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翼卷三 (8)
類經附翼卷三 (8)
1. 真陰論
凡物之死生,本由陽氣;顧今人之病陰虛者十常八九,又何謂哉?不知此一陰字,正陽氣之根也。蓋陰不可以無陽,非氣無以生形也;陽不可以無陰,非形無以載氣也。故物之生也生於陽,物之成也成於陰,此所謂元陰元陽,亦曰真精真氣也。前篇言陰陽之生殺者,以寒熱言其性用也;此篇言陰陽之生成者,以氣質言其形體也。
性用操消長之權,形體系存亡之本。欲知所以死生者,須察乎陽,察陽者,察其衰與不衰;欲知所以存亡者,須察乎陰,察陰者,察其壞與不壞,此保生之要法也。稽之前輩,殊有誤者,不識真陰面目,每多矯強立言。自河間主火之說行,而丹溪以寒苦為補陰,舉世宗之,莫能禁止。
揆厥所由,蓋以熱證明顯,人多易見,寒證隱微,人多不知,而且於虛火實火之間,尤為難辨。亦孰知實熱為病者,十中不過三四;虛火為病者,十中嘗見六七。夫實熱者,凡火也,凡火之盛,元氣本無所傷,故可以苦寒折之,信手任心,何難之有?然當熱去即止,不可過用,過則必傷元氣,況可誤從為火乎?虛火者,真陰之虧也,真陰不足,又豈苦劣難堪之物,所能填補?矧沉寒之性,絕無生意,非惟不能補陰,抑且善敗真火,若屢用之,多令人精寒無子,且未有不暗損壽元者;第陰性柔緩,而因循玩用,弗之覺耳。
嘗見多壽之人,無不慎節生冷,所以得全陽氣;即有老人,亦喜涼者,正以元陽本足,故能受寒,非寒涼之壽之也。由此觀之,足徵余言之非謬矣。蓋自余有知以來,目睹苦寒之害人者,已不可勝紀。此非時醫之誤,實二子傳之而然,先王仁受之德,遭敝於此,使劉朱之言不息,則軒岐之澤不彰,是誠斯道之大魔,亦生民之厄運也。夫成德掩瑕,豈非君子,余獨何心,敢議先輩。
蓋恐爭之不力,終使後人猶豫,長夢不醒,貽害彌深。顧余之念,但知有軒岐,而不知有諸子;但知有好生,而不知有避諱,此言之不容已也。然言之不明,孰若無言,余請詳言真陰之象、真陰之臟、真陰之用、真陰之病、真陰之治,以悉其義。所謂真陰之象者,猶家宅也,猶器具也,猶妻妾也。
所貴乎家宅者,所以蓄財也,無家宅則財必散矣;所貴乎器具者,所以保物也,無器具則物必毀矣;所貴乎妻妾者,所以助夫也,無妻妾則夫必蕩矣。此陰以陽為主,陽以陰為根也。經曰:五臟者,主藏精者也,不可傷,傷則失守而陰虛,陰虛則無氣,無氣則死矣。非以精為真陰乎?又曰:形肉已脫,九候雖調猶死。
非以形為真陰乎?觀形質之壞與不壞,即真陰之傷與不傷,此真陰之象,不可不察也。所謂真陰之臟者,凡五臟五液,各有所主,是五臟本皆屬陰也;然經曰:腎者主水,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。故五液皆歸乎精,而五精皆統乎腎,腎有精室,是曰命門,為天一所居,即真陰之腑。
白話文:
真陰論
萬物的生死,根本來自陽氣;然而現代人的疾病,陰虛的佔了十之八九,這是怎麼回事呢?因為人們不明白,這個「陰」字,正是陽氣的根本。陰陽互相依存,沒有陰就沒有形體,沒有陽就沒有生機。所以,萬物的產生依賴陽氣,萬物的成熟則依賴陰氣,這就是所謂的元陰元陽,也稱為真精真氣。之前的論述著重陰陽的生死,是從寒熱的角度來講解其作用;而這篇論述著重陰陽的生成,則從氣質的角度來講解其形體。
