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十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2)

1. 奇俞類集

長谷,在夾臍相去五寸,一名循際。

千金云:主治下痢不嗜食,食不消,灸五十壯,三報之。

腸遺,挾中極旁,相去二寸半。

千金云:治大便難,灸隨年壯。

肓募,千金云:肓募二穴,以乳頭斜度至臍中,乃屈去其半,從乳下量至盡處是穴。主治結氣囊里,針藥所不及者,灸隨年壯。

脅堂,在腋下骨間陷中,舉腋取之。

主治胸脅氣滿,噦噫喘逆,目黃,遠視䀮䀮,可灸五壯。

後腋下穴,千金云:治頸漏,灸背後兩邊腋下後文頭,隨年壯。

腋下穴,千金翼云:噦噫,膈中氣閉塞,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,五十壯神良。

胞門,子戶,氣門

千金翼云:子臟閉塞不受精,妊娠不成,若墮胎腹痛,漏胞見赤,灸胞門五十壯,關元左邊二寸是也,右邊名子戶。若胞衣不出,及子死腹中,或腹中積聚,皆針入胞門一寸。

又云:胎孕不成,灸氣門穴,在關元旁三寸,各五十壯。又漏胎下血不禁,灸百壯。

脊背五穴,千金翼云:治大人癲疾,小兒驚癇,灸背第二椎上,及下窮骨尖二處,乃以繩度量上下,中折,復量至脊骨上點記之,共三處畢,復斷此繩,取其半者為三折,而參合如△字,以上角對中央一穴,其下二角正夾脊兩邊同灸之,凡五處也,各百壯。

濁浴,千金翼云:挾膽俞旁行,相去五寸,名濁浴。主胸中膽病,恐畏多驚少力,口若無味,灸隨年壯。

巨闕俞,千金翼云:第四椎名巨闕俞。主胸膈中氣,灸隨年壯。

督俞,在第六椎下,兩旁相去各二寸。禁針,可灸。一名高蓋。

氣海俞,在第十五椎下,兩旁相去各二寸。刺三分,留六呼,可灸。

關元俞,在第十七椎下,兩旁相去各二寸。刺三分,留六呼,可灸。主治瀉痢虛脹,小便難,婦人瘕聚諸疾。

腰眼,其法令病人平眠,以筆於兩腰眼宛宛中點二穴,各灸七壯。此穴諸書所無,而居家必用載之,云其累試累驗。

主治諸勞瘵已深之難治者,於癸亥日二更盡,入三更時,令病人平眠取穴,灸三壯。

一傳治傳屍癆瘵,以致滅門絕戶者有之。此證因寒熱煎作,血凝氣滯,有化而為蟲者,內食臟腑,每致傳人,百方難治,惟灸可攻。其法於癸亥日二更後,將交夜半,乃六神皆聚之時,勿使人知,令病者解去下衣,舉手向上,略轉後些,則腰間兩旁自有微陷可見,是名鬼眼穴,即俗人所謂腰眼也。正身直立,用墨點記,然後上床合面而臥,用小艾炷灸七壯,或九壯、十一壯尤好。

其蟲必於吐瀉中而出,燒燬遠棄之,可免傳染。此比四花等穴,尤易且效。

千金翼云:治腰痛灸腰目窌,在尻上約左右。又云:在腎俞下三寸,夾脊兩旁各一寸半,以指按陷中,主治消渴。此二說者,似皆指此穴。

夾脊穴,肘後云:此華佗法。

白話文:

[奇俞類集]

長谷穴:位於肚臍兩側各五寸的地方,也叫做循際穴。

《千金方》說:主要治療腹瀉、沒有食慾、消化不良,可以用艾灸五十壯,灸三次。

腸遺穴:位於中極穴兩側各二寸半的地方。

《千金方》說:主要治療大便困難,可以按照年紀艾灸,一歲灸一壯。

肓募穴:《千金方》說:肓募穴有兩個,從乳頭斜向肚臍的連線,取其中間再往下一半的位置,從乳房下緣量到盡頭就是這個穴位。主要治療胸腹內部氣結,針藥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,可以用艾灸,按照年紀灸,一歲灸一壯。

