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諸部經絡發明
頭面部,喉口唇舌部,頸肩部,胸腹部,背部,脅肋部,四肢部,皮毛肌肉部,筋骨血脈部,臟腑部,前後陰部
〔頭面部〕
白話文:
頭面部,喉嚨口腔嘴唇舌頭部位,頸部和肩部,胸部和腹部,背部,脅肋部位,四肢部位,皮膚肌肉部位,筋骨血液循環部位,內臟器官部位,生殖泌尿部位。
頭面部
巔:足太陽交巔。足厥陰與督脈會於巔。(俱經絡二。)手少陽別於巔。(經絡三。)足少陽之筋,交巔上。(經絡四。)督脈上額交巔入絡腦。(經絡二十七。)
白話文:
巔部:足太陽膀胱經交會於巔部。足厥陰肝經和督脈在巔部會合。(均屬於第 2 條經絡。)手少陽三焦經從巔部分出。(第 3 條經絡。)足少陽膽經的筋,交會於巔部上方。(第 4 條經絡。)督脈上行額部後交會於巔部,進入腦部經絡。(第 27 條經絡。)
腦髓:足太陽直者入絡腦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循眼系入絡腦。(經絡十三。)諸髓者皆屬於腦。(經絡二十一。)腦為髓之海。(經絡三十二。)腦者陰也,髓者骨之充也。(疾病八十。)髓者以腦為主。(疾病三十六)。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,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。(疾病八十一。)
白話文:
腦髓
- 足太陽膀胱經的經脈向上直行,進入腦中與絡脈相連。(經絡第二章)
- 足陽明胃經沿著眼睛周圍的經脈進入腦中與絡脈相連。(經絡第十三章)
- 身體所有的骨髓都屬於腦。(經絡第二十一章)
- 腦是骨髓的來源。(經絡第三十二章)
- 腦屬陰性,而骨髓是填充骨骼的物質。(疾病第八十章)
- 骨髓以腦為主。(疾病第三十六章)
- 身體的肌肉精華用於約束、包裹和保護筋骨血氣的精華,並與脈絡相連,向上連接腦部。(疾病第八十一章)
額顱:足陽明循髮際至額顱。足太陽上額。足厥陰上出額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陽之筋,直者上額角。手少陽之筋,結於角。(俱經絡四。)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,此五絡皆上絡左角。(針刺三十。)
白話文:
額頭:
- 足陽明經脈沿著髮際線到達額頭。
- 足太陽經脈上升到額頭上方。
- 足厥陰經脈從額頭上方穿出。(以上三條經絡經過頭部兩個穴位)
- 足少陽經脈的直行支脈到達額角。
- 手少陽經脈的支脈聚集在額角。(以上兩條經絡經過頭部四個穴位)
- 手少陰、手太陰、足少陰、足太陰、足陽明這五條經絡都向上連接著左額角。(針灸治療涉及三十個穴位)
頭:足少陽上抵頭角。(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直者上頭。手陽明之筋,直者上左角絡頭。(俱經絡四。)督脈之別散頭上。(經絡五。)頭者精明之府。(疾病類九十一。)
白話文:
- 頭部:足少陽經的上端會延伸到頭部兩角。(經絡二)
- 足太陽經的經筋直達頭部。手陽明經的經筋直達左頭角,並與頭部相連。(經絡四)
- 督脈的分支散佈在頭部。(經絡五)
- 頭部是掌管神智和聰明的部位。(疾病類九十一)
面:任脈循面。(經絡二十七。)足少陽之別,散於面。手少陰出於面。(俱經絡三。)諸陽之會皆在於面。(疾病三。)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。(藏象二十。)心者生之本。其華在面。(藏象類二。)
白話文:
體|部分。外露之方現象世界上面*共歲歲的年齡。
目(附命門):目者肝之官也。(脈色三十一。)東方色青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。(藏象四。)東方生風,在竅為目。(藏象五。)敷和之紀,其主目。(運氣十三。)任脈入目。督脈與太陽起於目內眥。其少腹直上者,上系兩目之下。(俱經絡二十七。)蹺脈屬目內眥,氣不營則目不合。
白話文:
**眼睛(與命門相連):**眼睛是肝臟的器官。(脈色三十一。)東方的顏色是青色,進入肝臟,在眼睛上開竅。(藏象四。)東方的風氣生發,在五竅中體現在眼睛上。(藏象五。)敷和之氣的規律,以眼睛為主。(運氣十三。)任脈進入眼睛。督脈與太陽經起於眼睛內眥。少腹經脈直接向上,向上連接兩隻眼睛的下方。(經絡二十七。)蹺脈屬於眼睛內眥,氣血運行不暢則眼睛不能閉合。
(經絡二十八。)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,正屬目本,名曰眼系。陰蹺陽蹺,陰陽相交,陽入陰,陰出陽,交於目銳眥,陽氣盛則瞋目,陰氣盛則瞑目。(俱針刺四十四。)足太陽起目內眥。(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支者為目上網。足陽明之筋,上合於太陽,為目下網。足少陽之筋,支者結於目眥,為外維。
白話文:
(經絡有二十八條。)足太陽經有支脈通向頭部,進入腦部,正是眼睛的根本,稱為「眼系」。陰蹺陽蹺經,陰陽相交,陽氣進入陰經,陰氣流出陽經,在眼睛的銳眥相交(銳眥:眼睛外側)。陽氣盛則眼睛瞪大,陰氣盛則眼睛閉合。(全部有四十四個針刺穴位。)足太陽經起始於眼睛內側的眥。
(經絡第二。)足太陽經的筋脈,支出的部分位於眼睛上方的網狀組織。足陽明經的筋脈,向上與足太陽經相合,位於眼睛下方的網狀組織。足少陽經的筋脈,支出的部分與眼睛的眥相連,形成眼睛的外緣。
(俱經絡四。)足陽明還系目系。(經絡三。)足少陽起目銳眥,至銳眥後。手太陽至目銳眥,支者至目內眥。手少陽至目銳眥。手少陰系目系。足厥陰連目系。(俱經絡二。)手少陰合目內眥。(經絡三。)手陽明之別者,合於宗脈。(經脈五。)足少陽別者系目系,合少陽於外眥。
白話文:
涉及經絡(四)
- 足陽明經還連接到眼睛系統。
涉及經絡(三)
- 足少陽經起始於眼睛的銳眥(眼睛外側的銳角),止於銳眥後。
- 手太陽經到達眼睛的銳眥,其分支到達眼睛內側的眥。
- 手少陽經到達眼睛的銳眥。
- 手少陰經連接到眼睛系統。
- 足厥陰經與眼睛系統相連。
涉及經絡(二)
- 手少陰經與眼睛內側的眥相合。
經絡(五)
- 手陽明經的別絡與宗脈相合。
- 足少陽經的別絡連接到眼睛系統,在眼睛外側的眥與少陽經相合。
(經絡三。)肝氣通於目,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。(經絡二十二。)平旦陰盡,陽氣出於目,目張則氣上行於頭,夜則氣行於陰而復合於目。(經絡二十五。)其精陽氣,上走於目而為睛。(藏象二十。)心者五臟之專精也,目者其竅也。(疾病八十。)目者,宗脈之所聚也,上液之道也。
白話文:
經絡三
肝氣與眼睛相通,肝氣調和,眼睛就能辨識五種顏色。
經絡二十二
清晨時陰氣消散,陽氣出現於眼睛,眼睛睜開,氣血上行於頭部;夜晚時,氣血運行於陰部,再回到眼睛。
經絡二十五
精陽之氣,上行於眼睛,形成眼瞳。
藏象二十
心是五臟中的主宰,眼睛是它的孔竅。
疾病八十
眼睛是宗脈聚集的地方,也是水液上行的通道。
(疾病七十九。)諸脈者皆屬於目。(經絡二十一。)五臟六腑,目為候。五臟六腑之津液,盡上滲於目。(俱疾病五十八。)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。目者,五臟六腑之精也,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,神氣之所生也。
