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骨度

〔四肢部〕

肩至肘,長一尺七寸。肘至腕,長一尺二寸半。(臂之中節曰肘。)腕至中指本節,長四寸。(臂掌之交曰腕。)本節至其末,長四寸半。(指之後節曰本節。)

橫骨上廉下至內輔之上廉,長一尺八寸。(骨際曰廉。膝旁之骨突出者曰輔骨,內曰內輔,外曰外輔。)內輔之上廉以下至下廉,長三寸半。(上廉,下廉,可摸而得。)內輔下廉,下至內踝,長一尺三寸。(踝骨,足掌後兩旁高骨也,俗名孤拐骨,內曰內踝。外曰外踝。)內踝以下至地,長三寸。

膝以下至外踝,長一尺六寸。外踝以下至京骨,長三寸。京骨以下至地,長一寸。膝膕以下至跗屬,長一尺二寸。(膕,腿彎也。跗,足面也。膝在前,膕在後。跗屬者,凡兩踝前後脛掌所交之處皆為跗之屬也。)跗屬以下至地長三寸。足長一尺二寸,廣四寸半。

手足折量,並用後中指同身寸法。

白話文:

四肢部位

從肩膀到手肘,長度是一尺七寸。從手肘到手腕,長度是一尺二寸半。(手臂中間的關節稱為手肘。)從手腕到中指的根部關節,長度是四寸。(手臂和手掌交接處稱為手腕。)從根部關節到中指的末端,長度是四寸半。(手指的第二個關節稱為根部關節。)

從橫骨上緣的下方到內側輔骨的上緣,長度是一尺八寸。(骨頭相接的地方稱為緣。膝蓋旁邊突出的骨頭稱為輔骨,內側的稱為內輔骨,外側的稱為外輔骨。)從內輔骨的上緣到下緣,長度是三寸半。(上緣和下緣都可以摸到。)從內輔骨下緣到內踝骨,長度是一尺三寸。(踝骨是腳掌後方兩側突出的骨頭,俗稱腳踝骨,內側的稱為內踝骨,外側的稱為外踝骨。)從內踝骨到地面,長度是三寸。

從膝蓋下方到外踝骨,長度是一尺六寸。從外踝骨到京骨,長度是三寸。從京骨到地面,長度是一寸。從膝蓋後方凹陷處到腳背的附屬處,長度是一尺二寸。(膝蓋後方的彎曲處稱為膕。腳面稱為跗。膝蓋在前,膕在後。跗的附屬處,指的是兩側踝骨前後和脛骨掌骨交接的地方。)從腳背的附屬處到地面,長度是三寸。腳的長度是一尺二寸,寬度是四寸半。

測量手腳的長度,都以病人自身中指的長度為基準來換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