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冀卷四 (5)
類經附冀卷四 (5)
1. 靈光賦
(針灸大全。)
黃帝岐伯針灸訣,依他經里分明說。三陰三陽十二經,更有兩經分八脈。靈光典注極幽深,偏正頭疼瀉列缺。睛明治目胬肉攀,耳聾氣痞聽會間。兩鼻⿰鼻翁衄針禾髎,鼻窒不聞迎香專。滯氣上壅足三里,天突宛中治喘痰。心疼手顫針少海,少澤應除心下寒。兩足拘攣覓陰市,五般腰痛委中安。
髀樞疼痛瀉丘墟,復溜治腫如神驅。犢鼻療治風邪濕,住喘腳氣崑崙愈。後跟痛在僕參求,轉筋久痔承山居。足掌下去尋湧泉,妙法千金莫妄傳。此穴多治婦人疾,男蠱女孕兩能痊。百會龜尾治痢疾,大小腸俞大小便。氣海血海療五淋,中脘下脘治腹堅。傷寒過經期門愈,氣刺兩乳求太淵。
大敦二穴主偏墜,水溝間使治邪癲。吐血定喘補尺澤,地倉能止口流涎。勞宮醫得身勞倦,水腫水分灸即安。五指不使中渚取,頰車可針牙齒愈。陰蹺陽蹺兩踝邊,腳氣四穴先尋取。陰陽陵泉亦主之,陰陽二蹺和三里。諸穴一般治腳氣,在要玄機宜正取。膏肓豈止治百病,灸得精良病俱愈。
針灸一穴數病除,學者允宜加仔細。悟得明師流注法,頭目病兮針四肢。針分補瀉明呼吸,穴應五行順四時。欲解人身中造化,此歌端的是筌蹄。
白話文:
靈光賦
黃帝與岐伯的針灸要訣,依照經絡的部位詳細說明。三陰三陽十二經脈,還有兩條經脈分出八脈。靈光典注的內容非常深奧精微,偏頭痛就瀉列缺穴。眼睛腫脹用睛明穴,耳聾氣脹用聽會穴。鼻子出血用鼻通穴和禾髎穴,鼻子不通氣用迎香穴。氣體上壅滯用足三里穴,天突穴和宛中穴治療喘息痰症。心痛手顫用少海穴,少澤穴可以去除心下寒冷。兩足拘攣用陰市穴,各種腰痛用委中穴。
髖關節疼痛瀉丘墟穴,復溜穴治療腫脹如神靈般有效。犢鼻穴治療風邪濕氣,治喘息腳氣用崑崙穴。腳後跟疼痛尋找僕參穴,轉筋久痔用承山穴。腳掌下去尋找湧泉穴,妙法千金不要輕易傳授。此穴多能治療婦科疾病,男子的蠱毒和女人的孕疾都能治癒。百會穴和龜尾穴治療痢疾,大小腸俞穴治療大小便問題。氣海穴和血海穴治療五種淋症,中脘穴和下脘穴治療腹部堅硬。傷寒過後用期門穴,氣滯刺痛兩乳用太淵穴。
大敦穴兩個穴位主治偏墜,水溝穴和間使穴治療癲癇。吐血定喘補尺澤穴,地倉穴能止住口流口水。勞宮穴能治療身體勞累,水腫可以用艾灸水分穴。五指不靈活用中渚穴,頰車穴可以治療牙齒疼痛。陰蹺穴和陽蹺穴在兩踝邊,腳氣四穴要先尋找。陰陵泉穴和陽陵泉穴也主治腳氣,陰蹺、陽蹺和足三里穴。這些穴位都能治療腳氣,但要領在於精確取穴。膏肓穴豈止能治療百病,艾灸得法精良,疾病都能痊癒。
針灸一個穴位可以治療多種疾病,學習者應該更加仔細。領悟到明師傳授的方法,頭目疾病就針刺四肢。針法分補瀉,要明瞭呼吸,穴位應五行,順應四季。想要了解人體的奧妙,這首歌訣正是開啟奧秘的鑰匙。
2. 席弘賦
(針灸大全。)
