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》~ 二十九卷 (5)

回本書目錄

二十九卷 (5)

1. 三、藏象

心藏神,肺藏氣,肝藏血,脾藏肉,腎藏志,而成此形。志意通,內連骨髓,而成身形五臟。(疾病十八。《本神篇》曰:脾藏營,心藏脈,腎藏精。詳藏象十。)

心為噫,肺為咳,肝為語,脾為吞,腎為欠為嚏,胃為氣逆為噦為恐,大腸小腸為泄,下焦溢為水,膀胱不利為癃,不約為遺溺。膽為怒,是為五病。精氣並於心則喜,並於肺則悲,並於肝則憂,並於脾則畏,並於腎則恐,是謂五並。心惡熱,肺惡寒,肝惡風,脾惡濕,腎惡燥,是謂五惡。

心為汗,肺為涕,肝為淚,脾為涎,腎為唾,是謂五液。心藏神,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腎藏志,(《九針論》曰:腎藏精志也。)是謂五臟所藏。心主脈,肺主皮,肝主筋,脾主肉,腎主骨,是謂五主。(疾病二十五。)

人有五臟,化五氣,以生喜怒悲憂恐,(陰陽一。)

青為肝,赤為心,白為肺,黃為脾,黑為腎。肝合筋,心合脈,肺合皮,脾合肉,腎合骨。(脈色三十二。)

肝色青,心色赤,肺色白,脾色黃,腎色黑。(疾病類二十四。)

心者,五臟之專精也,目者其竅也。(疾病八十。)

重陽之人,熇熇高高,言語善疾,舉足善高,心肺之藏氣有餘,陽氣滑盛而揚,故神動而氣先行。多陽者多喜,多陰者多怒。(針刺二十二。)

五臟之應天者肺,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,皮者肺之合也。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。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脈也。(針刺二。)

肺者臟之長也,為心之蓋也。(疾病七十一。)

肺者臟之蓋也,(疾病八十二。)

肺者氣之本。(藏象二。)

肝者中之將也,取決於膽,咽為之使。(疾病六十一。)

人臥血歸於肝,肝受血而能視,足受血而能步,掌受血而能握,指受血而能攝。(經絡二十一。)

脾與胃以膜相連耳,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?(疾病十三。)

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。(疾病三十四。)

五臟者皆稟氣於胃,胃者五臟之本也,臟氣者,不能自致於手太陰,必因於胃氣,乃至於手太陰也。(脈色二十七。)

人受氣於谷,谷入於胃,以傳於肺,五臟六腑,皆以受氣,其清者為營,濁者為衛,營在脈中,衛在脈外。(經絡二十三。)

胃為五臟六腑之海,其清氣上注於肺,肺氣從太陰而行之,其行也以息往來。氣之離臟也,卒然如弓弩之發,如水之下岸。(經絡十三。)

谷始入於胃,其精微者,先出於胃,之兩焦以溉五臟,別出兩行營衛之道。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,積於胸中,命曰氣海,出於肺,循喉咽,故呼則出,吸則入。天地之精氣,其大數常出三入一,故谷不入,半日則氣衰,一日則氣少矣。(氣味二。)

平人之常,氣稟於胃,胃者平人之常氣也,人無胃氣,曰逆,逆者死。(脈色十一。)

白話文:

[三、藏象]

心臟藏有精神,肺臟藏有氣,肝臟藏有血,脾臟藏有肉,腎臟藏有意志,從而形成人體形態。意志與氣血相通,內連骨髓,構成身體與五臟。

心臟主導噫氣,肺臟主導咳嗽,肝臟主導言語,脾臟主導吞嚥,腎臟主導哈欠與噴嚏。胃主導氣逆、呃逆與恐懼,大腸與小腸主導洩瀉,下焦過度則導致水腫,膀胱不通則導致尿閉,不約束則導致遺尿。膽主導憤怒,此為五種病理表現。精氣集中於心臟則喜悅,集中於肺臟則悲傷,集中於肝臟則憂慮,集中於脾臟則畏懼,集中於腎臟則恐懼,此為五種情志變化。心臟厭惡熱,肺臟厭惡寒,肝臟厭惡風,脾臟厭惡濕,腎臟厭惡燥,此為五種厭惡之物。

心臟主導汗液,肺臟主導鼻涕,肝臟主導淚水,脾臟主導唾液,腎臟主導唾沫,此為五種體液。心臟藏神,肺臟藏魄,肝臟藏魂,脾臟藏意,腎臟藏志(《九針論》補充:腎藏精與志),此為五臟所藏之物。心臟主管血脈,肺臟主管皮膚,肝臟主管筋絡,脾臟主管肌肉,腎臟主管骨骼,此為五種主導功能。

人有五臟,轉化五氣,產生喜怒悲憂恐五種情緒。
肝對應青色,心對應紅色,肺對應白色,脾對應黃色,腎對應黑色。肝與筋相合,心與脈相合,肺與皮相合,脾與肉相合,腎與骨相合。
肝色青,心色赤,肺色白,脾色黃,腎色黑。

心臟是五臟的精華所在,其開竅於目。
陽氣旺盛之人,精神煥發,言語敏捷,步履輕快,這是心肺之氣有餘的表現,陽氣流暢旺盛而發揚,因此精神活躍,氣血先行。陽氣多者多喜悅,陰氣多者多憤怒。

肺臟是五臟中與天相應的器官,為五臟六腑之華蓋,皮膚是肺臟的外合。人體中對應土的組織是肌肉,構成生命的基礎是血脈。
肺是五臟之首,為心臟的華蓋。肺是氣的根本。

肝臟是中焦的主將,其功能取決於膽,咽喉是其外使。
人臥時血液歸藏於肝,肝得血則能視物,腳得血則能行走,手掌得血則能握持,手指得血則能抓取。

脾與胃以膜相連,但脾能為胃輸送津液,這是因為脾主導胃中津液的運行。
五臟皆依賴胃的供養,胃是五臟的根本。臟氣不能自行到達手太陰經,必須借助胃氣才能傳輸至手太陰經。

人體氣血來源於食物,食物進入胃後傳輸至肺,五臟六腑皆受其滋養。其中清氣為營氣,濁氣為衛氣,營氣運行於脈中,衛氣運行於脈外。
胃是五臟六腑之海,其清氣上注於肺,肺氣從太陰經運行,其運行依靠呼吸。氣離開臟腑時,迅疾如弓箭發射,又如水流下岸。

食物進入胃後,精微物質先從胃中分出,輸送至上下兩焦以滋養五臟,並分為營衛兩道運行。其中大氣聚集而不散的部分積於胸中,稱為氣海,通過肺臟經咽喉出入,呼氣時出,吸氣時入。天地精氣大致是消耗三分而補充一分,因此人不進食半日則氣衰,一日則氣少。
健康人的氣依賴於胃,胃氣是健康的基礎。人若無胃氣,則為逆症,逆症者危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