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三 (12)
卷之三 (12)
1. 寒熱順逆第三
腎移寒於脾,壅腫少氣者,所謂淖與淖也。腎中內蘊真火,不惟能溫寒水,而亦能為土母以使之化物,所謂命門真火也。今止存寒水之氣,反傳所勝,侵汨脾土,是脾土亦久失溫燥之氣矣。故壅腫少氣,蓋寒盛則陽微無以化氣也。
脾移寒於肝,壅腫筋攣。肝之木,溫達而疏脾也。然木食米於土,亦賴中州之養。今中土寒勝,是土既失其震發,而木乃無氣以升,勢必移寒於肝。土寒故壅腫;木廢則筋寒,故為拘攣。
肝移寒於心,狂,隔中。心藏神,而其火受生於肝,是肝之藏榮,正心之為榮也。今乃受其寒逆,則榮與神俱失,是以亂而為狂。且心主血脈為陰,抑而不行,則將壅於膻中,是為屯膏,故又隔中也。
心移寒於肺,肺消。肺消者,飲一溲二,死不治。肺主氣,而通調水道。其能調之有制者,賴溫氣以行也。故《內經》曰:「肺之合皮也,其主心也。」豈非賴心時與以溫氣,而為之主以潤燥金者耶?今心火不足,不惟不能溫養肺金,而移之以寒。寒與金化則金冷矣,金冷則氣沉而不得升。下有溝瀆而上無雨露,故飲一溲二也。肺氣以下而枯索,是肺消,死不治。夫心肺主膻中,為君相之尊,神明之輔。今兩寒失志,此豈特本原日竭、門戶失守而已哉?
肺移寒於腎,謂之湧水。湧水者,水氣客於大腸,如囊盛漿也。夫形寒飲冷,肺氣不足則肺寒。母病傳子,則寒可移於腎。腎為寒水,以寒濟寒,故水氣不升而為湧。湧不於腎而客於大腸者,大腸為肺之下流歸於腑也,如囊者裹而不能散也。
寒可移,熱亦可移,所謂以剛乘剛,陽氣散破也。故脾移熱於肝,則為驚衄。脾移熱於肝,為反傳所勝。此土燥木枯,熱之甚也。肝不足,病主驚駭。今土燥移木,傷其藏血,故主驚又主衄也。
肝移熱於心則死。肝藏血而以熱,是肝枯不能貢榮於心也。今乃以風熱相移,則心榮亦枯,而木火相燔,是腎水之所不能救,而唯君火自焚而已,故死也。
心移熱於肺,傳為鬲消。肺本燥金,心復以熱移之,是火燥相即也,因而鬲上焦煩,飲水多而善消也。上文肺消因於寒,此言鬲消因於熱,可見消有陰陽,不可不辨。
肺移熱於腎,傳為柔痙。腎主骨,為作強之官。肺以熱移之,則必精鑠而骨痠,是精無裨也,故為柔痙。
腎移熱於脾,傳為虛、腸澼,死不可治。腎移熱於脾者,陰火上炎也。邪熱在下,真陰虧損,而上挾勢熱以扶脾。是陰虛反克,水土俱敗,故為腸澼。若是者,其始傳已虛,而又淫熱傷脾,何不敗之有?
