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冀卷四 (4)
類經附冀卷四 (4)
1. 標幽賦
伏如橫弩,應若發機。陰交陽別而定血暈,陰蹺陰維而下胎衣。痹厥偏枯,迎隨俾經絡接續;漏崩帶下,溫補使氣血依歸。靜以久留,停針待之。必准處,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;端的處,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。大抵疼痛實瀉,癢麻虛補。體重節痛而俞居,心下痞滿而井主。心脹咽痛,針太衝而必除;脾冷胃疼,瀉公孫而立愈。
胸滿腹痛刺內關,脅疼肋脹針飛虎。筋攣骨痛補魂門,體熱勞嗽瀉魄戶。頭風頭痛,刺申脈與金門;眼癢眼疼,瀉光明於地五。瀉陰郄止盜汗,治小兒骨蒸;刺偏歷利小便,醫大人水蠱。中風環跳宜刺,虛損天樞可取。由是午前卯後,太陰生而疾溫;離左酉南,月朔死而速冷。
循摸彈弩,留吸母而堅長;爪下伸提,疾呼子而噓短。動退空歇,迎奪右而瀉涼;推內進搓,隨濟左而補暖。大凡危疾,色脈不順者莫針;寒熱風陰;飢飽醉勞須切忌。望不補而晦不瀉,弦不奪而朔不濟。精其心而窮其法,無灸艾而壞其中;正其理而求其原,免投針而失其位。
避灸處,和四肢四十有七;禁刺處,除六輸二十有二。昔聞高皇抱疾未瘥,李氏刺巨闕而復甦;太子暴死為厥,越人針會維而復醒。肩井曲池,甄權刺臂痛而即射;懸鐘環跳,華佗刺躄足而立行。秋夫針腰俞而魂免沉疴,王纂刺交俞而妖精立出。取肝俞與命門,使瞽者見秋毫之末;刺少陽與交別,俾聾夫聽夏蚋之聲。
嗟夫!去聖愈遠,此道漸墜。或不得意而散其學,或幸其能而犯禁忌。庸愚知淺,難契於玄微;至道淵深。得之者有幾?
白話文:
身體僵硬如同拉滿的弓,反應迅速如同發射的機關。陰經和陽經交會處不順暢會導致血暈,陰蹺脈和陰維脈不順暢會導致胎盤不下。肢體麻痹、半身不遂,要順著經脈走向疏通,讓經絡接續;月經不正常、崩漏帶下,要用溫補的方法讓氣血恢復正常。針刺後要靜候一段時間,等待針效發揮。如果想要準確治療,可以選取照海穴治療喉嚨的堵塞;如果想要治療心裡的呆滯,可以選取大鐘穴。一般來說,疼痛的症狀要用瀉法,癢或麻的症狀要用補法。身體沉重關節疼痛,應該在俞穴下針;心下痞塞脹滿,應該在井穴下針。心脹、咽喉痛,針刺太衝穴必定能夠消除;脾胃虛寒疼痛,瀉公孫穴能夠立即痊癒。
胸悶腹痛刺內關穴,脅肋疼痛脹悶針飛虎穴。筋脈攣縮、骨頭疼痛要補魂門穴,身體發熱、勞累咳嗽要瀉魄戶穴。頭部風邪頭痛,刺申脈穴和金門穴;眼睛癢痛,瀉光明穴和地五穴。瀉陰郄穴可以止盜汗,治療小孩的骨蒸;刺偏歷穴可以利小便,治療成人的腹水病。中風的病人可以針刺環跳穴,虛損的病人可以針刺天樞穴。從早上五點到中午,太陰經氣旺盛,疾病會趨於溫熱;從下午五點到晚上,月經低落的時候,疾病會轉為寒冷。
用手循摸按壓皮膚,留針時吸氣,使針感堅實而長久;用指甲輕輕提起針柄,呼氣時將針快速拔出,使針感短促。進針後退針時,要採用迎法,奪取右邊的邪氣,達到瀉涼的目的;進針後內推並搓動針柄,要採用隨法,幫助左邊的氣血,達到溫補的目的。大凡遇到危急的疾病,如果病人的氣色和脈象都不正常,就不能下針;寒熱病症、風邪、陰症,以及病人飢餓、飽食、醉酒、勞累的時候,都要特別注意。如果脈象虛弱,就不要用補法;如果脈象實,就不要用瀉法。要用心研究並徹底了解針法,不要沒有灸法就破壞了身體;要端正自己的理念,並尋求病因的根本,才能避免下針時找錯穴位。
避開灸法的部位,全身有四十七處;禁忌針刺的部位,除了六輸穴之外,還有二十二處。以前聽說漢高祖生病很久都沒好,李氏針刺他的巨闕穴才讓他恢復健康;太子突然暴斃,扁鵲針刺他的會維穴才讓他甦醒過來。甄權針刺肩井穴和曲池穴,治好了手臂的疼痛;華佗針刺懸鐘穴和環跳穴,讓癱瘓的人站了起來。秋夫針刺腰俞穴,使昏迷的人免除沉疴;王纂針刺交俞穴,讓妖邪鬼魅立刻現形。針刺肝俞穴和命門穴,能讓瞎子看見秋毫之末;針刺少陽經的穴位和交別穴,能讓聾子聽到夏天的蟬鳴。
唉!離聖人的時代越來越遠,針灸之道也逐漸衰落。有的人因為不得志而散失了學問,有的人因為僥倖懂一點針灸就犯了禁忌。庸俗愚笨的人,很難領悟針灸的奧妙;高深的醫道,能真正掌握的人又有幾個呢?