目者,心使也。(俱疾病八十一。)
命門:太陽結於命門,命門者目也。(經絡十二、三十。)
白話文:
(疾病七十九)所有的經絡都與眼睛相連。(經絡二十一)五臟六腑以眼睛作為觀察指標。五臟六腑的津液全部都會上升並且滲透到眼睛。(俱疾病五十八)五臟六腑的精氣全部都會上升並且彙集到眼睛而形成眼睛的精華。精華的容身之所是眼球,骨骼的精華是瞳孔,筋脈的精華是黑眼球,血液的精華是血絲,眼球容身的氣體精華是眼白,肌肉的精華負責收縮。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匯聚,是營氣、衛氣、魂魄經常保養的地方,也是神氣產生的地方。
鼻(附天牝):鼻者肺之官也。(脈色三十一。)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開竅於鼻。(藏象四。)肺主鼻,在竅為鼻。(藏象五。)審平之紀,其主鼻。(運氣十三。)手陽明上挾鼻孔。足陽明起於鼻之交頞中,下循鼻外。手太陽支者抵鼻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下結於鼻。
白話文:
現代
鼻(附天牝): 鼻是肺的器官。(脈色三十一。)顏色白色,與肺相通,開口在鼻。(藏象四。)肺主鼻,在五官中為鼻。(藏象五。)審察平脈的運行規律,可以得知鼻的狀況。(運氣十三。)手陽明經絡的上方經過鼻孔。足陽明經絡從鼻根開始,向下循著鼻孔外側。手太陽經絡的分支抵達鼻孔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經絡的筋脈,向下連結到鼻。
足太陽之筋,結於鼻。(俱經絡四。)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。(藏象二十。)肺氣通於鼻,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。(經絡二十二。)
天牝:天牝從來,復得其往。(論治二十。)
白話文:
足太陽經的經脈,連接到鼻子。(參見《絡脈四》)
該經脈的宗氣上升到鼻子,於是才能聞到氣味。(參見《藏象二十》)
肺氣與鼻子相通,肺部健康,鼻子就能辨別香臭。(參見《經絡二十二》)
耳:耳者,腎之官也。(脈色三十一。)南方赤色,入通於心,開竅於耳。(藏象四。)腎主耳。在竅為耳。(藏象五。)足太陽支者,至耳上角。足陽明循頰車上耳前。足少陽下耳後;支入耳中,出耳前。手太陽入耳中。手少陽系耳後,出耳上角;支入耳中,出耳前。(俱經絡二。
白話文:
耳朵:
耳朵是腎臟的外在表現。(脈色三十一。)
南方屬火,顏色為紅色,與心相通,在耳朵處開竅。(藏象四。)
腎臟主宰耳朵。耳朵作為器官,在體內對應腎臟。(藏象五。)
足太陽經絡從耳的上角經過。足陽明經絡經過臉頰,在耳朵前面經過。足少陽經絡從耳後的下方經過,分支進入耳朵內部,從耳朵前面出來。手太陽經絡進入耳朵內部。手少陽經絡連接在耳後,從耳的上角出來;分支進入耳朵內部,從耳朵前面出來。(均見經絡二。)
)手陽明之別者,入耳合於宗脈。(經絡五。)足少陽之筋,出太陽之筋,循耳後。足陽明之筋,其支者結於耳前。手太陽之筋,結於耳後完骨;支者,入耳中;直者,出耳上。(俱經絡四。)手厥陰出耳後,合少陽完骨之下。(經絡三。)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。
白話文:
手陽明經的分支進入耳朵,與宗脈相連接。(《靈樞經·經脈》第五篇)
足少陽經的筋從太陽經的筋中分出,沿著耳後走行。足陽明經的筋的分支連接到耳前。手太陽經的筋連接到耳後的完骨;其分支進入耳中;直行的部分出現在耳的上方。(以上見《靈樞經·經脈》第四篇)
手厥陰經從耳後出來,在少陽經的完骨下方與之相會。(《靈樞經·經脈》第三篇)
十二經脈,分支三百六十五條,其分支的氣血通過耳朵而產生聽力。
(藏象二十。)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五絡,皆會於耳中,上絡左角。(針刺三十。)足少陽之標在窗籠者,耳也。(經絡十二。)耳者,宗脈之所聚也。(疾病七十九。)腎氣通於耳,腎和則能聞五音矣。(經絡二十二。)
枕骨:足太陽之筋,直者結於枕骨。足少陰之筋,結於枕骨,與足太陽之筋合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《藏象二十》
手、足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的五條經絡,都匯聚於耳朵,並向上連結左邊的角。
《針刺三十》
足少陽經的標誌部位在耳屏,也就是耳朵。
《經絡十二》
耳朵是十二條經絡的匯聚之地。
《疾病七十九》
腎氣與耳朵相通,腎臟健康才能聽清五種音調。
《經絡二十二》
完骨:足太陽之筋,上結於完骨。手太陽之筋,結於耳後完骨。(俱經絡四。)手厥陰出耳後,合少陽完骨之下。(經絡三。)
顴:手太陽斜絡於顴。(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完骨穴:屬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脈,向上附著於完骨穴。手太陽小腸經的筋脈,附著於耳朵後方的完骨穴。(都屬於十四經絡的循行路線。)手厥陰心包經的筋脈從耳朵後方出來,與手少陽三焦經的筋脈會合於完骨穴下方。(屬於十二經絡的循行路線。)
頄:足太陽之筋,支者下結於頄。足陽明之筋,合於頄。手陽明之筋,支者結於頄。足少陽之筋,結於頄。(俱經絡四。)蹺脈入頄。(經絡二十八。)
䪼:手太陽支者上䪼。手少陽至䪼。足少陽抵於䪼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上頞䪼。(經絡三。)
白話文:
頄穴:
- 足太陽經筋脈:分出一支下交於頄穴。
- 足陽明經筋脈:會合於頄穴。
- 手陽明經筋脈:分出一支交於頄穴。
- 足少陽經筋脈:交於頄穴。
- 任督二脈,督脈經過。
- 蹺脈進入頄穴。
頰:手陽明支者貫頰。手太陽支者,循頸上頰。手少陽下頰。足少陽下加頰車。足厥陰支者下頰裡。足陽明循頰車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。(經絡十。)手少陽之筋,其支者當曲頰。(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頰部
- 手陽明經的支脈貫穿頰部。
- 手太陽經的支脈循著頸部向上延伸至頰部。
- 手少陽經分佈於下頰。
- 足少陽經在頰車處向下延伸。
- 足厥陰經的支脈分佈於下頰內側。
- 足陽明經循著頰車。
- 足少陽經位於耳下曲頰之後。
- 手少陽經的筋脈,其支脈分佈於曲頰。
頤:任脈上頤。督脈上頤。(俱經絡二十七。)足陽明循頤後下廉。(經絡二。)足少陽之別,出頤頷中。(經絡三。)
白話文:
頤:任脈、督脈經過頤部。(共有二十七道經絡)
足陽明經脈沿頤部後邊、下廉向下。(共有兩道經絡)
足少陽經脈的分支,從頤、頷中走出。(共有三道經絡)