胞移熱於膀胱,則癃溺血。胞,子宮也,男為精海,女為血室。命門火盛,則胞宮移熱於膀胱,故小便不利為癃;甚則溺血。蓋相火妄動,逆而不通,多患此也。
白話文:
寒熱順逆第三
腎臟的寒氣移到脾臟,就會出現腹部腫脹、氣短的症狀,這就像水浸泡一樣。腎臟內蘊藏著真火,它不僅能溫暖寒水,還能像土的母親一樣使它化生萬物,這就是所謂的命門真火。現在腎臟只留下寒水的氣息,反而傳遞給它所克制的脾臟,侵犯脾土,導致脾土也長期缺乏溫燥之氣,所以才會腹部腫脹、氣短。這是因為寒邪盛則陽氣微弱,無法化生氣機。
脾臟的寒氣移到肝臟,就會出現腹部腫脹、筋攣的情況。肝屬木,溫暖暢達,能疏通脾臟。但是木的生長依賴於土的滋養,如今脾土寒邪盛,土氣不能發揮作用,木氣也就沒有力量上升,勢必將寒邪傳到肝臟。土寒則腫脹,木氣受損則筋脈受寒,所以會出現拘攣。
肝臟的寒氣移到心臟,就會出現狂躁、胸悶的症狀。心臟藏神,而心火依靠肝臟的滋養,肝臟的藏血功能正是心臟的榮養。現在肝臟受寒邪逆襲,榮養和神明都受損,所以會精神錯亂而狂躁。而且心臟主血脈,屬陰,受到抑制而不能運行,就會壅塞於胸中,形成脂肪堆積,所以又會胸悶。
心臟的寒氣移到肺臟,就會出現肺消(肺癆)。肺消,飲水即尿,很快就會死亡,無法治療。肺主氣,並調節水道,它的調節功能依靠溫氣的運行。所以《內經》說:「肺與皮毛相合,其主於心。」難道不是因為心臟經常給它溫氣,讓它主宰潤燥金氣嗎?現在心火不足,不僅不能溫養肺金,反而將寒邪傳給肺臟,寒邪與金氣相合,金氣就會變冷。金氣冷則氣機下沉而不能上升,就像下邊有溝渠,上邊沒有雨露,所以飲水即尿。肺氣下沉枯竭,這就是肺消,無法治療。心肺主胸中,是君相之尊,神明之輔,現在兩者都受寒邪,豈止是根本衰竭、門戶失守而已!
肺臟的寒氣移到腎臟,稱為湧水。湧水是指水氣停滯在大腸,像袋子盛滿漿液一樣。因為形體受寒,飲用冷飲,肺氣不足,則肺寒,母病及子,寒邪可以傳到腎臟。
腎臟屬寒水,以寒濟寒,所以水氣不能上升而湧出。湧水不在腎臟而停留在腸道,是因為大腸是肺的下流,歸於腑臟,像袋子一樣包裹著,不能散開。
寒邪可以傳播,熱邪也可以傳播,所謂以剛乘剛,陽氣消散。所以脾臟的熱邪移到肝臟,就會驚厥、鼻出血。脾臟的熱邪移到肝臟,是反傳所勝,這是土燥木枯,熱邪過盛。肝臟不足,疾病主要表現為驚恐。現在土燥移熱傷及肝臟,損傷它的藏血功能,所以會驚厥和鼻出血。
肝臟的熱邪移到心臟就會死亡。肝臟藏血並以熱為性,肝臟枯竭就不能滋養心臟。現在又以風熱相傳,則心臟的榮養也枯竭,木火相燔,腎水無法救援,只有心火自焚,所以會死亡。
心臟的熱邪移到肺臟,就會傳為膈消。肺臟本屬燥金,心臟又將熱邪傳給它,這就是火燥相加。因此上焦胸膈煩悶,飲水很多卻很快排出。上文肺消是因寒邪,這裡膈消是因熱邪,可見消有陰陽之分,不可不辨。
肺臟的熱邪移到腎臟,就會傳為柔痙。腎主骨,是堅強的器官。肺臟的熱邪傳到腎臟,則必然精氣損傷而骨頭酸痛,所以會柔痙。
腎臟的熱邪移到脾臟,就會傳為虛弱,腸鳴瀉泄,無法治療。腎臟的熱邪移到脾臟,是陰火上炎,邪熱在下,真陰虧損,而上挾熱邪來侵犯脾臟,這是陰虛反克,水土俱敗,所以會腸鳴瀉泄。如果是這樣,一開始就虛弱,又加上淫熱傷脾,怎麼能不敗壞呢?
胞宮(子宮)的熱邪移到膀胱,就會小便不利、血尿。胞宮,女性是子宮,男性是精海。命門火旺盛,則胞宮的熱邪傳到膀胱,所以小便不利,嚴重則會血尿。這是相火妄動,逆而不通,多患此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