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美

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一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7)

1. 五臟五主論

心之合脈也。其榮色也。其主腎也。 肺之合脈也。其榮毛也。其主心也。 肝之合脈也。其榮爪也。其主肺也。 脾之合肉也。其榮肌也。其主肝也。 腎之合骨也。其榮發也。其主脾也。

五臟藏神主用。而職有貴賤。事有相使。內經明之矣。而於五行之相剋。臟之受制。經反以為主而用之。則何也。蓋五行之妙。每以相製為生。故內經於此特明五臟之養。受生之本。其道固有以逆而不以順者。乃非以為克而以為生也。夫心藏血脈。自當以合脈為主。而偏主於所畏之水。

此養心之法也。何則。心以神用。則必取金多而用物宏。苟非太衝之精騰上而調護之。則神空而無所麗。是神之所麗。唯有陰精承之。以為之濟也。所以然者。心本純陽。而其象反為奼女。內自含陰。故其象又為月窟。參同為奼女之性冤而最神。得火則飛。不見埃塵。必使清靜有匹以鎮之。

俾嬰兒諧於奼女。而後月窟天根通其往來也。天使奼女之有匹者。非其主之者耶。老氏云。上善若水。水善下而不爭。此持心之道也。天根月窟之往來。奼女嬰兒之諧偶。此養心之妙也。此可知腎之為心主矣。肺主氣。而其象應秋。揫斂清肅。肺之性與用也。若寒涼過甚。則太和失而元氣遂傷。

此必有所相濟以生其和。而後元氣得行。能生其和者。非心德之暖乎。唯有火德之暖。以益金體之清。是以金為麗澤。而沛雨露於天河之上。凡金之不燥不溢。得以治節體元加於眾物之表。而不若氣上逆者。此物此志也。肝厥陰。而職風木。其氣兆甲於艮。而凋落於兌。則燥金固所畏也。

然肝之少陽。其少也苦稚。其盛也苦怒。其橫溢也苦逆。調之者唯在其金。而輕重治之。使稚者漸堅。怒者遽平。逆者斂緝。而後乃成其為少陽之盛德。故其主肺也。至若太陰脾土。以厚德載物。而育之長之。嘗苦於木之剋制。是木為脾讐也。然土澤而滯。每有水火二窒。水濕則土泥而不生。

火燥則土堅而不榮。唯有厥陰之氣。以疏通之。而達其升德。則水不為濡。火不為燥。而後能奔走諸經。以行津液。是脾不可一日不主肝也。至於土為腎主。則更有妙於此者。夫水由地中行者也。以流為性。以險為習。惟是生於天。而涵於土。故源泉不竭。而泛溢無虞。是土能制水。

正土能養水也。知乎此。則知腎之所以能蟄藏者。固非土莫主也。由是言之。養心者莫若補腎。保肺者莫若寧心調肝者在於斂肺。扶脾者在於達肝。而滋腎者在於葆脾。相剋之道。轉而相生。此五行五德之妙也。

白話文:

五臟五主論

心臟與脈搏相連,其光澤體現在面色;心臟所依靠的是腎臟。肺臟與脈搏相連,其光澤體現在毛髮;肺臟所依靠的是心臟。肝臟與脈搏相連,其光澤體現在指甲;肝臟所依靠的是肺臟。脾臟與肌肉相連,其光澤體現在肌膚;脾臟所依靠的是肝臟。腎臟與骨骼相連,其光澤體現在頭髮;腎臟所依靠的是脾臟。

五臟藏納神氣,各有其主要功能,職責輕重不同,互相作用影響。內經已詳細闡述,但為何在五行相剋的理論中,臟器會反過來以受制的一方為主呢?這是因為五行相生相剋的奧妙之處,往往是以相制為生。所以《內經》特別闡明五臟的養護,以及它們生生不息的根本之道,其中有些道理看似違背常理,實則並非相剋,而是相生。心臟主宰血脈,理應以與脈搏相連為主,卻反而依靠它所畏懼的水(腎)。

