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二 (9)
卷二 (9)
1. 天符歲會圖說
天符者,中運與司天相符也。如丁年木運,上見厥陰風木司天,即丁巳之類,共十二年。
太乙天符者,如戊午年以火運火支,又見少陰君火司天,三合為治也,共四年。
歲會者,中運與年支同其氣化也。如木運臨卯木,火運臨午火之類,共八年。
同天符同歲會者,中運與在泉合其氣化也,陽年曰同天符,陰年曰同歲會。如甲辰年陽土運而太陰在泉,則為同天符;癸卯年陰火運而少陰在泉,則為同歲會。共十二年。
天符歲會者,氣運相符之謂也。六微旨大論曰:天氣始於甲,地氣始於子,子甲相合,命曰歲立。氣運相臨,而天符歲會、盛衰虛實所由生矣。故每歲天地之令,各有上中下三氣之分:司天者主行天令,行乎上也;歲運者主生化運動之機,行乎中也;在泉者主地之化,行乎下也。遇而同其氣者化之平,遇而異其氣者化之逆。
故曰非其位則邪,當其位則正,邪則變甚,正則微也。又曰:天符為執法,歲會為行令,太乙天符為貴人。中執法者,其病速而危;中行令者,其病徐而持;中貴人者,其病暴而死。雖天符歲會,皆得純正之氣;然其過亢,則未免中邪亦有輕重。故中歲會者為輕,以行令者之權輕也;中天符者為重,以執法者之權重也;中太乙者為尤重,以三氣皆傷而貴人之不可犯也。故天元紀大論曰知迎知隨,氣可與期也。
天符者,天元紀大論曰:應天為天符。謂中運之氣,與司天之氣相同者,命曰天符,符之為言合也。如六微旨大論曰木運之歲,上見厥陰,火運之歲,上見少陽、少陰,土運之歲,上見太陰,金運之歲,上見陽明,水運之歲,上見太陽者是也。又六元正紀大論曰:戊子戊午太徵,上臨少陰;戊寅戊申太徵,上臨少陽;丙辰丙戌太羽,上臨太陽,如是者三。
丁巳丁亥少角,上臨厥陰;乙卯乙酉少商,上臨陽明;己丑己未少宮,上臨太陰,如是者三。前三者,言三太也。後三者,言三少也。上者,言司天也。臨者,天運相臨也。二論之詞不同,而義則一也。天符共十二年,而戊午乙酉己丑己未四年又是歲會,然既為天符,又為歲會,是天氣運氣歲支三者俱會,乃為太乙天符也。如戊午年戊為火運,午年君火司天,又午屬南方火位,故曰三合為治也。
太乙天符者,尊之之號也,故太乙天符稱貴人,共四年,即戊午己丑己未乙酉是也。詳見前天符論中。
歲會者,天元紀大論曰:承歲為歲值。乃中運之氣,與歲支相同者是也。六微旨大論曰:木運臨卯,火運臨午,土運臨四季,金運臨酉,水運臨子,所謂歲會,氣之平也。不分陰年陽年,但取四正之支與運相合,乃為四直承歲。四正支者,子午卯酉是也。如辰戌丑未四年,土無定位,寄旺於四時之末,各一十八日有奇,則亦通論承歲也。
白話文:
天符是指中央運氣與司天之氣相符的情況。例如,丁年屬木運,如果上一年是厥陰風木司天,就如同丁巳年,這樣的情況共計十二年。
太乙天符是指,例如戊午年,火運與火支相符,又遇到少陰君火司天,三者氣運相合,共四年。
歲會是指中央運氣與年支氣化相同。例如,木運遇到卯木,火運遇到午火,這樣的情況共計八年。
同時具有天符和歲會的情況,是指中央運氣與在泉之氣氣化相同,陽年稱之為同天符,陰年稱之為同歲會。例如,甲辰年為陽土運,而太陰在泉,則為同天符;癸卯年為陰火運,而少陰在泉,則為同歲會,這樣的情況共計十二年。
天符歲會是指氣運相符的意思。《六微旨大論》說:天氣始於甲,地氣始於子,子甲相合,稱為歲立。氣運相臨,天符歲會、盛衰虛實由此而生。所以每年天地之令,各有上中下三氣之分:司天之氣主宰天之運行,居於上;歲運之氣主宰生化運動之機,居於中;在泉之氣主宰地之化育,居於下。如果三者氣運相同,則化育平和;如果三者氣運不同,則化育逆亂。
因此說,不在其位則為邪,在位則為正;邪則變化劇烈,正則平和。又說:天符主執法,歲會主行令,太乙天符為貴人。若犯天符,則病情迅速而危急;若犯歲會,則病情緩慢而持久;若犯貴人,則病情突然而死亡。雖然天符歲會都得到純正之氣,但如果過於亢盛,也會導致邪氣入侵,輕重不同。所以,犯歲會較輕,因行令的權力較輕;犯天符較重,因執法的權力較重;犯太乙天符最重,因為三氣皆受損,而貴人不可冒犯。《天元紀大論》說:知道順應,知道隨順,則氣運可以預期。
天符,《天元紀大論》說:應天為天符。指的是中央運氣與司天之氣相同,稱為天符,符的意思是相合。例如《六微旨大論》所說:木運之年,上見厥陰;火運之年,上見少陽、少陰;土運之年,上見太陰;金運之年,上見陽明;水運之年,上見太陽。又《六元正紀大論》說:戊子、戊午年(太徵),上臨少陰;戊寅、戊申年(太徵),上臨少陽;丙辰、丙戌年(太羽),上臨太陽,如此類推共三種。丁巳、丁亥年(少角),上臨厥陰;乙卯、乙酉年(少商),上臨陽明;己丑、己未年(少宮),上臨太陰,如此類推共三種。前三者,指三太;後三者,指三少;「上」指司天;「臨」指天運相臨。兩論的說法不同,但意思一致。天符共十二年,而戊午、乙酉、己丑、己未四年又是歲會,既為天符,又為歲會,天氣、運氣、歲支三者皆相合,則為太乙天符。例如戊午年,戊為火運,午年君火司天,午又屬南方火位,所以稱為三合為治。
太乙天符是尊貴的稱號,所以太乙天符稱為貴人,共四年,即戊午、己丑、己未、乙酉是也。詳見前面天符的論述。
歲會,《天元紀大論》說:承歲為歲值。是指中央運氣與歲支相同的年份。《六微旨大論》說:木運臨卯,火運臨午,土運臨四季,金運臨酉,水運臨子,這就是歲會,氣運平和。不分陰陽年,只取四正之支與運相合,稱為四直承歲。四正之支是子、午、卯、酉。辰、戌、丑、未四年,土氣沒有固定位置,旺氣寄於四季之末,各有十八日左右,也適用承歲的論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