頷:足少陽之筋,下走頷。手太陽之筋,結於頷。手少陽之筋,上乘頷。手陽明之筋,直者下右頷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下頷:足少陽膽經的筋脈往下經過下頷。手太陽小腸經的筋脈連接於下頷。手少陽三焦經的筋脈向上貫通下頷。手陽明大腸經的筋脈,垂直的筋脈向下至右側下頷。(都出自《經絡四》)
顏:足太陽之筋,下顏。(經絡四。)
人中:手陽明交人中。(經絡二。)
承漿;足陽明下交承漿。(經絡二。)
〔喉口唇舌部〕
白話文:
顳肌: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筋脈,分布於額頭兩側。
人中穴:手陽明大腸經交會於人中穴位。
承漿穴:足陽明胃經下行交會於承漿穴位。
咽喉、口腔、嘴唇、舌頭部位。
咽喉;任脈至咽喉。督脈入喉。(俱經絡二十七。)衝脈任脈會於咽喉。(藏象十七。)足陽明循喉嚨。手太陽循咽。足少陽循喉嚨。足厥陰循喉嚨之後,上入頏顙。手少陰支者,上挾咽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陽之別,上挾咽。足陽明上循咽。足太陰合於陽明,上行結於咽。
白話文:
咽喉:
任脈延伸至咽喉。督脈進入喉嚨(這些都屬於二十七條經絡)。衝脈和任脈在咽喉交會(藏象為十七)。足陽明經循喉嚨。手太陽經循咽。足少陽經循喉嚨。足厥陰經循喉嚨之後,向上進入頏顙。手少陰經的支脈向上夾著咽喉(這些都屬於兩條經絡)。足少陽經的別脈向上夾著咽喉。足陽明經向上循咽。足太陰經與陽明經相合,向上連結於咽。
手少陰之正,上走喉嚨。手厥陰出循喉嚨。手陽明上循喉嚨。手太陽循喉嚨。(俱經絡三。)足陽明挾咽之動脈。(經絡十。)上焦並咽以上。(經絡二十三。)
嗌:足太陰脈絡嗌。(疾病十三。)
白話文:
手少陰經為正經,向上經過喉嚨。手厥陰經從喉嚨外側循行。手陽明經向上循行喉嚨。手太陽經循行喉嚨的兩側。(這三條經絡共同經過喉嚨。)
足陽明經 夾著咽喉的動脈脈絡。(共有十條經絡。)
上焦 包括咽喉以上部位。(共有二十三條經絡。)
會厭:厭小而疾薄,則發氣疾,其開闔利;厭大而厚,則開闔難,其氣出遲。足之少陰,絡於橫骨,終於會厭。(俱針刺四十五。)
白話文:
會厭:如果會厭小而薄,則會導致氣促,它的開合順暢;如果會厭大而厚,則開合困難,氣體排出緩慢。足少陰經絡連接於橫骨,最終止於會厭。(都針刺45度。)
口: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,開竅於口。(藏象四。)脾主口,在竅為口。(藏象五。)備化之紀,其主口。(運氣十三。)手陽明挾口。足陽明上挾口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出於口。(經絡三。)脾氣通於口,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。(經絡二十二。)衝任之脈絡唇口。(藏象十七。)
白話文:
口部
- 口脣的中央是黃色的,與脾臟相通,開竅於口。
- 脾臟主管口部,在竅穴上體現為口。
- 脾臟統攝五臟六腑的運化,所以也主管口部。
- 手陽明經脈和足陽明經脈經過口部。
- 足陽明經脈起源於口部。
- 脾氣與口部相通,脾臟健康,就能品嚐出五穀的滋味。
- 衝脈和任脈與口脣相連。
唇:脾之合肉也,其榮唇也。(藏象八。)脾胃大小腸三焦膀胱者,倉廩之本,其華在唇四白。(藏象二。)督脈環唇。(經絡二十七。)足陽明環唇。足厥陰環唇內。(俱經絡二。)口唇者,脾之官也。(脈色三十一。)唇舌者,肌肉之本也。(疾病九十五。)
白話文:
脣:屬於脾臟所管理的肌肉組織,脾臟滋養嘴脣。
脣 :脾胃、大腸、小腸、三焦、膀胱這些臟腑像倉庫一樣儲藏精氣,而嘴脣上的四白穴就是這些臟腑精氣外現的地方。
督脈環繞嘴脣。足陽明胃經環繞嘴脣。足厥陰肝經 環繞嘴脣內側。
嘴脣 是脾臟的窗口。
嘴脣和舌頭 是肌肉組織的基礎。
舌:舌者心之官也。(脈色三十一。)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,開竅於口,故病在舌本。(藏象四。)足少陰之脈,貫腎系舌本。(疾病六十二。)心主舌,在竅為舌。(藏象五。)升明之紀,其主舌。(運氣十三。)足太陰連舌本,散舌下。足少陰挾舌本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貫舌中。
白話文:
舌頭:舌頭是心的官能。(脈色三十一)
舌頭中央為黃色,與脾相通,開竅於口,因此舌根部位的疾病會影響舌頭。(藏象四)
腎經循行於舌根部位。(疾病六十二)
心主導舌頭,舌頭是心的竅。(藏象五)
陽氣上升明亮,主導舌頭。(運氣十三)
脾經循行於舌根部,並在舌下散開。腎經環繞舌根部。(經絡二)
脾經貫穿舌頭中部。
足少陰直者,系舌本。(俱經絡三。)足少陰舌下。(經絡九。)足少陰之標,在背腧與舌下兩脈。(經絡十二。)足之少陰,上繫於舌。(針刺四十五。)手少陰之別,系舌本。(經絡五。)手少陽之筋,支者入系舌本。足太陽之筋,支者別入結於舌本。(俱經絡四。)上焦上至舌。
白話文:
腎經(足少陰經)直達口腔,連接舌根。(各種經絡都經過口腔)腎經在舌頭下面。(各類重要經絡經過舌頭)腎經的標誌,在背部對應的俞穴和舌下兩條經脈。(經過舌頭的經脈)腎經上達舌頭。(針灸相關記錄)心包經(手少陰經)的分支,連接舌根。(各類經絡都經過口腔)三焦經(手少陽經)的經筋分支,進入舌根。(各類經絡都經過口腔)膀胱經(足太陽經)的經筋分支,分出一條連接到舌根。(各種經絡都經過口腔)上焦的範圍,向上到達舌頭。
(經絡二十三。)厥陰者肝脈也,肝者筋之合也,筋者聚於陰器,而脈絡於舌本。(疾病九十五。)其濁氣出於胃,走唇舌而為味。(藏象二十。)心氣通於舌,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。(經絡二十二。)
白話文:
經絡篇(二十三)
厥陰經是肝臟的經絡,肝臟是筋脈的匯聚處,筋脈聚集於男女生殖器,而經絡連繫於舌頭的根部。
疾病篇(九十五)
胃中濁氣上升,會經過嘴脣和舌頭,進而品嚐味道。
藏象篇(二十)
心氣通達於舌頭,如果心氣調和,舌頭就能辨別五種味道。
經絡篇(二十二)
齒牙:手陽明入下齒中。足陽明下循鼻外,入上齒中。(俱經絡二。)手陽明之別,遍齒。(經絡五。)手少陽之筋,支者上曲牙。(經絡四。)足陽明循牙車。(經絡十三。)足太陽有入頄遍齒者,名曰角孫,上齒齲取之。(針刺四十四。)齒者,骨之所終也。(氣味三。)
〔頸肩部〕
白話文:
牙齒
- 手陽明經脈進入下排牙齒中。足陽明經脈沿著鼻外側下方走行,進入上排牙齒中。(都屬於第二條經絡。)
- 手陽明經脈的分支遍佈所有牙齒。(第五條經絡。)
- 手少陽經脈的筋膜分支向上彎入牙齒。(第四條經絡。)
- 足陽明經脈沿著牙齦走行。(第十三條經絡。)
- 足太陽經脈有分支進入下巴並遍佈牙齒,稱為「角孫」,上排牙齒出現蛀牙時可取此穴治療。(針刺第四十四條。)
- 牙齒是骨骼的末梢。(氣味第三條。)
項頸:督脈之別上項。(經絡五。)督脈還出別下項。(經絡二十七。)足太陽下項。足少陽循頸。手太陽循頸。手少陽上項。足厥陰循喉嚨之後,上入頏顙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從膂上出於項。足少陰系舌本,復出於項。(俱經絡三。)足陽明之別,上頭項。(經絡五。
白話文:
脖子是督脈的分支,它往上連接到頭部;督脈也往下分支到脖子。足太陽經脈向下延伸到脖子,足少陽經脈沿著脖子走,手太陽經脈也沿著脖子走,手少陽經脈則往上連接到頭部。足厥陰經脈沿著喉嚨後方往上走,到達耳後。足太陽經脈從脊柱上端出來,到達脖子。足少陰經脈連接到舌根,再從脖子出來。足陽明經脈的分支也往上連接到頭部。
