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八 (11)
卷八 (11)
1. 任脈穴
千金云:治瘕癖,灸五十壯。又久痢百治不瘥,灸三百壯,分十日灸之,並治冷痢腹痛,及臍下結痛,流入陰中,發作無時,仍灸天井百壯。又治霍亂,灸三七壯。又治氣淋石淋㿗疝,及臍下三十六種疾,灸五十壯至百壯。又云:胞門閉塞絕子,灸關元三十壯,報之。
玉龍賦云:合湧泉、豐隆,為治屍勞之例。又云:兼帶脈多灸,堪攻腎敗。
席弘賦云:治小便不禁。又云:兼照海、陰交、曲泉、氣海同瀉,治七疝痛如神。
百證賦云:無子收陰交、石關之鄉。
一傳治婦人產後血氣痛,子宮不成胎。
石門(一名命門,一名丹田,一名精露,一名利機),在臍下二寸。三焦募也。刺六分,留七呼,灸五壯。一曰灸二七壯至百壯。一云不宜多灸,令人敗傷。婦人禁刺灸,犯之終身絕孕。
主治腹脹堅硬,水腫支滿,氣淋小便黃赤不利,小腹痛,泄瀉不止,身寒熱,咳逆上氣嘔血,卒疝疼痛,婦人因產惡露不止,遂結成塊,崩中漏下血淋。
千金云:大腸閉塞,氣結心下堅滿,灸百壯。又治少腹絞痛,泄痢不止,灸丹田百壯,三報之。又治血淋,灸隨年壯。又治水腫人中滿,灸百壯。
一傳欲絕產,灸臍下二寸三分,陰動脈中三壯。
氣海(一名脖胦,一名下肓),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。肓之原也,為男子生氣之海。刺八分,灸五壯。甲乙經曰:刺一寸三分。一曰灸百壯。孕婦不可灸。
主治下焦虛冷,上衝心腹,或為嘔吐不止,或陽虛不足,驚恐不臥,奔豚七疝,小腸膀胱癥瘕結塊,狀為覆杯,臍下冷氣,陽脫欲死,陰證傷寒,卵縮四肢厥冷,小便赤澀,羸瘦白濁,婦人赤白帶下,月事不調,產後惡露不止,繞臍㽲痛,小兒遺尿。一云治卒厥,厥氣上攻兩脅心下痛,奄奄欲絕,此名奔豚,先以熱湯洗兩足浸良久,灸百壯。此氣海也,凡臟氣憊,一切真氣不足久疾不瘥者,悉皆灸之。
千金云:治水泄痢及小腹癥積腹脹,婦人癥聚瘠瘦,灸氣海百壯,三報之。
玉龍賦云:兼璇璣,治尫羸喘促。
席弘賦云:治五淋,須更針三里。又兼水分,治水腫。又兼照海、陰交、曲泉、關元同瀉,治七疝小腹痛如神。
百證賦云:針三陰與氣海,專司白濁久遺精。
靈光賦云:兼血海,療五淋。
一傳治小腸氣痛,傷寒腹痛,氣脹水鼓黃腫,四時宜多灸。
昔柳公度曰:吾養生無他術,但不使元氣佐喜怒,使氣海常溫爾。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氣佐喜怒,若能時灸氣海使溫,亦其次也。予舊多病,常若氣短,醫者教灸氣海,氣遂不促,自是每歲一二次灸之,則以氣怯故也。
陰交(一名少關,一名黃戶),在臍下一寸。一曰當膀胱上際。三焦募也。任沖少陰之會。刺八分,灸五壯。一曰灸百壯。孕婦不可灸。
白話文:
任脈穴
關元穴
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腹部腫塊積聚,用艾灸五十壯。又說:長期痢疾無法治癒,灸三百壯,分十天灸完,同時可治冷痢、腹痛,以及肚臍下疼痛,痛感蔓延到陰部,發作時間不定,同時灸天井穴一百壯。又說:治療霍亂,灸二十一壯(三七壯)。又說:治療氣淋、石淋、疝氣,以及肚臍下三十六種疾病,灸五十到一百壯。又說:子宮閉塞導致不孕,灸關元穴三十壯,會有效果。
