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二 (15)
卷之二 (15)
1. 陽明歲氣病疏
燥金秋令,屬處暑後寒露前。而其上為陽明者,前此濕土溽蒸埃昏,陽而不明;至處暑則氣物斂收,陽氣已高,天晶地明,故曰陽明,非在人兩陽合明於胃之陽明也。胃應相火,旺於巳午,故曰陽明者午也。若在主令司天,則為燥金,屬七八月,在人屬肺,故肺主秋令也。燥金者生於濕土母腹。
至此則出三庚伏後,涼風至而秋斂成,故曰燥金司天,則標本同氣,人以手太陰肺應之。故陽明所至為浮虛,金氣過斂,陰營不副,外傷表氣故也。為鼽,肺主鼻也;為尻陰股膝腨胻足病,燥傷腎也;為脅痛皴揭,燥傷肝也;自病皮毛,甲錯而皴揭,皆燥病也;為鼽嚏,金寒而肅斂也。
要以燥勝則乾,故諸病起也。是以歲金太過,邪傷肝木,民病兩脅下少腹痛,目赤眥傷,耳無聞。木不能舒,氣斂不營,反生火就燥,劫其本氣,故見諸症。甚則體重煩冤。體重者,肅殺之甚,無生動之氣也;煩冤者,肝氣逆而不舒也。經曰:腎虛脾虛肝虛,皆令人體重煩冤。
又肝不及,令人胸痛引背,兩脅滿,痛引少腹。前言兩脅下少腹痛者,病肝臟之氣也;此復言兩脅滿且痛引少腹者,病肝臟之經也。蓋臟氣外應運氣,故所感必先病臟氣,而後及經脈,諸臟皆然;與四時猝然感冒,先皮毛而次入經脈者不同也。甚則喘咳逆氣。肅殺太甚,則金氣自虛,
而火氣來復也。肩背痛,尻陰股膝髀腨胻皆病,金氣虛其經,而又下及所生之水臟也。暴痛胠脅,不可反側,金收則木生令收氣峻而生氣伏,故肝膽病也。至夫燥淫所勝,筋骨肉變。民病左胠脅痛,傷肝甚也。寒清於中,感而成瘧。金木相搏,寒熱格拒,故成瘧也。咳腹中鳴,
注泄鶩溏。咳為肺家自傷;腹鳴為肺氣揫隘;中焦不治,注泄鶩溏,為寒清過甚而傷中也。心脅暴痛,不可反側,木干火抑,火木俱損,故痛不可轉也。嗌乾面塵。燥傷廉泉,故干;血不華色,故塵。腰痛㿗疝,肝感寒清,而下蘊結也。目昧眥傷瘡痤,皆木鬱而火遏於經也。
蓋陽和者,物之生;揫斂者,物之死。金燥過,則肺心脾腎皆病,不止肝病矣。若金不及,而火乘之,則又病肩背瞀重,鼽嚏。肩背之重,由肺氣之失位也;鼽嚏之來,寒乘則見,熱乘亦見也。至若血便注下,火傷二腸,金化不能及也。若乃金鬱者,咳逆脅滿,引小腹,善暴痛,不可反側。
皆肺氣自壅也。故滿引小腹,脈氣不行於下也;痛不可反側,金不行,則木氣不達也。又嗌乾面塵色惡,皆燥勝則乾也。病機曰:諸氣膹郁,皆屬於肺。膹郁者,若咳喘鳴仰息、胸脅痛、支滿引少腹之類。諸氣則諸經之氣也。又曰:諸痿喘嘔,皆屬於上。金燥其榮傷筋,故痿屬肺上焦;
鬱而不通故喘;且嘔,唯肺氣不行,故胃氣乃逆,所以屬上也。金燥之令,大概如此。司天與此略同,而主客乘除皆可察矣。
白話文:
陽明歲氣病疏
秋季燥金之氣主令,時間為處暑到寒露之間。所謂「陽明」,是指前段時間濕土的濕熱蒸鬱之氣消散後,陽氣上升,天地清明之象,而非指人體胃經的陽明經。胃經屬相火,旺於巳午(中午),所以也稱為陽明,但這裡的陽明指天時。 若論及主令司天之氣,則為燥金,屬七八月份,在人體則對應肺臟,因為肺主秋令。燥金之氣來自濕土,至三庚日(處暑後第三個庚日)後,涼風起,秋氣收斂完成,燥金司天,則天時與人體氣機相合。人體手太陰肺經應之,故陽明之氣至則表現為浮虛,金氣收斂過度,陰液不足,外感表邪,導致相關疾病。
