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十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1)

1. 卷十

2. 經絡(八)

3. 奇俞類集

〔頭面部〕

前神聰,去前頂五分,自神庭至此穴共四寸。

主治中風風癇,灸三壯。

後神聰,去百會一寸。

主治中風風癇,灸三壯。

髮際,平眉上三寸是穴。

主治頭風眩暈疼痛,延久不愈,灸三壯。

印堂,在兩眉中間。

神農針經云:治小兒急慢驚風,可灸三壯,艾炷如小麥。玉龍賦云:善治驚搐。

海泉,在舌下中央脈上。

主治消渴,針出血。

左金津,右玉液,在舌下兩旁紫脈上。

主治消渴口瘡,舌腫喉痹,三稜針出血。

陽維,在耳後,引耳令前,弦筋上是穴。

千金云:耳風聾雷鳴,灸陽維五十壯。

鼻交頞中,千金翼云:主癲風,角弓反張羊鳴,大風青風,面風如蟲行,卒風多睡健忘,心中憒憒,口噤卒倒不識人,黃疸急黃,此一穴皆主之。針入六分,得氣即瀉,留三呼五吸不補,亦宜灸,然不及針,慎酒面生冷醋滑豬魚蒜蕎麥漿水。

機關,在耳下八分近前。

千金翼云:凡卒中風口噤不開,灸機關二穴五壯即愈。一云隨年為壯,僻者逐左右灸之。

唇里穴,千金翼云:唇里正當承漿邊,逼齒齦針三鋥,主治馬黃黃疸。

夾承漿穴,千金翼云:夾承漿兩邊各一寸,治馬黃急疫。

燕口,在口吻兩邊燕口處,赤白肉際。

千金翼云:主治狂風罵詈撾斫人,名為熱陽風,灸燕口各一壯。又云:狂邪鬼語,灸十五壯。又云:小兒大小便不通,灸口兩吻各一壯。

顳顬,千金翼云:顳顬在眉眼尾中間,上下有來去絡脈,是針灸之所。主治疸氣溫病。

耳上穴,千金翼云:治癭氣,灸風池及耳上髮際各百壯。千金作兩耳後髮際。

當陽,當瞳子直入髮際內一寸,去臨泣五分是穴。

主治風眩鼻塞,灸三壯。

魚尾,在目眥外頭。

玉龍賦云:兼睛明、太陽,治目證。

〔胸背腹脅部〕

龍頷,在鳩尾上一寸半。

千金翼云:主心痛冷氣上,灸百壯,勿針。

乳上穴,千金翼云:治乳癰妒乳,以繩橫度口,以度從乳上行,灸度頭二七壯。

通谷,在乳下二寸。

千金云:心痛,惡氣上脅痛,急灸五十壯。

魂舍,在夾臍兩邊相去一寸。

千金云:主小腸泄痢膿血,灸百壯,小兒減之。

肋頭,千金翼云:治瘕癖,患左灸左,患右灸右,第一屈肋頭,近第二肋下,即是灸處,第二肋頭,近第三肋下,向肉翅前,亦是灸處,初日灸三壯,次日五壯,後七壯,周而復始至十止,惟忌大蒜,余不忌。

肋罅,千金翼云:治飛屍諸注,以繩量病人兩乳間中屈之,乃從乳頭向外量,使當肋罅,於繩頭盡處是穴,灸隨年壯。千金云:三壯或七壯,男左女右。又云:凡中屍者,飛屍、遁屍、風屍、屍注也。其狀皆腹脹痛急不得息,氣上衝心胸兩脅,或踝踴起,或攣引腰脊,灸乳後三寸,男左女右,可二七壯,如不止,多其壯數愈。

白話文:

奇俞類集

頭面部

前神聰穴位於前頂穴前方五分,從神庭穴到此穴共四寸。主治中風、癲癇,灸三壯。

後神聰穴位於百會穴後方一寸。主治中風、癲癇,灸三壯。

髮際穴位於眉毛上方三寸處。主治頭痛、頭暈、疼痛,久治不癒者,灸三壯。

印堂穴位於兩眉之間。根據《神農本草經》,可治療小兒急慢驚風,灸三壯,艾炷如小麥粒大小。《玉龍賦》記載,此穴善治驚搐。

海泉穴位於舌下中央脈絡上。主治消渴,用針刺出血。

左金津穴、右玉液穴位於舌下兩旁的紫脈上。主治消渴、口瘡、舌腫、喉痹,用三稜針刺出血。

陽維穴位於耳後,牽引耳朵向前,在弦筋上。根據《千金要方》,主治耳鳴、耳聾,灸五十壯。

鼻交穴位於鼻樑中央。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主治癲癇、角弓反張、羊鳴、大風、青風、面部風疹如蟲爬行、中風、嗜睡、健忘、心神恍惚、口噤、突然昏倒不認識人、黃疸、急性黃疸等,針刺入六分,得氣後瀉法,留針三呼五吸,不補。也可用灸法,但療效不如針刺。忌食酒、生冷食物、醋、滑膩食物、豬肉、魚、蒜、蕎麥、漿水。

機關穴位於耳下八分近前方。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凡中風口噤不開者,灸機關穴兩側各五壯即可痊癒。也有人說灸的壯數應隨年齡而定,偏向一側的則灸患側。

唇里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位於承漿穴旁,靠近牙齦處,針刺三下,主治黃疸。

夾承漿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位於承漿穴兩側各一寸處,治療黃疸及急症。

燕口穴位於口角兩側的赤白肉際處。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主治狂風症(伴有罵人、打人等症狀),灸一壯;又主治狂邪、鬼語,灸十五壯;又主治小兒大小便不通,灸口角兩側各一壯。

顳顬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位於眉梢與眼角之間,上下有來去絡脈,是針灸的部位。主治黃疸及溫病。

耳上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治療癭氣,灸風池穴及耳上髮際各百壯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灸於兩耳後髮際。

當陽穴位於瞳孔直上入髮際內一寸,距臨泣穴五分。主治頭痛、眩暈、鼻塞,灸三壯。

魚尾穴位於目外眥處。根據《玉龍賦》,配合睛明穴、太陽穴治療眼疾。

胸背腹脅部

龍頷穴位於鳩尾穴上一寸半。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主治心痛、寒氣上逆,灸百壯,忌針。

乳上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治療乳癰、乳房脹痛,用繩子橫量過嘴巴,再從乳房向上量取穴位,灸二七壯(十四壯)。

通谷穴位於乳房下方二寸。根據《千金要方》,主治心痛、胸脅疼痛,急灸五十壯。

魂舍穴位於肚臍兩側各一寸處。根據《千金要方》,主治小腸泄瀉、里急後重、膿血便,灸百壯,小兒減量。

肋頭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治療瘕痞,左側患病灸左側,右側患病灸右側。灸於第一肋骨與第二肋骨之間,靠近第二肋骨下方;或灸於第二肋骨與第三肋骨之間,靠近第三肋骨下方,靠近前胸肌肉處。第一天灸三壯,第二天灸五壯,以後每次加兩壯,直到十壯為止,忌食大蒜。

肋罅穴,根據《千金要方翼》,治療飛屍症(各種由邪氣入侵所致的疾病),用繩子量取病人兩乳頭間中點,從乳頭向外量取穴位,灸的壯數應隨年齡而定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灸三壯或七壯,男性灸左側,女性灸右側。又記載,凡中屍者(飛屍、遁屍、風屍、屍注),其症狀皆為腹脹疼痛、呼吸困難、氣逆衝擊心胸兩脅,或踝部跳動,或腰脊攣縮,灸乳房後三寸,男性灸左側,女性灸右側,灸二七壯(十四壯),如症狀未止,可增加灸的壯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