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翼卷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類經附翼卷三 (2)

1. 三焦包絡命門辨

今內經詳其名狀,難經言其無形,將從難經之無乎?抑從內經之有乎?再若徐陳二子所言三焦之伏,指為腎下之脂膜,果若其然,則何以名為三?又何以分為上中下?又何以言其為府?此之為說,不知何所考據,更屬不經。客曰:心之包絡,於文於義,猶為可曉,而古今諸賢歷指其為裹心之膜,固無疑矣;至若三焦者,今既曰有形,又非徐陳之論,然則果為何物耶?曰:但以字義求之,則得之矣。夫所謂三者,象三才也,際上極下之謂也。

所謂焦者,象火類也,色赤屬陽之謂也。今夫人之一身,外自皮毛,內至臟腑,無巨無名,無細無目,其於腔腹周圍上下全體,狀若大囊者,果何物耶?且其著內一層,形色最赤,象如六合,總護諸陽,是非三焦而何?如五癃津液別論曰;三焦出氣,以溫肌肉,充皮膚。固已顯然指肌肉之內,臟腑之外為三焦也。

又如背腧篇曰:肺腧在三焦之間,心腧在五焦之間,膈腧在七焦之間,肝腧在九焦之間,脾腧在十一焦之間,腎腧在十四焦之間。豈非以軀體稱焦乎?惟虞天民曰:三焦者,指腔子而言,總曰三焦,其體有脂膜在腔子之內,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。此說近之,第亦未明焦字之義,而脂膜之說,未免又添一層矣。

至其相配表裡。則三焦為臟腑之外衛,心包絡為君主之外衛,猶夫帝闕之重城,故皆屬陽,均稱相火,而其脈絡原自相通,允為表裡。靈樞經脈篇曰:心主乎厥陰之脈,出屬心包絡,下膈歷絡三焦。手少陽之脈,散絡心包,合心主。素問血氣形志篇曰:手少陽與心主為表裡。

此固甚明,無庸辨也。客曰:既三焦心主為表裡,何以復有命門三焦表裡之說?曰:三焦包絡為表裡,此內經一陰一陽之定耦,初無命門表裡之說,亦無命門之名。唯靈樞根結、衛氣及素問陰陽離合等篇云:太陽根於至陰,結於命門,命門者目也。此蓋指太陽經穴終於睛明,睛明所夾之處,是為腦心,乃至命之處,故曰命門。

此外並無左右腎之分,亦無右腎為命門之說,而命門之始,亦起於三十六難曰:腎有兩者,非皆腎也,左者為腎,右者為命門。命門者,精神之所舍,原氣之所繫,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。王叔和遂因之,而曰腎與命門俱出尺部。以致後世遂有命門表裡之配,而內經實所無也。

客曰:內經既無命門,難經何以有之?而命門之解,終當何似?曰:難經諸篇,皆出內經,而此命門,或必有據。意者去古既遠,經文不無脫誤,誠有如七難滑氏之注云者。(滑氏注七難曰:首篇稱經言二字,考之靈素無所見,豈越人之時,別有所謂上古文字耶?將內經有之而後世脫簡耶?是不可知也。

)唯是右腎為命門,男子以藏精,則左腎將藏何物乎?女子以系胞,則胞果何如而獨系右腎乎?此所以不能無疑也。予因歷考諸書,見黃庭經曰:上有黃庭下關元,後有幽闕前命門。又曰:閉塞命門似玉都,又曰:丹田之中精氣微,玉房之中神門戶。梁丘子注曰:男以藏精,女以約血,故曰門戶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詳細描述了三焦的形態,但《難經》卻說它是無形的,我們到底應該相信《難經》說它不存在呢,還是相信《內經》說它存在呢?另外,徐陳兩位所說的三焦是潛伏的,指的是腎臟下的脂肪膜,如果真是這樣,那為何要稱作「三」呢?又為何要分為上中下三部分?又為何稱其為「府」?這種說法不知道有什麼根據,實在是太不合常理了。

