二寸處。

季肋穴位於肋骨末端,左右各一。

期門穴位於乳頭旁一寸半處。

從期門穴再直下寸半,就是兩肋穴。

〔督脈要穴歌〕

督脈水溝人中起,上星入發一寸止。百會正在頂之巔,風府一寸後發里。啞門入發五分中,大杼一椎骨上逢。腰俞二十一椎下,穴得其真功自隆。

白話文:

督脈這條經絡的水溝穴起始於人中穴,向上經過頭部,進入髮際一寸處結束。百會穴正位於頭頂正中,風府穴在髮際後一寸處。啞門穴位於髮際內五分處,大杼穴在第一椎骨上面。腰俞穴在第二十一椎骨下方,穴位定位準確,功效自然顯著。

〔任脈要穴歌〕

任脈中行正居腹,臍下關元三寸錄。氣海離臍一寸半,神闕臍中隨所欲。水分一寸居臍上,中脘還須四寸足。膻中正在兩乳間,欲得承漿唇下蓄。

白話文:

任脈正中線位置在腹部,肚臍下方三寸是關元穴。氣海穴離肚臍一寸半,神闕穴位於肚臍中央。水分穴在肚臍上方一寸,中脘穴向上再加四寸。膻中穴位於兩乳中間,承漿穴則在嘴脣下方。

以上要穴,乃十四經溪谷氣血所聚之處,皆極切於用者,較之諸穴有所不同,故撮為此歌,以便記誦,凡業針灸家者,不可不加之意也。

白話文:

上述這些穴位,是十四條經絡氣血匯聚的地方,在治療中都極為重要,與其他穴位相比獨具特色,因此把它們編寫成這首歌訣,方便人們記憶。凡是學習針灸的人,一定要用心理解這首歌訣。

2. 諸證灸法要穴

凡用灸者,所以散寒邪,除陰毒,開鬱破滯,助氣回陽,火力若到,功非淺鮮。故古人灸法,有二報、三報,以至連年不絕者,前後相催,其效尤速,或自三壯、五壯,以至百壯、千壯者,由漸而增,多多益善也。然灸頭面者,艾炷宜小,亦不宜多,灸手足者稍倍之,灸腹背者又倍之。

白話文:

使用艾灸的方法,主要用於驅散寒邪,去除體內的陰寒之毒,疏通胸中鬱結,打破體內氣血不通暢的狀態,幫助氣血運行並恢復身體的陽氣。如果艾灸的火候適當,效果顯著。因此,古人艾灸的方法中,有連續兩三次、三次,甚至連續幾年的艾灸療法,前後艾灸相繼進行,這樣效果會更快。有的艾灸從三壯、五壯,逐漸增加到百壯、千壯,由少到多,越多越好。不過,艾灸頭部和麪部時,艾炷應該小一些,也不宜灸太多,艾灸手腳時可以稍微增加艾炷,艾灸腹部和背部時,艾炷可以再加倍。

若上下俱灸,必須先上而後下,不可先下後上也。凡用火補者,勿吹其火,必待其從容徹底自滅,灸畢即可用膏貼之,以養火氣,若欲報者,直待報畢貼之可也;用火瀉者,可吹其火,傳其艾,宜於迅速,須待灸瘡潰發,然復貼膏,此補瀉之法也。其有脈數躁煩,口乾咽痛,面赤火盛,陰虛內熱等證,俱不宜灸,反以助火,不當灸而灸之,災害立至矣。圖翼四卷,有針灸諸則,所當並察。

白話文:

如果針灸要上下兩個部位,必須先灸上面再灸下面,不能先灸下面再灸上面。

所有使用火補的方法,不要吹滅火,必須等它自然熄滅。灸完之後,可以使用膏藥貼上,以滋養火氣。如果想要讓艾灸痕跡浮起,可以等浮起之後再貼。

使用火瀉的方法,可以吹滅火,並傳遞艾灸的熱力。應以迅速為宜,須等到灸瘡潰破後再貼上膏藥。這是補瀉的原則。

脈搏數、煩躁不安、口乾咽痛、面赤火旺、陰虛內熱等症狀都不適合針灸,否則會助長火氣。不適合針灸而針灸,會很快導致災禍。

《圖翼》四卷中記載了針灸的各種方法,在施灸時應一併參考。

3. 中風

〔中臟氣塞痰上,昏危不省人事〕

百會,風池,大椎,肩井,間使,曲池,足三里

凡覺手足攣痹,心神昏亂,將有中風之候,不論是風與氣,可依次灸此七穴則愈。

合谷,風市,手三里,崑崙,申脈

神闕,凡卒中風者,神闕最佳。羅天益曰:中風服藥,只可扶持,要收全功,艾火為良。蓋不惟逐散風邪,宣通血脈,其於回陽益氣之功,真有莫能盡述者。詳見本穴。

白話文:

肚臍之穴位要方回血復,全部,既法中功,方方,)**。

〔偏風半身不遂〕(左患灸右,右患灸左。)

肩髃,百會,肩井,客主人(主口歪。),列缺,手三里,風市,曲池,陽陵泉,環跳,足三里,絕骨,崑崙,申脈

白話文:

  • **肩髃:**肩膀後方的凹陷處
  • **百會:**頭頂正中的穴位
  • **肩井:**鎖骨上方與肩峯連接處的穴位
  • **客主人(主口歪):**位於面部,主治口歪的穴位
  • **列缺:**拇指與食指之間,手腕橫紋正中偏橈側的穴位
  • **手三里:**手肘外側,曲肘時肱骨外上髁下的穴位
  • **風市:**位於臀部,尾骨與髖骨之間的穴位
  • **曲池:**肘部內側彎曲處的穴位
  • **陽陵泉:**小腿外側,膝蓋下方,腓骨頭前緣下方的穴位
  • **環跳:**臀部外側,大腿與小腿交界處的穴位
  • **足三里:**小腿外側,膝蓋下方四橫指處的穴位
  • **絕骨:**腳踝外側,跟腱前方的穴位
  • **崑崙:**腳踝外側,跟腱後方的穴位
  • **申脈:**小腿內側,跟腱內側的穴位

〔口眼喎斜〕

頰車,地倉,水溝,承漿(偏風口喎。),聽會,合谷

凡口喎向右者,是左脈中風而緩也,宜灸左喎陷中二七壯;喎向左者,是右脈中風而緩也,宜灸右喎陷中二七壯。艾炷如麥粒可矣。

白話文:

如果嘴巴向右歪斜,表示左邊脈絡中風而緩慢,適合在左邊歪斜處凹陷中灸27個艾灸柱;如果嘴巴向左歪斜,表示右邊脈絡中風而緩慢,適合在右邊歪斜處凹陷中灸27個艾灸柱。艾灸柱的大小以麥粒為宜。

〔口噤不開〕

頰車,承漿,合谷

〔喑啞〕

天突,靈道,陰谷,復溜,豐隆,然谷

〔戴眼〕

神庭

脊骨三椎、五椎,各灸五七壯,齊下火,立效。

〔癱瘓〕

肩井,肩髃,曲池,中渚,合谷,陽輔,陽谿,足三里,崑崙

〔角弓反張〕

百會,神門,間使,僕參(七壯。),命門,太衝

〔風痹不仁〕

天井,尺澤,少海,陽輔,中渚,環跳,太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