凡欲行針須審穴,要明補瀉迎隨訣。胸背左右不相同,呼吸陰陽男女別。氣刺兩乳求太洲,未應之時瀉列缺。列缺頭痛及偏正,重瀉太淵無不應。耳聾氣痞聽會針,迎香穴瀉功如神。誰知天突治喉風,虛喘須尋三里中。手連肩脊痛難忍,合谷針時又太衝。曲池兩手不如意,合谷下針宜仔細。
心疼手顫少海間,若要除根覓陰市。但患傷寒兩耳聾,耳門聽會疾如風。五般肘痛尋尺澤,冷淵針後卻收功。手足上下針三里,食癖氣塊憑此取。鳩尾能治五般癇,若下湧泉人不死。胃中有積刺璇璣,三里功多人不知。陰陵泉治心胸滿,針到承山飲食思。大杼若連長強尋,小腸氣痛即行針。
委中專治腰間痛,腳膝腫時尋至陰。氣滯腰疼不能立,橫骨大都堪救急。氣海專能治五淋,更針三里隨呼吸。期門穴主傷寒患,七日過經猶未汗。但向乳根二肋間,又治婦人生產難。耳內蟬鳴腰欲折,膝下明存三里穴。若能補瀉五會間,且莫向人容易說。睛明治眼未效時,合谷光明安可缺。
人中治癲功最高,十三鬼穴不須饒。水腫水分兼氣海,皮內隨針氣自消。冷嗽先宜補合谷,卻有針瀉三陰交。牙痛腰疼並喉痹,二間陽谿疾怎逃。更有三間腎俞妙,善除肩背浮風勞。若針肩井須三里,不刺之時氣未調。最是陽陵泉一穴,膝間疼痛用針燒。委中腰痛腳攣急,取得其經血自調。
腳疼膝腫針三里,懸鐘二陵三陰交。更向太衝須引氣,指頭麻木自輕飄。轉筋目眩針魚際,承山崑崙立便消。肚疼須是公孫妙,內關相應如吹毛。冷風冷痹疾難愈,環跳腰俞針用燒。風府風池尋得到,傷寒百病絕根苗。陽明二日尋風府,嘔吐休言上脘遙。婦人心痛豐隆穴,男子癥痃三里高。
小便不禁關元好,大便閉澀大敦燒。腕骨腿疼三里瀉,復溜氣滯便離腰。從來風府最難針,須用工夫度淺深。倘尚膀胱氣未散,更宜三里穴中尋。若逢七疝和陰痛,陰交照海曲泉針。仍不應時求氣海,關元同瀉更如神。小腸氣結痛連臍,速瀉陰交莫待遲。良久湧泉針取氣,此中玄妙豈人知?小兒脫肛患多時,先灸百會次尾骶。
久患傷寒肩背痛,但針中渚得其宜。肩上痛連臍不休,手中三里更須求。下針麻重即須瀉,得氣之時不用留。腰連胯痛勢必大,急於三里攻其隘。下針一瀉三補之,氣上攻噎只管在。噎不住時氣海灸,定瀉一時立便瘥。補自卯南轉針高,瀉從卯北莫辭勞。逼針瀉氣須令吸,若補隨呼氣自調。
左右拈針隨子午,抽針行氣自迢迢。用針補瀉分明說,更用搜窮本與標。咽喉最急先百會,太衝照海及陰交。學者潛心宜熟讀,席弘治病最名高。
白話文:
席弘賦
凡是想要行針,必須仔細審視穴位,並要明白補瀉、迎隨的訣竅。胸部和背部的左右穴位作用不同,呼吸、陰陽、男女也有所區別。治療兩乳脹痛,可以用氣刺太洲穴,若無效則瀉列缺穴。列缺穴能治療頭痛,無論偏頭痛還是正頭痛,重瀉太淵穴都能奏效。耳聾、氣痞可用聽會穴針灸,迎香穴瀉法效果神奇。天突穴能治療喉風,虛喘則需尋找三里穴。手連肩脊疼痛難忍,可用合谷穴和太衝穴針灸。兩手肘部不適,可用曲池穴,但針灸合谷穴時需格外仔細。
