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~ 一、五運主病 (1)
一、五運主病 (1)
1. 一、五運主病
2. (一)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
3. (總綱)
諸風掉眩,皆屬肝木。
白話文:
所有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、肢體搖動等症狀,都與肝臟(五行屬木)的機能失調有關。
4. (分述)
掉,搖也。眩,昏亂旋運也。風主動故也。所謂風氣甚,而頭目眩運者,由風木旺,必是金衰不能制木,而木復生火,風火皆屬陽,多為兼化,陽主乎動,兩動相搏,則為之旋轉。故火本動也,焰得風則自然旋轉。如春分至小滿,為二之氣,乃君火之位;自大寒至春分七十三日,為初之氣,乃風木之位,故春分之後,風火相搏,則多起飄風,俗謂之旋風是也,四時多有之。由五運六氣千變萬化,沖蕩擊搏,推之無窮,安得失時而便謂之無也。
但有微甚而已。人或乘車躍馬、登舟環舞而眩運者,其動不正,而左右紆曲,故《經》曰:曲直動搖,風之用也。眩運而嘔吐者,風熱甚故也。
白話文:
(分述)
「掉」是指搖晃,「眩」是指頭昏目眩、天旋地轉的感覺。這是因為風的特性是主動。所謂風氣過盛導致頭暈目眩,是由於風木(肝氣)旺盛,必定是金(肺氣)衰弱無法克制木,而木又生火,風和火都屬於陽性,多會相互結合作用。陽性主導運動,兩種動能相互碰撞,就會產生旋轉的現象。就像火本身是動態的,火焰遇到風自然會旋轉。例如從春分到小滿是二之氣,屬於君火(心火)主導的時段;從大寒到春分的七十三天是初之氣,屬於風木(肝氣)主導的時段,因此春分之後,風火相互作用,就容易產生旋風,俗稱的「旋風」就是這種現象,四季都可能發生。由於五運六氣的變化千變萬化,相互衝擊激盪,推演無窮,怎麼能因為某個時節沒看到就說它不存在呢?只是程度有輕有重罷了。
有些人在乘車、騎馬、坐船或旋轉跳舞時會感到頭暈目眩,這是因為動作不穩定,左右彎曲搖晃。所以《內經》說:「彎曲搖晃是風的作用。」眩暈伴隨嘔吐的人,是因為風熱過盛的緣故。
5. (二)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
6. (總綱)
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
白話文:
(總綱)
各種疼痛、發癢、瘡瘍等症狀,都與心火旺盛有關。
7. (分述)
人近火氣者,微熱則癢,熱甚則痛,附近則灼而為瘡,皆火之用也。或癢痛如針輕刺者,猶飛迸火星灼之然也。癢者,美疾也。故火旺於夏,而萬物蕃鮮榮美也。炙之以火,漬之以湯,而癢轉甚者,微熱之所使也;因而癢去者,熱令皮膚縱緩,腠理開通,陽氣得泄,熱散而去故也。
或夏熱皮膚癢,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,寒能收斂,腠理閉密,陽氣鬱結,不能散越,怫熱內作故也。癢得爬而解者,爬為火化,微則亦能令癢;甚則癢去者,爬令皮膚辛辣,而屬金化,辛能散,故金化見則火力分而解矣。或云痛為實,癢為虛者,非謂虛為寒也,正謂熱之微甚也。
或疑瘡瘍皆屬火熱。而反腐爛出膿水者,何也?猶骨肉果菜,至於熱極,則腐爛而潰為汙水也。潰而腐爛者,水之化也。所謂五行之理,過極則勝己者反來制之,故火熱過極,則反兼於水化。又如鹽能固物,令不腐爛者,鹹寒水化,制其火熱,使不過極,故得久固也。萬物皆然。
白話文:
(分述)
