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天地六氣圖解

天元紀大論曰:夫五運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。又曰:在天為氣,在地成形,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。又曰;神在天為風,在地為木;在天為熱,在地為火;在天為濕,在地為土;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;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。夫六氣之合於三陰三陽者,分而言之,則天地之化,有氣有形;合而言之,則陰陽之理,標由乎本。(所謂標本者,六氣為本,三陰三陽為標。

有本標中氣圖解,見後第四卷。)如主氣之交司於四時者,春屬木為風化,夏初君火為熱化,盛夏相火為暑化,長夏屬土為濕化,秋屬金為燥化,冬屬水為寒化,此六化之常,不失其常,即所謂當其位則正也。如客氣之有盛衰逆順者,則司天主上,在泉主下,左右四間,各有專王,不時相加以為交合,此六化之變,變有不測,即所謂非其位則邪也。故正則為德化政令,邪則為災變眚傷。

太者之至徐而常,少者之至暴而亡,而凡為淫勝、邪勝、相勝、相復等變,亦何莫非天地六化之氣所致歟!

白話文:

天地六氣圖解

《天元紀大論》說:五運陰陽是天地運行的規律。天上的氣下降到地上就成形,形和氣互相感應而化生出萬物。天上的風氣,在地下就成木;天上的熱氣,在地下就成火;天上的濕氣,在地下就成土;天上的燥氣,在地下就成金;天上的寒氣,在地下就成水。六氣與三陰三陽互相配合,單獨來看,天地變化有氣也有形;合起來看,陰陽的道理,則以六氣為根本。 (所謂「本」、「標」,六氣為本,三陰三陽為標,詳細圖解見第四卷。)

如同主氣隨著四季運行,春天屬木,以風氣變化;初夏屬火,以熱氣變化;盛夏屬相火,以暑氣變化;長夏屬土,以濕氣變化;秋天屬金,以燥氣變化;冬天屬水,以寒氣變化。這是六氣變化的常規,如果遵循常規,就是所謂的「處於正確的位置則正」。如果客氣(外來的氣)盛衰逆順,則司天之氣居上,泉中之氣居下,左右四間(四方)各有主宰,不按時序互相交合,這就是六氣變化的異常,變化難以預料,就是所謂的「不在正確的位置則邪」。所以,正常則為正常的變化和政令,異常則為災難和傷害。

強盛的氣運轉緩慢而持久,微弱的氣則變化急劇而迅速消失。各種如淫勝、邪勝、相勝、相復等變化,也都脫離不了天地六氣變化的影響。

2. 正化對化圖說

六氣分上下左右而行天令,十二支分節令時日而司地化。然以六氣而加於十二支,則有正化對化之不同。如厥陰之所以司於巳亥者,以厥陰屬木,木生於亥,故正化於亥,對化於巳也。少陰所以司於子午者,以少陰為君火,當正南離位,故正化於午,對化於子也。太陰所以司於醜未者,以太陰屬土居中,王於西南未宮,故正化於未,對化於醜也。

少陽所以司於寅申者,以少陽屬相火,位卑於君,火生於寅,故正化於寅,對化於申也。陽明所以司於卯酉者,以陽明屬金,酉為西方金位,故正化於酉,對化於卯也。太陽所以司於辰戌者,太陽為水,辰戌屬土,然水行土中而戌居西北,為水漸王鄉,是以洪範五行以戌屬水,故正化於戌,對化於辰也。一曰正司化令之實,對司化令之虛。

一曰正化從本生數,對化從標成數。皆以言陰陽之衰盛,合於十二辰,以為動靜消息者也。此說詳具玄珠,今錄之以備參考。

白話文:

正化對化圖說

六種氣候(六氣)在上上下下、左右四方運行,遵循天上的法則;十二地支則依據節氣、時令、日期來掌管地上的變化。但是,當六種氣候作用於十二地支時,就會產生正化和對化的不同。例如,厥陰之氣掌管巳亥二支,是因為厥陰屬木,木氣在亥月生長,所以正化於亥,對化於巳。少陰之氣掌管子午二支,是因為少陰是君火,位於正南方的離位,所以正化於午,對化於子。太陰之氣掌管醜未二支,是因為太陰屬土,居於中央,並在西南方的未宮旺盛,所以正化於未,對化於醜。