作用決定消長,形體決定存亡。想要知道生死的原因,必須觀察陽氣,觀察陽氣就要看其衰弱與否;想要知道存亡的原因,必須觀察陰氣,觀察陰氣就要看其損壞與否,這是養生的要訣。查閱前輩的醫案,發現有很多錯誤,他們不了解真陰的本質,常常憑空臆斷。自從河間學派強調溫熱的理論盛行後,丹溪學派又以寒涼之物來滋補陰氣,舉世皆效仿,無人能改變這種狀況。
究其原因,是因為熱證明顯易見,寒證隱晦難察,而且虛火和實火之間,更是難以區分。實際上,因實熱而生病的,十個病人中不過三四個;而因虛火而生病的,十個病人中卻常見六七個。實熱,就是一般的火熱,火熱盛極,元氣本沒有受損,所以可以用寒涼之物來治療,輕而易舉,有什麼困難呢?但是,一旦熱退就應該停止用藥,不可過度使用,過度使用就會傷及元氣,更何況會誤以為是火熱呢?虛火,是真陰虧損造成的,真陰不足,又怎麼可以用寒涼、苦澀的藥物來填補呢?而且寒涼的性質,缺乏生機,不僅不能補陰,反而會損傷真火,如果經常使用,很容易讓人精寒不育,而且必定會損害壽命;只是陰的性質平和緩慢,人們因此而慢慢地損耗身體,卻不自覺而已。
我觀察到長壽的人,沒有不謹慎節制生冷飲食的,這樣才能保全陽氣;即使有些老人喜歡吃冷食,也是因為他們的元陽充足,所以才能耐寒,並非寒涼能使人長壽。由此可見,我的論述並非謬誤。從我有意識以來,親眼目睹寒涼之物害人的例子,已經多得數不清了。這不僅是當時醫生的錯誤,更是因為兩位醫家(指張子和朱丹溪)的理論流傳所致,先賢的仁德,因此受到損害,如果讓張子和朱丹溪的言論繼續流傳,那麼軒轅黃帝與岐伯的醫學精髓就不能彰顯,這真是醫學之道的大魔障,也是生民的大不幸。我本該謹慎言行,避免批評前輩,
但我擔心如果我不努力爭辯,後人仍然會迷惑,繼續沉睡,貽害無窮。我的想法,只知道有軒轅黃帝和岐伯的醫學,而不知道有其他的醫家;只知道要救死扶傷,而不知道要避諱前輩,所以不得不說出這些話。但是,如果講解不清楚,還不如不講,我打算詳細闡述真陰的形象、真陰的臟腑、真陰的作用、真陰的病症和真陰的治療,以使大家完全理解其道理。所謂真陰的形象,就像家宅、器具、妻妾一樣。
家宅的珍貴之處,在於能儲藏財富,沒有家宅,財富就會散失;器具的珍貴之處,在於能保護物品,沒有器具,物品就會毀壞;妻妾的珍貴之處,在於能輔助丈夫,沒有妻妾,丈夫就會孤獨潦倒。這是說陰以陽為主,陽以陰為根。經書說:「五臟是主藏精的,不可損傷,損傷就會失守而陰虛,陰虛就會沒有氣,沒有氣就會死亡。」難道不是把精氣作為真陰嗎?又說:「形體衰敗,即使九候的脈象調和,人還是會死。」
難道不是把形體作為真陰嗎?觀察形體的損壞與否,就是觀察真陰的損傷與否,這是真陰的形象,不可不察。所謂真陰的臟腑,就是五臟五液,各有其所主,這五臟本來就屬陰;但是經書說:「腎臟主水,它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而貯藏。」所以五液都歸於精,而五精都歸於腎,腎臟有精氣的居所,稱為命門,是天一之氣所居住的地方,這就是真陰的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