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美

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9)

1. 太陽歲氣病疏

寒水主令。在立冬後冬至前。於時為六陰。故為寒水。太陽為之上者。此時陽退而在上。為卦之剝。老陽在上一畫。其下五陰。故太陽之下為寒水也。寒水為冬之正令。在人唯足少陰腎得以應之。而太陽反納膀胱者。膀胱與腎表裡。同主寒水。故太陽以陽從陽。而納膀胱也。

白話文:

寒水當令。在立冬後冬至前。此時是六陰。所以是寒水。太陽在上面。此時陽氣下降在上面。為剝卦。老陽在上畫。下面五陰。所以太陽的下面是寒水。寒水是冬天的正令。在人體中只有足少陰腎能相應。而太陽反而歸於膀胱,因為膀胱與腎是表裡關係,同屬寒水。所以太陽以陽性順應陽性,而歸於膀胱。

雖納膀胱。而主令則以少陰為主。故太陽為標。寒水為本。本寒而標熱。本勝而標不勝。是以太陽所至。為屈伸不利。腰痛。寢汗。痙流泄禁止。屈伸不利。寒病在骨也。腰痛腎寒也。寢汗寒水凌心。而氣微汗不收於陰也。痙病支體強直。筋急反戾。腎虛而寒凝相襲也。三焦寒不化為流泄。

白話文:

雖然病邪會侵入膀胱,但主要還是由少陰(腎)臟腑來控制。所以太陽經絡(支配四肢、體表)是標,寒水是本。本寒而標熱,本寒之氣強,標熱之氣不能勝過它。因此,當太陽經絡受影響時,會出現屈伸不利、腰痛、盜汗、痙攣、腹瀉等症狀。

屈伸不利:寒邪侵犯骨頭。 腰痛:腎臟虛寒。 盜汗:寒水侵犯心臟,而氣血虛弱,汗液不能收斂。 痙攣:四肢強直,筋脈緊張,腎虛寒邪相合所致。 腹瀉:三焦寒邪不解,化為腹瀉。

陰凝結陽不化。能使二便不通。為禁止。其病即所謂陰結也。夫水太過。其動漂泄沃湧。若水不及。則病痿厥堅下。此即禁止之謂。從土化也。其為歲水太過。邪害心火。民病身熱煩心。躁悸陰厥。上下中寒。譫妄心痛身熱者。以寒氣止迫其火氣外炎故熱也。煩心躁悸。水氣凌心火。

白話文:

陰氣凝結,導致陽氣無法發揮作用,造成大小便不通,稱為「禁止」。這種疾病就是所謂的「陰結」。

當水氣過盛時,會浮腫溢出。但是,如果水氣不足,就會出現痿弱、厥冷、堅硬、腹瀉等症狀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禁止」,是由於土性過強所致。

當年太水過盛,邪氣侵犯心火,人們會出現身體發熱、心煩意亂、心悸、陰厥、上下中寒、胡言亂語、心痛發熱等症狀。因為寒氣壓迫火氣向外發散,所以會發熱。心煩意亂則是水氣侵犯心火的緣故。

抑而內寇也。陰氣寒甚。故厥逆於上。三焦之火衰。故上下中寒。心失其居而不寧。故譫妄。水寒剋火。故心痛。甚則水淫而內傷。為腹大脛腫。此寒濕交流。水汨土也。喘嗽寒搏於肺也。寢汗出憎風。衛陽衰。而營不守也。上臨太陽。則兩寒並至。為腹滿腸鳴溏泄。食不化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是外邪侵襲,內邪也在作祟,是陰寒之氣過於嚴重。所以才會發生厥逆(嘔吐、呃逆),三焦之火衰敗,所以上下中焦都發冷。心臟失去了安穩的居所,因此產生胡言亂語。水寒剋制心火,所以會心痛。嚴重的話,水氣過多而內部受傷,就會變成腹大脛腫。這是寒濕互相流動,水氣濕潤泥土所造成的。喘咳嗽是寒氣侵襲肺部所致。入睡時出汗、不耐寒風,是衛陽衰敗、營氣不守造成的。寒氣加重陽氣,腹滿腸鳴、腹瀉,食物不能被消化的症狀也隨之出現。

所謂漂泄沃湧也。渴而妄冒。膽中心憤盈也。若夫寒淫所勝。則流禍更遠。蓋太陽為諸陽之首。即君火之陽也。今從在下之寒水寒氣。及從上而至足。上下皆寒。而太陽運居於中。是內陽居中。正所謂凡傷於寒。則為病熱者也。寒熱更勝。是以血變於中。發為癰瘍。厥心痛。

白話文:

這就是所謂的「水濕氾濫」吧。口渴卻胡亂喝水,是因為膽囊氣血旺盛。如果再加上寒氣侵襲,就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。太陽經是所有陽經的統領,也是君主之火的陽氣。如今,從腳底而來的寒氣和水濕,以及從上而來的寒氣,上下都處於寒冷的狀態,而太陽經運行在身體中央,也就是陽氣在中心。這正所謂「所有因寒傷的,都會變成熱病」。寒熱交迫加劇,導致血液在身體內變化,化膿成瘡。於是出現心痛的症狀。

嘔血血泄鼽衄。善悲時眩僕運。斯皆陽熱中盛之證也。胸腹滿手熱時攣。寒乘於中而不運。格於外而不榮也。衝心澹澹大動。寒水作逆。並胸脅胃脘不安也。面赤六陽格而不下。目黃脾土濕而不升。善噫心氣不昌。嗌乾氣不上潮。色炱渴而欲飲。皆病本心逼之。故其中雖有與心同病者。

白話文:

嘔吐鮮血、大便帶血、流鼻血。容易悲傷,時常頭暈目眩,筋骨痠軟無力。這些都是體內陽熱過盛的症狀。胸腹脹滿、手心發熱、有時抽筋。這是因為寒邪侵入體內而氣血運行不暢,阻隔在體外而不能滋養身體。心臟跳動異常強烈。寒水衝逆,導致胸脅、胃脘疼痛不安。面色發紅是六經陽氣受阻而不下降。眼睛發黃是脾胃濕熱而不升發。經常打嗝是心氣不足。咽喉乾燥是氣血不能上榮。面色發黑、口渴卻不想喝水。這些都是心臟疾病引起的,所以其中有一些症狀與心臟疾病相似。

要皆心火抑而失職使然也。至若水不足則濕。乃大行民病腹滿身重濡泄。寒瘍流水。寒瘍者。陰疽也。陰不成膿。故流水。腰股痛發膕腨。股膝不便。煩冤足痿。清厥腳下痛。正所謂痿厥堅下。甚則胕腫水汨土也。若水鬱則又不然。水瀦而不流。則上下三焦筋骨。皆水氣為患而勝火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症狀都是心火過弱,失去調節作用所致。如果水氣不足,就會導致濕氣過重。這會引起腹腔脹滿、身體沉重、水腫、泄瀉、寒性膿瘍流出。寒性膿瘍,指陰疽。陰疽無法形成膿液,因此會流出。腰部、腿部疼痛,小腿腫脹、發硬,股部和膝蓋不便,煩熱、筋脈抽搐、足部麻痺,腳底疼痛,這正是所謂的麻痺、抽搐、下肢僵硬。嚴重時還會發生腿部腫脹,水氣滲透皮膚。如果水氣鬱積,情況又不同。水液積聚而不流動,就會造成上下三焦(肺、胃、腎)、筋骨疾病,由於水氣過盛,就會壓制心火。

故善病寒厥心痛。腰脽痛。大關節不利。屈伸不便。善厥逆。痞堅腹滿。夫動轉歸火。今火失其居。故病若此。病機曰。諸寒收引。皆屬於腎。諸病水液澄澈清冷。皆屬於寒。諸寒收引已見前矣。澄澈清冷。此三焦無火。不能攝水也。又曰諸厥固泄。皆屬於下。經曰。少陰不至。

則厥陰結下焦為固。寒傷土濕為泄。皆自下焦腎氣為之。故曰皆屬於下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容易生病後出現手腳冰冷、心痛、腰痛、關節不靈活、屈伸不便的情況。也容易暈厥、腹脹腹滿。人體的活動依靠火熱能量來推動。現在火熱能量丟失了自己的位置,所以才會出現這些疾病。

病理機制是:所有的寒證收縮引進,都屬於腎臟的問題。所有的水液清冷澄澈的病症,都屬於寒證。收縮引進的寒證在前文已經說過。澄澈清冷的病症,是因為三焦沒有火熱能量,不能收攝水液。

還有,所有暈厥、泄瀉的病症,都屬於下焦的問題。經典中說:「少陰之氣不升達。」

2. 奇恆病論

黃帝問曰。余聞揆度奇恆所指不同。岐伯對曰。揆度者。度病之淺深也。奇恆者。言奇病也。夫恆之為道。謂胃氣五臟。各得其所。上順天時。內調營衛。故神轉不回。轉、流動也。回、逆曲也。回則不轉。乃失其機。於是臟腑曲逆。剋制凌犯。神機之運用失矣。失則不循恆道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道:我聽說「揆度」和「奇恆」指的是不同的東西。岐伯回答道:「揆度」指的是衡量疾病的深淺,「奇恆」指的是奇特的疾病。恆定的法則是指胃氣和五臟各司其職,順應天時,調節營衛之氣。因此,神機運轉流暢,不逆轉。逆轉則不流暢,失去規律。這樣一來,臟腑就會錯亂,互相剋制侵犯,神機的運作失靈。神機失靈,就不能遵循恆定的法則了。

