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九卷 (13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九卷 (13)

1. 五、經絡

脈者血之府。(脈色二十一。)

心者,五臟之專精也,目者其竅也,華色者其榮也。積水者至陰也,至陰者腎之精也。水之精為志,火之精為神。泣涕者腦也,腦者陰也,髓者骨之充也,故腦滲為涕。志者骨之主也,是以水流而涕從之。(疾病八十。)

陽明者,十二經脈之長也。(疾病四十。)

陽明者,胃脈也。陽明主肉。(疾病十二。)

胃之大絡,名曰虛里,貫膈絡肺,出於左乳下,其動應衣,脈宗氣也。(脈色十一。)

陽明者,五臟六腑之海,主潤宗筋,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。衝脈者,經脈之海也,主滲灌溪谷,與陽明合於宗筋,陰陽總宗筋之會,會於氣街,而陽明為之長,皆屬於帶脈,而絡於督脈。故陽明虛則宗筋縱,帶脈引不,故足痿不用也。(疾病七十一。)胃者,水穀之海,六腑之大源也。

五味入口,藏於胃以養五臟氣,氣口亦太陰也。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,皆出於胃,變見於氣口。(藏象十一。)

脾與胃以膜相連耳,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?岐伯曰:足太陰者三陰也,其脈貫胃屬脾絡嗌,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。陽明者表也,五臟六腑之海也,亦為之行氣於三陽。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,故為胃行其津液。(疾病十三。)

人之所受氣者,谷也。谷之所注者,胃也。胃者,水穀氣血之海也。海之所行雲氣者,天下也。胃之所出氣血者,經隧也。經隧者,五臟六腑之大絡也,迎而奪之而已矣。(針刺六十一。)

五臟者皆稟氣於胃,胃者五臟之本也。臟氣者,不能自致於手太陰,必因於胃氣,乃至於手太陰也。(脈色二十七。)

四肢皆稟氣於胃,而不得至經,必因於脾,乃得稟也。(疾病十三。)

肝開竅於目,心開竅於耳,脾開竅於口,肺開竅於鼻,腎開竅於二陰。(藏象四。)

人臥血歸於肝,肝受血而能視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攝。(經絡二十一。)

氣積於胃,以通營衛,各行其道。宗氣流於海,其下者注於氣街,其上者走於息道。厥在於足,宗氣不下。(針刺三十五。)

營者,水穀之精氣也,和調於五臟,灑陳於六腑,乃能入於脈也,故循脈上下,貫五臟,絡六腑也。衛者,水穀之悍氣也,其氣慓疾滑利,不能入於脈也,故循皮膚之中,分肉之間,熏於肓膜,散於胸腹,逆其氣則病,從其氣則愈。(疾病六十七。)

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,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。(經絡十二。)

五穀入於胃也,其糟粕、津液、宗氣分為三隧,故宗氣積於胸中,出於喉嚨,以貫心脈,而行呼吸焉。營氣者,泌其津液,注之於脈,化以為血,以榮四末,內注五臟六腑,以應刻數焉;衛氣者,出其悍氣之慓疾,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。晝日行於陽,夜行於陰,常從足少陰之分間,行於五臟六腑。(疾病八十三。)

白話文:

五、經絡

脈是血液匯聚之處。

心臟是五臟精華的集中所在,眼睛是其外在開竅,面色光華是其榮耀。積水屬於至陰,至陰是腎臟的精華。水的精華形成意志,火的精華形成精神。眼淚和鼻涕與腦有關,腦屬陰,骨髓充實骨骼,因此腦部滲出形成鼻涕。意志是骨骼的主導,所以水流動時鼻涕隨之流下。

陽明經是十二經脈的領袖。

陽明經屬於胃脈,主導肌肉的活動。

胃有一個大絡脈,稱為虛里,穿過橫膈連接肺,從左乳下方顯現,其跳動能帶動衣服,是脈中宗氣的表徵。

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海洋,負責滋養宗筋(主要肌腱),宗筋主導骨骼的束縛和關節活動。衝脈是經脈的海洋,負責滲透灌溉肌肉縫隙,與陽明經在宗筋交會,陰陽經脈彙聚於此,交會在氣街(腹股溝處),而陽明經是其主導者,所有經脈都隸屬於帶脈,並連通於督脈。因此,陽明經虛弱時宗筋鬆弛,帶脈無法牽引,導致雙足痿軟無力。

胃是水穀的海洋,六腑的源頭。食物入口後,精華儲存在胃中以滋養五臟之氣,氣口(脈搏處)也是太陰經的一部分。因此,五臟六腑的氣味皆源於胃,變化顯現在氣口。

脾與胃僅以薄膜相連,為何能為胃運送津液?岐伯說:足太陰是三陰經的核心,其經脈貫穿胃、連屬脾、絡於咽喉,因此太陰經為胃運送氣血到三陰經。陽明經是表層,是五臟六腑的海洋,也為胃運送氣血到三陽經。臟腑各自通過其經脈接受陽明經的氣血,因此脾為胃運送津液。

人體接受的氣來自穀物,穀物流注於胃。胃是水穀氣血的海洋,海洋蒸騰形成的雲氣遍佈天下,胃輸出的氣血則通過經隧(經絡)。經隧是五臟六腑的大絡脈,若其受阻,氣血便無法通行。

五臟的氣皆源於胃,胃是五臟的根本。臟器的氣無法直接到達手太陰經,必須依賴胃氣才能傳輸至手太陰經。

四肢的氣血皆源於胃,但無法直接到達經脈,必須通過脾才能接受氣血。

肝臟開竅於眼睛,心臟開竅於耳朵,脾臟開竅於口,肺臟開竅於鼻子,腎臟開竅於二陰(生殖器和肛門)。

人躺臥時血液回歸肝臟,肝得血能視物,腳得血能行走,手掌得血能握物,手指得血能抓取。

胃中積聚的氣通過營衛二氣運行於各自通道。宗氣流注於氣海,其下行的注入氣街,上行的行走於呼吸之道。若氣滯留在足部,宗氣無法下行。

營氣是水穀的精華,調和五臟,散佈六腑,進入脈中,因此沿著經脈上下游走,貫穿五臟聯絡六腑。衛氣是水穀的強悍之氣,其性質迅猛敏捷,無法進入脈中,因此行走於皮膚與肌肉之間,滋養肓膜(內膜),散佈在胸腹。若衛氣逆行則病,順行則癒。

浮行於經脈之外的氣是衛氣,運行於經脈內的氣是營氣。

五穀進入胃後,分為糟粕、津液和宗氣三個通道。宗氣積聚於胸中,從喉嚨進出,貫穿心脈主導呼吸。營氣分泌津液注入脈中化為血液,滋養四肢,內注五臟六腑,符合時辰規律。衛氣則以其強悍迅猛的特性先行於四肢、肌肉和皮膚之間,白天行於陽經,夜晚行於陰經,常從足少陰經的分支間通行於五臟六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