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三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7)

1. 風寒邪氣熱病第四

是精勝也。精勝當能食而不復熱。乃輒復熱者,邪勝也。邪勝不能食,是精無裨也。如是而脈躁盛,狂言。脈不勝病,故躁盛。失言故狂言。所謂見三死而不見一生,何以生耶?

熱病其脈色相勝,見真陰不守。病若兩感者亦必死,為其無內也。太陽之脈:色榮顴骨,熱病也。榮未交。其榮顴者,太陽熱。赤色當見於顴,而榮未交,以傷衛而未及於營。其時若與厥陰脈爭見者,死期不過三日。蓋其所以然者:太陽之脈浮,厥陰之脈弦而細。以病言,太陽為頭痛腰脊強。

厥陰為煩滿囊縮。今以太陽熱病,與厥陰爭見,此為陰陽俱病。夫六經熱病之序:始太陽,終厥陰。今始終爭見,故當不及期而死。

熱病:內連腎,外見少陽之脈色。少陽之脈色:榮顴頰前,此熱病也。榮未交,可得汗而已。若與少陰脈爭見者,死期不過三日。熱病連腎,本經連腎也。其熱之脈色榮頰前,是少陽外見,汗之可已。而獨與少陰脈爭見。夫少陽之脈弦,少陰之脈沉微。與上條皆所謂陽病見陰脈也。

厥陰作晦明,少陰主裡,二陰為陰之根柢。兩陰脈見於熱病,則真陰絕矣。真陰絕則不待行其經盡之三日者,半期也。

五臟熱病:在經不已而犯及臟,則臟病見;臟病見遂有死期。如肝熱病:小便先黃,腹痛,多臥,身熱。厥陰之熱,起於下焦,故小便先黃。上逆於腹,故必致腹痛筋弛,故多臥。火生於木,故身熱。此厥陰之在經者也。不已則邪入於臟。於是邪正相勝而爭。氣爭於肝則肝氣亂,故狂言而驚。

以肝病主驚駭也。肝脈布脅,故脅滿痛。熱極陽勝而淫於四末,故手足躁擾。其邪乘土犯胃,則胃不和而臥不安。此則肝病甚矣。庚辛死者,邪進而勝正敗於克也。

心熱病:則下脈厥而上。上則下脈虛,虛生脈痿。樞折,挈脛縱而不任地。夫心主血脈,心為血養則不熱。不熱則心脈恬和而得下交於足三陰。今心氣熱則火獨上炎,其下行於陰之脈皆逆而上,故下虛而生脈痿。凡四肢關節之處:其樞杻折而不能提挈,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。

脾熱病者:先頭重頰痛,煩心,顏青,欲嘔,身熱。脾熱,熱必上行,令陽明經之在頭面者必先病,此頭重頰痛也。煩心者,脾熱及胃及心也。顏青者,木邪勝而見侵於陽明之部也。脾燥不運,則胃亦不和,故欲嘔。身熱者,一身之肌肉熱也。熱至此,則熱淫所勝而乘腎,故熱爭則腰痛不可俯仰。

腹滿泄者:土壅故滿,協熱故泄。兩頷痛者,陽明絡也。若逆甚,甲乙死。

肺熱病者:先淅然厥,起毫毛,惡風寒,舌上黃,身熱。肺主皮毛,熱則畏寒,故起毫毛,惡風寒。肺絡胃,中焦熱入胃,故舌黃,身熱。至熱甚而與臟氣爭,則氣逆喘咳,痛走膺背,且不得太息,頭痛不堪。蓋喘逆在肺,則肺氣不得下行,而三陽俱壅於上,故痛苦不堪也。又汗出而寒者,以熱邪在肺,皮毛不斂也。

白話文:

風寒邪氣熱病第四

精氣旺盛的人,即使吃了東西,也不會再次發熱。如果吃了東西還再次發熱,那就是邪氣旺盛,邪氣旺盛則吃不下東西,說明精氣不足以抵抗邪氣。如果此時脈象躁盛,言語狂亂,表示脈象無法承受疾病,所以躁盛,言語失常才導致狂言。這就像看到三次死亡徵兆卻看不到一次生存的希望,怎麼能活下來呢?

