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類經附翼卷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類經附翼卷一 (2)

1. 醫易義

太極動而生陽,靜而生陰;天生於動,地生於靜;陽為陰之偶,陰為陽之基;以體而言為天地,以用而言為乾坤,以道而言為陰陽;一動一靜,互為其根,分陰分陽,兩儀立焉。是為有象之始,因形以寓氣,因氣以化神,而為後天體象之祖也。醫而明此,乃知陰陽氣血,皆有所鍾,則凡吾身之形體氣質,可因之以知其純駁偏正,而默會其稟賦之剛柔矣。所謂二分為四者,兩儀生四象也。

謂動之始則陽生,動之極則陰生;靜之始則柔生,靜之極則剛生。太少陰陽,為天四象;太少剛柔,為地四體;耳目口鼻以應天,血氣骨肉以應地。醫而明此,乃知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則凡人之似陽非陽、似陰非陰,可因之以知其真假逆順,而察其互藏之幽顯矣。所謂四分為八者,四象生八卦也。

謂乾一、兌二、離三、震四、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也。乾,健也;坤,順也;震,動也;巽,入也;坎,陷也;離,麗也;艮,止也;兌,說也。伏羲八卦,分陰陽之體象;文王八卦,明五行之精微。

醫而明此,方知陰陽之中,復有陰陽,剛柔之中,復有剛柔,而其對待之體,消息之機,交感之妙,錯綜之義,昭乎已備;則凡人之性理神機,形情病治,可因之以得其綱領,而會通其變化之多矣。自茲而四象相交,成十六事,八卦相蕩,為六十四,分內外以配六爻,推九六以成蓍數,人物由之而大成,萬象因之以畢具。前閱圓圖,即其精義,是圖雖象乎萬有,尤切夫人之一身。

故曰先天圖者,環中也;環中者,天之象也。六十四卦列於外,昭陰陽交變之理也;太極獨運乎其中,象心為一身之主也。乾南坤北者,象首腹之上下也;離東坎西者,象耳目之左右也。

自復至同人,當內卦震離之地,為陰中少陽之十六,在人為二八;自臨至乾,當內卦兌乾之地,為陽中太陽之十六,在人為四八;自姤至師,當內卦巽坎之地,為陽中少陰之十六,在人為六八;自遁至坤,當內卦艮坤之地,為陰中太陰之十六,在人為八八。陽生於子而極於午,故復曰天根,至乾為三十二卦,以應前之一世;陰生於午而極於子,故姤曰月窟,至坤為三十二卦,以應後之半生。

前一世始於復之一陽,漸次增添,至乾而陽盛已極,乃象人之自少至壯;後半生始於姤之一陰,漸次耗減,至坤而陽盡以終,乃象人之自衰至老。縱觀之,則象在初爻,其乾盡於午,坤盡於子,當二至之令,為天地之中而左右以判。左主升而右主降,升則陽居東南,主春夏之發生,以應人之漸長;降則陰居西北,主秋冬之收斂,以應人之漸消。橫觀之,則象在二爻,其離盡於卯,坎盡於酉,當二分之中,為陰陽之半而上下以分。

白話文:

太極動起來產生陽,靜下來產生陰;天由動而生,地由靜而生;陽是陰的配偶,陰是陽的基礎;從整體來說是天地,從作用來說是乾坤,從道理來說是陰陽;一動一靜,互相為根基,分出陰陽,就產生了兩儀。這是具體形象開始出現的時候,藉由形狀來表達氣,藉由氣來化生神,成為後天事物形象的起源。如果學醫能明白這個道理,就會知道陰陽氣血都有其歸屬,那麼我們身體的形體氣質,就能夠藉此了解其純粹或雜亂、偏頗或端正,並能默默領會其稟賦的剛強或柔和。所謂的「二分為四」,是指兩儀產生了四象。

動的開始產生陽,動到極致則產生陰;靜的開始產生柔,靜到極致則產生剛。太陰、少陰、太陽、少陽,是天的四象;太剛、少剛、太柔、少柔,是地的四體;耳朵、眼睛、嘴巴、鼻子對應天,血、氣、骨、肉對應地。如果學醫能明白這個道理,就會知道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那麼凡是人的似陽非陽、似陰非陰的情況,就能夠藉此了解其真假、順逆,並能觀察其相互隱藏的幽微與顯著之處。所謂的「四分為八」,是指四象產生了八卦。

八卦分別是乾一、兌二、離三、震四、巽五、坎六、艮七、坤八。乾代表剛健,坤代表柔順,震代表震動,巽代表進入,坎代表陷落,離代表附麗,艮代表靜止,兌代表喜悅。伏羲八卦區分了陰陽的形體與表象,文王八卦闡明了五行的精微之處。

如果學醫能明白這個道理,就會知道陰陽之中還有陰陽,剛柔之中還有剛柔,而其相對應的本質、消長變化的時機、相互交感的奧妙、錯綜複雜的含義,都已經完全具備了;那麼凡是人的性情、道理、精神運轉、形體、感情、疾病與治療,都能夠藉此掌握其綱領,並能融會貫通其多變的狀況。從這裡開始,四象互相交錯,形成十六種情況;八卦互相激盪,形成六十四卦,區分內外來配合六爻,推算九六來形成蓍草的數目,人類和萬物由此而成就,各種現象也因此而完全具備。之前看到的圓形圖,就是這個道理的精華,這個圖雖然象徵著萬物,但更與人自身息息相關。

所以說先天圖是環形的,環形代表天的形象。六十四卦排列在外圍,顯示陰陽交替變化的道理;太極獨自在中心運轉,象徵心臟是一身的主宰。乾在南、坤在北,象徵頭部和腹部的上下關係;離在東、坎在西,象徵耳朵和眼睛的左右關係。

從復卦到同人卦,屬於內卦震離的位置,是陰中少陽的十六種情況,在人體上對應二八;從臨卦到乾卦,屬於內卦兌乾的位置,是陽中太陽的十六種情況,在人體上對應四八;從姤卦到師卦,屬於內卦巽坎的位置,是陽中少陰的十六種情況,在人體上對應六八;從遁卦到坤卦,屬於內卦艮坤的位置,是陰中太陰的十六種情況,在人體上對應八八。陽氣從子時開始產生,到午時達到極盛,所以復卦稱為天根,到乾卦為三十二卦,對應人生的前半段;陰氣從午時開始產生,到子時達到極盛,所以姤卦稱為月窟,到坤卦為三十二卦,對應人生的後半段。

人生的前半段從復卦的一陽開始,逐漸增強,到乾卦時陽氣達到極盛,象徵人從年少到壯年;人生的後半段從姤卦的一陰開始,逐漸衰減,到坤卦時陽氣耗盡而終結,象徵人從衰老到死亡。縱向來看,這些卦象體現在初爻,乾卦在午時結束,坤卦在子時結束,處於冬至和夏至的時令,是天地之中,並由此區分左右。左邊主升,右邊主降,上升時陽氣在東南,主春夏的生發,對應人的逐漸成長;下降時陰氣在西北,主秋冬的收斂,對應人的逐漸衰落。橫向來看,這些卦象體現在二爻,離卦在卯時結束,坎卦在酉時結束,處於春分和秋分的時令,是陰陽的各一半,並由此區分上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