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雪

《醫經原旨》~ 卷三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4)

1. 經絡下第五

(攣,急也。弛,縱緩也。消,枯竭也。爍,消爍也。寒多則血脈凝澀,故為筋攣骨痛;熱多則真陰散亡,故為筋弛骨消等症。䐃破者,反側多而熱漬肌肉也。毛直而敗者,液不足而皮毛枯槁也。)皮者,脈之部。(察之於皮,其脈可知,故曰「脈之部」。)邪客於皮則腠理開,開則邪入客於絡脈,絡脈滿則注於經脈,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也。

故皮者有分部,不與而生大病也。(言若不預為之治,則邪將日深而變生大病也。

人有髓海,有血海,有氣海,有水穀之海。胃者水穀之海,其輸上在氣街,下至三里。(人受氣於水谷,水穀入口藏於胃,以養五臟氣,故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,而胃為水穀之海也。其胃氣運行之輸,上者在氣街,即氣衝穴;下者至三里,在膝下三寸。)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,其輸上在於大杼,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。

(此即血海也。衝脈起於胞中,其前行者,並足少陰之經挾臍上行,至胸中而散;其後行者,上循背裡,為經絡之海。其上行者出於頏顙,下行者出於足,故其輸上在於足太陽之大杼,下在於足陽明之巨虛上下廉。衝脈起於胞中,陽明會於前陰,故男女精血,皆由前陰而降者,以二經血氣總聚於此,故均稱為五臟六腑、十二經之海,誠有非他經之可比也。)膻中者為氣之海,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,前在於人迎。

(膻中,胸中也,肺之所居。諸氣者皆屬於肺,是為真氣,亦曰宗氣。宗氣積於胸中,出於喉嚨,以貫心脈而行呼吸,故膻中為之氣海。柱骨,項後天柱骨也。頏顙者,分氣之所泄也。故氣海運行之輸,一在頏顙之後,即柱骨之上下,謂督脈之喑門,大椎也;一在頏顙之前,謂足陽明之人迎也。)腦為髓之海,其輸上在於其蓋,下在風府。

(凡骨之有髓,惟腦為最巨,故諸髓皆屬於腦,而腦為髓之海。蓋,腦蓋骨也。即督脈之囟會,風府,亦督脈穴。此皆髓海之上下前後輸也。)氣海有餘者,氣滿,胸中悗息,面赤;氣海不足,則少氣不足以言。(氣有餘者,邪氣實也;氣不足者,正氣虛也。下仿此。氣海在胸中而屬陽,故氣實則胸中悗悶喘息,面熱而赤,聲由氣發;氣不足則語言輕怯,不能出聲。如言而微,終日乃復言者,此奪氣也。

悗,母本切,又音瞞。)血海有餘,則常想其身大,怫然不知其所病;血海不足,亦常想其身小,狹然不知其所病。(形以血充,故血有餘則常想其身大。怫,怫鬱也,重滯不舒之貌。血不足則常想其身小。狹,隘狹也,索然不廣之貌。此皆血海不調之為病。病在血者,徐而不顯,故茫然不覺其所病。

怫,音拂。)水穀之海有餘,則腹滿;水穀之海不足,則飢不受穀食。(有餘者,水穀留滯於中,故腹為脹滿;不足者,脾虛則不能運,胃虛則不能納,故雖飢不受穀食。)髓海有餘,則輕勁多力,自過其度;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,脛酸眩冒,目無所見,懈怠安臥。(髓海充足,即有餘也,故身輕而勁,便利多力,自有過人之度而無病也。

白話文:

經絡下第五

筋攣是指肌肉緊縮;筋弛是指肌肉鬆緩;筋消是指肌肉萎縮;筋爍是指肌肉消瘦枯竭。寒邪過盛會導致血脈凝滯,從而引起筋攣骨痛;熱邪過盛則會耗損陰液,導致筋弛骨消等症狀。肌肉潰爛是由於經常翻身,熱邪浸漬肌肉所致。毛髮豎立且失去光澤,是體液不足,皮膚毛髮枯萎的表現。皮膚是經脈的部位,觀察皮膚就能了解經脈的狀況。邪氣侵犯皮膚,則皮膚的組織結構疏鬆,邪氣就能侵入絡脈;絡脈充盈,則邪氣會侵入經脈;經脈充盈,則邪氣會侵入臟腑。所以,皮膚部位的病變不容忽視,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大病。

人體有髓海、血海、氣海和水穀之海。胃是水穀之海,其氣機運行,向上到達氣衝穴,向下到達足三里穴。人體從水穀中獲取精氣,水穀進入胃中貯存,以滋養五臟之氣,所以五臟六腑的氣味都來源於胃,故胃為水穀之海。胃氣運行的通路,向上到達氣衝穴,向下到達足三里穴。衝脈是十二經脈之海,其氣機運行,向上到達大杼穴,向下到達巨虛穴的上下廉穴。這是血海。衝脈起於胞宮,向前運行,與足少陰經相伴,經過臍部向上行,到達胸中而散開;向後運行,則沿著背部脊柱內側向上行,為經絡之海。向上行走的衝脈氣血從額頭出來,向下行走的衝脈氣血從足部出來,所以其運行通路,向上到達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杼穴,向下到達足陽明胃經的巨虛穴上下廉穴。衝脈起於胞宮,與足陽明胃經會合於下腹部,所以男女的精血都由下腹部下降,因為這兩條經脈的氣血在此聚集,所以都稱為五臟六腑、十二經脈之海,確實是其他經脈無法相比的。膻中是氣之海,其氣機運行,向上到達天柱骨的上下,向前到達人迎穴。

膻中,位於胸中,是肺臟所在的位置。全身之氣都歸屬於肺,稱為宗氣。宗氣積聚於胸中,從喉嚨出來,貫通心脈,以維持呼吸,所以膻中為氣之海。天柱骨,指項後的天柱骨。額頭是氣機宣洩的部位。所以氣海運行的通路,一個在額頭後面,即天柱骨的上下,為督脈的啞門穴和大椎穴;一個在額頭前面,為足陽明胃經的人迎穴。腦是髓之海,其氣機運行,向上到達頭頂,向下到達風府穴。

凡是骨骼中都含有骨髓,而腦髓最多,所以全身的骨髓都歸屬於腦,腦為髓之海。頭頂,指顱蓋骨。即督脈的囟會穴,風府穴也是督脈的穴位。這些都是髓海氣機運行上下前後的通路。氣海充盈,則氣機充盛,胸部氣機鬱滯而呼吸困難,面紅;氣海不足,則氣少,說話無力。氣海充盈,是邪氣盛實;氣海不足,是正氣虛弱。以下諸症皆依此類推。氣海位於胸中,屬陽,所以氣盛則胸部鬱悶喘息,面紅,聲音因氣而發;氣不足則說話聲音輕弱,不能發聲。如果說話微弱,一天只能說幾句話,這是氣虛的表現。

血海充盈,則總覺得身體腫大,渾身不適,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;血海不足,則總覺得身體瘦小,覺得身體拘束,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。形體依靠血液充盈,所以血盛則總覺得身體腫大。血不足則總覺得身體瘦小。這些都是血海失調所引起的疾病。血的病變,發展緩慢,不顯著,所以患者往往茫然不知自己得了什麼病。

水穀之海充盈,則腹部脹滿;水穀之海不足,則飢餓卻無法進食。水穀之海充盈,是指水穀停滯於胃腸,所以腹部脹滿;水穀之海不足,是指脾虛不能運化水穀,胃虛不能容納飲食,所以即使飢餓也無法進食。髓海充盈,則身體輕盈有力,動作敏捷,超過常人;髓海不足,則頭暈耳鳴,小腿酸痛,頭昏眼花,視力模糊,疲倦嗜睡。髓海充足,就是髓海充盈,所以身體輕盈有力,動作靈活,超過常人,沒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