人靠近火氣時,微熱會感到癢,熱度加劇則會疼痛,若過於靠近則會被灼傷而形成瘡瘍,這些都是火的作用。有時癢痛如針輕刺,就像火星飛濺灼燒皮膚一般。癢,其實是一種舒適的刺激。因此火氣旺盛的夏季,萬物生長茂盛、鮮豔美麗。用火烤或用熱水浸泡時,若癢感加劇,是因微熱的影響;而癢感消失,則是因為熱使皮膚鬆弛、毛孔舒張,陽氣得以散發,熱氣消散的緣故。
夏季皮膚發癢時,若用冷水沖洗卻無效,是因寒氣會收斂毛孔,使陽氣鬱結無法散發,反而在體內形成悶熱。搔抓能緩解癢感,是因抓撓屬火性作用,輕微時會引發癢感;用力抓撓則能止癢,是因抓撓使皮膚產生辛辣感(金屬性),辛味能發散,因此金屬性顯現時,火氣便被分散而緩解。有人說「痛為實,癢為虛」,並非指虛是寒症,而是形容熱的輕重程度。
有人疑惑瘡瘍皆屬火熱,為何腐爛後會流膿水?這就像骨肉或蔬果,受熱至極點時會腐爛潰敗為汙水。潰爛流膿是水的轉化現象。五行之理中,事物過度極端時,反會被自身所剋制的屬性制約,因此火熱過盛時,反而會顯現水的特性。又如鹽能防腐,是因鹹寒的水性抑制了火熱,使其不過度,故能長久保存。萬物皆遵循此理。
8. (三)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
9. (總綱)
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。
白話文:
(總綱)
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、脹滿症狀,都與脾臟功能失調有關。
10. (分述)
地之體也,土。熱極盛則痞塞腫滿,物濕亦然,故長夏屬土,則庶物隆盛也。
白話文:
大地的本質是土。當熱氣過於旺盛時,就會導致氣機阻塞、腫脹脹滿,潮濕的物體也會出現類似情況。因此,長夏季節屬於土行,此時萬物生長最為繁茂興盛。
11. (四)諸氣膹郁病痿,皆屬肺金
12. (總綱)
諸氣膹郁病痿,皆屬肺金。
白話文:
(總綱)
各種氣機鬱滯、胸悶脹滿、肢體痿弱無力的病症,都與肺金(肺臟)相關。
13. (分述)
膹,謂膹滿也。郁,謂奔迫也。痿,謂手足痿弱,無力以運動也。大抵肺主氣,氣為陽,陽主輕清而升,故肺居上部,病則其氣膹滿奔迫,不能上升,至於手足痿弱,不能收持,由肺金本燥,燥之為病,血液衰少,不能營養百骸故也。《經》曰:「手指得血而能攝,掌得血而能握,足得血而能步。」故秋金旺則霧氣蒙郁,而草木萎落,病之象也。萎,猶痿也。
白話文:
(分述)
「膹」指的是胸腹脹滿。「郁」是指氣機急促奔衝。「痿」是指手腳軟弱無力,無法正常活動。大致上,肺主導氣的運行,氣屬陽,陽性輕清而上升,因此肺位於身體上部。當肺生病時,氣就會脹滿急促,無法上升,導致手腳軟弱無力,無法抓握或行動。這是因為肺屬金,本性乾燥,燥邪致病時,血液會衰少,無法滋養全身肢體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手指得到血液滋養才能抓握,手掌得到血液滋養才能握緊,腳得到血液滋養才能行走。」所以秋天金氣旺盛時,霧氣瀰漫,草木枯萎凋落,這正是疾病的象徵。「萎」的意思與「痿」相同。
14. (五)諸寒收引,皆屬腎水
15. (總綱)
諸寒收引,皆屬腎水。
白話文:
(總綱)
所有因寒氣引起的收縮拘急症狀,都與腎水(腎的寒性功能)有關。
16. (分述)
收斂引急,寒之用也。故冬寒則拘縮矣。
白話文:
(分述)
寒冷的作用是收縮、緊繃。因此,冬天寒冷時,人體會因寒氣而蜷縮、拘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