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井滎腧經合解

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曰:五臟五腧,五五二十五腧;六腑六腧,六六三十六腧。所出為井,所溜為滎,所注為腧,所行為經,所入為合。夫所出為井者,如水源出井,其氣正深,北方水也。所溜為滎者,滎,小水也,脈氣尚微,東方春也。所注為腧者,腧,輸也,經由此而輸彼,其氣方盛,南方夏也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經·九針十二原篇》裡說:五臟對應五處穴位,五乘五得到二十五處穴位;六腑對應六處穴位,六乘六得到三十六處穴位。氣血從穴位流出稱為「井」,緩緩流動稱為「滎」,匯聚於穴位稱為「俞」,在經脈中流動稱為「經」,流入其他穴位稱為「合」。所謂「井」,就像井水從井中湧出,氣血在此處深沉而旺盛,屬北方水氣。「滎」,指小水,脈氣在此處較弱,屬東方春季。「俞」,指輸注,氣血從這裡輸注到其他部位,氣血在此處旺盛,屬南方夏季。

所行為經者,經氣大行,正盛於此,應長夏也。所入為合者,脈氣由此內行,歸合於腑臟,西方金也。(按六十五難曰:井者,東方春也,萬物之始生,故言所出為井也。合者,北方冬也,陽氣入臟,故言所入為合也。似亦近理,但證之本經諸篇,則皆不合,當以經旨為是,因敢僭為改正,又詳針刺類第十七。

白話文:

身體穴屬於「經穴」,經氣在此處充盈旺盛,適應的是長夏時節。閞穴屬於「合穴」,脈氣向內流動,匯聚於臟腑,五行屬金,方位屬西。(按《六氣難》說:井穴代表東方之春,萬物初生之時,故稱之為「井」;合穴代表秋季,陽氣入臟,故稱之為「合」。這種說法似乎也有道理,但對照本經的各篇內容,卻都不相符,應該以本經的旨意為準,因此我冒昧做出更正,詳見「針刺類」第十七篇。

)然經絡遍身,無往非穴,今各經之井滎腧經合穴,皆在手足而不逾肘膝者,正以手肘足膝,是為四關,四關者,乃關節之處,所以系周身三百六十五節之氣也。本篇曰:節之交,三百六十五會。所言節者,神氣之所遊行出入,非皮肉筋骨也。又曰:四關主治五臟。是知周身經絡,皆不出於四關,而十經之要穴,皆不離於手足,欲求經絡之妙者,必加意於關節之會焉。

白話文:

雖然經絡遍佈全身,沒有哪個地方不是穴位,但現在各經的井穴、滎穴、輸穴、經穴和合穴,都位於手腳上,不超過肘部和膝蓋,這正是因為手肘、足膝是人體的四個關節處。這四個關節處是連接全身三百六十五個節氣的樞紐。本篇中說:「節氣交匯處,共有三百六十五個會穴。」這裡所說的「節」,是指神氣遊行出入的地方,並不是指皮肉筋骨。文章中還說:「四個關節處主治五臟六腑。」由此可知,人體全身的經絡都不會超出四個關節處,而十經上的要穴也都離不開手腳。想要探究經絡的奧妙,一定要注意關節的交會之處。

2. 井滎陰陽配合五行剛柔

靈樞本輸篇曰;肺出於少商為井木,心出於中衝為井木,肝出於大敦為井木,脾出於隱白為井木,腎出於湧泉為井木,此五臟之井皆始於木也。又曰:膀胱出於至陰為井金,膽出於竅陰為井金,胃出於厲兌為井金,三焦出於關衝為井金,小腸出於少澤為井金,大腸出於商陽為井金,此六腑之井皆始於金也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·本輸》篇說:肺經的源頭在拇指內側的少商穴,屬井木;心經的源頭在中指指端的衝陽穴,屬井木;肝經的源頭在足大趾內側的太敦穴,屬井木;脾經的源頭在足大趾內側的隱白穴,屬井木;腎經的源頭在足底湧泉穴,屬井木。這五臟的井穴都起始於木。

又說:膀胱經的源頭在足小趾外側的至陰穴,屬井金;膽經的源頭在足小趾外側的竅陰穴,屬井金;胃經的源頭在足三里穴,屬井金;三焦經的源頭在足三里穴,屬井金;小腸經的源頭在小指外側的少澤穴,屬井金;大腸經的源頭在食指外側的商陽穴,屬井金。這六腑的井穴都起始於金。

此靈樞發各經金木之理,而未悉五行生合之義;及六十四難經乃始分析五行剛柔,而滑伯仁又詳註陰井木生陰滎火,陰滎火生陰腧土,陰腧土生陰經金,陰經金生陰合水,陽井金生陽滎水,陽滎水生陽腧木,陽腧木生陽經火,陽經火生陽合土也。