有人說:心包絡的說法,從文字和意義上來看,還算可以理解,而且古今的醫家都認為它是包裹心臟的膜,這點沒有疑問;至於三焦,現在既然說它是有形的,又不是徐陳所說的那樣,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?我說:只要從字義上來理解,就能明白了。所謂「三」,是象徵天、地、人三者,表示上下極限的意思。所謂「焦」,是象徵火,顏色赤紅屬於陽性的意思。現在看人體,外自皮膚毛髮,內到臟腑,無論大小、明顯不明顯,在胸腹腔周圍上下整個區域,形狀像一個大囊的東西,到底是什麼呢?而且它緊貼內層,顏色最紅,像六合一樣,總體保護著陽氣,這不是三焦又是什麼呢?例如《五癃津液別論》說:「三焦出氣,以溫肌肉,充皮膚。」這就明顯指出肌肉內、臟腑外是三焦。

又如《背腧篇》說:「肺腧在三焦之間,心腧在五焦之間,膈腧在七焦之間,肝腧在九焦之間,脾腧在十一焦之間,腎腧在十四焦之間。」這豈不是把軀體稱為「焦」嗎?只有虞天民說:「三焦,是指腔子而言,總稱為三焦,其體內有脂肪膜在腔子內,包裹著五臟六腑的外面。」這種說法比較接近,但也沒有明確「焦」字的意義,而且「脂肪膜」的說法,又多了一層疑惑。

至於三焦和心包絡的表裡關係,三焦是臟腑的外層防衛,心包絡是君主(心)的外層防衛,就像帝王宮闕的重重城牆,所以它們都屬於陽,都稱為「相火」,而且它們的脈絡本來就是相通的,確實是表裡關係。《靈樞·經脈篇》說:「心主(心包絡)走厥陰經脈,屬於心包絡,下膈絡到三焦。」手少陽經脈,散絡心包,與心主經脈相合。《素問·血氣形志篇》說:「手少陽經脈與心主經脈是表裡關係。」

這些都很明確,不需要再多加辨析。有人問:既然三焦和心主是表裡關係,為何又有命門和三焦是表裡關係的說法呢?我說:三焦和心包絡是表裡關係,這是《內經》中一陰一陽的固定配對,根本沒有命門是表裡關係的說法,也沒有「命門」這個名稱。只有《靈樞·根結》、《衛氣》和《素問·陰陽離合》等篇提到:「太陽經的根在至陰穴,結束在命門,命門就是眼睛。」這裡指的是太陽經的穴位最終在睛明穴,睛明穴所在的地方,是腦和心的位置,也是生命所在的地方,所以稱為命門。

除此之外,沒有左右腎之分,也沒有右腎是命門的說法。而命門的開始,是出自《難經》三十六難,說:「腎有兩個,並非都是腎,左邊的才是腎,右邊的是命門。命門是精神所在,元氣所繫,男子用來藏精,女子用來繫胞。」王叔和就沿用了這個說法,說腎和命門都從尺部脈搏顯現出來。以致後世就有了命門表裡的配對,但《內經》實際上沒有這樣的說法。

有人問:《內經》既然沒有命門,那《難經》為何會有呢?而且命門的解釋,最終應該如何看待呢?我說:《難經》的各篇,都出自《內經》,而這個命門的說法,或許是有根據的。可能是因為時間久遠,經文不免有脫漏錯誤,就像七難的滑氏註解所說的那樣。(滑氏註解七難說:首篇提到「經說」二字,考察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都沒見到,難道是扁鵲的時代,有其他的上古文字嗎?還是《內經》原本有,但後世脫簡了呢?這就不得而知了。)

只是如果右腎是命門,男子用來藏精,那左腎又用來藏什麼呢?女子用來繫胞,那胞究竟是什麼樣子而獨獨繫在右腎呢?所以讓人不得不產生疑問。我於是翻閱了各種書籍,看到《黃庭經》說:「上有黃庭下關元,後有幽闕前命門。」又說:「閉塞命門似玉都。」又說:「丹田之中精氣微,玉房之中神門戶。」梁丘子的注釋說:「男子用來藏精,女子用來約束血,所以說是門戶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