有非恆道所可得而揆度也。於是岐伯又設奇恆一門。以度奇病。其文本六十首。書闕簡脫。今可論者十之二耳。如五臟別論。奇病論。大奇論。脈解篇。氣厥論。腹中論。逆調論。病能論諸篇。俱從運氣臟腑經絡而外。拈其病之厥逆錯雜。所謂回則不轉。乃失其機者也。此開後世內傷雜證之大經大法也。

白話文:

恆定的法則無法用來推測和衡量。因此,岐伯另設「奇恆」一門,用來診斷疑難雜症。其原本有六十篇,但現已殘缺不全,如今僅能討論其中十分之二的內容。例如,《五臟別論》、《奇病論》、《大奇論》、《脈解篇》、《氣厥論》、《腹中論》、《逆調論》、《病能論》等篇文章,都從氣血臟腑經絡之外,探討疾病的逆轉錯雜。所謂的「回則不轉」,是指錯失了適當的時機。這些文章開創了後世診斷內傷雜證的宏大原則和方法。

乃為綱領。其說曰行奇恆之法。以太陰始。夫手太陰為元氣之主。足太陰為六經之主。奇病之作。必變於元氣神機之失。不失必占於元氣。故雖奇病之千變萬化。而一以太陰為準。此又治奇恆之大宗也。乃內經又有拈臟腑本來之奇恆者。此原其所以奇之故也。經曰、腦髓骨脈膽女子胞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奇難雜症的綱領。其中的論述主張採用「奇恆」的療法,從「太陰」開始。因為「手太陰」主導元氣,「足太陰」主導六經。奇難雜症的產生必定是元氣與精神機制的失常造成的。如果沒有失常,必定與元氣有關。因此,即使奇難雜症有千變萬化,都要以「太陰」作為準繩。這也是治療奇難雜症的總綱。此外,《內經》中還提到了臟腑本身的奇恆,這就是它們奇異的原因。經文說,「腦髓、骨脈、膽、女子胞」,這些都是奇恆之物。

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。皆藏於陰。而象於地。故藏而不瀉。名曰奇恆之府。又曰魄門。為五臟使。與前為七。而唯膽屬少陽。特曰中精之府。此七者之有病。其受病不與臟腑之主時者同。是臟腑之一異也。有出於臟腑體要之奇恆者。如腹中論。諸病外不涉於形身。內不關於臟腑。

白話文:

這六個臟器是地氣所產生的,都藏於陰中,而形象與大地相似。因此,它們儲藏而不瀉出,稱為「奇恆之府」,又稱「魄門」,負責管理五臟。加上前面提到的膽,共有七個。不過,只有膽屬於少陽,特別稱之為「中精之府」。這七個臟器如果生病,其發病的時間與五臟主事的時間不同。這是臟腑的其中一個特殊之處。有些奇恆之府出了臟腑的範圍之外,例如腹中論中所說的,一些疾病在外部不影響身體形態,在內部也不涉及臟腑。

病在宮城空廓之中。或氣或血。或風或熱。以至女子妊娠。皆在空腹之中。雖膽中三焦督任五臟之散絡悉在。而其病止屬肝脾。以肝脾為腹中之主故也。此體要之一異也。有臟腑交加之奇恆者。如氣厥論。寒熱之相移。不論順傳逆傳。而以氣之所之相併為病。逆調論。寒熱陰陽之所相勝而為病。

白話文:

疾病發生在腹部空腔內。可能是氣或血的問題,也可能是風或熱造成的,甚至包括女性懷孕。這些疾病都發生在空腹之中。雖然膽、三焦、督脈、任脈以及五臟的散佈系統都在腹部,但這些疾病只屬於肝和脾的範疇,因為肝和脾是腹部的主要臟器。這是身體結構中的一個獨特之處。

還有臟腑相互影響的奇異情況。例如,《氣厥論》中提到,寒與熱會互相轉化。無論是順行傳遞還是逆行傳遞,只要氣之所到之處相遇,就會導致疾病。《逆調論》中提到,寒與熱、陰與陽的相互對抗會導致疾病。

調經論。表裡上下陰陽氣血之相併。互相勝負而為病。夫陰陽氣血寒熱之相併相勝。不繫四時。不緣感召。要皆積漸之所致。迨病至而相勝相併。此實內傷不足之所由。所以異於恆者也。是病源之一異也。又有臟腑頗僻之奇恆者。如大奇論。臟腑脈各見頗僻以成病。有腫滿偏枯癇瘛。