白話文:

què生柔,華陰,陽靈素,金陰,

又如陰井乙木,陽井庚金,是乙與庚合也;陰滎丁火,陽滎壬水,是丁與壬合也;陽腧甲木,陰腧己土,是甲與己合也;陽經丙火,陰經辛金,是丙與辛合也;陽合戊土,陰合癸水,是戊與癸合也。庚為陽金,故曰陽井庚者,乙之剛也;乙為陰木,故曰陰井乙者,庚之柔也。

白話文:

就如同陰井(太陰肺經)的乙木,陽井(少陽膽經)的庚金,乙和庚相合;陰滎(少陰腎經)的丁火,陽滎(太陽膀胱經)的壬水,丁和壬相合;陽腧(足陽明胃經)的甲木,陰腧(足太陰脾經)的己土,甲和己相合;陽經(足太陽膀胱經)的丙火,陰經(足厥陰肝經)的辛金,丙和辛相合;陽合(手太陽小腸經)的戊土,陰合(手太陰肺經)的癸水,戊和癸相合。庚屬陽金,所以稱作陽井庚金,是乙木的剛勁;乙屬陰木,所以稱作陰井乙木,是庚金的柔順。

此其生髮象四時,潮宗合河海,上下有相生之義,陰陽有相配之理,蓋其上法天時,中合人事,而下應地理者乎!

白話文:

人體的生長發育如同四季循環,河水匯聚流入大海,上下之間相生相養,陰陽之間相互配合。這是因為人體的上應天時,中合人情,下應地理。

3. 十二原解

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云:肺之原出於太淵,心之原出於大陵,肝之原出於太衝,脾之原出於太白,腎之原出於太谿,膏之原出於鳩尾,肓之原出於脖胦,凡此十二原者,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篇》說:肺的原點在太淵穴;心的原點在大陵穴;肝的原點在太衝穴;脾的原點在太白穴;腎的原點在太谿穴;胃的原點在鳩尾穴;大腸的原點在肓俞穴,這些十二個原穴,主治五臟六腑的疾病。

本輸篇乃以太淵、大陵、太衝、太白、太谿等五原為五臟之腧,六腑則膀胱之束骨為腧,京骨為原;膽之臨泣為腧,丘墟為原;胃之陷谷為腧,衝陽為原;三焦之中渚為腧,陽池為原,小腸之後溪為腧,腕骨為原;大腸之三間為腧,合谷為原。又曰:心出於中衝,溜於勞宮,注於大陵,行於間使,入於曲澤,手少陰也。

白話文:

本「腧篇」以太淵、大陵、太衝、太白、太谿五個穴位作為五臟的俞穴,膀胱的束骨穴作為腧穴,京骨穴作為原穴;膽的臨泣穴作為腧穴,丘墟穴作為原穴;胃的陷谷穴作為腧穴,衝陽穴作為原穴;三焦的中渚穴作為腧穴,陽池穴作為原穴;小腸的後溪穴作為腧穴,腕骨穴作為原穴;大腸的三間穴作為腧穴,合谷穴作為原穴。

此外,文中提到:心的經脈從中衝穴出來,流經勞宮穴,注入大陵穴,運行到間使穴,進入曲澤穴,屬於手少陰經。

(中衝以下皆手心主經穴,本篇直指為手少陰,而少明經腧,別無載者。)邪客篇:帝曰:手少陰之脈獨無腧何也?岐伯曰:諸邪之在於心者,皆在於心之包絡,包絡者,心主之脈也,故獨無腧焉。帝曰:少陰獨無腧者,不病乎?岐伯曰:其外經病而臟不病,故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。

白話文:

(中衝穴以下都是手心主要的經穴,而少明經穴沒有記載。)邪客篇:黃帝說:手少陰經獨自沒有腧穴,這是為什麼?岐伯說:陰邪之氣侵入心臟部位的,都在心包經裡面,心包經是手少陰經的配屬經脈,所以手少陰經沒有腧穴。黃帝說:手少陰經獨自沒有腧穴,就不會得病嗎?岐伯說:只有經脈表面的部位得病,而臟器不生病,所以只需要在手掌後面的銳骨尖端取經穴。

(即神門穴,手少陰腧也。)其餘脈出入屈折,行之徐疾;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。故王氏注氣穴論臟腧五十穴,亦惟有心主井腧,而無心經之五腧。惟獨繆刺篇曰: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痏。王氏注謂神門穴為手少陰之腧者,蓋亦本於邪客篇也。

白話文:

(神門穴,也就是手少陰的心包絡經穴。)其餘脈絡的走向曲折,循行的快慢;都像手少陰心主經脈的走行方式。所以王氏在《注氣穴論》中提到「鬲鬲穴」,也只有心主經的井穴,而沒有心經的五個輸穴。獨孤岌在《刺篇》中說:少陰經在骨頭末端有三個穴位。王氏注認為神門穴是手少陰的經穴,這也是根據《邪客篇》的說法。