這是養護心臟的方法。為什麼呢?因為心臟以神氣為用,就必須吸收充足的金氣(肺氣)並廣泛運用物質能量。如果沒有太衝穴的精氣上達、滋養心臟,那麼神氣就會空虛,沒有依託。神氣的依託,唯有陰精來承載,以補充它的不足。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,心臟本性屬純陽,但它的象徵卻是少女(心屬火,火生土,土為少女),內含陰柔之氣。因此它的象徵又是月窟(月屬陰),參同少女的陰柔之氣而最具神妙,獲得火氣便會飛升,不沾染塵埃。必須使其清靜,並有配偶來鎮定它。

使嬰兒(陽氣)與少女(陰氣)相諧,然後月窟(心)和天根(腎)才能暢通往來。讓少女(心)擁有配偶(腎),難道不是它所依靠的嗎?老子說: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」這就是養心的道理。天根(腎)與月窟(心)的往來,少女(心)與嬰兒(腎)的和諧相處,這就是養心的妙法。由此可知,腎臟是心臟所依靠的。肺臟主氣,其象徵應於秋季,收斂肅殺,這就是肺臟的特性和功能。如果寒涼過甚,就會打破人體的平衡,元氣就會受損。

這就必須有所相濟以維持其平衡,然後元氣才能運行。能維持這種平衡的,不是心臟的溫暖之德嗎?唯有火德(心)的溫暖,才能滋養金體(肺)的清肅。所以金氣得以潤澤,而沛然雨露於天河之上。凡是金氣不燥不溢,就能以節制來滋養元氣,並作用於萬物之上,而不像氣逆上沖那樣。這就是事物的道理和人的志向。肝屬厥陰,主風木,其氣在艮卦(東北)萌動,在兌卦(西方)凋零,所以燥金(肺)是它所畏懼的。

然而肝屬少陽,其少時則柔弱,其盛時則暴怒,其過盛則逆亂。調治它的方法,唯有依靠金氣(肺),輕重緩急地加以調治,使柔弱的漸漸堅強,暴怒的迅速平靜,逆亂的得到收斂,然後才能成就它少陽的盛德。所以肝臟依靠肺臟。至於脾臟屬太陰,以厚德承載萬物,並使萬物生長。它經常受到木氣(肝)的克制,所以木是脾的敵。但是如果土氣(脾)濕滯,常常會有水火兩種阻塞。水濕則土泥而不能生長,火燥則土堅而不能繁榮。唯有厥陰之氣(肝),才能疏通它,使它升發。這樣水就不會過於濕潤,火就不會過於乾燥,然後才能通行於各個經脈,運送津液。所以脾臟一刻也不能離開肝臟。至於土(脾)為腎所依靠,則更有妙處。水從地中流淌,以流動為特性,以險峻為習性,它雖然生於天,卻蘊藏於土。所以源泉不竭,而沒有泛濫之虞。所以土能制水,

實際上土能滋養水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就明白了腎臟為什麼能潛藏精氣,確實沒有土就不能依靠。由此可說,養心最好的方法是補腎,保養肺臟最好的方法是寧心,調治肝臟的方法在於斂肺,扶助脾臟的方法在於疏通肝臟,滋養腎臟的方法在於保養脾臟。相剋之道,轉而相生,這就是五行五德的奧妙。

2. 五臟苦欲論

肝苦急。急食甘以緩之。欲散。急食辛以散之。用辛補之。酸瀉之。心苦緩。急食酸以收之。欲耎。急食鹹以軟之。用鹹補之。甘瀉之。脾苦濕。急食苦以燥之。欲緩。急食甘以緩之。而苦瀉之。甘補之。肺苦氣上逆。急食苦以泄之。欲收。急食酸以收之。用酸補之。辛瀉之。

腎苦燥。急食辛以潤之。欲堅。急食苦以堅之。用苦補之。咸瀉之。五臟苦欲藥味補瀉。前人王好古有論。然鑿住藥味。膠柱鼓瑟。其於五臟之性情。五味之即瀉即補未之知也。夫肝為少陽木。其性疏達而不能屈抑。故常過中而苦急。急則以剛乘剛。其發暴怒。故不耐鬱而欲散。

