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~ 一、五運主病 (17)
一、五運主病 (17)
1. (分述)
」人之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神識,能為用者,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,有所閉塞者,不能為用也。若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鼻不聞臭,舌不知味,筋痿骨痹,齒腐,毛髮墮落,皮膚不仁,腸不能滲泄者,悉由熱氣怫鬱,玄府閉密而致,氣液、血脈、榮衛、精神。不能升降出入故也。
各隨鬱結微甚,而察病之輕重也。
故知熱鬱於目,無所見也。故目微昏者,至近則轉難辨物,由目之玄府閉小也,隔縑視物之象也。或視如蠅翼者,玄府有所閉合者也。或目昏而見黑花者,由熱氣甚,而發之於目,亢則害承乃制,而反出其泣,氣液昧之,以其至近,故雖視而亦見如黑花也,及衝風泣而目暗者,由熱甚而水化制之也。故《經》言:「厥則目無所見。
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,陰氣並於下。陽氣並於上,則火燭光也;陰氣並於下則足寒,足寒則脹也。夫一水不勝五火,故目眥盲,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。夫風之中於目也,陽氣內守於睛,是火氣燔目,故見風泣下。」
(暴注)
暴注,卒瀉:君火義同。
(瞤瘈)
瞤瘈:惕跳動也。火主動,故夏熱則脈洪大而長,瞤瘈之象也。況脈者,心火之所養也。
(暴病暴死)
暴病暴死:火性疾速故也。斯由平日衣服飲食,安處動止,精魂神志,性情好惡,,不循其宜而失其常,久則氣變興衰而為病也。或心火暴甚,而腎水衰弱,不能制之,熱氣怫鬱,心神昏冒,則筋骨不用,卒倒而無所知,是為僵仆也。
甚則水化制火,熱盛而生涎,至極則死。微則發過如故,至微者,但眩瞑而已,俗云暗風,由火甚制金不能平木,故風木自甚也。
或風熱甚而筋惕瘛瘲,僵仆,口出涎沫,俗云風癇病也。欲知病有兼風者,陰陽變化之道也。故陰陽相搏,剛柔相摩,五行相錯,六氣相蕩,變而為病,則無窮矣。大法我子能制鬼賊,則己當自實。而與子同為病者,不必皆然,由乎六氣陰陽同異不等故也。
故經曰風熱火同陽也,寒燥濕同陰也。又燥濕小異也,然燥金雖屬秋陰而異於寒濕,故反同其風熱也;故火熱勝,金衰而風生,則風能勝濕,熱能耗液而反燥。陽實陰虛,則風熱勝於水濕為燥也。
凡人風病,多因熱甚,而風燥者,為其兼化,以熱為其主也。俗云風者,言末而忘其本也。所以中風癱瘓者,非謂肝木之風實甚,而卒中之也。亦非外中於風爾,由於將息失宜而心火暴甚;腎水虛衰不能制之,則陰虛陽實,而熱氣怫鬱,心神昏冒,筋骨不用,而卒倒無所知也。多因喜、怒、思、悲、恐之五志,有所過極,而卒中者,由五志過極,皆為熱甚故也!
若微則但僵仆,氣血流通,筋脈不攣,緩者發過如故。或熱氣太盛,鬱結壅滯,氣血不能宣通,陰氣暴絕,則陽氣後竭而死。俗謂中,不過爾。
白話文:
(分述)
人體的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頭、身體、意識及精神能夠正常運作,都是因為氣機的升降出入通暢無阻。若這些通道閉塞,功能就會喪失。例如眼睛看不見、耳朵聽不到、鼻子聞不到氣味、舌頭嘗不出味道、筋骨萎弱麻木、牙齒腐壞、毛髮脫落、皮膚失去知覺、腸道無法排泄等,都是因為熱氣鬱結,導致玄府(細微孔竅)閉塞,使得氣液、血脈、營衛、精神無法正常升降出入所致。
根據鬱結的輕重程度,可以判斷疾病的嚴重性。
例如,熱氣鬱結在眼睛,會導致視力模糊,甚至完全看不見。輕微者,近距離也難以辨識物體,這是因為眼睛的玄府狹窄,如同隔著薄紗看東西。有些人會看到像蒼蠅翅膀般的黑影,這是玄府部分閉合的表現。若眼前出現黑花,則是熱氣過盛,使眼睛的氣液混濁,即使近看也會出現黑花。迎風流淚而視力模糊,則是熱氣過盛,水液代謝失常所致。《內經》提到:「厥逆則目不能視。」
當人體厥逆時,陽氣上衝,陰氣下聚。陽氣上衝則如燭火般熾熱;陰氣下聚則腳部寒冷,進而導致脹滿。單一的水氣無法克制五臟的火氣,因此眼睛失明,迎風流淚不止。風邪侵襲眼睛時,陽氣內守於眼珠,火氣燔灼眼睛,因此遇風便流淚。
(暴注)
暴注(突然腹瀉):與君火(心火)過盛有關。
(瞤瘈)
瞤瘈(肌肉跳動或抽搐):火性主動,因此夏季炎熱時,脈象洪大而長,可能出現肌肉跳動的現象。脈象受心火影響,故與火氣相關。
(暴病暴死)
暴病或猝死:因火性急速所致。這是由於平日飲食起居、情緒思慮等違背正常規律,長期導致氣機失調而發病。若心火突然旺盛,腎水虛弱無法制約,熱氣鬱結,心神昏亂,筋骨失控,便會突然昏倒不省人事,稱為「僵僕」。
嚴重時,水液代謝失常,熱盛生痰,可能致死;輕微者則發作後恢復如常;最輕者僅頭暈目眩,俗稱「暗風」,是因火盛克制肺金,無法平衡肝木,導致肝風內動。
若風熱過盛,可能出現筋脈抽搐、昏倒、口吐白沫,俗稱「風癇病」。疾病是否兼夾風邪,取決於陰陽變化。陰陽相衝、剛柔相磨、五行相錯、六氣相激,病變無窮。一般來說,若自身氣血充足,則能克制病邪,但並非所有情況皆如此,因六氣陰陽的差異而不同。
《內經》提到:風、熱、火同屬陽;寒、燥、濕同屬陰。但燥金雖屬秋陰,卻與寒濕不同,反而與風熱相近。因此,火熱過盛會導致肺金衰弱而生風,風能勝濕,熱能耗傷津液而致燥。陽實陰虛時,風熱勝過水濕,便會形成燥症。
大多數風病是因熱盛所致,風燥是兼夾的表現,熱才是根本。俗稱的「中風癱瘓」,並非肝風過盛突然發作,也不是外感風邪,而是因調養不當,心火暴盛,腎水虛衰無法制約,導致陰虛陽實、熱氣鬱結、心神昏亂、筋骨失控而突然昏倒。多因喜、怒、思、悲、恐等情緒過度,引發熱極而發病。
輕微者僅昏倒,氣血流通後可恢復;若熱氣過盛,鬱結壅滯,氣血不通,陰氣驟絕,陽氣耗竭便會死亡。俗稱的「中風」,不過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