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美

《內經博議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厥陰歲氣病疏

按厥陰本氣。為風為木。在歲序為十一月。冬至一陽生之後。於時則兩陰交盡於上。於氣則風木升動於下。是以風木為本。厥陰為標。標屬沉陰。本乃少陽。少陽方起於沉陰而未著。故不曰少陽。而曰厥陰。於時風木而未勝乎陰。而厥陰用事。是以凡厥陰時氣。及歲氣司天在泉所至。

白話文:

按厥陰本氣。風木屬性。在一年中為十一月。在節氣中為冬至一陽初生的時候。在時間上,此時陰氣交盡於上;在氣候上,風木之氣開始活躍於下。因此,風木為本,厥陰為標。標屬於沉淪的陰,本乃少陽。少陽剛從沉陰中升起,尚未顯著。所以不稱之為少陽,而稱之為厥陰。當時風木之氣尚未勝過陰氣,而厥陰之氣正當用事。因此凡是厥陰當令的時氣,以及歲氣主宰天空,地泉所及之處。

雖屬風木。而標之所在。皆風木不足。陰寒有餘。在人應之。外動於風。內感於肝。而恆起於陰。故其病在筋。所至為裡急。陰乘木而木鬱也。為支痛脅痛。陰乘本經絡。而木不伸也。為緩戾。風動筋而筋轉也。為嘔泄。風木上達下克也。此皆所至而病也。然司天恆氣。從六元天氣司之。

白話文:

雖然屬於風木,但是出現標症的地方,都是風木不足,陰寒過剩。在人體內應對,外在受風邪影響,內在受肝氣影響,而病症經常從陰部開始。所以,病症在經筋,出現裡急的情況,是陰邪壓制肝木,導致肝木鬱結。出現脅痛、支痛,是陰邪壓制肝經絡,導致肝木不能伸展。出現緩戾,是風邪擾動經筋,導致經筋轉動不暢。出現嘔吐、腹瀉,是風木向頭部上升,向腹部下降,相互攻擊所致。這些都是病症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出現的現象。但是,主司天空的恆定氣候,是由六元天氣支配的。

若己亥歲。雖厥陰司天。乃風氣在上。厥陰下奉之。則風宣而動。風行地上。必脾土受克。勢必病脾。是以病胃脘。當心而痛。上支兩脅鬲咽不通。食飲不下。舌本強。食則嘔。此時脾之部位經絡。兩為所乘。故病如是。至若胃膈如塞。腹脹。溏冷泄水閉瘕之反見者。則又風兼陰寒。

白話文:

如果遇到己亥年,即使厥陰司天(厥陰經氣旺盛),也應該是風氣在上面,厥陰經氣在下面順應它。這樣風氣就能宣通運作,在人體上部運行。這時脾土一定會受到剋制,因此很容易得脾臟疾病。所以會患上胃脘疼痛,心部疼痛,上部兩脅及膈肌、咽喉不適不通,飲食不能下嚥,舌根僵硬,飲食後就會嘔吐。此時脾臟的部位和經絡都受到雙重影響,所以會出現上述疾病症狀。至於胃膈脹塞,腹脹,溏瀉或泄瀉,大便閉結,以及瘕塊等相反的症狀,則是風氣兼夾陰寒所致。

陰寒動脾。而厥陰之標見也。然而風氣在上。又中見少陽。則風與少陽搖動。當其淫勝。又必本肝先病。故耳鳴頭眩。憒憒欲吐。胠脅氣並化而為熱。小便黃赤。胃脘當心而痛。腸鳴飧泄。少腹痛。注下赤白。皆風與熱並。而搖動肝脾之間也。風木之動必兼寒熱二者。是以寒熱二症。

白話文:

陰寒之氣會影響脾臟,導致厥陰之氣浮現於外。然而,風氣聚於上半身,並伴有少陽之氣,造成風氣和少陽之氣同時發作。當它們發作過於劇烈時,往往是因為肝臟先發病,所以會出現耳鳴、頭暈、心神不寧、想吐的感覺。肝氣與胃氣混合而化為熱氣,導致小便黃赤。胃脘部會感到疼痛,腸鳴、腹瀉、小腹痛,以及大便帶有紅白分泌物。這些症狀都是因風熱之氣影響肝脾所致。風木之氣的活動必然伴隨著寒熱兩種因素,因此寒熱兩種症狀會同時出現。

