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宗海

《血證論》~ 卷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9)

1. 卷七

四君子湯

人參(三錢),白朮(四錢),雲苓(四錢),甘草(二錢)

異功散

即四君湯。加陳皮二錢。

八珍湯

即上二方合用也。氣血雙補之平劑。

十全大補湯

即八珍湯。加黃耆肉桂。為溫補氣血之大劑。

當歸補血湯

黃耆(一兩),當歸(五錢)

此方以氣統血。氣行則血行。外充皮膚。則盜汗身熱自除。內攝脾元。則下血崩漏能止。

柴胡清骨散

柴胡(三錢),青蒿(三錢),秦艽(三錢),白芍(三錢),丹皮(三錢),地骨皮(三錢),鱉甲(三錢),知母(三錢),黃芩(二錢),甘草(一錢),童便(少許),胡黃連(一錢)

肝為藏血之臟。又司相火。血足則火溫而不烈。遊行三焦。達於腠理。莫不得其溫養之功。若血虛火旺。內則煩渴淋閉。外則骨蒸汗出。皆肝經相火之為病也。方用丹皮知母枯芩黃連童便。大清相火。而又恐外有所郁。則火不能清也。故用柴胡青蒿秦艽。以達其鬱。又恐內有所結。

則火不能清也。故用白芍丹皮鱉甲。以破其結。佐甘草一味以和諸藥。務使肝經之鬱結解。而相火清。較逍遙散更優。

保命生地散

生地(五錢),熟地(三錢),枸杞(三錢),地骨皮(三錢),黃耆(四錢),白芍(三錢),甘草(二錢),黃芩(二錢),天門冬(三錢)

方取黃耆甘草。入脾統血。余藥清潤肺腎。以治血之源流。或血止後。用此調養亦宜。

豬苓湯

豬苓(三錢),澤瀉(三錢),雲苓(三錢),滑石(三錢),阿膠(三錢)

此方專主滋陰利水。凡腎經陰虛。水泛為痰者。用之立效。取阿膠潤燥。滑石清熱。合諸藥皆滋降之品。以成其祛痰之功。痰之根原於腎。制肺者治其標。治腎者治其本。

導赤散

生地黃(四錢),木通(二錢),甘草梢(三錢),竹葉心(三錢)

季楚重曰。瀉心湯用黃連。所以治實邪。責木之有餘。瀉子以清母也。導赤散用地黃。所以治虛邪。責水之不足。壯水以治火也。

麻黃人參芍藥湯

麻黃(一錢),桂枝(三錢),黃耆(三錢),人參(三錢),炙草(一錢),當歸(三錢),白芍(三錢),麥冬(三錢),五味子(一錢)

麻黃桂枝。從外發表。黃耆草參。從內托裡。使內犯之邪。皆從外出。自不至乘陰而吐衄矣。然既亂之血。又不可以治也。故用當歸白芍以和之。麥冬五味以清之。又按麻桂力能發表。表解而血自止。是善用麻桂之功。非麻桂自能止血也。況仲景於吐血衄血。皆忌發汗。用此方者。

須審其的由外感。非此不解。然後一投即應。設忌發汗而反汗之。又誤用麻桂之過。麻桂亦不任咎也。

止嗽散

桔梗(三錢),荊芥(三錢),廣紫菀(三錢),廣百部(三錢),白前(三錢),陳皮(三錢),甘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四君子湯

用人參三錢、白朮四錢、茯苓四錢、甘草二錢。

異功散

就是四君子湯的配方,再加上陳皮二錢。

八珍湯

就是把四君子湯和異功散的配方合起來使用,是能同時補氣補血,性質平和的藥方。

十全大補湯

就是在八珍湯的配方中,再加上黃耆和肉桂,是溫補氣血、藥力強大的藥方。

當歸補血湯

用黃耆一兩、當歸五錢。這個藥方是用補氣的方式來促進血的運行,當氣運行順暢,血也會跟著運行,讓身體皮膚得到滋養,就能改善盜汗發熱的問題;同時也能鞏固脾胃功能,治療下血和崩漏等症狀。

柴胡清骨散

用柴胡三錢、青蒿三錢、秦艽三錢、白芍三錢、丹皮三錢、地骨皮三錢、鱉甲三錢、知母三錢、黃芩二錢、甘草一錢,再加入少量童便和胡黃連一錢。

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,同時也掌管相火(一種生理之火)。當血液充足時,相火會溫和而不至於過旺,在身體內運行,滋養各個部位。如果血液虛弱導致火氣旺盛,就會出現內在的煩躁口渴、小便不暢,外在的骨蒸潮熱、盜汗等問題,這些都是肝經相火過旺引起的。這個藥方用丹皮、知母、黃芩、黃連和童便來清瀉過旺的相火,並擔心外在有鬱滯而阻礙清火,所以用柴胡、青蒿、秦艽來疏通鬱滯;又擔心內在有結聚而阻礙清火,所以用白芍、丹皮、鱉甲來化解結聚。再用甘草來調和各種藥材。這個藥方的目的是要解除肝經的鬱滯,並清除相火,比逍遙散的效果更好。

保命生地散

用生地五錢、熟地三錢、枸杞三錢、地骨皮三錢、黃耆四錢、白芍三錢、甘草二錢、黃芩二錢、天門冬三錢。

這個藥方取用黃耆和甘草來補脾,並統攝血液;其他藥材則能滋潤肺和腎,來治療血液的源頭。或者說,在止血後,用這個藥方來調養身體也很合適。

豬苓湯

用豬苓三錢、澤瀉三錢、茯苓三錢、滑石三錢、阿膠三錢。

這個藥方主要用於滋養陰液、利水消腫。凡是腎陰虛而導致水液泛濫形成痰濕的人,使用這個藥方會有很好的效果。取用阿膠來滋潤乾燥,滑石來清熱,加上其他滋補和降泄的藥物,來達到祛痰的效果。痰的根源在於腎,治療肺只是治標,而治療腎才是治本之道。

導赤散

用生地黃四錢、木通二錢、甘草梢三錢、竹葉心三錢。

季楚重說,瀉心湯用黃連是為了治療實證邪氣,是針對木氣過盛的問題,採取瀉其子的方法來清其母;而導赤散用地黃,是用於治療虛證邪氣,是針對水液不足的問題,採取壯水的方法來制約火氣。

麻黃人參芍藥湯

用麻黃一錢、桂枝三錢、黃耆三錢、人參三錢、炙甘草一錢、當歸三錢、白芍三錢、麥冬三錢、五味子一錢。

麻黃和桂枝從體外發散邪氣,黃耆、人參和甘草則從體內補益正氣。使入侵體內的邪氣都從體表散發出去,就不會向上侵犯導致吐血或流鼻血。然而,已經亂了的血,也不能用這個方法治療,所以要用當歸和白芍來調和血氣,用麥冬和五味子來清除虛熱。麻黃和桂枝的藥力主要在於發散,發散成功了,血自然就會止住,這才是正確運用麻黃和桂枝的功效,並不是麻黃和桂枝本身就能止血。而且,張仲景在吐血和流鼻血的治療中,都是忌用發汗的,所以使用這個藥方,必須要明確是由外感引起的,非此藥不能解決,才能有效。如果忌用發汗卻反而發汗,那就是誤用麻黃桂枝的過錯,麻黃桂枝本身是無辜的。

止嗽散

用桔梗三錢、荊芥三錢、廣紫菀三錢、廣百部三錢、白前三錢、陳皮三錢、甘草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