熱病的脈象和面色如果邪氣佔優勢,就會看見真陰不守,如果病症同時感受兩種邪氣,也必然會死亡,因為體內沒有正氣可以抵抗。太陽經脈的氣血充盈顯現在顴骨上,這是熱病的表現。如果氣血尚未交融,而顴骨處充盈紅潤,說明太陽經受熱,赤色應該出現在顴骨上,但氣血未交融,說明邪氣傷及衛氣,還未及於營氣,如果此時又與厥陰脈同時顯現,那麼死亡時間不會超過三天。這是因為太陽脈浮,厥陰脈弦細。從病症來說,太陽經病症是頭痛、腰脊強直;厥陰經病症是煩悶、腹部脹滿、小便不利。現在太陽經熱病與厥陰經同時顯現,這是陰陽兩經同時患病。六經熱病的順序,從太陽開始,到厥陰結束。現在卻是開始和結束同時顯現,所以會在預期時間內死亡。

熱病內連腎臟,外在表現為少陽經脈的顏色變化。少陽經脈的氣血充盈顯現在顴骨和臉頰前方,這是熱病的表現。氣血尚未交融,只要發汗就可以痊癒。如果與少陰脈同時顯現,死亡時間不會超過三天。熱病連累腎臟,本經也連累腎臟。熱病的脈色充盈於臉頰前方,這是少陽經外在表現,發汗可以痊癒,但卻獨獨與少陰脈同時顯現。少陽脈弦,少陰脈沉微,這與上一條都屬於陽病出現陰脈的情況。

厥陰經的氣血運行時而晦暗時而明亮,少陰經主司內臟。這兩個陰經是陰經的根本,熱病中同時出現這兩個陰經的脈象,就說明真陰已經衰竭。真陰衰竭,不需要等到經脈循行結束的三天,就會在半個時間內死亡。

五臟的熱病,如果在經絡中停留不消,而侵犯到臟腑,就會出現臟腑病變。臟腑病變出現後就會有死亡期限。例如肝熱病,小便先發黃,腹痛,多臥,身熱。厥陰經的熱邪從下焦開始,所以小便先發黃;上逆於腹部,所以必然導致腹痛和筋脈鬆弛,所以多臥;火從木生,所以身熱。這是厥陰經在經絡中的表現。如果熱邪不去,就會侵入臟腑。於是邪氣和正氣相互爭鬥。氣與肝臟爭鬥,就會導致肝氣紊亂,所以會言語狂亂,驚恐不安。

因為肝病主要表現為驚恐不安。肝經脈絡佈於脅肋,所以脅肋部滿悶疼痛。熱邪極盛,陽氣過盛,而淫邪於四肢末端,所以手足煩躁不安。如果邪氣乘虛而入,侵犯胃腑,則胃氣不和,臥不安寧。這就說明肝病很嚴重了。庚辛日(庚辛指天干地支中的庚日和辛日,大致相當於現代曆法的日期)死亡的,是邪氣進一步加重,正氣衰敗而被克制所致。

心熱病,則下部脈象厥逆,而上部脈象亢盛。上部亢盛則下部脈象虛弱,虛弱則產生脈象痿弱。關節樞紐屈曲不能伸展,脛骨鬆弛不能承受重量。因為心主血脈,心臟得到血液滋養就不會發熱。不發熱則心脈平和,可以下達於足三陰經。現在心氣發熱,則火獨自上炎,下行於陰經的脈象都逆行而上,所以下部虛弱而產生脈象痿弱。凡是四肢關節的地方,其樞紐都屈曲不能伸展,足脛鬆弛不能承受重量。

脾熱病,先表現為頭重、頰痛、煩躁、心慌、面色青黑、嘔吐、身熱。脾熱,熱邪必然上行,使陽明經在頭面部的部位首先生病,這就是頭重頰痛。煩躁不安,是因為脾熱及於胃和心臟。面色青黑,是因為木邪旺盛而侵犯陽明經的部位。脾臟乾燥不能運化,則胃氣也不和,所以想嘔吐。身熱,是全身肌肉發熱。熱邪發展到這個程度,就會淫邪所盛而侵犯腎臟,所以熱邪爭鬥就會腰痛,不能俯仰。

腹部脹滿、瀉痢,是因為土壅塞而脹滿,熱邪協同而瀉痢。兩頷疼痛,是因為陽明經絡受阻。如果病情逆轉嚴重,甲乙日(甲乙指天干地支中的甲日和乙日,大致相當於現代曆法的日期)就會死亡。

肺熱病,首先會出現惡寒戰慄,毛髮豎立,惡風寒,舌苔黃,身熱。肺主皮毛,發熱則畏寒,所以毛髮豎立,惡風寒。肺絡胃,中焦的熱邪侵入胃部,所以舌苔黃,身熱。熱邪發展到極度嚴重,與臟腑之氣爭鬥,就會氣逆喘咳,疼痛傳至胸膺和背部,而且不能深呼吸,頭痛難忍。因為喘咳在肺部,則肺氣不能下行,而三陽經都壅塞於上部,所以痛苦不堪。又汗出而惡寒,是因為熱邪在肺部,皮毛不能收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