愚按前三篇之說,各有不同。在九針十二原篇止言五臟之原左右各二,而復有膏之原,肓之原,共為十二原。在本輸篇則以前篇五臟之原為五腧,復有六腑之原,而無膏肓之原,且手少陰之脈獨無腧,而以手厥陰之腧代之。在邪客篇則明指手少陰之腧,在掌後銳骨之端,而亦皆無少陰井滎經合併膏肓等原。

白話文:

我看法是,前三篇的論述各不相同。在《九針十二原篇》中只說五臟的原穴各有左右兩個,另外還有胃的原穴和盲腸的原穴,總共有十二原穴。而在《本輸篇》中,則將前文所指的五臟原穴稱為五腧穴,另外還有六腑的原穴,卻沒有胃和盲腸的原穴。此外,手少陰經的脈絡獨自沒有腧穴,而以手厥陰經的腧穴代替。在《邪客篇》中,則明確指出手少陰經的腧穴位於手掌後方的銳骨頂端,而且都沒有提及少陰經的井、滎穴合併胃和盲腸等原穴。

難經亦然。及查甲乙經乃云:少衝者木也,少陰脈所出為井;少府者火也,少陰脈所溜為滎;神門者土也,少陰脈所注為腧;靈道者金也,少陰脈所行為經;少海者水也,少陰脈所入為合,而十二經之井滎始全矣。然詳求腧原之義,如九針十二原篇及本輸篇所云,則陰經之原即腧也;陽經雖有腧原之分,而腧過於原,亦為同氣。故陽經治原,即所以治腧也;陰經治腧,即所以治原也。

白話文:

《難經》也是如此。查閱《甲乙經》,其中提到:少衝穴屬木,少陰脈從此流出,為井穴;少府穴屬火,少陰脈在此流動,為滎穴;神門穴屬土,少陰脈在此注流,為腧穴;靈道穴屬金,少陰脈在此運行,為經穴;少海穴屬水,少陰脈在此匯入,為合穴。這樣一來,十二經脈的井、滎穴就齊全了。

然而,詳細探討「腧穴」的本意,《九針十二原篇》和《本輸篇》中所說,陰經的原穴就是腧穴;陽經雖然也有腧穴、原穴之分,但腧穴比原穴更重要,也可以歸為同類。因此,治療陽經原穴,就是治療腧穴;治療陰經腧穴,就是治療原穴。

六十六難曰:十二經皆以腧為原者何也?然。五臟腧者,三焦之所行,氣之所留止也。又曰:原者,三焦之尊號也,故所止輒為原。五臟六腑之有病者,皆取其原也。及考之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,則曰原獨不應五時,以經合之,以應其數。然則腧可合原,經亦可合原矣。蓋腧在原之前,經在原之後,穴鄰脈近,故其氣數皆相應也。

白話文:

六十六難說: 所有十二經脈都以腧穴為根源,原因是什麼呢?

那是因為五臟的腧穴,是三焦經氣運行的通道,氣血停留的地方。又說:原是三焦的尊稱,所以氣血停留的地方就稱為原。五臟六腑有病症的,都應該從它們的原穴治療。

再參考《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》,書中說原不單獨對應五個時辰,而是根據經脈的組合來對應數字。既然如此,腧穴可以對應原穴,經脈也可以對應原穴。

因為腧穴在原穴之前,經脈在原穴之後,腧穴的氣血運行鄰近經脈,所以它們的氣血運行都會相互影響。

義見針刺類十七。

六經之氣,以風寒熱濕火燥為本,三陰三陽為標,本標之中見者為中氣。中氣者,如少陽厥陰為表裡,陽明太陰為表裡,太陽少陰為表裡,表裡相通,則彼此互為中氣。義出六微旨大論,詳運氣類六。

白話文:

人體內的六條經絡之氣,以風寒熱濕火燥等六種性質為基礎,以三陰三陽之氣為表徵。在基礎和表徵中所顯現出來的氣,稱為中氣。

中氣是指經絡之間的表裡關係,例如少陽經與厥陰經為表裡,陽明經與太陰經為表裡,太陽經與少陰經為表裡。表裡相通,則彼此之間互為中氣。

這個概念出自《六微旨大論》中的「運氣類六」篇,對中氣的運作有詳細的論述。

臟腑經絡之標本,臟腑為本居里,十二經為標居表,表裡相絡者為中氣居中。所謂相絡者,乃表裡互相維絡,如足太陽膀胱經絡於腎,足少陰腎經亦絡於膀胱也。余仿此。

白話文:

臟腑經絡的本末關係,臟腑是根本,十二經絡是表徵,表裡相通的部分是中氣,居於中間。所謂相通,就是表裡互相連繫,比如足太陽膀胱經絡於腎,足少陰腎經也連繫於膀胱,其他以此類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