亦出於肝也。若當不運不及。則恆從金氣所化。而為搖動注恐。搖動者筋病。注恐者肝膽俱病。又其病為支廢。且壅腫瘡瘍。木被金刑。清燥傷榮。而壅溪谷關節。故支廢且壅腫瘡瘍也。然以在天之氣。豈容盡克。於是有郁。郁與燥傷異。燥傷為乘所勝。鬱則為內不伸。蓋其氣將發而伏也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病症也來自於肝。如果肝氣運行不暢,達不到足夠的程度,那麼就會經常受到金氣的影響而出現搖晃和恐懼的症狀。搖晃是指筋骨的疾病,恐懼是指肝膽都有疾病。此外,肝病還會導致肢體麻痺,以及腫脹和瘡瘍。這是因為木氣受到金氣的刑剋,清氣燥熱會損傷榮氣,從而阻塞經絡關節。因此,才會出現肢體麻痺、腫脹和瘡瘍。但是,由於肝氣屬於天部的氣,不可能完全被剋制,因此就會產生鬱結。鬱結與燥傷不同。燥傷是因為受到外邪的勝克,而鬱結則是因為內在的氣機不能舒展。這是因為肝氣將要發作,但又被抑制住了。

惟伏而不發。則鬱特甚。所以民病亦胃脘當心而痛。上支兩脅鬲咽不通。飲食不下。症與風勝同。彼以木逆。此以木伏也。抑久而伏。必將上拒於鬲。故遂支兩脅而鬲咽不通也。甚則耳鳴目眩。轉不識人。善暴僵仆。不郁生火。而相煽於心腎之間。使神魂不守。而卒中暴厥也。

白話文:

疾病只潛伏著沒有發作,那麼鬱結就會愈發嚴重。所以老百姓的疾病也是胃脘部和心臟感到疼痛,上部連接到兩脅和橫膈,導致阻塞不通暢,進食不下。症狀與風邪勝邪相似。風邪勝邪是因為肝木升發反常,而這種疾病是因為肝木潛藏不顯。長期潛藏不顯,必定會向上阻塞於橫膈,所以才會連接到兩脅而橫膈阻塞不通暢。嚴重時會出現耳鳴目眩,甚至轉動時不認識人,容易突然僵硬仆倒。鬱結生熱,並且在心腎之間互相煽動,導致精神不守,最終會突然暴厥過去。

故所謂郁者。非不及也。受制而莫之發。則怒而自相乘也。此其治必發而伸之乃快耳。病機曰。諸風掉眩。皆屬於肝。諸暴強直。皆屬於風。諸風掉眩。皆兼火與寒。諸暴強直。皆兼勝與郁。總之皆厥陰風木外淫之為也。內氣不足。而與之逢合者有之。時氣太過。而臟氣不能御者有之。

是以有主客之分治。客以急治。主以緩治。主勝逆。客勝緩。從此治六氣之權衡也。

白話文:

因此所謂的鬱結,並不是能力不足,而是受到阻礙而無法發揮,所以會憤怒並自我增長。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,一定是讓它發散舒展,這樣才會痊癒。

《病機》中說: 各種頭暈目眩,都與肝臟有關。 突然強直不適,都與風有關。 頭暈目眩,大多同時伴有火熱和寒氣。 突然強直不適,大多同時伴有過度亢奮和鬱結。 總的來說,這些疾病都是厥陰風木之氣向外侵犯造成的。 有的是因為體內正氣不足,與外邪相遇所致。 有的是因為外邪過於強盛,臟腑正氣無法抵禦所致。

2. 少陰歲氣病疏

少陰君火。在正六氣居卯辰之位。木方用事。火氣方舒。而木出於陰。故君火之出為少陰。然君者帝也。出於顯明卯位。所謂帝出乎震者是也。本候為木。主春用事。所以君火不用。其在司天。則當子午。午本南離。故為熱化。居氣為灼化。灼與熱異。熱則臨之。灼則近之也。

白話文:

少陰之君火,在「正六氣」中位於「卯辰」之位。此時木氣主事,火氣正盛。但木氣生於陰中,因此君火則為「少陰」。然而「君」為帝王之稱,應出於明朗顯著的卯位,即「帝出乎震」之意。

本屬的候氣為木,春令主事。所以君火不用。其在司天,則相當於「子午」時辰。午時本屬南方離位,因此主熱化。在氣候上表現為灼熱。灼熱與熱不同,熱氣是臨近之氣,而灼熱則是近身之氣。

