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美

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4)

1. 疝伏梁狂癲癇黃疸血枯病第八

疝,六經皆有風疝。疝者。痹氣不行而聚起之謂。其脈必滑。而症必兼風者。疝症必動而聚。動則兼風。而聚則為疝。故脈必滑也。然內經獨拈任脈為病。男子內結七疝。女子帶下瘕聚。則後世之言疝者本此。而疝亦不一也。有狐疝。以其出入不常也。有㿗疝。以其頑腫不仁也。

白話文:

疝氣,六經都能引起風疝。所謂疝氣,是指痹氣阻塞不通,聚集成團,脈象必然滑利,症狀必然伴有風。疝氣發作時一定會移動和凝聚,移動時會伴有風,凝聚時就會形成疝氣。所以脈象一定滑利。然而《內經》單獨指出任脈有病會導致疝氣。男性內部出現疝氣,就會出現七疝。女性出現疝氣,就會出現帶下和瘕聚。後世的疝氣說法都是根據《內經》而來。疝氣也不止一種。有狐疝,因為它時不時會發作。有㿗疝,因為它腫脹呆滯而且沒有知覺。

有沖疝。以其自少腹衝心而痛也。有厥疝。以積氣在腹中而氣逆為疝也。有瘕疝。以少腹冤熱而痛出白。名曰蠱者也。凡此諸疝症。皆病在中極之中。少腹之間總諸陰之會。而上於關元。無不由任脈為之原。夫前陰少腹之間。乃足三陰陽明任沖督脈之所聚。故其疝症。又有少陽有餘病筋癉而及肝風疝者。

白話文:

有沖疝。 因為疝氣從下腹部衝向心臟而疼痛。

有厥疝。 因為積聚的氣體在腹中,氣機逆行而導致疝氣。

有瘕疝。 因為下腹部疼痛、發熱,排出白色物質。稱為蠱。

所有這些疝氣症狀,都源於中極穴附近的部位。下腹部匯聚了所有陰脈,上達關元穴,其中任脈是主要的經脈。在前陰和下腹部之間,足三陰、陽明、任、沖、督脈聚集於此。因此,疝氣症狀中,還有少陽經氣過剩導致肌肉抽筋,甚至影響肝臟而產生的風疝。

此少陽相火犯陰。傷筋而動肝木之風。因聚為肝疝者也。又太陽與腎風寒合邪傷陰而聚於腎為腎風疝。又厥陰有餘病陰痹。滑則病狐疝。厥陰位下焦。總諸筋。其氣壅而不升。則陰痹。而脈見滑為狐風疝。蓋諸症其來不一。而總見於任脈之間。以任總諸陰之所聚故也。乃其症一由於熱。

白話文:

這個少陽的相火侵犯了陰分。損傷筋絡,觸動了肝木之風。因此聚結成肝疝(氣疝)。另外,太陽和腎部的寒氣合邪,損傷陰分,聚結成腎風疝。還有厥陰經氣過剩,導致陰痹。滑脈則會出現狐疝(鼠蹊疝)。厥陰經位於下焦,總貫諸筋。其氣運行不暢,壅塞不升,則會導致陰痹。而脈象滑利,則稱之為狐風疝。這些癥狀的產生原因各不相同,但總會表現於任脈的部位。因為任脈總領諸陰,是陰分聚合的地方。不過,這些癥狀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:由熱邪引起。

一由於寒。一由於虛。一由於勞。而犯陰傷筋則同。故其病皆在陰。其傷皆在筋。其動如風。其結如山。所以有疝之名也。後世妄立疝名。而不明其所由。若靜究所以。則治法固可瞭然矣。

白話文:

一種是由於寒氣引起,一種是由於身體虛弱引起,還有一種是由於過度勞累引起,但它們共同點是都傷害了陰經脈絡。所以它們的病症都在陰經脈絡,受傷的部位都在筋絡。發作的時候像風一樣迅速,結塊的時候像山一樣堅硬。這便是中醫所說的「疝」病。後世醫家妄加疝病的名稱,卻不明確它的成因。如果靜心探究它的成因,那麼治療的方法自然也就一目瞭然了。

伏梁,經中有伏梁二種。皆居肓之原而當腸胃之外。連三陰沖帶之間。一為裹大膿血。一為寒厥成積。以其伏而在下。故名曰伏。強梁堅硬。故名曰梁。又以天樞之中。橫居其際。故亦名為梁。其裹大膿血。在少腹上下左右。皆有根系。延積既久。根結自深。其下行者。能下膿血。

