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~ 一、五運主病 (3)
一、五運主病 (3)
1. (分述)
(小便渾濁)
小便渾濁:天氣熱則水渾濁,寒則清潔,水體清而火體濁故也。又如清水為湯,則自然濁也。
(腹脹)
腹脹大,鼓之如鼓:氣為陽,陽為熱,氣甚則如是也。
(癰)、(疽)、(瘍)、(疹)、(瘤氣)、(結核)
癰:淺而大也。經曰:熱勝血,則為癰膿也。
疽:深而惡也。
瘍:有頭小瘡也。
疹:浮小癮疹也。
瘤氣、赤瘤、丹熛:熱勝氣也,火之色也。
結核:火氣熱甚則鬱結,堅硬如果中核,不必潰發,但令熱氣散則自消矣。
(吐下霍亂)
吐下霍亂:三焦為水穀傳化之道路,熱氣甚則傳化失常,而吐瀉霍亂,火性燥動故也。或云熱無吐瀉,止是停寒者,誤也。大法吐瀉煩渴為熱,不渴為寒;或熱吐瀉,始得之,亦有不渴者;若不止則亡液,而後必渴。或寒本不渴,若亡津液過多,則亦燥而渴也。但寒者脈當沉細而遲,熱者脈當實大而數。
或損氣亡液過極,則脈亦不能實數,而反弱緩,雖爾,亦為熱矣。
又曰:瀉白為寒,青、黃、紅、赤、黑,皆為熱也。蓋瀉白者,肺之色也。由寒水甚而制火,不能平金,則肺金自甚,故色白也。如濁水凝冰,則自然清瑩而明白。利色青者,肝木之色也,由火甚制金,不能平木,則肝木自甚,故色青也。或言利色青為寒者,誤也。仲景法曰:少陰病下利清水,色純青者,熱在裡也,大承氣湯下之。
及夫小兒熱甚急驚,利色多青,為熱明矣。利色黃者,由火甚則水必衰,而脾土自旺,故色黃也。利色紅為熱者,心火之色也;或赤者,熱深甚也。至若利色黑,亦言為熱者,由火熱過極,則反兼水化制之,故色黑也,如傷寒陽明病,熱極則日晡潮熱,甚則不識人,循衣摸床,獨語如見鬼狀,法當大承氣湯下之。大便不黑者易治,黑者難治,諸痢同法。
然辨痢色以明寒熱者,更當審其飲食藥物之色。如小兒病熱,吐利霍亂,其乳未及消化,而痢尚白者,不可便言為寒,當以脈證別之。大法瀉痢小便清白不澀為寒,赤澀為熱。又完穀不化而色不變,吐利腥穢,澄澈清冷,小便清白不澀,身涼不渴,脈遲細而微者,寒證也;穀雖不化,而色變非白,煩渴小便赤黃,而或澀者,熱證也。凡穀消化者,無問色及他證,便為熱也。
寒瀉而穀消化者,未之有也。由寒則不能消化谷也。或火主疾速而熱甚,則傳化失常,谷不能化而飧泄者,亦有之矣。仲景曰,邪熱不殺穀。然熱得於濕,則飧泄也。
或言下痢白為寒,誤也。若果為寒,則不能消穀,何由反化為膿也?所謂下痢谷反為膿血,如世之穀肉果菜,濕熱甚,則自然腐爛潰發,化為汙水。故食於腹中,感人濕熱邪氣,則自然潰發,化為膿血也,其熱為赤,熱屬心火故也。其濕為黃,濕屬脾土故也。燥郁為白,屬肺金也。
白話文:
(分述)
小便混濁
天氣炎熱時,小便會顯得混濁;天氣寒冷時,小便則較清澈。這是因為水本質清澈,而火性混濁的緣故。就像清水煮沸後,自然會變得混濁一樣。
腹脹
腹部脹大,敲擊時像鼓一樣咚咚作響:氣屬陽,陽代表熱,氣過盛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癰、疽、瘍、疹、瘤氣、結核
- 癰:較淺但範圍大。醫書上說:熱邪勝過血氣,就會形成癰膿。
- 疽:較深且嚴重。
- 瘍:指有小膿頭的瘡。
- 疹:浮在皮膚表面的小疹子。
- 瘤氣、赤瘤、丹熛:熱邪勝過氣,呈現火的顏色。
- 結核:火氣過盛導致鬱結,形成堅硬如果核的腫塊,不一定會潰爛,只要熱氣消散,自然會消退。
吐瀉霍亂
三焦是食物消化傳輸的通道,熱氣過盛會導致傳化失常,引發嘔吐、腹瀉和霍亂,這是因為火性燥動的緣故。有人說熱症不會嘔吐腹瀉,只有寒症才會,這是錯誤的。一般來說,嘔吐腹瀉伴隨煩渴是熱症,不渴則是寒症;有時熱症初期也可能不渴,但若持續嘔瀉,會因體液流失而後口渴。寒症本應不渴,但若津液流失過多,也會因乾燥而口渴。寒症脈象應是沈細遲緩,熱症則應是實大而數。
若氣虛津液耗損過度,脈象可能不顯實數,反而弱緩,但這仍是熱症。
另外,腹瀉物白色為寒症,青、黃、紅、赤、黑色則為熱症。白色是肺的顏色,因寒水過盛抑制火氣,無法平衡肺金,導致肺金過盛而呈現白色,就像濁水結冰後變得清澈透明。青色是肝木的顏色,因火氣過盛抑制肺金,無法平衡肝木,導致肝木過盛而呈現青色。有人誤以為青色是寒症,但張仲景指出:少陰病下利清水且色純青,是熱在體內,應以大承氣湯治療。
小兒高熱驚厥時,腹瀉物多呈青色,明顯是熱症。黃色是因火盛導致水衰,脾土過旺而呈現。紅色是心火的顏色;赤色則表示熱症更嚴重。黑色也是熱症,因火熱極盛,反兼水化而呈現黑色,例如傷寒陽明病熱極時,會出現傍晚潮熱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等症狀,應以大承氣湯治療。大便不黑較易治,黑色則難治,其他痢疾同理。
判斷腹瀉顏色以辨寒熱時,還需考慮飲食或藥物的影響。例如小兒熱症吐瀉,若乳汁未消化而腹瀉物仍白,不可直接斷定為寒症,應結合脈象和其他症狀判斷。一般來說,腹瀉時小便清澈不澀為寒症,小便赤澀為熱症。若食物未消化但顏色不變,嘔吐物腥臭,排泄物清澈冰冷,小便清白不澀,身體涼而不渴,脈象遲細微弱,則是寒症;若食物未消化但顏色改變,煩渴、小便赤黃或澀,則是熱症。只要食物能消化,無論顏色或其他症狀,都屬熱症。
寒症腹瀉而食物能消化的情況從未發生,因為寒症無法消化食物。但有時因火性急速,熱症過盛導致消化異常,食物未消化即排出(飧洩),張仲景說:「邪熱不殺穀。」但熱與濕結合時,也可能導致飧洩。
有人誤以為白色腹瀉是寒症。若真是寒症,食物應無法消化,怎會化為膿血?所謂腹瀉時食物轉為膿血,就像穀物、肉類、蔬果在濕熱環境中自然腐爛化為污水。因此,腹中食物感受濕熱邪氣後,也會潰爛化為膿血。紅色代表熱,因熱屬心火;黃色代表濕,因濕屬脾土;白色則是燥鬱,屬肺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