天之六元。火在上。少陰在下。火為本。少陰為標。亦本陽而標陰也。是以少陰所至。本標之間。心火與氣相乘。或至而不足。或至而有餘。凡為驚惑惡寒譫妄。又或悲妄衄蔑。皆火不足。而陰乘之。熱收於內也。其為瘍疹身熱語笑。皆火有餘。而自乘於心神。並及血脈也。

白話文:

宇宙有六個元氣,火在上方,少陰在下方。火是根本,少陰是標誌。火屬陽,少陰屬陰。所以少陰到達的地方,從根本到標誌之間,心火和氣息相互影響。有的時候不夠,有的時候過剩。凡是驚嚇、迷惑、惡寒、胡言亂語,或者悲傷、胡思亂想、流鼻血、性情暴躁,都是因為火氣不足,陰氣乘虛而入,熱量收縮在內部。而發燒、起疹子、胡言亂語、大笑,都是因為火氣過剩,灼傷心神和血脈。

若在戊癸火運。位戊午戊子。為天符。為赫曦。則火太過動為炎灼妄擾。其病笑瘧瘡瘍血流狂妄。此亦君火自乘。而傷神魄血脈也。鼓行刑金。則金肺受邪。是以民病瘧、少氣喘咳、血溢、血泄、注下、嗌燥、耳聾、中熱、肩背熱。蓋肺氣不行。木火交煽。而寒熱爭。故瘧。

白話文:

如果遇上戊癸火運,位於戊午或戊子年,稱為「天符」、「赫曦」,表示火氣過盛,會導致陽氣亢盛,令人煩躁妄動。

這種情況容易出現瘋笑、瘧疾、瘡瘍、出血和狂妄的症狀。這是因為心火旺盛,損傷了神魄和血脈所致。

如果同時運行了刑金,則金肺容易受到邪氣侵襲。因此,人會出現瘧疾、氣喘咳嗽、血溢、血泄、泄瀉、咽喉乾燥、耳聾、內熱、肩背發熱等症狀。

這是因為肺氣運行不暢,肝火和心火交相煽動,寒熱交替,所以會出現瘧疾。

壯火食氣刑金。故少氣喘咳。火逼血妄行。使陰陽兩傷。故上嗌口鼻。下泄二陰。火急逼。故奔迫注下。火盛水涸而傷腎。故嗌燥耳聾。火炎上焦。故肩背熱。皆金木足而不能救。以致傷及諸臟也。甚則胸中痛。脅支滿。脅痛。膺背肩胛間痛。兩臂內痛。身熱骨痛。而為浸淫。

白話文:

過度旺盛的肝火會剋制肺金。因此容易氣喘咳嗽。肝火強盛會逼迫血液亂行,造成陰陽兩敗俱傷。所以上面會出現咽喉鼻子出血,下面則會排出陰道或肛門的血。肝火過於急迫,會迅速向下流注。肝火旺盛導致體內水液枯竭,進而損傷腎臟。因此會出現咽喉乾燥、耳鳴。肝火上擾上焦,會導致肩背發熱。這些都是因為肝氣過盛,肺金虛弱無法剋制肝火所致,最終導致各個臟腑受傷。嚴重時,會出現胸痛、脅肋脹滿、脅痛、胸背肩胛間疼痛、兩臂內側疼痛、身體發熱、骨頭疼痛等症狀,並且會逐漸加重惡化。

皆心經及手心主所行之處。火盛為邪。而遍及本經也。又值二火司天。則心將自焚而神亂。故譫妄狂亂。以至喘咳息鳴。下甚者金水俱敝。而下元不歸也。血溢血泄不已。陰傷盡矣。此太過之病也。若火不及。則火不能施化。少陰標病鬱於經絡。故於經所行之處皆病此。寒乃大行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症狀都是心經和手心主經所循行部位的表現。火氣過盛就會形成邪氣,而且會遍及整條經絡。再加上兩種火氣主導天空,那麼心就會自動燃燒,導致神智混亂。所以出現說胡話、發狂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嚴重時甚至會喘咳、鳴叫。更嚴重的,金水兩氣都會衰竭,下元不歸位。血溢出、腹瀉不止,陰氣受到極大損傷。這是火氣過盛的病症。但是如果火氣不足,那麼火氣就不能發揮作用。少陰病邪鬱積在經絡之中,所以經絡循行所經過的地方都會出現病症。寒氣就會大肆發作。