心痛、手顫可用少海穴,若要根治則需尋找陰市穴。傷寒導致的兩耳失聰,可用耳門、聽會穴,療效迅速。五種肘部疼痛,可用尺澤穴,針灸後要停止針灸。手足上下疼痛可用三里穴,治療食癖、氣塊也能依靠它。鳩尾穴能治療五種癇症,若再配合湧泉穴,病人就能痊癒。胃中有積滯,可用璇璣穴,但三里穴的功效很多人卻不知道。陰陵泉穴能治療心胸滿悶,針灸承山穴後則會想吃東西。大杼穴與長強穴連線,可治療小腸氣痛。
委中穴專門治療腰痛,腳膝腫痛則用至陰穴。氣滯導致的腰痛不能站立,可用橫骨、大都穴急救。氣海穴專門治療五種淋症,再配合三里穴,並根據呼吸調整針灸。期門穴主要治療傷寒,若七天後仍未出汗,則需針灸此穴。它位於乳根部兩肋之間,還能治療婦女生產困難。耳鳴、腰痛、膝蓋以下疼痛,可在膝蓋下尋找三里穴。若能掌握補瀉五輸穴的要領,也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。治療目疾,若睛明穴無效,則可使用合谷穴。
人中穴治療癲癇效果最佳,十三鬼穴也不可忽視。水腫可用氣海穴和水分穴,針灸後水氣會自行消散。治療寒咳宜先補合谷穴,再針灸或瀉三陰交穴。牙痛、腰痛、喉痺,可用二間穴和陽谿穴。三間穴和腎俞穴效果也很妙,善於治療肩背部浮腫疼痛。若針灸肩井穴,則需配合三里穴,否則氣血未調,效果不佳。陽陵泉穴是膝蓋疼痛的特效穴位。委中穴治療腰痛、腳抽筋,能使經絡血氣自行調和。
腳痛、膝腫可用三里穴、懸鐘穴、二陵穴和三陰交穴。再配合太衝穴引導氣血,手指麻木也會自行緩解。轉筋、目眩可用魚際穴,承山穴和崑崙穴能迅速見效。肚子疼可用公孫穴,內關穴配合使用,效果如同吹毛求疵般精準。治療風寒濕痺,可用環跳穴和腰俞穴。風府穴和風池穴能治療各種傷寒百病。陽明病二日內可用風府穴,嘔吐則可用上脘穴。婦女心痛可用豐隆穴,男子癥瘕可用三里穴。
小便失禁可用關元穴,大便不通可用大敦穴。腕骨、腿痛可用三里穴瀉法,復溜穴能治療氣滯腰痛。風府穴是最難針灸的穴位,需要精湛的技藝才能掌握深淺。若膀胱之氣未散,則需再針灸三里穴。七疝和陰痛,可用陰交、照海、曲泉穴針灸。若無效,則可使用氣海穴和關元穴。小腸氣痛連及臍部,應立即瀉陰交穴。再針灸湧泉穴,可引導氣血,其奧妙非一般人所能理解。小兒脫肛,先灸百會穴,再灸尾骶穴。
久患傷寒導致肩背疼痛,可用中渚穴。肩痛連及臍部,則需再針灸三里穴。針灸後麻木加重則需瀉氣,得氣後即可停止針灸。腰痛連及胯部,需迅速針灸三里穴。針灸時一瀉三補,氣上攻噎則需治療。噎住時可灸氣海穴,立即見效。補法從卯位南側進針,瀉法從卯位北側進針。瀉法時需病人吸氣,補法時需病人呼氣。
左右進針需依據子午線,拔針時需行氣。本賦已詳細闡述針灸的補瀉方法,並追溯其根本原理。咽喉急症需先灸百會穴,再配合太衝、照海、陰交穴。學習者需潛心研讀,席弘的治病方法享譽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