白話文:

論述月經失調

月經失調是表裡、上下、陰陽、氣血相互交織的結果。它們相互勝負,導致疾病的發生。陰陽氣血的寒熱相互交織和勝負,並不拘泥於四時,也不一定是由外感因素引起的。主要都是積累漸進導致的。等到疾病發作時,它們相互勝負和交織,這實際上是內部損傷和不足所致。所以與正常的生理狀態不同。這是發病原因的一種差異。

還有一些臟腑偏僻奇異的疾病。如《大奇論》所述,臟腑經絡出現偏僻異常,導致疾病的發生。有腫脹、偏癱、癲癇和虛症。

風水腸澼之證。而皆非臟腑主時之恆病。則厥逆之由來既久。必須揆度脈氣病由。而治之有別。是又疾病之一異也。又有六氣錯出。互為體用之奇恆者。如脈解篇。太陽主寅。少陽主戌。厥陰主辰。太陰主子。又云四月五月。人氣在頭。八月九月。人氣在心。原其然者。人身恆常之氣。

白話文:

風水與飲食不當所導致的腸胃疾病。這些疾病並非臟腑功能失常所引起的長期疾病。因此,長時間以來的顛倒作息是這些疾病產生的原因。必須仔細分析脈象和病因,才能做出不同的治療方案。這是疾病的又一種變異。另外,還有六氣交錯出現,相互作為主體和工具而產生奇異恆定的情況,就像《脈解篇》中所說:太陽主寅,少陽主戌,厥陰主辰,太陰主子。又說四月五月,人氣在頭,八月九月,人氣在心。探究其原因,這是人體氣血的正常規律。

由下而上。由上而下。故正月人氣在肝。而三陽初出於寅。故太陽主寅。厥陰木火主氣。故厥陰為辰。九月人氣在心者。以氣由肺而下始。次至心少陽。為心表為相火。故亦次心而主九月戌。太陰為陰中之至陰。十一月陰盡而純坤見。故太陰主子。此又與本經三月四月人氣在脾者不同。

白話文:

由下向上的人氣在肝,而三陽之氣初升於寅,所以太陽之氣主宰寅月。厥陰主氣為木火,所以厥陰主宰辰月。九月人氣在心,是因為氣息由肺漸漸下降開始,接著到達心少陽,心少陽是心的外層,為相火,所以也接著心主宰九月戌月。太陰是陰中至陰,十一月陰氣終了而純坤出現,所以太陰主宰子月。這與本經所述三月四月人氣在脾不同。

凡陰陽乘除。每各一道。並行不悖。俱非恆道。而要不可背之為道。是又陰陽之一異也。又有八奇經見病之奇恆者。如刺腰篇。十二經皆有腰。蓋以帶脈之為諸經鈐束故也。若陰陽兩蹺。出陽入陰。出陰入陽。而機關於目。陰陽二維。別為部於陰陽之會。而主指之內外。沖督任脈一源而三歧。

白話文:

每當陰陽相乘相除,各有其固有的一條運作規則並行不悖。這些規則並不是永遠不變的,但卻是不可違反的。這是陰陽變化之中的一種特殊的規律。此外,還有八條奇經,奇就奇在它們會出現病症,且具有恆久性。舉例來說,如果讀過《針灸腰痛》的篇章,就會知道十二經脈都與腰部有關。這是因為帶脈會約束住所有經脈。如果陰陽兩股氣流往上傳到頭部,再往下傳到腰部,或者從腰部傳到頭部,這時便會影響到眼睛。陰陽和任脈、督脈、帶脈三者來源相同,卻分為不同的支流。

而各統陰陽之海。所得之病。既非十二經之恆常。而十二經每與之俱病。又奇道之一異也。是故人之一身。其為陰陽臟腑五行恆轉。而神機攸序。乃既有前七者。臟腑之孤陰。不倫於恆等。有部位之關要。不涉於眾流。又有病源之乘。痼疾之積。陰陽錯出之異。奇經為病之別。

苟非揆度執之恆理。而不求其所由然。安能使神機之轉而不回耶。

白話文:

各條經絡主宰著陰陽的海洋,由此而生發的疾病,既不是十二經絡常見的病症,但十二經絡往往會伴隨發病,這也是奇經的獨特之處。因此,人體由陰陽、臟腑、五行不斷轉化構成,而人體的靈魂和機理遵循一定的規律。在前面提到的七個方面之外,還有臟腑的孤陰之證,與其他疾病不同;還有部位的關鍵所在,與其他經絡沒有聯繫;還有病因的乘虛而入,痼疾的積聚;還有陰陽失衡而產生的不同尋常的病症;奇經發病也是一種特殊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