白話文:

伏梁,經絡中有一種類似伏梁的東西。它們都位於肓臟的附近,靠近腸胃的外側,連接著三陰經和沖脈帶脈之間。一種包裹著大量膿血,一種是由寒氣凝結而成。因為它們隱藏在下面,所以稱為「伏」。它們堅硬強韌,所以稱為「梁」。此外,由於天樞穴位於它們中間,橫過它們,所以也稱之為「梁」。包裹膿血的那種伏梁,上到少腹部,下到腹部上方,左右兩側都有根系。積累時間久了,根結就變深了。它往下走,就能帶下膿血。

上行者。能迫胃脘。苟居臍上。則漸逼心肺。故為逆。唯居臍下者。其勢猶緩。故為從。此不易治。若妄攻以奪胃氣。徒傷無益。而又害之也。一症身體髀䯒皆腫。環臍而痛。此亦在衝脈之分。而結於臍腰。病在肓之原。所謂下氣海也。其病為風根。即寒氣而厥之成積者也。

白話文:

上行於胃脘脾肺之間的(寒結),會迫近胃脘。如果停留於臍上,就會逐漸逼近心肺,所以屬「逆」。而停留於臍下的,其勢頭尚緩,所以屬「從」。這一類寒結不易治療,如果輕率施治,傷害胃氣,不但無益,還會帶來危害。有一種病,身體和腿部都腫脹,環繞著肚臍部位疼痛。這也是寒結在衝脈的地方,而凝聚於臍腰部,病位在肓門的根源,所謂的下氣海。此病的病根是風,即寒氣停積凝結而成。

其積之成。使腎家水寒之氣。壅而不得行。故身體髀䯒皆腫。而又環臍痛也。此為陰陽之積。不當妄動妄下。妄下則愈傷其陰。陰傷則積氣愈壅。而水道不利矣。

白話文:

長期的積累使腎臟的寒氣無法流通。因此,身體的腿部和腹部都會腫脹,環繞肚臍的地方也會疼痛。這是陰陽積聚的結果,不適合隨意施用瀉下之法。如果隨意瀉下,只會更加損傷腎陰。腎陰受損,積聚的寒氣就會更加嚴重,而且水液代謝也會出現問題。

狂,狂之為病。先自悲也。善忘善怒善恐。少臥不飢。已而自高賢也。自辨智也。自尊貴也。善罵詈。日夜不休。又好歌樂。妄行不休。多食。善見鬼神。此則得之有所大恐大憂大喜失神之所致也。至若陽明之外感病。亦能發狂。上屋登高而呼。棄衣而走。罵詈不避親疏。此則邪並於陽則狂。

白話文:

發狂是一種疾病。初期會表現出悲傷的症狀。容易健忘、愛發怒、易受驚嚇。睡得很少,也不感到飢餓。病情發展後,會自認為高人一等、智慧過人,並且自持高貴。常出言不遜,罵罵咧咧,日夜不停。還喜歡唱歌跳舞,胡亂行動,食量大增。容易見到鬼神。這類狂症是由於遭受過極度恐懼、憂慮或喜悅,導致精神失常所致。至於陽明經絡受到外感所導致的疾病,也有可能引起發狂。會出現爬上屋頂呼喊、赤身裸體奔跑,不分親疏地謾罵等症狀。這類狂症是由於邪氣侵犯陽明經絡所致。

亦曰重陽則狂也。然彼以心疾。此以熱病。陽明為心君之所居。熱並其部。勢必及之。故亦失神也。又以心腎不交。二陰二陽皆交。至病為腎之水窒而龍火逆上。與陽明之熱交併。亦能使神惑志失而為癲疾為狂。罵詈妄行。此所謂腎精不守。不能主裡。使心火自焚也。又有所謂怒狂者。

白話文:

也有說重陽(熱病)會導致瘋狂。但重陽是因為心臟疾病,而熱病則是因為熱邪。陽明脈(大腸經)是心靈的主宰所在,熱邪侵入其範圍,必然影響心靈。所以也會導致神志失常。

再者,由於心腎不交接,陰陽失衡,導致腎水受阻,腎火逆行上衝。與陽明脈的熱邪交錯,也可能導致神智錯亂,意志喪失,就像癲癇和瘋狂一樣。患者會咒罵、亂跑。這就是所謂的腎精不守,無法控制內在,導致心火自行灼燒。