)頸中央之脈,督脈也。(經絡十。)足少陰之筋,挾膂上至項。手太陽之筋,其支者循頸,出走太陽之前。手陽明筋直者,從肩髃上頸。(俱經絡四。)衝脈上者出於頏顙。(針刺二十。)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血氣之精,而與脈併為系,後出於項中。(疾病八十一。
(俱經絡四。)督脈之別,當肩胛左右走太陽。(經絡五。)督脈循肩髆。(經絡二十七。)
白話文:
頸部中央的經脈是督脈。腳的小陰經的筋,沿著脊柱上行至項部。手太陽經的筋,其分支沿著頸部,往前走行。手陽明經直行的筋,從肩髃穴往上走至頸部。衝脈上行,從頏顙(額頭)出來。肌肉的精華起約束作用,包裹著筋骨和血氣的精華,與經脈共同形成連結,最後從項部出來。督脈的支脈,從肩胛骨左右兩側走行,與太陽經相連。督脈沿著肩髃穴走行。
缺盆:足陽明入缺盆。足少陽入缺盆。手太陽入缺盆。手陽明出入缺盆。手少陽出入缺盆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上出缺盆。足陽明之筋,至缺盆而結。足少陽之筋,結於缺盆。(俱經絡四。)手太陰上出缺盆。(經絡三。)五臟六腑,心為之主,缺盆為之道。(藏象二十九。)
〔胸腹部〕
白話文:
足陽明經、足少陽經、手太陽經、手陽明經和手少陽經都經過缺盆。足太陽經的筋從缺盆往上走,足陽明經的筋到缺盆就結束,足少陽經的筋在缺盆處連接。手太陰經從缺盆往上走。五臟六腑以心為主,缺盆是通往心臟的道路。
胸:足少陽下胸中。足少陰注胸中。手厥陰起胸中。(俱經絡二。)手少陽之別,注胸中。脾之大絡布胸。(俱經絡五。)手心主之正,別下淵腋三寸,入胸中。(經絡三。)足太陰之筋,散於胸中。手太陰之筋,下結胸裡。手少陰之筋,結下胸中。手厥陰之筋,入腋散胸中。
(俱經絡四。)衝脈挾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。(經絡二十七。)蹺脈上循胸裡。(經絡二十八。)
白話文:
胸部:
- 足少陽經脈在下胸部。
- 足少陰經脈佈於胸部。
- 手厥陰經脈起於胸部。(以上三者皆為經絡的第二層次。)
- 手少陽經脈的分支佈於胸部。
- 脾臟的大絡脈佈於胸部。(以上兩者皆為經絡的第五層次。)
- 手心主經脈的正支,向下三寸深入腋下,進入胸部。(經絡的第三層次。)
- 足太陰經脈的筋脈散佈於胸部。
- 手太陰經脈的筋脈下絡於胸部的內側。
- 手少陰經脈的筋脈結成於胸部。
- 手厥陰經脈的筋脈進入腋下,散佈於胸部。
膻中:手少陽布膻中。(經絡二。)足厥陰絡於膻中。(經絡三十。)膻中者,心主之宮城也。(疾病五十六。)
白話文:
膻中穴是手少陽經脈所經過的地方,也是足厥陰經脈的絡脈所到達的地方。膻中穴是心臟的宮殿,守護著心臟。
膈:手太陽下膈。手少陽下膈。手厥陰下膈。足少陽貫膈。足太陰上膈。足厥陰上貫膈。足陽明下膈。足少陰從腎,上貫肝膈。(俱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膈膜:手太陽經的脈絡在膈膜之下。手少陽經的脈絡在膈膜之下。手厥陰經的脈絡在膈膜之下。足少陽經的脈絡貫穿膈膜。足太陰經的脈絡在膈膜之上。足厥陰經的脈絡從上貫穿膈膜。足陽明經的脈絡在膈膜之下。足少陰經從腎臟出來,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膜。(以上都是十二經脈中的兩條經絡。)
乳:足陽明下乳內廉。(經絡二。)手陽明之正,從手循膺乳。(經絡三。)足少陽之筋,繫於膺乳。手少陰之筋,交太陰,挾乳里。(俱經絡四。)胃之大絡,名曰虛里,出左乳下。(脈色十一。)
鳩尾:任脈之別,下鳩尾。(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乳房:足陽明經循行在乳房下方內側。(經絡二)
手陽明經是手足陽明經的正經,從手臂循行至心胸和乳房。(經絡三)
足少陽經的筋脈連接著心胸和乳房。手少陰經的筋脈交匯於足太陰經,並夾住乳頭內側。(均見經絡四)
胃經的絡脈,稱為虛裏,從左乳下方而出。(脈色十一)
腹:足陽明之正,入於腹裡。(經絡三。)足陽明之筋,上腹而布。(經絡四。)足太陰上入腹。足厥陰抵小腹。(俱經絡二。)任脈之別,散於腹。(經絡五。)任脈者,循腹裡。(經絡二十七。)小腹臍下三結交者,陽明太陰也。(針刺五十三。)
白話文:
足陽明經脈的正氣,進入腹腔。足陽明經脈的筋,向上延伸至腹部。足太陰經脈向上進入腹腔,足厥陰經脈到達小腹。任脈分出的支脈,散佈於腹部。任脈沿著腹腔內側運行。小腹臍下三寸處,陽明經和太陰經交匯。
臍:足陽明下挾臍。(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筋,結於臍。手少陰之筋,下繫於臍。(俱經絡四。)衝脈者,起於氣街,並足少陰之經,挾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。督脈少腹直上者,貫臍中央。(俱經絡二十七。)
〔背部〕
白話文:
足陽明經絡:
下肢疼痛、麻木。
足太陰經絡:
與足太陰經相連的筋膜,在足太陰經上結成結節。
手少陰經絡:
與手少陰經相連的筋膜,在下肢疼痛、麻木時會收縮。
衝脈:
從氣街穴(肚臍下2寸)發出,與足少陰經平行上行,到胸部分散。
督脈:
從小腹部一直向上貫通,位於脊髓正中。
背脊:西方白色,入通於肺,故病在背。(藏象四。)足太陽挾脊。足少陰貫脊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上循脅屬脊。足太陰之筋,內者著於脊。足少陰之筋,循脊內。手陽明之筋,支者挾脊。(俱經絡四。)督脈貫脊。(經絡二十七。)背者,胸中之府。(疾病九十一。)邪在小腸者,屬於脊。(針刺四十七。)
膂:足太陽入循膂。(經絡二。)足少陰之筋,挾膂上項。(經絡四。)督脈之別,挾膂貫膂。(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背部:
- 體表屬西南方位,色白,與肺相通,因此背部有病證時,肺部也受累。
- 經絡循行:足太陽經在背部氣血運行旺盛。足少陰經貫穿背部。
- 筋肉分佈:足陽明經的筋,向上循行,附著於肩胛骨。足太陰經的筋,內部附著於脊椎骨。足少陰經的筋,沿著背內側循行。手陽明經的筋,分支氣血運行旺盛。
- 經絡貫通:督脈貫通背部。
- 背部是胸腔的居所。
- 如果邪氣在小腸,則會導致背部不適。
腰:足太陽抵腰中。(經絡二。)足少陰之別,貫腰。(經絡五。)督脈挾脊抵腰中。(經絡二十七。)腰者腎之府。(疾病九十一。)
〔脅肋部〕
白話文:
腰部:足太陽經通達腰部。(經絡二)足少陰經的分支貫穿腰部。(經絡五)督脈緊貼脊柱延伸到腰部。(經絡二十七)腰部是腎臟的居所。(疾病九十一)
腋:足少陽直者下腋。手太陰橫出腋下。手少陰下出腋下。手厥陰上抵腋下。(俱經絡二。)手太陽之正,入腋走心。手少陰之正,別入淵腋兩筋之間。手心主之正,別下淵腋三寸,入胸中。手太陰之正,別入淵腋少陰之前,入走肺。(俱經絡三。)足太陽之筋,支者從腋後外廉,入腋下。
白話文:
經絡二
- 足少陽經直線下降,通過足外踝。
- 手太陰經潛藏而出,下降到足內踝。
- 手少陰經下降而出,下降到足外踝。
- 手陽明經上行抵達頭部,下降到足外踝。
經絡三
- 手太陽經的正經,進入心包走心臟。
- 手少陰經的正經,分支進入兩筋之間。
