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一 (12)
卷一 (12)
1. 氣數統論
若以陰陽之次第老少參之,則老陽位一而數九,少陰位二而數八,少陽位三而數七,老陰位四而數六。陽主進,故由少陽之七,逾八至九而其進已極,故曰老陽;陰主退,故由少陰之八,逾七至六而其退已極,故曰老陰。陽數長,故少陽之七長於六,老陽之九長於八;陰數消,故少陰之八消於九,老陰之六消於七。此陰陽老少,消長進退之理也。
故河圖以老陽之位一而配老陰之數六,少陰之位二而配少陽之數七,少陽之位三而配少陰之數八,老陰之位四而配老陽之數九,是又河圖陰陽互藏之妙也。故伏羲則之以畫八卦,孔子推之而為大衍,而三百八十四爻,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,而乾坤萬物之數備矣。洛書之數,則陽為君而陰為臣,君居正而臣居側。
故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二四為肩,六八為足,五居於中,而縱橫之數皆十五。一居正北,得中為六,而合南方之九為十五;三居正東,得中為八,而合西方之七為十五;二居西南,得中為七,而合東北之八為十五;四居東南,得中為九,而合西北之六為十五。故大禹則之以敘九疇:一曰五行,二曰五事,三曰八政,四曰五紀,五曰皇極,六曰三德,七曰稽疑,八曰庶徵,九曰福德。皇極居中,而八者環列於外。
河圖之數,分生成而言其全,以生數為主而以成數合之,故河圖之位十,而數凡五十五;洛書之數,分奇偶而言其變,以四正之陽而統四隅之陰,故洛書之位九,而數凡四十五。合河洛二數,共成一百,乃為天地自然之全數。然二數雖有異同,而理則相為迭用,是以天地之數,始於一而全於十。
天數五,一三五七九是也;地數五,二四六八十是也。天數二十五,五其五也;地數三十,六其五也。小衍為十,兩其五也;大衍五十,十其五也。故又曰五為數祖。邵子曰:天地之本起於中。夫數之中者,五與六也。五居一三七九之中,故曰五居天中,為生數之主;六居二四八十之中,故曰六居地中,為成數之主。天元紀大論曰:天以六為節,地以五為制。
是以萬候之數,總不離於五與六也。而五六之用,其變見於昭著者,尤有顯證。如初春之桃五其瓣,天之所生也;深冬之雪六其出,地之所成也。造化之妙,夫豈偶然?故以五而言,則天有五星,地有五嶽,人有五常,以至五色、五味、五穀、五畜之類,無非五也。而十根於一,百根於十,小之而釐毫塵秒,大之而億兆無量,總屬五之所化,而皆統於天之五中也。
以六而言,則天有六合,歲有六氣,卦有六爻,以至六律、六呂、六甲、六藝之類,無非六也。而老陽之數三十六,老陰之數二十四,合之而為六十;少陽之數二十八,少陰之數三十二,合之亦為六十。總屬六之所化,而皆統於地之六中也。總之五為陽也,而五實統乎陰之六;六為陰也,而六實節於陽之五。
白話文:
如果用陰陽的次序和老少來比較,老陽的位置是第一,用數字九來代表;少陰的位置是第二,用數字八來代表;少陽的位置是第三,用數字七來代表;老陰的位置是第四,用數字六來代表。陽氣主導向前發展,所以從少陽的七開始,經過八到九,發展到了極致,所以稱為老陽;陰氣主導向後退縮,所以從少陰的八開始,經過七到六,退縮到了極致,所以稱為老陰。陽的數值是增長的,所以少陽的七比六大,老陽的九比八大;陰的數值是衰減的,所以少陰的八比九小,老陰的六比七小。這就是陰陽老少,消長進退的道理。
因此,河圖中,老陽的位置第一,搭配老陰的數字六;少陰的位置第二,搭配少陽的數字七;少陽的位置第三,搭配少陰的數字八;老陰的位置第四,搭配老陽的數字九。這又是河圖陰陽互相隱藏的奧妙之處。所以伏羲根據它來畫八卦,孔子推演它成為大衍之數,有了三百八十四爻、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,乾坤萬物的數理就完備了。洛書的數字,則把陽看作君主,陰看作臣子,君主居於正位,臣子居於側位。
所以洛書數字排列是:九在上方,一在下方,三在左邊,七在右邊,二和四在肩膀位置,六和八在腳的位置,五居於中間,縱橫相加的數字都是十五。一在正北方,得到中間數字六,和南方的九加起來是十五;三在正東方,得到中間數字八,和西方的七加起來是十五;二在西南方,得到中間數字七,和東北方的八加起來是十五;四在東南方,得到中間數字九,和西北方的六加起來是十五。所以大禹根據它來制定了九個法則:第一是五行,第二是五事,第三是八政,第四是五紀,第五是皇極,第六是三德,第七是稽疑,第八是庶徵,第九是福德。皇極居於中心,其他八項環繞在外。
河圖的數字,分生成來看它的整體,以生數為主,與成數相結合,所以河圖的位置有十個,而總數是五十五;洛書的數字,分奇數和偶數來看它的變化,用四正之陽來統率四隅之陰,所以洛書的位置有九個,而總數是四十五。河圖和洛書的兩個數字加起來,總共是一百,這就是天地自然完整的數字。雖然兩個數字有不同之處,但道理上是互相交替使用的,所以天地的數字,開始於一,而完整於十。
天的數字是五個,也就是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;地的數字也是五個,也就是二、四、六、八、十。天數的總和是二十五,是五個五;地數的總和是三十,是六個五。小的衍數是十,是兩個五;大的衍數是五十,是十個五。所以又說五是數字的祖先。邵雍說:天地的根本起源於中間。數字的中間就是五和六。五居於一、三、七、九的中間,所以說五居於天中,是生數的主宰;六居於二、四、八、十的中間,所以說六居於地中,是成數的主宰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天以六為節律,地以五為制約。
因此,所有事物的數理,都離不開五和六。而五和六的運用,其明顯的變化,更有顯著的例子可以證明。例如,初春的桃花有五個花瓣,這是天所生的;深冬的雪花有六個角,這是地所形成的。造化的奧妙,難道是偶然嗎?所以從五來說,天有五星,地有五嶽,人有五常,甚至五色、五味、五穀、五畜等等,無一不是五的體現。而十根源於一,百根源於十,小到極微的細微之處,大到無窮的億萬,都屬於五的變化,都統屬於天中的五。
從六來說,天有六合,一年有六氣,卦有六爻,甚至六律、六呂、六甲、六藝等等,無一不是六的體現。而老陽的數字是三十六,老陰的數字是二十四,加起來是六十;少陽的數字是二十八,少陰的數字是三十二,加起來也是六十。總之,它們都屬於六的變化,也都統屬於地中的六。總之,五屬於陽,而五實際上統率著陰的六;六屬於陰,而六實際上制約著陽的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