另外還有一種叫做「怒狂」的情形。

陽氣因暴折而難決。故善怒而狂。亦所謂陽厥也。治之以生鐵落為之飲。且奪其食則病已。以奪食則不長氣於陽。而鐵落能下氣已。

白話文:

人體的陽氣如果突然中斷而無法疏通,就會出現容易暴怒發狂的症狀。這就是所謂的「陽厥」。治療這種病可以用生鐵落熬製的湯藥服用。同時,讓病人禁食,病症就會好轉。因為禁食可以防止陽氣繼續增長,而生鐵落具有降氣的作用,可以使陽氣下降,症狀得以緩解。

癲,癲疾始生。先不樂。頭重痛。視舉目赤。啼呼喘悸。反僵而及骨與筋脈皆滿。故骨顛疾者。顑齒諸俞分肉皆滿而骨居。汗出煩冤。筋顛疾者。身卷攣急。脈顛疾者。暴僕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。苦嘔多沃沫。氣下泄者皆不治。顛頗與癇瘛相似。而不同者。以無暫止也。大約肝病居多。

白話文:

癲癇,癲癇病發作之初。首先會感到不快。頭部沉重疼痛。眼睛上抬會發紅。大哭,喘氣,心悸。全身僵直,連骨頭和筋脈都充滿(強直性痙攣)。所以骨骼癲癇的人,(除了骨頭以外)頭骨、牙齒等肌肉組織都充滿(強直),骨頭則一直留在裡面。盜汗,感到煩躁不安。筋脈癲癇的人,身體蜷曲抽搐,無法舒展。脈絡癲癇的人,四肢的脈搏突然停止,所有脈絡都腫脹,縱向的脈絡也充滿(脈搏消失,血壓升高,血管痙攣)。嘔吐嚴重,嘔吐物帶有大量泡沫。氣血從下泄出的,都不能治癒。癲癇與癲癇症狀相似。不同之處在於癲癇不會暫時停止。概括來說,大多與肝臟疾病有關。

先不樂。肝乘心也。頭重痛。肝氣上癲也。視舉。肝之目系急也。目赤。火也。啼呼喘悸。肝滿乘心而惑志失神也。反僵則急在筋也。其筋骨脈皆滿。則與癇瘛同。但無止時耳。乃脈大滑者。久自已。脈小堅急。死不治者。陽搏於陰。而脈滑陰猶盛也。故久自已。小堅急。肝之真藏見矣。

白話文:

先是不快樂,這是肝氣乘犯了心。

頭部沉重疼痛,這是肝氣上衝侵犯腦部。

眼向上翻,這是肝臟與目系(與眼睛相連的筋脈)過於緊張。

眼睛發紅,這是火氣旺盛。

啼哭、喘不過氣、心悸,這是肝氣過盛衝擊心臟,導致精神恍惚。

身體抽筋,這是肝氣急迫地作用在筋脈上。

筋骨脈絡都脹滿,這種情況和癲癇相似,只是沒有固定的發作時間。

脈搏大而滑利,這種情況可以自行緩解。

脈搏小且堅硬急促,這種情況則難以治癒。

這是陽氣搏擊陰氣,而脈搏滑利,說明陰氣仍然旺盛,所以可以自行緩解。

脈搏小、堅硬、急促,這是肝臟的真氣外露了。

故不治。嘔多。沃沫。氣下泄者。嘔多為胃氣逆。沃沫為脾已弛。氣下泄。則腎關已不守。二者俱無胃氣。故死不治。又曰。虛則可治。實則死。虛者謂脈緩而不堅急也。實則弦急生機絕矣。

白話文:

因此無法醫治。嘔吐頻繁。吐出泡沫狀液體。氣往下瀉。嘔吐頻繁是因為胃氣上逆。吐出泡沫狀液體是因為脾已經鬆弛。氣往下瀉,表示腎門不再把持。這兩種狀況都沒有胃氣,因此死亡無法醫治。又說:虛症可以治療,實症則會死亡。虛症是指脈搏緩慢而不緊促。實症是指脈搏弦緊,生機已絕。

癇,考內經癇症之條。二陰急為癇厥。心脈滿大。癇瘛筋攣。肝脈小急。癇瘛筋攣。足少陰筋病生癇瘛及痙。是其症在腎氣之厥。而邪傷在陰與筋也。腎氣主少陰與樞。少陰逆而樞失則氣塞於經而上行。少陰脈系舌本。塞則喉音隘不容發。故聲若羊豕。然經時必止者。氣復反則已。