- 手心主經的正經,分支下降三寸,進入胸中。
- 手太陰經的正經,分支進入心包,少陰經之前,進入走肺。
足太陽經的筋
- 支脈從足跟外側後緣延伸,進入心包。
足少陽之筋,其直者上走腋前廉。手太陽之筋,入結於腋下。(俱經絡四。)脾之大絡名大包,出淵腋下三寸。(經絡五。)上焦布胸中走腋。(經絡二十三。)
白話文:
足少陽的經絡:直走的部分向上直達腋下前緣。
手太陽的經絡 :深入腋下,與手臂內側的經絡相連接。(都記載在《絡脈四》中。)
脾臟的大絡脈 :名為「大包絡」,從腋下三寸處發出。(記載於《絡脈五》中。)
上焦的經絡 :分佈於胸中,並通過腋下。(記載於《絡脈二十三》中。)
脅:足少陽循脅裡,直者過季脅。手厥陰出脅。足厥陰布脅肋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上循脅。手太陰之筋,下抵季脅。手厥陰之筋,前後挾脅。(俱經絡四。)脾之大絡,布脅。(經絡五。)
肋:足太陰之筋,循腹裡,結於肋。(經絡四。)
〔四肢部〕
白話文:
脅
- 足少陽經循行於脅內側,外直行的通過季脅處。手厥陰經從脅部而出。足厥陰經分佈於脅肋部位。(總共兩條經絡。)
- 足陽明經的筋循行於脅部上側。手太陰經的筋下行到季脅處。手厥陰經的筋在前、後兩面夾持脅部。(總共四條經絡。)
- 脾經的一條大絡分佈於脅部。(共一條經絡。)
四肢:四肢皆稟氣於胃,而不得至經,必因於脾,乃得稟也。(疾病十三。)四肢者,諸陽之本也。(疾病十二。)
白話文:
**四肢:**四肢都接收胃氣的滋養,但如果氣血無法到達經絡,必定是因為脾臟的功能異常所致,才能得到滋養。(疾病篇十三)四肢是全身陽氣的根本。(疾病篇十二)
手大指:手太陰出手大指端。(經絡二。)
手食指:手太陰支者,直出次指內廉,出其端。手陽明起大指次指端。(俱經絡二。)
手中指:手厥陰循中指出其端。(經絡二。)
手名指:手厥陰支者,循小指次指出其端。手少陽起手小指次指之端。(俱經絡二。)
手小指:手太陽起小指之端。手少陰循小指之內出其端。(俱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拇指:手太陰經從拇指尖端開始。
食指:手太陰經的支脈,直行至食指內側,從食指尖端出來。手陽明經從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尖端開始。
中指:手厥陰經沿著中指走,從中指尖端出來。
無名指:手厥陰經的支脈,沿著小指和無名指之間走,從無名指尖端出來。手少陽經從小指和無名指之間的尖端開始。
小指:手太陽經從小指尖端開始。手少陰經沿著小指內側走,從小指尖端出來。
手掌:手太陰之別,直入掌中。(經絡五。)手少陰抵掌後銳骨之端,入掌內後廉。手厥陰入掌中。(俱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手掌:屬於手太陰經的分支,直接深入手掌。手少陰經抵達手指掌側關節末端後,深入手掌內側手掌後部。手厥陰經也深入手掌。
手腕:手太陰從腕後。手太陽循手外側上腕。手少陽循手表。(俱經絡二。)手太陽之筋,結於腕。手少陽之筋,結於腕。手陽明之筋,結於腕。(俱經絡四。)手太陰之別,名列缺,起腕上。手少陰之別,名通里,去腕寸半,別而上行。手心主之別,名內關,去腕二寸,出兩筋間。
白話文:
手太陰經脈從手腕後方經過,手太陽經脈沿著手臂外側向上,手少陽經脈則沿著手腕處。手太陽經脈的筋絡在手腕處交匯,手少陽經脈的筋絡也在手腕處交匯,手陽明經脈的筋絡也在手腕處交匯。手太陰經脈的支脈叫做列缺,從手腕上方開始。手少陰經脈的支脈叫做通里,從手腕向上約一寸半的地方分開向上走。手心主經脈的支脈叫做內關,從手腕向上約兩寸的地方,從兩條筋之間穿出。
手太陽之別,名支正,上腕五寸,內注少陰。手陽明之別,名偏歷,去腕三寸,入太陰。手少陽之別,名外關,去腕二寸,外繞臂。(俱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手太陽經的特定位置叫做支正,距離手腕五寸,通往少陰經。手陽明經的特定位置叫做偏歷,距離手腕三寸,通往太陰經。手少陽經的特定位置叫做外關,距離手腕二寸,沿著手臂外側走。
合谷:手陽明出合谷兩骨間。(經絡二。)
寸口:手太陰之筋,循大指上行,結於魚後,行寸口外側。(經絡四。)
手踝:手太陽循手外側,出踝中。(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合谷:手部陽明經通過合谷,位於拇指和食指之間的凹陷處。
寸口:手部太陰經的筋脉,沿著大拇指上行,結於手掌魚際後方,然後行於寸口的外側。
手踝:手部太陽經沿著手背外側,通過手腕中部。
肘:手太陽出肘內側兩筋之間。手陽明入肘外廉。手少陽上貫肘。手太陰行心主之前,下肘中。手少陰下肘內。(俱經絡二。)手太陽之筋,結於肘內銳骨之後,彈之應小指之上。手厥陰之筋,與太陰並行,給於肘內廉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肘部:
- 手太陽經從肘部內側兩條肌腱之間出來。
- 手陽明經進入肘部外側。
- 手少陽經貫通於肘部上方。
- 手太陰經行於心主經前面,向下經過肘部中間。
- 手少陰經向下經過肘部內側。(以上經絡共有兩條)
肘部肌腱:
- 手太陽經的肌腱,連接在肘部內側尖銳的骨頭後面,彈撥時會引起小指上方的反應。
- 手厥陰經的肌腱,與手太陰經並行,分佈於肘部內側。(以上經絡共有四條)
臂:手太陽循臂骨下廉。手陽明循臂上廉。手少陽出臂外兩骨之間。手太陰循臂內。手少陰循臂內後廉。手厥陰下臂行兩筋之間。(俱經絡二。)手厥陰之筋,上臂陰;其支者,結於臂。(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手太陽經脈沿著手臂骨的下緣走,手陽明經脈沿著手臂骨的上緣走,手少陽經脈從手臂外側兩骨之間穿出,手太陰經脈沿著手臂內側走,手少陰經脈沿著手臂內側後緣走,手厥陰經脈在下臂兩筋之間行走。手厥陰經脈的筋,在上臂內側,它的分支,在手臂上交匯。
臑:手太陽上循臑外後廉。手陽明上臑外前廉。手少陽循臑外。手太陰下循臑內。手少陰下循臑內後廉。手厥陰循臑內,行太陰少陰之間。(俱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手太陽經: 由上臂外側後緣向上循行。 手陽明經: 由上臂外側前緣向上循行。 手少陽經: 沿上臂外側循行。 手太陰經: 由上臂內側向下循行。 手少陰經: 由上臂內側後緣向下循行。 手厥陰經: 沿上臂內側循行,位於手太陰經和手少陰經之間。(以上經絡均在第二層。)
足: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,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。陰氣起於五指之裡,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。(疾病三十四。)
白話文:
腳:陽氣從腳趾的表面開始產生,陰脈在腳底彙集,並集中到腳心。陰氣從腳趾的內側產生,彙集到膝蓋以下,並集中到膝蓋以上。
足大指:足太陰起於大指之端,循內側。足陽明支者,入大指,出其端。足少陽支者,別跗上,入大指之間,出其端,還貫爪甲,出三毛。足厥陰起大指叢毛之際。(俱經絡二。)手少陽三焦下腧,在於足大指之前,少陽之後。(經絡十六。)衝脈入足大指。(經絡十三。)
白話文:
腳大拇指
- **足太陰經:**從大拇指尖端開始,沿著內側向上走。
- **足陽明經分支:**進入大拇指,從頂端出來。
- **足少陽經分支:**從腳背分出,進入大拇指間,從頂端出來,貫穿爪甲,再從大拇指前端的三根體毛處出來。
- **足厥陰經:**從大拇指根部的毛發處開始。
其他經絡:
- **手少陽三焦經下俞穴:**位於腳大拇指前面,足少陽經的後面。
- **衝脈:**進入腳大拇指。
足中指:足陽明入中指內間;其支者,入外間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起於中三指。(經絡四。)
足名指:足少陽入小指次指之間。(經絡二。)足少陽之筋,起於小指次指。(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腳的中趾:足陽明經進入中趾的內側;它的分支,進入外側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經的筋,起於中趾、食趾和大趾。(經絡四。)
腳的小趾旁邊的趾:足少陽經進入小趾和它旁邊的趾之間。(經絡二。)足少陽經的筋,起於小趾旁邊的趾。(經絡四。)
足小指:足太陽循京骨,至小指外側。足少陰之脈,起於小指之下,邪走足心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起於足小指。(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足小指:
- 足太陽經的循行路線經過小指外側的京骨。
- 足少陰經的經脈起始於小指下方,如果經絡氣血運行異常,會造成足心疼痛。
足太陽經的筋:
- 起於足小指。
足心:足少陰邪走足心。(經絡二。)衝脈入足下。(經絡十三。)
足本節:足太陰之別,名公孫,去本節後一寸,走陽明。(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腳底:腎經的邪氣會走到腳底。(經絡二。)衝脈會進入腳底。(經絡十三。)
腳趾關節:脾經的分支,名叫公孫穴,位於腳趾關節後一寸處,連接到胃經。(經絡五。)
足跗:足陽明下足跗。足少陽循足跗上。足厥陰上循足跗上廉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結於跗上。(經絡四。)衝脈別者,出跗屬上下。(經絡十三。)
白話文:
足背: 足陽明胃經在足背下方。足少陽膽經沿著足背上行。足厥陰肝經從足背上方的邊緣向上行。足陽明胃經的筋脈,連接著足背上方。(筋脈經絡第二卷)
衝脈的分支,從足背連接上下。(筋脈經絡第十三卷)
足跟:足太陽之筋,上循跟。(經絡四。)足少陰循內踝之後,別入跟中。(經絡二。)
踵:足太陽之筋,循足外踝,結於踵。足少陰並足太陰之筋,結於踵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足跟:足太陽的筋,往上沿著足跟分布。(經絡四。)足少陰的筋,沿著內踝後方,分出一部份進入足跟中。(經絡二。)
踵:足太陽的筋,沿著足外踝,結聚在踵。足少陰和足太陰的筋,也結聚在踵。(都是經絡四。)
內踝:足太陰上內踝前廉。足厥陰上踝八寸,交出太陰之後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筋,上結於內踝。足厥陰之筋,上結於內踝之前。足少陰之筋,並足太陰之筋,邪走內踝之下。(俱經絡四。)足少陰之別,名大鐘,當踝後,繞跟走太陽。足厥陰之別,名蠡溝,去內踝五寸,走少陽。
(俱經絡五。)衝脈並少陰之經,下入內踝之後。(經絡十三。)蹺脈上內踝之上。(經絡二十八。)
白話文:
內踝位於腳的內側,是足太陰經和足厥陰經交匯的地方。足太陰經的筋絡向上連接到內踝,足厥陰經的筋絡向上連接到內踝的前方,足少陰經的筋絡則與足太陰經的筋絡一起,穿過內踝下方。足少陰經的支脈稱為大鐘,從內踝後方繞過腳跟,與足太陽經相連;足厥陰經的支脈稱為蠡溝,位於內踝上方五寸處,與足少陽經相連。衝脈與足少陰經相伴,從內踝後方向下延伸。蹺脈則在內踝上方。
外踝:足太陽出外踝之後。足少陽下出外踝之前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上結於踝。足少陽之筋,上結外踝。(俱經絡四。)足太陽之別,名飛陽,去踝七寸,別走少陰。足少陽之別,名光明,去踝五寸,走厥陰。足陽明之別,名豐隆,去踝八寸,走太陰。(俱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足太陽經脈從外踝後方穿出,足少陽經脈則從外踝前方穿出。足太陽經脈的筋往上連接到踝部,足少陽經脈的筋往上連接到外踝。足太陽經脈的分支,叫做飛陽,從踝部向上七寸處分出,走向少陰經脈;足少陽經脈的分支,叫做光明,從踝部向上五寸處分出,走向厥陰經脈;足陽明經脈的分支,叫做豐隆,從踝部向上八寸處分出,走向太陰經脈。
足脛:足陽明循脛外廉。足太陰循脛骨後。(俱經絡二。)足厥陰之別,循脛。(經絡五。)足少陽之筋,上循脛外廉。(經絡四。)衝脈循脛骨內廉,溫足脛。(經絡十三。)衝脈下者,伏行骭骨內。(針刺二十。)
白話文:
腳脛部分:陽明經沿著小腿外側,太陰經沿著脛骨後方。厥陰經的分支,也經過脛骨。少陽經的筋,向上沿著小腿外側。衝脈沿著脛骨內側,溫暖腳脛。衝脈下行,隱藏在脛骨內側。
腨:足太陽下貫腨內。足少陰上腨內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別者結於腨外。(經絡四。)三焦下腧上踝五寸,別入貫腨腸。(經絡十六。)
白話文:
足部(足踹骨下)連接著足少陰經(腎經)中的腨脈。足少陰經的上支也連接腨脈(皆為經絡,兩筋都從足踝骨下緣延伸過來的)。
三焦經的下方俞穴位於踝上五寸,其分支脈絡貫穿腨腸。
膝:足陽明下膝臏中。足太陰上膝股內前廉。足少陽出膝外廉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自外踝邪上結於膝。足陽明之筋,上結於膝外廉。(俱經絡四。)膝者筋之府。(疾病九十一。)
白話文:
膝蓋是足陽明經脈往下走到膝蓋髕骨中間,足太陰經脈往上走到膝蓋股骨內側前方,足少陽經脈從膝蓋外側出來。這三個經脈都跟膝蓋有關。足太陽經脈的筋,從外踝斜向上連接到膝蓋,足陽明經脈的筋,往上連接到膝蓋外側。這兩個經脈的筋也都跟膝蓋有關。膝蓋是筋的聚集之處。
輔骨:足少陽下外輔骨之前。(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筋,其支者結於外輔骨,合少陽。足太陰之筋,直者絡於膝內輔骨。足少陰之筋,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。足少陽之筋,支者別起外輔骨。足厥陰之筋,上結內輔之下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輔助骨骼:
- 小腿外側腓骨的下段:連接少陽經脈,兩條小腿陽明經脈的肌肉附著於此處,它們的分支與外側腓骨相連接,連接少陽經。
- 小腿內側脛骨:太陰經脈的肌肉與內膝眼輔助骨相連接。
- 小腿後側腓骨:少陰經脈的肌肉與足太陽經的肌肉合而在內側腓骨相連。
- 小腿外側腓骨:少陽經脈的分支肌肉起於外側腓骨。
- 小腿內側脛骨:厥陰經脈的肌肉附著於內側腓骨。
以上五條經脈的肌肉附著於四塊輔助骨骼上,共同參與經絡運行。