症狀包括鼻塞(鼽)、肺病、腰臀、股膝、腿足等部位的疾病(燥傷腎),脅肋疼痛,皮膚乾燥粗糙(皴揭)等(燥傷肝),都是燥邪傷人所致。鼻塞噴嚏(鼽嚏)則為金寒收斂所致。
燥邪過盛則乾燥,所以各種疾病由此而生。歲金之氣過盛,則邪氣傷及肝木,患者出現兩脅下及少腹疼痛、眼睛紅腫、耳聾等症狀,因肝氣鬱滯、氣機不暢,反而助長火邪,耗傷肝氣本源,所以出現上述症狀。病情嚴重則身體沉重、煩悶,身體沉重是因為肅殺之氣過盛,缺乏生機;煩悶則是肝氣逆而不舒。經書上說,腎虛、脾虛、肝虛都會導致身體沉重、煩悶。
此外,肝氣不足,還會導致胸痛引背,兩脅滿悶,疼痛牽引至少腹。前面提到兩脅下及少腹疼痛是肝臟之氣受病,這裡再說兩脅滿悶疼痛牽引至少腹,是肝臟經脈受病。因為臟腑之氣外應天之運氣,所以感受外邪必先傷及臟腑之氣,然後再波及經脈,其他臟腑也一樣,這與四時感冒先從皮膚毛髮,然後再入侵經脈有所不同。嚴重時會出現喘咳、氣逆,肅殺之氣過盛,金氣虛衰,火氣反復上升。肩背疼痛、腰臀、股膝、腿足等部位疼痛,都是因為金氣虛損及所生的水臟(腎)。暴痛如刀割般刺痛脅肋,無法翻身,因為金氣收斂則木氣生發,收斂之氣過峻,生髮之氣被抑制,所以肝膽皆病。
燥邪過盛,筋骨肌肉都會發生變化,患者左脅肋疼痛,肝臟受損嚴重。寒邪內侵,導致瘧疾,金木相搏,寒熱交爭,所以成瘧疾。咳嗽、腹鳴、泄瀉、大便溏薄,咳嗽是肺臟自身受損,腹鳴是肺氣壅塞,中焦失調,泄瀉溏薄是寒邪過盛傷及中焦。心脅暴痛,無法翻身,木氣枯竭,火氣被抑制,火木皆損,所以痛得無法翻身。咽喉乾燥,面容憔悴,是燥邪傷及津液,血液運行不暢。腰痛、疝氣,是肝臟感受寒邪,下焦氣滯。眼睛昏花、眼角紅腫、瘡瘍等,都是肝氣鬱滯,火氣被阻於經脈。
總之,陽氣溫和則萬物生長,收斂則萬物衰敗。燥金過盛,則肺、心、脾、腎都會生病,不只是肝臟。如果金氣不足,火氣乘虛而入,則會出現肩背沉重、鼻塞噴嚏等症狀。肩背沉重是肺氣失位,鼻塞噴嚏則寒邪或熱邪乘虛而入。若出現便血、下痢,則是火邪傷及腸道,金氣轉化不及。如果金氣鬱結,則會出現咳嗽、氣逆、脅肋滿悶、牽引至小腹,暴痛難忍,無法翻身,都是肺氣壅塞所致。所以滿悶牽引至小腹,氣血運行不通;疼痛難忍,無法翻身,是因為金氣不通,木氣也無法疏通。咽喉乾燥、面容憔悴、面色惡劣,都是燥邪過盛所致。
病機方面,各種氣機鬱結都屬肺。鬱結的表現如咳嗽、喘息、鳴聲、仰臥呼吸困難、胸脅疼痛、脹滿牽引至小腹等。各種氣機指各個經脈的氣機。又說,各種痿證、喘證、嘔吐都屬於上焦。金燥傷及榮氣,損傷筋脈,所以痿證屬肺,上焦鬱結不通,所以喘息,嘔吐則因肺氣不通,胃氣逆亂,所以都屬於上焦。燥金之氣的病機大致如此,司天之氣也與此相近,至於主客、乘除等關係,都可以由此推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