苦急欲散者。肝之性情也。甘味性和而緩。肝急得之。可以平其中。而制其有餘。故當甘以緩之。辛味發散。與肝同性。為肝之所欲。故當辛以散之。然肝既欲散。而辛適投其所欲。是不唯散之。正以補之矣。故曰以辛補之也。酸為木之本味。而云瀉之者。蓋以酸先入肝。故即借其先入之勢。

以巽入而漸以斂焉。則木不急而肝可和。故謂之瀉也。甘緩酸瀉者。皆以制其有餘。甘以緩其前。酸以瀉其後。辛散辛補者。皆以益其不足。散以充其力。而去其鬱。補以順其性。而養其神。此調肝之法也。心為太陽火。其用則明。其官則思。而每苦離照之不充。是以病常苦緩。

治之者。以酸味飲之。使安於內而不外馳也欲耎者。思慮之極。猝難安妥。每喜和靖以鎮之。咸。水味也。能濟火之有餘。故當咸以耎之。心耎。而後心不虛。是即咸能補之也。甘瀉者。以其神用不休。乃以甘性之和緩。即用其神而休之。故曰甘能瀉之也。蓋神明之用。常見不足。

苦緩欲耎者。皆不足之為也。酸收咸耎者。皆補心之法也。故即甘之為瀉。亦不過少為緩之。以使神明之克安。而要非實有事於瀉也。脾為土德喜燥。而主乎健運。故常苦濕。苦能下滯。滯去則濕去也。土性乎奠而和緩故欲緩。維稼穡作甘。是其本性。故甘可用以緩。亦可用以補也。

甘以益其元。苦以散其滯。是之謂苦瀉甘補也。肺主治節。得職則其氣下行。失職則其氣上行。故苦氣上逆為火。苦性清寒而能下。故瀉之以苦。肺金居上。其性常散而不能聚。故欲收。惟酸味能收。以此收之。自使清肅之令。底於容平。此以酸收。即以酸補也。蓋苦氣上逆。

為肺氣上不足。苦瀉其火。所以制外來之侮。酸收且補。所以益不斂之金。若本家自壅。則直以本金之辛味而瀉之可也。腎主藏真水。而行客水。燥則真水自病。故苦燥。辛以潤之者。辛為金味。金能生水而兼溢。又能活水也。然腎雖得潤。而或腎氣不堅。則與客水相汨。勢必使相火煽。

而精不守。此蟄藏之本。所以必欲其堅也。苦之性味寒而且清。寒能靜龍火之出入。清能別淄澠之本源。故苦之味可以堅可以補也。王氏謂無瀉法。則本經以咸瀉之之謂。何不知腎司行水。客水不行。則真水不藏。古方補腎填精。必兼行水之品。有補必有瀉也。唯不護其精而瀉之。

乃為不可耳。但腎家有水火二守。水減則火炎。火衰則水泛。燥與不堅。兩病俱甚。則壯水之主。與益火之源。乃治腎之要也。

白話文:

五臟苦欲論

肝臟容易急躁,吃甜的可以緩解。它想要舒發,就吃辛辣的來疏通,用辛辣的補益它,用酸的瀉掉它。

心臟容易緩慢,吃酸的可以收斂它。它想要柔軟,吃鹹的可以軟化它,用鹹的補益它,用甜的瀉掉它。

脾臟容易潮濕,吃苦的可以乾燥它。它想要緩和,吃甜的可以緩和它,而用苦的瀉掉它,用甜的補益它。

肺臟容易氣逆上衝,吃苦的可以泄掉它。它想要收斂,吃酸的可以收斂它,用酸的補益它,用辛辣的瀉掉它。

腎臟容易乾燥,吃辛辣的可以滋潤它。它想要堅固,吃苦的可以使它堅固,用苦的補益它,用鹹的瀉掉它。

五臟的病苦和所欲的藥味,補瀉各有不同。前人王好古有相關論述,但卻拘泥於藥味的單一作用,如同用舊的演奏方法彈奏新樂曲,不懂得五臟的特性和五味的即時補瀉作用。

肝屬少陽木,其性疏通暢達,不能屈抑,所以常常超過限度而感到急躁。急躁時,就用剛克剛的方法,容易暴怒,所以不能忍受鬱悶而想要舒發。

肝臟急躁想舒發,這是肝的特性。甘味平和緩和,肝急躁時服用,可以平息它,控制其過盛。所以用甘味來緩解它。辛味發散,與肝的特性相同,是肝臟所需要的,所以用辛味來疏通它。但肝臟既想舒發,辛味正好投合它的需要,這不僅是疏通它,更是補益它。所以說用辛味補益它。酸是木的本味,而說瀉掉它,是因為酸味先入肝臟,就利用它先入的趨勢,順勢而入,然後慢慢收斂,這樣木氣就不會急躁,肝氣就能和緩。所以稱為瀉。甘味緩解,酸味瀉掉,都是為了控制其過盛,甘味緩解在前,酸味瀉掉在後。辛味發散和辛味補益,都是為了增強其不足,發散以充實其力量,去除其鬱悶,補益以順應其特性,滋養其精神,這就是調理肝臟的方法。

心屬太陽火,其作用是明朗,其官是思維,但經常苦於陽氣不足,所以疾病常表現為緩慢。治療它,用酸味來飲用,使它安於內而不外馳。它想要柔軟,是因為思慮過度,難以安定,常喜歡平和安靜來鎮定它。鹹味是水的味道,能滋潤火氣過盛,所以用鹹味來軟化它。心柔軟了,心就不虛了,所以鹹味能補益它。甘味瀉掉它,是因為它的精神作用不停息,就用甘味的平和緩和,讓它的精神作用休息。所以說甘味能瀉掉它。蓋精神作用的明亮,經常不足。

心臟緩慢想柔軟,都是不足造成的。酸味收斂,鹹味柔軟,都是補益心的方法。所以甘味瀉掉它,也不過是稍微緩解它,讓精神作用能安寧,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瀉掉。

脾屬土,喜乾燥,主宰運化,所以常常潮濕。苦味能下行停滯,停滯去除,濕氣也就去除了。土的特性是安定和緩,所以它想要緩和。稼穡的收成是甜的,這是它的本性,所以甜味可以用來緩和它,也可以用來補益它。

甘味增強它的元氣,苦味散掉它的停滯,這就是苦味瀉掉,甘味補益。

肺主呼吸,功能正常則氣息下降,功能失調則氣息上升,所以氣逆上衝為火。苦味性寒涼,能下降,所以用苦味瀉掉它。肺金居上,其性常散而不能聚,所以它想要收斂。只有酸味能收斂,用酸味收斂它,使清肅的氣息歸於平和。所以用酸味收斂,就是用酸味補益它。蓋氣逆上衝,是肺氣不足,苦味瀉掉火氣,所以能控制外來的侵犯。酸味收斂且補益,所以能益其不斂之金。如果本體已經壅塞,則直接用金的辛味來瀉掉它就可以了。

腎主藏真水,而行客水。乾燥則真水自身生病,所以它乾燥。辛味潤澤它,因為辛味屬金,金能生水且能溢出,又能活化水。但腎即使得到了潤澤,但如果腎氣不堅固,就會和客水混雜,勢必使相火煽動,而精氣不守。這是腎藏精的根本,所以必須要它堅固。苦味性寒而清,寒能靜止腎中精氣的出入,清能分辨精氣的本源,所以苦味可以使它堅固,也可以補益它。王氏說沒有瀉法,那本經書說用鹹味瀉掉它,怎麼不知道腎臟主管水液的運行?客水不行,則真水不藏。古方補腎填精,必須兼用利水之品,有補必有瀉。只是不保護精氣而瀉掉它,才是不可以的。但腎臟有水火兩個守衛,水減少則火旺盛,火衰弱則水泛濫。乾燥和不堅固,兩種病都嚴重,則壯水之主,和益火之源,才是治療腎臟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