膕中:足太陽從後廉下合膕中。足少陰出膕內廉。足厥陰上膕內廉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正,別入於膕中。(經絡三。)足太陽之筋,結於膕。(經絡四。)三焦下腧,出膕中外廉。(經絡十六。)衝脈邪入膕中。(經絡十三。)
白話文:
膕中(膝蓋後方):足太陽膀胱經從後小腿沿線下行,與膕中相合。足少陰腎經從膕內側沿線出來。足厥陰肝經向上至膕內側沿線。(以上皆有兩條經絡通過。)足太陽膀胱經的主脈,分出一支進入膕中。(三條經絡通過。)足太陽膀胱經的筋,在膕中交結。(四條經絡通過。)三焦經下陷的穴位,從膕中外側沿線出來。(十六條經絡通過。)衝脈的邪氣進入膕中。(十三條經絡通過。)
上廉下廉:足陽明,下三里三寸為巨虛上廉,復下上廉三寸為巨虛下廉,大腸屬上,小腸屬下,足陽明胃脈也。(經絡十六。)大腸合於巨虛上廉,小腸合於巨虛下廉。(針刺二十四。)
伏兔:足陽明之筋,直者上循伏兔。足少陽之筋,前者結於伏兔之上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巨虛上廉、下廉:
位於足陽明經絡上,下三里穴向下三寸為巨虛上廉,再向下三寸為巨虛下廉。大腸與巨虛上廉相應,小腸與巨虛下廉相應,都是足陽明胃經的脈絡。(《經絡十六》)
大腸與巨虛上廉相連通,小腸與巨虛下廉相連通。(《針刺二十四》)
股:足少陰上股內後廉。足厥陰循股陰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筋,上循陰股。足少陰之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。(俱經絡四。)衝脈循陰股內廉。(經絡十三。)
白話文:
腳的小陰經從大腿內側後緣向上走,腳的厥陰經沿著大腿內側走,腳的太陰經的筋向上沿著大腿內側走,腳的小陰經的筋與太陰經的筋並排向上沿著大腿內側走,衝脈沿著大腿內側後緣走。
髀:足太陽過髀樞,循髀外。足少陽橫入髀厭中,以下循髀陽。(俱經絡二。)足陽明之正,上至髀。足太陰之正,上至髀。足少陽之正,繞髀。(俱經絡三。)足少陽之筋,其支者上走髀。足陽明之筋,結於髀樞;其直者,上結於髀。足太陰之筋,上結於髀。(俱經絡四。)
白話文:
大腿:足太陽經從大腿外側經過。足少陽經通過大腿內側,向下沿著大腿外側。
(同時有兩條經絡。)足陽明經的主幹,往上延伸到大腿。足太陰經的主幹,往上延伸到大腿。足少陽經的主幹,繞過大腿。
(同時有兩條經絡。)足少陽經的筋,它的支脈向上延伸到大腿。足陽明經的筋,附著在大腿外側;其主幹向上延伸到大腿。足太陰經的筋,向上附著在大腿。
節:諸筋者皆屬於節。(經絡二十一。)
溪: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故病在溪。(藏象四。)
四末:四末陰陽之會者,此氣之大絡也。(經絡十三。)陽受氣於四末。(針刺二十八。)
四街:四街者,氣之徑路也。(經絡十三。)
〔皮毛肌肉部〕
白話文:
所有的筋都連接著關節,北方屬黑色,與腎經相通,所以疾病會在溪穴出現。四肢末端是陰陽交匯之處,也是氣血的大通道,陽氣從四肢末端接受氣息。四街是氣血流通的道路。
皮毛:西方生燥,在體為皮毛。(藏象五。)肺者氣之本,其華在毛,其充在皮。(藏象二。)肺之合皮也,其榮毛也。(藏象八。)審平之紀,其養皮毛。(運氣十三。)肺合大腸,大腸者皮其應。腎合三焦膀胱,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。(俱藏象二十八。)
白話文:
皮毛:向西方屬燥,在人體中體現為皮毛。(《藏象五》)肺是氣的來源,它的華彩表現於毛髮,它的充盛體現在皮膚。(《藏象二》)肺與皮膚相合,它使毛髮榮澤。(《藏象八》)審察平氣的紀律性,以滋養皮毛。(《運氣十三》)肺與大腸相合,大腸與皮相應。腎與三焦、膀胱相合,三焦、膀胱與皮膚表面的毛孔和細毛相應。(均見《藏象二十八》)
發:腎者主蟄封藏之本,其華在發。(藏象二。)腎之合骨也,其榮發也。(藏象八。)
肌:三焦膀胱者,倉廩之本,其華在唇四白,其充在肌。(藏象二。)
白話文:
頭髮:腎臟是主管封藏的根源,頭髮的光澤取決於腎臟。(藏象二。)腎與骨骼相合,其華美表現在頭髮上。(藏象八。)
肌肉:三焦和膀胱是身體營養儲存的根本,其光澤表現在嘴唇四周,充盈則表現在肌肉。(藏象二。)
肉:脾之合肉也。(藏象八。)中央生濕,在體為肉。(藏象五。)備化之紀,其養肉。(運氣十三。)脾合胃,胃者肉其應。(藏象二十八。)
〔筋骨血脈部〕
白話文:
**肌肉:**是脾臟所配屬的組織。
濕氣: 在人體內為肌肉提供滋養。
化生萬物的基礎: 脾臟的養分是肌肉形成的基礎。
脾臟與胃的關係: 脾臟和胃相配合,胃氣充足,肌肉才能得到滋養。
筋爪:東方生風,在體為筋。(藏象五。)敷和之紀,其養筋。(運氣十三。)足厥陰絡諸筋。(經絡四。)肝之合筋也,其榮爪也。(藏象八。)肝者罷極之本,其華在爪,其充在筋。(藏象二。)肝合膽,膽者筋其應。(藏象十八。)筋者,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。(疾病九十五。)
白話文:
筋與爪
筋:
- 東方生髮,在人體對應於筋。(五行學說)
- 敷養與調和的根本,用於滋養筋。(養生學)
- 足厥陰經絡連接所有筋。(經絡學)
爪:
- 與肝相合,爪甲是肝血充盈的反映。(臟象學)
肝與筋爪的關係:
- 肝是筋脈衰竭的根本,爪甲反映肝血的情況,筋脈充實反映肝血充足。(臟象學)
- 肝與膽相合,膽汁對應於筋脈。(臟象學)
筋脈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關聯:
- 筋脈會聚於生殖器官,並且在舌根有脈絡相連。(病理學)
骨:北方生寒,在體為骨。(藏象五。)腎者主蟄封藏之本,其充在骨。(藏象二。)腎之合骨也。(藏象八。)靜順之紀,其養在骨髓。(運氣十三。)骨者髓之府。(疾病類九十一。)
白話文:
骨骼:
- 北方屬寒冷,在人體表現為骨骼。
- 腎臟主導封藏儲存,其精氣填充於骨骼中。
- 骨骼由腎氣和肺氣結合而成。
- 骨骼是平靜順暢的紀律,其營養儲存在骨髓中。
- 骨髓是骨骼的府庫。
血脈:心者生之本,其充在血脈。(藏象二。)心之合脈也。(藏象八。)南方生熱,在體為脈。(藏象五。)升明之紀,其養血。(運氣十三。)心合小腸,小腸者脈其應。(藏象二十八。)
〔臟腑部〕
白話文:
血管系統:
- 心臟是生命的源泉,它的功能表現在血管系統中。(《藏象論》第二篇)
- 心臟與脈搏相應。(《藏象論》第八篇)
- 南方屬火,在人體中表現為脈搏。(《藏象論》第五篇)
- 陽氣上升發揚,可以滋養血液。(《運氣論》第十三篇)
- 心臟與小腸相通,小腸的脈象與心臟相應。(《藏象論》第二十八篇)
肺:審平、從革、堅成之紀,其臟肺。(運氣十三。)手太陰屬肺。手陽明絡肺。手少陰上肺。足少陰直者,入肺中。足厥陰上注肺。(俱經絡二。)諸氣者皆屬於肺。(經絡二十一。)肺者氣之本。(藏象二。)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。(藏象十二。)
大腸:手陽明屬大腸。手太陰下絡大腸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別者,入絡腸胃。(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肺:掌管身體的皮毛和皮膚,堅固和收斂的功能,與肺臟相關。(運氣篇第十三章)