白話文:

所謂癇症,根據《內經》中關於癇症的論述,是由於陰氣急迫導致的昏厥狀態。心脈充盈強盛,就會出現癇瘛和筋攣。肝脈細小急迫,也會引起癇瘛和筋攣。足少陰經的筋病會導致癇瘛和痙攣。由此可見,癇症的病因在於腎氣的厥逆,而邪氣侵犯了陰氣和筋脈。

腎氣主導少陰經和樞機。少陰經逆行,樞機失調,則氣血在經脈中阻塞,向上面循行。少陰經脈連接著舌頭的根部。氣血阻塞,就會造成喉部發音困難,聲音像羊或豬叫。

但是,這種症狀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後停止,這是因為氣血又恢復了正常。

是以不與顛同也。其為心脈滿大而癇瘛者。腎逆而心火鬱。故滿大。逆於肝者。緣肝陰先不足而腎氣逆之。故肝脈小急。亦癇瘛筋攣。肝陰虛。故小。腎逆於肝。故急。凡癇必兼瘛。而曰二陰急為癇厥者。以少陰厥而後癇也。又陽維從少陰至太陽。動若肌肉痹及下部不仁。又若顛仆羊鳴。

白話文:

因此就不會出現癲癇同時發作的情況了。患有心脈脹大和抽搐症狀的,是腎氣上逆,導致心火淤積。因此脈象會呈現脹大。腎氣逆於肝的,是因為肝陰原本不足,而腎氣又上逆。因此肝脈會呈現細小而急促。這種情況也會導致抽搐症狀和肌肉痙攣。肝陰虛,所以脈象會細小。腎氣逆於肝,所以脈象會急促。所有的抽搐症狀都會同時伴有痙攣。而所謂「二陰急為癇厥」,是因為先出現小便不通的症狀,然後纔出現抽搐症狀。另外,陽維脈從少陽絡脈通達太陽絡脈。如果陽維脈出現異常,就會導致肌肉麻痹,甚至下肢失去知覺。還有可能會出現抽搐倒地,發出羊叫聲的症狀。

甚者失音。不能言。陰維從少陽斜至厥陰。動若顛癇僵仆羊鳴失音。蓋陽維維於諸陽。而從少陰至諸陽。是陰為陽根也。根出少陰。故能維於諸陽。而少陰陰邪從而至於諸陽。故能塞諸陽之會。而動若肌痹不仁。又若顛癇羊鳴失音。失音者。少陰不至則為喑也。陰維從少陽至厥陰。

白話文:

嚴重的會失聲,無法說話。陰維脈從少陽膽經斜行到厥陰肝經。症狀發作時像癲癇發作一樣,僵臥在地,發出羊叫聲,不能說話。因為陽維脈與十二條陽經相通,而它的源頭在少陰腎經,所以陰為陽的根源。根由少陰腎經發出,因此能與十二條陽經相通。而少陰腎經的陰邪沿著陽維脈流入十二條陽經,所以能阻塞十二條陽經的交會之處,導致肢體發麻、失去知覺。另外還會出現像癲癇發作一樣,發出羊叫聲,不能說話的症狀。之所以不能說話,是因為少陰腎經的氣血無法到達咽喉,導致失聲。陰維脈從少陽膽經斜行到厥陰肝經。

是陽為陰鼓也。動在少陽。故能鼓諸陽而為維。而少陽既衰。陰邪遂壅。亦能全塞諸陰之會。而筋絡相引。故亦動若癲癇僵仆羊鳴失音。此雖不拈少陰而厥陰之方。亦少陰之失樞也。觀此則諸癇可以意識矣。

白話文:

陽氣是陰氣的催動者,這種運動發生在少陽。所以能推動諸陽,作為維繫身體的關鍵。而少陽衰弱後,陰邪就會壅塞。也能完全堵塞諸陰的交會,使筋絡產生牽引。所以也會出現像癲癇、僵仆、羊鳴、失音等症狀。雖然沒有找出少陰和厥陰的病因,但也知道是少陰的樞紐出了問題。從這裡可以看出,諸癇都可以用意識來理解。