2. 通玄指要賦
(衛生寶鑑。)
必欲治病,莫如用針。巧運神機之妙,功開聖理之深。外取砭針,能蠲邪而輔正;中含水火,善回陽而倒陰。原夫絡別支殊,經交錯綜。或溝渠溪谷以岐異,或山海丘陵而隙共。斯流派以難暌,在條綱而出眾。理繁而昧,縱補瀉以何功?法捷而明,自迎隨而得用。且如步履難移,太衝最奇。
人中除脊膂之強痛,神門去心性之呆癡。風傷項急,始求於風府;頭暈目眩,要覓於風池。耳閉須聽會而治也,眼疼則合谷以推之。胸結身黃,刺湧泉而即可;頭昏目赤,瀉攢竹以便宜。若兩肘之拘攣,仗曲池而平掃。牙齒痛太谿堪治,頸項強承漿可保。太白宣導於氣衝,陰陵開通於水道。
腹䐜而脹,奪內庭以休遲;筋轉而疼,瀉承山之在早。大抵腳腕痛,崑崙可愈;胻膝疼,陰市能醫。癇發癲狂兮,憑後谿而料理;瘧生寒熱兮,仗間使以扶持。期門退胸滿血膨而可止,勞宮去胃翻心痛以何疑?稽夫大敦除七疝之偏疼,王公謂此;三里卻五勞之羸瘦,華佗言之。腕骨祛黃,然谷瀉腎。
行間治膝腫腰疼,尺澤去肘疼筋緊。目昏不見,二間宜求;鼻窒無聞,迎香可引。肩井除兩臂痛不勝,絲竹空療偏頭疼難忍。咳嗽寒痰,列缺堪憑;眵䁾冷淚,臨泣尤准。髖骨將腿痛以祛殘,腎俞把腰疼而瀉盡。越人治屍厥於會維,隨手而蘇;文伯瀉死胎於三陰,應針而隕。
所謂諸痛為實,諸麻曰虛。實則自外而入也,虛則自內而出諸。是故濟母而裨其不足,奪子而平其有餘。觀二十七之經絡,一一能辨;據四百四之疾證,件件皆除。故必使夭枉皆無,躋斯民於壽域;幾微以判,彰往古之玄書。又聞心胸病,求掌後之大陵;肩背痛,責肘前之三里。
冷痹腎余,取足陽明之土;臍連腹痛,瀉足少陰之水。脊間心後者,針中渚而立痊;脅下肋邊者,刺陽陵而即止。頭項痛,擬後谿以安然;腰腳疼,在委中而已矣。
白話文:
通玄指要賦
想要治療疾病,沒有比用針灸更好的方法了。針灸奇妙地運用神機妙算,其功效深達聖人之理。外在運用砭石和針灸,可以去除邪氣,輔助正氣;內在運用水火平衡的原理,可以回陽救逆,調治陰陽失衡。
經絡的走向錯綜複雜,如同溝渠溪谷般分歧,又像山海丘陵般相連。這些經絡流派的區別,全在於掌握其條理綱目。如果道理繁複而含糊不清,即使是補瀉手法也難以奏效;如果方法簡捷明瞭,就能順應經絡而有效運用。
例如,行走困難,可以針刺太衝穴;脊背疼痛,可以針刺人中穴;心神呆滯,可以針刺神門穴。風寒侵襲導致項頸僵硬,可以針刺風府穴;頭暈目眩,可以針刺風池穴;耳朵堵塞,需要針刺聽會穴;眼睛疼痛,可以針刺合谷穴;胸部阻塞,身體發黃,可以針刺湧泉穴;頭昏目赤,可以針刺攢竹穴。
肘部拘攣,可以針刺曲池穴;牙痛,可以針刺太谿穴;頸項僵硬,可以針刺承漿穴;氣衝穴可以疏導氣血;陰陵泉穴可以疏通水道。腹部脹滿,可以針刺內庭穴;筋脈疼痛,可以針刺承山穴。腳腕疼痛,可以針刺崑崙穴;膝蓋疼痛,可以針刺陰市穴。
癲癇發作,可以針刺後谿穴;瘧疾寒熱交替,可以針刺間使穴。胸滿血脹,可以針刺期門穴;胃痛心痛,可以針刺勞宮穴。七疝疼痛,可以針刺大敦穴(王公所言);五勞七傷,可以針刺足三里穴(華佗所言)。腕骨發黃,可以針刺然谷穴瀉腎;膝蓋腫痛腰痛,可以針刺行間穴;肘部疼痛筋緊,可以針刺尺澤穴。
眼睛昏花看不清,可以針刺二間穴;鼻子不通氣,可以針刺迎香穴;兩臂疼痛難忍,可以針刺肩井穴;偏頭痛,可以針刺絲竹空穴;咳嗽寒痰,可以針刺列缺穴;眼睛流冷淚,可以針刺臨泣穴;髖關節和腿部疼痛,可以針刺髖關穴;腰痛,可以針刺腎俞穴。越人用會陰穴治療屍厥,立即痊癒;文伯用三陰交穴治療死胎,針灸見效。
一般來說,疼痛是實證,麻木是虛證。實證是外邪入侵,虛證是內虛外泄。因此,治療要根據情況,補益不足,瀉去多餘。
二十七條經絡,每條都有其特性;四百四種疾病,都能一一治療。這樣就能讓夭亡減少,讓人民健康長壽。針灸的精妙之處,古籍中都有記載。
心胸疼痛,可以針刺掌後的大陵穴;肩背疼痛,可以針刺肘前三里穴;肢體寒冷麻痹,可以針刺足陽明經上的穴位;臍部和腹部疼痛,可以針刺足少陰經上的穴位;脊椎和心臟後方的疼痛,可以針刺中渚穴;脅下肋部的疼痛,可以針刺陽陵泉穴;頭項疼痛,可以針刺後谿穴;腰腳疼痛,可以針刺委中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