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一 (43)
卷一 (43)
1. 臟象下第三
與,去聲。別,入聲。)先立五形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別其五色,異其五形之人,而二十五人具矣。木形之人,比於上角,似於蒼帝,(比,屬也。角為木音,蒼為木色。木形之人,言稟木氣之全者也。音比上角,而象類東方之蒼帝。)其為人蒼色小頭,(象木之巔也。
)長面,(木形長也。)大肩背,(木身大也。)直身,(木體直也。)小手足,(木枝細也,比以體象而言。)好有才,(隨斫成材,木之用也。)勞心,(發生無窮,木之化也。)少力,(木性柔也。)多憂,勞於事,(木不能靜也。)能春夏不能秋冬,(木得陽而生長,得陰而凋落,此以性而言也。
)感而病生,足厥陰佗佗然。(足厥陰,肝木之經也。肝主筋,為罷極之木,故曰「佗佗然」。佗佗,筋柔遲重之貌。足厥陰為木之臟,足少陽為木之腑,此言臟而下言腑者,蓋以厥陰、少陽為表裡,而腑為腑之主耳,故首云上角厥陰者,總言木形之全也;後云大角、左角、釱角、判角少陽者,分言木形之詳也。茲於上角而分左右,左右而又分上下,正以明陰陽之中復有陰陽也。
佗,音駝。)大角之人,比於左足少陽,少陽之上遺遺然。(稟五形之偏者各四,曰左之上下,右之上下,而此言木形之左上者,是謂大角之人也。其形之見於外者,屬於左足少陽之經,如下文所謂足少陽之上,氣血盛則通髯美長,以及血氣多少等辨,正合此大角之人也。遺遺,柔退貌。
凡五人者,其態不同,是統言大體而分其陰陽五態也。此以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形之人,而復各分其左右上下,是於各形之中而又悉其太、少之義耳。總皆發明稟賦之異,而示人以變化之不同也。大、太同。)左角之人,比於右足少陽,少陽之上隨隨然。(左角,一曰少角。
隨隨,從順貌。下文云「足少陽之下,血氣盛則脛毛美長」者,正合此少角之人,而此言其右之下也。)釱角之人,比於右足少陽,少陽之上推推然。(一曰右角,角形而並於右足少陽之上者,是謂右角之人。此即言其右之上也。推推,前進貌。釱,音代,又音第。)判角之人,比於左足少陽,少陽之下栝栝然。
(判,半也。應在大角之下者,是謂判角之人,而屬於左足少陽之下,即言其左之下也。栝栝,方正貌。凡此遺遺、隨隨、推推、栝栝者,皆所以表木形之象。)火形之人,比於上徵,似於赤帝,(徵為火音。火形之人,總言火氣之全者也。音屬上徵,而象類南方之赤帝。)其為人赤色,(火之色也。
)廣䏖,(䏖,音引,當脊肉也。)銳面小頭,(火上尖也。)好肩背髀腹,(火勢炎上而盛於中也。)小手足,(火勢之旁者小也。)行安地,(火體下重也。)疾心,(火性速也。)行搖,(火象動也。)肩背肉滿,(即廣䏖、好肩背之意。)有氣,(人屬陽而多氣也。
白話文:
臟象下第三
先確立五行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再區分五種顏色,根據不同五行特徵的人,就能歸納出二十五種人。
木形之人,如同上角(指方位和木的聲音),類似於蒼帝(蒼色是木的顏色,此處以形象比喻)。這樣的人膚色青黑,頭小,臉長,肩膀和背部寬大,身材筆直,手腳細小(像樹枝),有才華(如同木材可被雕琢),思慮多(木的生長變化無窮),體力較弱,憂慮較多,容易勞累(木的特性是不停生長),擅長春夏季節,不適應秋冬季節(木的生長依靠陽氣,凋零依靠陰氣)。若生病,則足厥陰經會有沉重痠痛感(足厥陰經是肝經,肝主筋,木氣衰弱則筋脈沉重)。 這裡先提到上角厥陰,是總括木形人的特徵;後面提到大角、左角、釱角、判角少陽,則是更詳細的分類。上角分左右,左右又分上下,說明陰陽之中還有陰陽變化。
大角之人,如同左足少陽經,少陽經部位呈現柔軟下垂的狀態。
左角之人,如同右足少陽經,少陽經部位呈現順從柔軟的狀態。
釱角之人,如同右足少陽經,少陽經部位呈現向前延伸的狀態。
判角之人,如同左足少陽經,少陽經部位呈現方正穩定的狀態。
以上「柔軟下垂」、「順從柔軟」、「向前延伸」、「方正穩定」的狀態,都是用來表現木形人的特徵。
火形之人,如同上徵(指方位和火的聲音),類似於赤帝(赤色是火的顏色)。這樣的人膚色紅潤,脊背肌肉豐滿,臉尖頭小,肩膀、背部、臀部和腹部豐滿,手腳細小,行走穩健,性格急躁,行動敏捷,肩背肌肉飽滿,精力充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