黃疸,疸以目黃。已食如飢。溺黃赤。安臥者。名曰黃疸。而論疾診尺篇曰。身病而色微黃。齒垢黃。爪甲上黃。黃疸也。然疸有三。其候心中熱。足下熱。為酒疸。已食如飢。善消穀食。為胃疸。所謂谷疸也。又有谷疸脈小而澀。不嗜食者。言中寒也。其女勞疸者。額上黑。

白話文:

黃疸,由於膽汁淤積,導致眼睛發黃。

已經吃過東西,但仍感到飢餓。尿液發黃或發紅。平躺時有症狀,叫做黃疸。

《論疾診尺篇》中說:身有疾病,面色發出微微的黃色。牙齒上有黃色垢物。指甲上也有黃色。這些都是黃疸的徵狀。

但黃疸分為三種類型:

  • 心中發熱,足下發熱的,稱為酒疸。
  • 已經吃過東西,但仍感到飢餓,容易消化食物的,稱為胃疸,也就是穀疸。
  • 如果穀疸患者的脈象細小且澀,不愛吃東西,說明體內有寒邪。
  • 還有一種是由於女性分娩勞累造成的黃疸,其特徵是額頭發黑。

微汗出。手足中熱。薄暮即發熱。膀胱急。小便自利。女勞疸也。三疸證稍異。而以目黃身黃為中州瘀熱不行。外痹中熱。溺黃赤為主。然其膀胱急而小便自利者。乃為傷陰傷腎。其治當別。不可以酒疸谷疸同治也。

白話文:

微微出汗。手腳發熱。傍晚時分發燒。膀胱急迫。小便時常排出。這是女子勞累導致的黃疸。三種黃疸症狀略有差異。但以眼睛發黃、皮膚髮黃爲代表的中州溼熱阻滯不散,外在風寒引起的發燒,小便呈黃色或紅色爲主。然而其中膀胱急迫,小便時常排出者,乃是由於陰虛腎虛所致。其治療方法應另當別論。不能與因飲酒或飲食所致的黃疸混爲一談。

血枯,血枯一症。內經述一病源以為榜樣。而曰胸脅支滿。妨於食。病至先聞腥臭出清液。唾血。四肢清冷。頭目眩暈。時時前後血。此名血枯。支滿。滿如支鬲也。肺主氣。其臭腥。肝主血。其臭臊。肺氣不能平肝。則肝肺俱遂於上。濁氣不降。清氣不升。故聞腥臭而吐清液也。

白話文:

血枯 是一種病症,內經記載了一個病源作為範例。病症表現為:

  • 胸脅堵塞滿脹,影響飲食。
  • 發病前聞到腥臭味,流出清澈的體液。
  • 咳血。
  • 四肢發冷。
  • 頭暈目眩。
  • 時常嘔吐血液。

此病名為血枯。堵塞滿脹,像有東西卡在胸口一樣。

肺主氣,腥臭味來自肺氣。肝主血,臊臭味來自肝氣。肺氣不能平穩肝氣,導致肝肺氣向上衝,濁氣不下降,清氣不上升。因此會聞到腥臭味,並吐出清澈的體液。

唾血。血不歸經也。四肢清冷。氣不能周也。頭目眩暈。失血多而氣隨血去也。血氣既亂。故前後陰血不時見。而月信反無期也。夫腎主閉藏。肝主疏泄。此症不惟傷腎。而且傷肝。至其久則三陰俱虧。所以有先見諸症。終必至於血枯月信斷也。丈夫犯此。亦不免為精枯。所謂勞損之屬也。

白話文:

吐血是因為血液不能回到經脈中。四肢冰冷,是因為氣血不能周流。頭暈目眩,是因為失血過多,氣血隨血而去。血氣混亂,導致前後陰血不時出現,月經也因此沒有規律。腎主閉藏,肝主疏泄。這種疾病不僅傷腎,也傷肝。久而久之,三陰俱虧,因此才會先出現吐血等症狀,最終導致血枯月經斷絕。男人如果患有此症,也會出現精枯的現象。這類病症都屬於勞損一類。

然其症與血隔相似。皆經閉不通之候。而枯與隔相反。隔病發於暫。或痛或實。通之則血行。枯則衝任內竭。必不可通者也。唯養陰補氣。使其血充可耳。

白話文:

這個症狀跟血隔類似,都是月經不通的情況。但枯病跟血隔相反。血隔是突然發病的,可能會有疼痛或脹塊。把它通了,血就會流動。枯病是沖任脈裡面沒有血了,一定不能用疏通的方法。只能養陰補氣,讓血量充足就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