肺臟隸屬於手太陰肺經。肺臟與手陽明大腸經有絡屬關係。手少陰心經貫通肺臟。足少陰腎經直行之脈,進入肺臟。足厥陰肝經的上行之脈,達於肺臟。(見經絡篇第二章)
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臟。(經絡篇第二十一章)
肺是氣的根源。(藏象篇第二章)
脾的氣能散佈精氣,上行歸於肺臟。(藏象篇第十二章)
胃:足陽明屬胃。足太陰絡胃。手太陽抵胃。足厥陰挾胃。手太陰循胃口。(俱經絡二。)手太陰之筋,散貫賁。(經絡四。)大腸小腸,皆屬於胃。(經絡十六。)足太陰脈,貫胃屬脾。(疾病十三。)
脾:備化、卑監、敦阜之紀,其臟脾。(運氣十三。)足太陰屬脾。足陽明絡脾。(俱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胃:
- 足陽明胃經歸屬胃。
- 足太陰脾經絡於胃。
- 手太陽小腸經抵達胃。
- 足厥陰肝經挾帶著胃。
- 手太陰肺經循行胃的入口(賁門)。
經絡:
- 手太陰肺經的筋脈散佈貫穿賁門。
相關臟腑:
- 大腸和小腸都歸屬於胃。
疾病:
- 足太陰脾經的脈絡貫通胃與脾,影響脾的健康狀況。
心:升明、伏明、赫曦之紀,其髒心。(運氣十三。)手少陰起心中,出屬心系。手太陽絡心。足太陰支者,注心中。足少陰支者,絡心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正,其一道循膂當心入散。足少陽之正,貫心。足陽明之正,上通於心。(俱經絡三。)手心主之別,絡心系。
白話文:
心:掌管清晨、夜晚和陽光的運作,與十三個氣穴相關。
- 手少陰經從肩頭開始,與心相連。
- 手太陽經連接到心。
- 足太陰經支脈滋養心。
- 足少陰經支脈與心相連。
以下是心的經絡:
- 足太陽經正經:一條經絡沿著背部,經過心,然後向外分散。
- 足少陽經正經:穿過心。
- 足陽明經正經:向上通往心。
此外:
- 手心主經的支脈與心相連。
(經絡五。)督脈上貫心。(經絡二十七。)足太陽背俞,注於心。(疾病六十六。)諸血者皆屬於心。(經絡二十一。)
小腸:手太陽屬小腸。手少陰絡小腸。(俱經絡二。)足太陰之別者,入絡腸胃。(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督脈向上連通心臟。足太陽經脈的背俞穴,與心臟相連。所有血液都歸屬於心臟。小腸屬於手太陽經脈,手少陰經脈與小腸相連。足太陰經脈的支脈,連通腸胃。
膀胱:足太陽屬膀胱。足少陰絡膀胱。(俱經絡二。)三焦下腧,並太陽之正,入絡膀胱,約下焦。(經絡十六。)三焦合入於委陽。(針刺二十四。)
白話文:
膀胱經:屬於足太陽經的膀胱。足少陰經與膀胱經相絡。(共兩條經絡。)三焦的下部腧穴,同時屬於太陽經的主經,進入膀胱經,調節下焦。(十六條經絡。)三焦經在委陽穴與膀胱經相合。(二十四個針灸穴位。)
腎:靜順、涸流、流衍之紀,其臟腎。(運氣十三。)足少陰屬腎。足太陽絡腎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陰之正,別走太陽而合,上至腎。(經絡三。)腎合三焦、膀胱。(藏象二十八。)衝脈者,十二經之海也,與少陰之大絡,起於腎下。(經絡十三。)衝脈下者,注少陰之大絡。(針刺二十。)胞絡者繫於腎。(疾病六十二。)
心包絡:手厥陰屬心包絡。手少陽散絡心包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陰之別者,上走心包。(經絡五。)
白話文:
腎臟:
安靜順暢、調和水液、持續流動的規律,這些都是腎臟的功能。(運氣篇第十三章)足少陰經屬腎。足太陽經絡與腎相連。(經絡篇第二章)足少陰經正道,分出支脈與太陽經相合,上行至腎臟。(經絡篇第三章)腎臟與三焦、膀胱相連。(藏象篇第二十八章)衝脈是十二經脈的匯海,與足少陰經的大絡相連,起始於腎臟下方。(經絡篇第十三章)衝脈下行,注入足少陰經的大絡。(針刺篇第二十章)胞絡與腎相連。(疾病篇第六十二章)
三焦:手少陽屬三焦。手厥陰絡三焦。(俱經絡二。)三焦下腧,在於足大指之前,少陽之後,出於膕中外廉,名曰委陽,是太陽絡也,手少陽經也。三焦者,足少陽太陽之所將,太陽之別也。(經絡十六。)手太陰之脈,起中焦。(經絡二。)
膽:足少陽屬膽。足厥陰絡膽。(俱經絡二。)
白話文:
三焦:
- 手少陽經屬於三焦。
- 手厥陰經絡屬三焦。(皆有兩條經絡。)
- 三焦在足部下方的腧穴,位於大腳趾前面,小腿外側陽陵泉穴後面,從小腿後外側足三里穴出來,名稱是「委陽」,是太陽經的經絡,也是手少陽經的經絡。
- 三焦是足少陽經和太陽經共同管理的部位,是太陽經的分支。(共有十六條經絡。)
- 手太陰經的脈絡從中焦開始。(有兩條經絡。)
肝:敷和、委和、發生之紀,其臟肝。(運氣十三。)足厥陰屬肝。足少陽絡肝。足少陰上貫肝膈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陽別者,散之上肝。(經絡三。)
白話文:
肝:
調節調和、委曲順遂、生發的根本,它的臟腑功能為疏洩運氣,共有13條經絡。
與肝相關的經絡:
- 足厥陰經屬於肝。
- 足少陽經聯繫著肝。
- 足少陰經上通到肝膈之間。這三條經絡互相交會。
- 足少陽經的別支,分散到肝上。
〔前後陰部〕
二陰: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。(藏象四。)靜順之紀。其主二陰。(運氣十三。)
白話文:
前后阴部:
二阴:属于北方黑色,与肾脏相通,开口于二阴部位。(脏象四。)静顺之纪。其主要管理二阴。(运气十三。)
陰器:足厥陰過陰器。(經絡二。)足厥陰脈,循陰器而絡於肝。(疾病三十九。)足陽明之筋,聚於陰器。足太陰之筋,直者聚於陰器。足少陰之筋,並太陰之筋而上結於陰器。足厥陰之筋,結於陰器。(俱經絡四。)足厥陰之別者,循脛上睪,結於莖。(經絡五。)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,以上毛際。
白話文:
陰器
經絡二
足厥陰經通過陰器。
疾病三十九
足厥陰脈沿著陰器循行,並與肝臟相連。
經絡四
足陽明經的筋會聚於陰器。
足太陰經的直筋會聚於陰器。
足少陰經的筋與足太陰經的筋一起向上連結到陰器。
足厥陰經的筋結於陰器。
經絡五
足厥陰經的分支沿著小腿上部的大腿內側循行,結於陰莖。
任脈
任脈起始於中極穴的下方,向上沿著恥骨上緣循行。
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,女子入系廷孔,其絡循陰器,合篡間,繞篡後;其男,子循莖,下至篡,與女子等。(俱經絡二十七。)蹺脈循陰股入陰。(經絡二十八。)前陰者,宗筋之所聚,太陰陽明之所合也。(疾病三十四。)衝脈者,經脈之海也,主滲灌溪谷,與陽明合於宗筋,陰陽總宗筋之會,會於氣街,而陽明為之長。(疾病七十一。
白話文:
)
毛際:足厥陰入毛中。足少陽出氣街,繞毛際。(俱經絡二。)足少陽之正,入毛際,合於厥陰。(經絡三。)
睪:足厥陰別者,上睪。(經絡五。)邪在小腸者,連睪系。(針刺四十七。)
臀:足太陽貫臀。(經絡二。)足太陽之筋,上結於臀。(經絡四。)督脈別繞臀。(經絡二十七。)
肛:足太陽之正,下尻五寸,別入於肛。(經絡三。)
尻:足少陽之筋,後者結於尻。(經絡四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