陰邪入而營脈傷也。如鬱冒矇昧者。寒濕之氣冒明也。心主言。故暴喑也。心為太陽。而主諸陽之氣。今寒淫病。火則並納於寒水。之生陽亦虛。故屈伸不能。髖髀如別也。然至寒淫所勝。則寒臨於上。而內陽居中。所謂凡傷於寒。則為病熱。寒熱更勝。是以癰瘍嘔血鼽衄腹痛。

白話文:

寒邪入侵並損傷了營脈,導致頭腦昏沉、恍惚迷茫。這種情況是寒濕之氣矇蔽了神明所致。心主掌言語,所以突然失聲。心屬太陽,主導諸陽之氣。而現在寒邪侵襲,火氣被寒水收斂,生發陽氣的功能也減弱了。因此身體無法正常屈伸,髖部和腿部似乎分離。然而,當寒邪過於強盛時,寒邪就會侵入上焦,而內在陽氣退居中焦。古語有云:"凡因寒而生病,則會表現為發熱。"寒熱交替,更加劇烈,因此會導致癰腫化膿、嘔血、流鼻血、腹痛等症狀。

乃陽熱中盛之症。心痛眩僕。面赤目黃。色炲善噫。乃寒凌心火。逼熱上炎之故。水火寒熱交爭。則神門脈絕。而心氣滅矣。所謂郁者。火不外發。必將內盛。病為少氣。瘡瘍壅腫。脅腹胸背。面首四肢。䐜膹臚脹疿。嘔逆瘛瘲。骨節痛。乃有動皆火。實蘊隆而外不得宣。故每見憤盈之症。

白話文:

這是陽熱在體內過盛的疾病,會導致心痛、頭暈、臉色發紅、眼睛發黃、皮膚發紅、愛打嗝。這是因為寒氣壓迫心火,導致熱氣往上蒸騰。水火寒熱交戰,就會導致神志昏迷、脈搏斷絕、心氣消失。所謂鬱悶的症狀,就是火氣不能向外發散,必定會在體內積聚。疾病表現為氣虛、瘡瘍腫脹、兩肋、腹部、胸部、背部、面部、頭部、四肢以及五臟六腑腫脹發脹、嘔吐、腹瀉、骨節疼痛。這是因為有動靜的地方都會有火氣,火熱在體內積聚而無法宣發,所以經常見到的都是憤怒爆發的症狀。

傷於經及筋。故所過所動如此也。又若火奔迫則注下。與少陽搏則溫瘧。以至腹中暴痛。血溢流注。精液乃少。目赤心熱。黃則瞀悶懊憹。善暴死。則傷陰之盡。自焚之患。並傷五內矣。此郁與火不足之異狀也。病機曰。諸痛瘡瘍。皆屬於心。諸熱瞀悶。諸躁狂越。皆屬於火。

白話文:

傷害經脈和筋絡,所以路過的地方都會疼痛和活動不靈活。如果再加上火氣攻心,就會鬱積向下流注。與少陽經搏擊,就會出現溫熱的瘧疾,甚至腹中劇痛,血液溢出流注,精液減少。眼睛充血發熱,面黃發暗則會頭暈胸悶,心煩意亂,容易暴死。這是因為陰氣徹底受傷,自焚的後果,並傷害了五臟六腑。這正是鬱火不足的異常症狀。

病機論述:

所有的疼痛和瘡瘍,都與心有關。所有的發熱、頭暈胸悶,所有的躁動狂妄,都與火有關。

此即火有餘。火鬱之症。諸痛胕腫。疼酸驚駭。諸禁鼓慄。如喪神守。此即火不足。寒氣內乘之病。要皆以火之有餘。或郁與不足。受乘之至。故皆謂之屬火也。劉守真見屬火屬熱諸條。皆以有餘釋之。豈知病情者哉。

白話文:

上面所講的是火氣旺盛的表現,形容的是火氣鬱積的病症。會出現疼痛、腫脹、疼痛、痠痛、心驚膽戰、抽搐顫慄等症狀,就像靈魂出竅了一樣。而這實際上是火氣不足、寒氣入侵的病症。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火氣過剩或鬱積,或者是火氣不足、寒氣侵襲所致,所以都歸類為火症。劉守真認為屬火屬熱的條例,都以火氣過剩來解釋,難道他能真正瞭解病情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