《玉龍賦》說:搭配湧泉穴、豐隆穴,可治療勞瘵。又說:搭配帶脈多灸,可治療腎氣衰敗。
《席弘賦》說:治療小便失禁。又說:搭配照海穴、陰交穴、曲泉穴、氣海穴一起瀉,治療七種疝痛效果很好。
《百證賦》說:治療不孕,可選用陰交穴、石關穴。
一個傳說是:治療婦女產後血氣痛,子宮無法孕育胎兒。
石門穴(又名命門、丹田、精露、利機),在肚臍下二寸。是三焦的募穴。針刺六分深,留針七個呼吸時間,灸五壯。另一說灸十四到一百壯。還有一說不宜多灸,會使人虛弱損傷。婦女禁止針刺和艾灸,否則會終身不孕。
主治腹部脹滿堅硬、水腫、胸悶,氣淋、小便黃赤不利,小腹痛,腹瀉不止,身體發冷發熱,咳嗽、嘔吐、吐血,突然發作的疝痛,婦女因生產導致惡露不止,結成血塊,崩漏下血。
《千金方》說:大腸阻塞,氣結在心下導致堅硬脹滿,灸一百壯。又說:治療小腹絞痛、腹瀉不止,灸丹田穴一百壯,灸三次。又說:治療血淋,灸隨年紀的壯數。又說:治療水腫導致腹部脹滿,灸一百壯。
一個傳說是:想要絕育,灸肚臍下二寸三分,陰動脈的地方三壯。
氣海穴(又名脖胦、下肓),在肚臍下一寸半凹陷處。是肓的原穴,是男子精氣的海洋。針刺八分深,灸五壯。《甲乙經》說:針刺一寸三分。另一說灸一百壯。孕婦不可灸。
主治下焦虛寒,向上衝到心腹,或導致嘔吐不止,或陽虛不足,驚恐無法入睡,奔豚、七疝,小腸膀胱腫塊,形狀像覆蓋的杯子,肚臍下發冷,陽氣虛脫瀕臨死亡,陰寒證傷寒,睾丸收縮,四肢冰冷,小便赤澀,消瘦、白濁,婦女赤白帶下、月經不調、產後惡露不止、肚臍周圍疼痛,小兒遺尿。一說:治療突然昏厥、氣逆上衝導致兩脅及心下疼痛、奄奄一息,這種情況叫做奔豚,先用熱水浸泡雙腳一段時間,然後灸一百壯。這個穴位就是氣海穴,凡是臟腑虛弱,一切真氣不足,久病不癒的,都可以用艾灸。
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腹瀉、痢疾、小腹腫塊積聚、腹脹,婦女腫塊積聚、消瘦,灸氣海穴一百壯,灸三次。
《玉龍賦》說:搭配璇璣穴,可治療身體瘦弱、呼吸急促。
《席弘賦》說:治療五淋,必須同時針刺足三里穴。又說:搭配水分穴,可治療水腫。又說:搭配照海穴、陰交穴、曲泉穴、關元穴一起瀉,治療七疝、小腹痛效果很好。
《百證賦》說:針刺三陰穴和氣海穴,專門治療白濁、久遺精。
《靈光賦》說:搭配血海穴,可治療五淋。
一個傳說是:治療小腸氣痛、傷寒腹痛、氣脹、水腫、黃疸,一年四季都適合多灸。
過去柳公度說:我養生沒有其他方法,只是不讓元氣因為喜怒而消耗,讓氣海穴保持溫熱。現在的人既然不能不用元氣來應對喜怒,如果能經常艾灸氣海穴使其溫暖,也算是一種方法。我以前經常生病,常常感覺氣短,醫生教我灸氣海穴,氣息就變得順暢了,從此每年一兩次艾灸,是因為我氣虛的緣故。
陰交穴(又名少關、黃戶),在肚臍下一寸。一說在膀胱上緣。是三焦的募穴。任脈、沖脈、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八分深,灸五壯。另一說灸一百壯。孕婦不可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