脅堂穴:位於腋下肋骨之間的凹陷處,抬起手臂就可以取到穴位。

主要治療胸脅脹滿、打嗝、氣喘、眼睛發黃、視力模糊,可以灸五壯。

後腋下穴: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頸部淋巴結腫大,在背部兩邊腋下後方的毛髮邊緣處艾灸,按照年紀灸,一歲灸一壯。

腋下穴:《千金翼方》說:治療打嗝、膈中氣機鬱結,在腋下毛髮叢生處、靠近肋骨凹陷的地方艾灸,五十壯效果很好。

胞門穴、子戶穴、氣門穴:

《千金翼方》說:治療子宮閉塞無法受孕、妊娠失敗、流產後腹痛、陰道出血,艾灸胞門穴五十壯,胞門穴在關元穴左邊二寸處,右邊的穴位叫做子戶穴。如果胎盤滯留、胎死腹中或腹部積聚,都可以針刺胞門穴一寸深。

又說:治療無法懷孕,可以艾灸氣門穴,氣門穴在關元穴兩側各三寸處,各灸五十壯。如果流產出血不止,可以灸一百壯。

脊背五穴:《千金翼方》說:治療成人癲癇、小兒驚厥,艾灸背部第二椎骨上方、尾椎尖端,先用繩子測量兩點的距離,取中間點,再從中點測量到脊骨上的點,這樣就有三點了。再把繩子對折,以這個長度從中間點往兩側畫線,形成一個三角形,以上角對應中間那一點,下方的兩個角就在脊椎兩側,共五個穴位,每個穴位各灸一百壯。

濁浴穴:《千金翼方》說:在膽俞穴兩側各五寸的地方,叫做濁浴穴。主要治療胸中膽病,出現恐懼、膽小、無力、口中無味等症狀,可以按照年紀艾灸,一歲灸一壯。

巨闕俞穴:《千金翼方》說:第四椎骨叫做巨闕俞穴。主要治療胸膈間的氣機不暢,可以按照年紀艾灸,一歲灸一壯。

督俞穴:位於第六椎骨下方,兩側各二寸的地方。禁止針刺,可以用艾灸,也叫做高蓋穴。

氣海俞穴:位於第十五椎骨下方,兩側各二寸的地方。可以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也可以艾灸。

關元俞穴:位於第十七椎骨下方,兩側各二寸的地方。可以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也可以艾灸。主要治療腹瀉、腹脹、小便困難、婦女腫塊等疾病。

腰眼穴:方法是讓病人平躺,用筆在兩側腰部凹陷處點上兩個穴位,每個穴位各灸七壯。這個穴位在其他醫書上沒有記載,但是民間常用,並且多次驗證有效。

主要治療各種難以治癒的慢性病,在癸亥日的二更結束、三更開始的時候,讓病人平躺取穴,灸三壯。

另一個說法是治療傳染性肺癆,這種病會導致家破人亡。這種病是由於寒熱交替、氣血瘀滯,有轉化成蟲子的可能,蟲子會侵蝕內臟,並且會傳染給其他人,各種方法都難以治療,只有艾灸才能攻克。具體方法是,在癸亥日的二更之後、接近半夜的時候,這是人體精氣神最集中的時候,不要讓人知道,讓病人脫下下衣,舉起雙手向上,稍微向後轉一下,腰部兩側會有微小的凹陷,這就是鬼眼穴,也就是俗稱的腰眼。讓病人站直身體,用墨點上記號,然後上床臉朝下躺好,用小的艾炷灸七壯,或者九壯、十一壯更好。

蟲子一定會通過嘔吐或腹瀉排出,燒燬遠離,就可以避免傳染。這個方法比四花等穴更容易操作,而且效果更好。

《千金翼方》說:治療腰痛可以艾灸腰目穴,在骶骨上方左右兩邊。又說:在腎俞穴下方三寸,夾脊兩旁各一寸半的地方,用手指按壓會有凹陷,主要治療消渴症。這兩種說法,指的似乎都是這個穴位。

夾脊穴:《肘後方》說:這是華佗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