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玄機原病式》~ 一、五運主病 (6)

回本書目錄

一、五運主病 (6)

1. (分述)

夫中酒熱毒,反熱飲以復投者,令鬱結得開,而氣液皆復得宣通也。凡酒病者,必須續續飲之,不然則病重,不能飲,鬱結不得開故也。凡鬱結甚者,轉惡寒而喜暖,所謂亢則害,承乃制,而陽極反似陰者也!俗未明之,因而妄謂寒病,誤以熱藥攻之,或微者鬱結開通而不再結,氣和而愈也;甚者稍得開通,而藥力盡則鬱結轉甚也。其減則微,其加即甚。

俗無所悟,但云藥至即稍減,藥去即病加,惟恨藥小,未能痊除,因而志心服之,以至怫熱太甚,則中滿腹脹而䐜腫也。若小便澀而濕熱內甚者,故發黃也,猶物濕熱者,蒸之而發黃也。世俗多用巴豆大毒熱藥,以治酒隔者,以其辛熱能開發腸胃之鬱結也。微者結散而愈,甚者鬱結不開,怫熱轉甚而病加也。

恨其滿悶故多服以利之,或得鬱結開通而愈者,以其大毒性熱。然雖鬱結得開,奈亡血液,損其陰氣,故或續後怫熱再結,而病轉者甚也。因思得利時愈,而複利之,如前之說,以利三五次間,則陰氣衰殘,陽熱太甚,而大小便赤澀發黃,腹脹腫滿也。或濕熱內甚,而時復濡泄也。

或但傷飲食,而怫熱鬱結,亦如酒病,轉成水腫者不為少矣。終不知怫熱內作則脈必沉數而實,法當辛苦寒藥治之,結散熱退,氣和而已。或熱甚鬱結不能開通者,法當辛苦寒藥下之,熱退結散而無鬱結也。所謂結者,怫鬱而氣液不能宣通也,非謂大便之結硬耳。或云水腫者,由脾土衰虛,而不能制其腎水,則水氣妄行,而脾主四肢,故水氣遊走四肢,身面俱腫者,似是而實非也。夫治水腫腹脹,以辛苦寒藥為君,而大利其大小便也。

《經》曰:「中滿者治之於內;」然則豈為脾土之虛也?此說正與《素問》相反。《經》曰:「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。」又云:「太陰所主胕腫。」又云:「濕勝則濡泄,甚則水閉胕腫,皆所謂太陰脾土濕氣之實甚也。」又《經》曰:「諸腹脹大,皆屬於熱。又云:諸胕腫疼酸驚駭,皆屬於火。

」又曰:「熱勝則胕腫。」皆所謂心火實熱,而安得言脾虛不能制腎水之實甚乎?故諸水腫者,濕熱之相兼也。如六月濕熱太甚,而庶物隆盛,水腫之象,明可見矣。故古人制以辛苦寒藥治之,蓋以辛散結,而苦燥濕,以寒除熱,而隨其利,濕去結散,熱退氣和而已。

所以妄謂脾虛不能制其腎水者,但謂數下致之,又多水液故也。

豈知巴豆熱毒,耗損腎水陽氣,則心火及脾土自甚,濕熱相搏,則怫熱痞隔,小便不利而水腫也。更宜下之者,以其辛苦寒藥,能除濕熱怫鬱痞隔故也。亦由傷寒下之太早。而熱入以成結胸者,更宜陷胸湯、丸寒藥下之。又如傷寒誤用巴豆熱毒下之,而熱勢轉甚,更宜調胃承氣湯寒藥下之者也。

白話文:

(分述)

飲酒過量導致體內熱毒積聚,此時若再飲用熱性飲品,反而能幫助鬱結之氣散開,使氣血津液恢復流通。對於酒病(因飲酒引發的疾病),患者必須持續少量飲酒,否則病情會加重,甚至無法再飲酒,這是因為鬱結無法散開的緣故。

若鬱結嚴重,患者會出現惡寒、喜暖的症狀,此即「亢則害,承乃制」的道理,陽氣過盛反而表現出類似陰寒的假象!一般人不懂此理,誤以為是寒症,錯誤使用熱性藥物治療。輕微者可能因鬱結暫時散開而痊癒;但嚴重者,藥效一過,鬱結反而更甚。病情減輕時看似好轉,但一旦加重,症狀便會惡化。

許多人不明白其中緣由,只覺得服藥後症狀稍緩,停藥後病情又加重,因而誤以為藥量不足,持續服用熱性藥物,最終導致體內熱鬱過盛,出現腹脹、水腫等症狀。若小便不暢、濕熱內蘊,則可能引發黃疸,就像濕熱環境下物品容易發霉變黃一樣。

民間常用巴豆等大熱有毒之藥治療酒隔(酒後消化不良),因其辛熱能暫時疏通腸胃鬱結。輕症者可能因此痊癒,但重症者鬱結未散,熱毒反而更甚,病情加劇。患者因腹脹不適而過量服用瀉藥,雖可能暫時緩解,卻因巴豆毒性耗損陰血,導致後續熱毒再度積聚,病情反覆。若一再瀉下,陰氣耗盡,陽熱過盛,便會出現大小便赤澀、黃疸、腹脹水腫等症狀,甚至因濕熱內盛而腹瀉。

有些人因飲食不節,熱鬱積聚,症狀類似酒病,最終發展為水腫的情況也不少。但多數人不明白,熱鬱內生時脈象應為沈數而實,正確治法應以辛苦寒藥疏通鬱結、清熱退火,使氣血調和。若熱鬱嚴重無法疏通,則需用辛苦寒藥瀉下,使熱退結散。

所謂「鬱結」,是指氣血津液運行不暢,並非單指大便乾硬。有人認為水腫是因脾虛無法制約腎水,導致水氣泛溢四肢、面身浮腫,此說看似合理,實則錯誤。治療水腫腹脹,應以辛苦寒藥為主,通利大小便。《內經》提到「中滿者治之於內」,說明水腫並非單純脾虛所致,反而與《素問》中「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」「濕勝則濡洩,甚則水閉胕腫」等論述矛盾。

《內經》亦指出:「諸腹脹大,皆屬於熱」「諸胕腫疼酸驚駭,皆屬於火」「熱勝則胕腫」,說明水腫多與心火實熱相關,而非脾虛無法制腎水。因此,水腫實為濕熱交雜所致,如同六月濕熱旺盛時萬物繁茂,水腫之象亦由此而生。古人以辛苦寒藥治療,正是利用辛味散結、苦味燥濕、寒性清熱的原理,使濕去結散、熱退氣和。

誤認脾虛無法制腎水者,多是因過度瀉下或水液停聚所致。殊不知巴豆等熱毒藥物會耗損腎水陽氣,導致心火與脾土過盛,濕熱相搏,熱鬱痞塞,小便不利而水腫。此時更應以辛苦寒藥瀉下,清除濕熱鬱結。這就像傷寒過早瀉下導致結胸,需用陷胸湯等寒藥治療;或誤用巴豆後熱勢加劇,應以調胃承氣湯等寒藥瀉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