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~ 一、五運主病 (15)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五運主病 (15)

1. (分述)

」《玄珠》言刺太陵穴曰:「此瀉相火小心之原也。」然則右腎命門為小心,乃手厥陰相火包絡之臟也。《仙經》曰:「先生右腎則為男,先生左腎則為女。」謂男為陽火,女為陰水故也。或言女子左腎為命門者,誤也。《難經》止言「右腎為命門,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」,豈相反也。

然右腎命門小心,為手厥陰包絡之臟,故與手少陽三焦合為表裡,神脈同出,見手右尺也。二經俱是相火,相行君命,故曰命門爾。故《仙經》曰:「心為君火,腎為相火。」是言右腎屬火,而不屬水也。是以右腎火氣虛,則為病寒也。君相雖為二火,論其五行之氣,則一於為熱也。

夫五行之理,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。孤陰不長,獨陽不成。但有一物,全備五行,遞相濟養,是謂和平。交互克伐,是謂興衰。變亂失常,災害由生,是以水少火多,為陽實陰虛而病熱也。水多火少,為陰實陽虛而病寒也。故俗以熱藥欲養腎水,勝退心火者,豈不誤歟!

至如或因恣欲而即病,或因久而成病者,俗以為元氣虛損而病寒者,皆誤也。然諸所動亂勞傷,乃為陽火之化。神狂氣亂,而為病熱者多矣。故《經》言:消癉熱中,及夫熱病,陰陽變易,房勞之病證也。所以熱病未復,及大醉以不禁入房,而為禍甚速者陽熱易為暴甚故也。

夫太乙天真元氣,非陰非陽,非寒非熱也。是以精中生氣,氣中生神,神能御其形也。由是精為神氣之本!形體之充固,則眾邪難傷,衰則諸疾易染,何止言元氣虛而為寒爾!

故老人之氣衰,多病頭目昏眩,耳鳴或聾,上氣喘咳,涎唾稠黏,口苦舌乾,咽嗌不利,肢體焦痿,筋脈拘倦,中外燥澀,便溺閟結,此皆陰虛陽實之熱證也。俗悉言老弱為虛冷而無熱也,縱見熱症,雖云少水不勝多火,而反言腎水虛則為寒,此乃舉世受誤之由也。但須臨時識其陰陽虛實,則無橫夭之冤,慎不可妄以熱藥養其真氣,則真氣何由生也。

故《西山記》曰:餌之金石,當有速亡之患;《內經》言:石藥發癲狂,熱甚之所生也。或欲以溫藥平補者,《經》言:積溫成熱,則變生熱疾。故藥物不可妄服也。

夫養真氣之法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無令損害,陰陽和平,自有益矣。《仙經》雖有服餌之說,非其人不可也。況乎劑於氣味平和無毒之物,但以調其氣爾!真修道者,以內事為功,外事為行,非服餌而望成於道也。故《仙經》又曰:「服餌不備五味四氣,而偏食之,久則腑臟偏傾而生其病矣。」然則豈可誤服熱藥,而求其益?

所謂聾者,由水衰火實,熱鬱於上,而使聽戶玄府壅塞,神氣不得通泄也,其所驗者,《仙經》言雙手閉耳如鼓音,是謂「鳴天鼓」也。由脈氣流行,而閉之於耳,氣不得泄,沖鼓耳中,故聞之也。或有壅滯,則天鼓微聞。天鼓無聞,則聽戶玄府閉絕,而耳聾無所聞也。故一法含浸針砂酒,以磁石附耳,欲導其氣令通泄也。

白話文:

(分述)

《玄珠經》說刺太陵穴可以瀉去相火,這是小心臟的根本。右腎的命門為小心臟,是手厥陰經相火循行的臟腑。《仙經》說,先生右腎是男性,先生左腎是女性,意思是男性屬陽火,女性屬陰水。有人說女子左腎是命門,那是錯誤的。《難經》只說「右腎為命門,男子以藏精,女子以系胞」,並沒有矛盾。

右腎命門為小心臟,是手厥陰包絡之臟,因此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,經脈相通,在右手尺脈處可以觀察到。這兩條經脈都屬相火,共同協調人體機能,所以稱為命門。因此《仙經》說:「心為君火,腎為相火。」這說明右腎屬火,而不屬水。所以右腎火氣虛弱,就會出現寒症。君火和相火雖然都是火,但從五行之氣來說,都屬熱。

五行的道理是陰中有陽,陽中有陰,孤陰不長,獨陽不成。只有五行之氣齊全,互相滋養,才能保持平衡。五行互相克制,就會導致興衰。五行失衡,就會產生疾病。所以水少火多,就會陽盛陰虛而發熱;水多火少,就會陰盛陽虛而發寒。所以民間用溫熱的藥物來滋養腎水,抑制心火,這是錯誤的!

有些人因為縱慾而生病,有些人因為長期勞累而生病,民間認為是元氣虛損而導致寒症,這也是錯誤的。各種勞累傷損,都是陽火耗損造成的。神志狂亂,多半是因為陽熱過盛而生病。所以經書上說:消渴、熱病,以及因為房事過度造成的疾病,都是陰陽失衡的表現。所以熱病尚未痊癒,就大醉或房事,會很快加重病情,因為陽熱容易加劇。

太乙天真元氣,非陰非陽,非寒非熱。精氣神互相滋生,神能統御形體。所以精氣是神氣的根本。形體強健,邪氣就難以入侵;形體衰弱,就容易生病,哪裡只是說元氣虛弱就發寒呢!

所以老年人氣血衰弱,常會出現頭暈眼花,耳鳴耳聾,呼吸困難,咳嗽,唾液黏稠,口苦舌乾,咽喉不利,肢體瘦弱,筋脈拘攣,身體乾燥,大小便不通暢,這些都是陰虛陽實的熱症。民間都認為老年人虛寒無熱,即使出現熱症,也說是腎水不足,火盛,反而認為腎水虛弱就發寒,這是世人普遍的誤解。只要能根據情況辨別陰陽虛實,就不會枉死;千萬不要濫用溫熱藥物滋養元氣,這樣元氣反而難以產生。

《西山經》說:服用金石藥物,會有迅速死亡的危險;《內經》說:石藥會導致癲狂,是熱邪過盛造成的。如果想用溫熱藥物來調補,經書上說:積溫成熱,就會導致熱病。所以藥物不可亂服。

保養元氣的方法,飲食有節制,起居有規律,不要過度勞累,避免損傷身體,陰陽平衡,自然就會受益。《仙經》雖然有服藥的記載,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。況且應該服用平和無毒的藥物,只用來調節氣血而已。真正的修道者,以內修為本,外行為輔,不能單靠服藥就能修成正果。《仙經》還說:「服藥如果不齊全五味四氣,偏食某種藥物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臟腑傾斜而生病。」所以怎麼能亂服溫熱藥物而期望有好處呢?

所謂耳聾,是因為腎水衰竭,相火旺盛,熱邪上壅,導致聽覺通道堵塞,神氣不能通暢所致。驗證的方法,《仙經》說雙手掩耳,搓揉耳後,會聽到類似鼓聲的響動,叫做「鳴天鼓」。這是因為經脈之氣流動,堵塞於耳中,氣無法排出,衝擊耳中,所以能聽到聲音。如果堵塞嚴重,天鼓之聲微弱;如果天鼓之聲完全消失,說明聽覺通道完全堵塞,就會耳聾。所以一種方法是用針酒浸泡磁石,敷貼於耳後,目的是疏通經絡,使氣血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