少陽之氣掌管寅申二支,是因為少陽屬相火,地位低於君火,而火氣在寅月生長,所以正化於寅,對化於申。陽明之氣掌管卯酉二支,是因為陽明屬金,酉位是西方的金位,所以正化於酉,對化於卯。太陽之氣掌管辰戌二支,太陽屬水,辰戌屬土,但是水運行於土中,而戌位在西北,是水氣逐漸旺盛的地方,《洪範》中五行也將戌歸於水,所以正化於戌,對化於辰。

一種說法是,正化代表化生之氣的實體,對化代表化生之氣的虛象;另一種說法是,正化遵循本源的數理,對化遵循結果的數理。這些都是用來闡述陰陽盛衰,配合十二地支,來解釋事物消長變化的。這套理論在《玄珠》中詳細論述,這裡摘錄出來以供參考。

3. 交六氣節令圖解

歌曰:大寒初氣春分二,小滿三兮大暑四,秋分交著五之初,小雪為終六之次。

四時六氣,節有常期;溫暑涼寒,歲有當令。運氣全書云:陰陽相遘,分六位而日月推移;寒暑弛張,運四時而氣令更變。故凡一歲之氣,始於大寒日交風木之初氣,次至春分日交君火之二氣,次至小滿日交相火之三氣,次至大暑日交濕土之四氣,次至秋分日交燥金之五氣,次至小雪日交寒水之終氣,每氣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,是謂六步,每步中各有節序四氣,是謂二十四氣而所以節分六步者也,總六步而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以成一歲。

故六微旨大論曰顯明之右,君火之位也,君火之右,退行一步,相火治之,復行一步,土氣治之,復行一步,金氣治之,復行一步,水氣治之,復行一步,木氣治之者,正以言六位之主氣也。顯明者,謂日出之地,即卯位也。右者,謂卯在東方,面東視之,君火當二之氣,位在卯之右也。

退行者,謂君火又右一步,當三氣相火之位也。余仿此。義詳運氣第六。

白話文:

交六氣節令圖解

歌訣說:大寒開始是春分的第一個節氣,小滿是第三個,大暑是第四個,秋分開始是第五個節氣的初始,小雪則是第六個節氣的結束。

一年四季的六種氣候,節氣有著固定的時間;溫暖、暑熱、涼爽、寒冷,一年中都有其應時的氣候。 《運氣全書》中記載:陰陽交會,分為六個方位,日月運行其間;寒暑的消長,運轉四季,氣候也隨之更迭。所以,一年之中的氣候,開始於大寒日交接風木之氣(第一個節氣),然後到春分日交接君火之氣(第二個節氣),接著是小滿日交接相火之氣(第三個節氣),再接著是大暑日交接濕土之氣(第四個節氣),然後是秋分日交接燥金之氣(第五個節氣),最後是小雪日交接寒水之氣(第六個節氣)。每個節氣主宰六十天八十七刻半的時間,這稱為六步;每步之中各有四個節氣,合起來就是二十四節氣,所以節氣分為六步。總共六步,就是三百六十五天二十五刻,構成一年。

因此,《六微旨大論》說:顯明之處(指日出東方),是君火的位置。君火的位置向右移動一步,是相火主宰的第三個節氣;再向右移動一步,是土氣主宰的第四個節氣;再向右移動一步,是金氣主宰的第五個節氣;再向右移動一步,是水氣主宰的第六個節氣;再向右移動一步,是木氣主宰的第一個節氣。這正是說明六個方位的主氣。 「顯明」指的是太陽升起的地方,也就是卯位(東方)。「右」指的是卯位在東方,面向東方看,君火在第二個節氣,位於卯位的右方。

「退行」指的是君火向右移動一步,到達第三個節氣相火的位置。其餘以此類推,詳細的說明在《運氣》第六篇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