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宗海

《血證論》~ 卷七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8)

1. 卷七

正元湯

人參(附子汁煮),黃耆(川芎酒煮),山藥(乾薑煮),白朮(陳皮煎),雲苓(肉桂煮),甘草(烏藥煮各等分)

六藥為末。鹽湯下。取火烈之品。法平和之藥。雄烈之味既去。誠為溫補少火之馴劑。

白鳳膏

平胃散(四兩),人參(一兩),茯苓(一兩)

上三味為末。納棗內。入鴨腹中。陳酒煮爛。食鴨肉。將棗陰乾。隨用參湯白湯化服。鴨乃血肉之品。其性滋陰。酒為五穀之精。其性和陽。合諸藥養脾胃。大收純和之效。
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

桂枝(三錢),甘草(二錢),龍骨(三錢),牡蠣(三錢)

肝寒魂怯。用辛溫鎮補之品。以扶肝而斂魂。心陽上越。腎陽下泄。此方皆可用之。

滑氏補肝散

棗仁(三錢),熟地(四錢),白朮(三錢),當歸(三錢),山茱萸(三錢),山藥(三錢),川芎(一錢),木瓜(一錢),獨活(一錢),五味子(五分)

肝體陰而用陽。此以酸甘補肝體。以辛甘補肝用。加獨活者。假風藥以張其氣也。欲其氣之鼓盪者。則用獨活。欲其氣之溫斂者。則用巴戟。欲其氣之清平者。則用桑寄生。欲其氣之疏達者。則用柴胡白頭翁。諸藥皆治風之品。輕重不同。在人用之得宜。

炙甘草湯(一名復脈湯)

人參(二錢),地黃(二兩六錢),麥冬(八錢),阿膠(二錢),芝麻(五錢),炙草(四錢),大棗(三枚),桂枝(三錢),生薑(三錢),清酒(一兩)

此方為補血之大劑。鄉先輩楊西山言。此方亟戒加減。惜未能言明其義。余按此方。即中焦受氣取汁。變化而赤。是為血之義。薑棗參草。中焦取汁。桂枝入心化氣。變化而赤。然桂性辛烈能傷血。故重使生地麥冬芝麻。以清潤之。使桂枝雄烈之氣。變為柔和。生血而不傷血。

又得阿膠潛伏血脈。使輸於血海。下藏於肝。合觀此方。生血之源。導血之流。真補血之第一方。未可輕議加減也。時方養榮湯。亦從此套出。第養榮湯較溫。此方多用生地麥冬。則變為平劑。專滋生血脈。若催乳則無須桂枝。若去桂加棗仁遠志。則更不辛烈。若加丹皮桃仁。

則能清心化血。加山梔。又是清心涼血之劑。加五味。則兼斂肺金。此雖加減。而仍不失仲景遺意。又何不可。

大補陰丸

熟地(八錢),知母(三錢),黃柏(三錢),龜板(四錢)

苦寒之品。能大伐生氣。亦能大培生氣。蓋陰虛火旺者。非此不足以瀉火滋陰。夫人之生氣。根於腎中。此氣全賴水陰含之。若水陰不足。則陽氣亢烈。煩逆痿熱。方用知柏折其亢。龜板潛其陽。熟地滋其陰。陰足陽秘。而生氣不泄矣。

四物湯(為生血和血之通劑)

生地(四錢),白芍(三錢),川芎(二錢),當歸(三錢)

白話文:

正元湯

人參用附子汁煮過,黃耆用川芎酒煮過,山藥用乾薑煮過,白朮用陳皮煎過,雲苓用肉桂煮過,甘草用烏藥煮過,每種藥材等量。

將這六種藥材磨成粉末。用鹽水送服。這個方子的特點是選用藥性猛烈的藥材,但通過炮製方法使其藥性變得平和。這樣做去除了藥材原本的剛烈之氣,成為一種溫和滋補、類似小火慢燉的良方。

白鳳膏

平胃散(四兩),人參(一兩),茯苓(一兩)。

將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粉末。放入紅棗中,然後將紅棗塞入鴨子的肚子裡。再用陳年老酒燉爛。吃鴨肉,將紅棗陰乾,之後隨時用人參湯或白開水化開服用。鴨子是血肉之品,其性質滋陰。酒是五穀的精華,其性質屬陽。將這些和藥材一同使用,可以調養脾胃,達到純和的效果。

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

桂枝(三錢),甘草(二錢),龍骨(三錢),牡蠣(三錢)。

肝臟虛寒,魂魄虛弱,可以使用辛溫、具有鎮靜和補益作用的藥材,來扶助肝臟並收斂魂魄。如果心陽上亢,腎陽下泄,這個方子也適用。

滑氏補肝散

棗仁(三錢),熟地(四錢),白朮(三錢),當歸(三錢),山茱萸(三錢),山藥(三錢),川芎(一錢),木瓜(一錢),獨活(一錢),五味子(五分)。

肝臟的性質是屬陰,但其作用表現為陽。這個方子用酸味和甘味的藥材來補養肝臟的陰性部分,用辛味和甘味的藥材來補養肝臟的陽性功能。加入獨活,是借助風藥的發散作用來擴張肝氣。如果想讓肝氣鼓動起來,就用獨活;如果想讓肝氣溫和收斂,就用巴戟天;如果想讓肝氣平和寧靜,就用桑寄生;如果想讓肝氣疏通條達,就用柴胡和白頭翁。這些藥材都是治療風症的藥物,但其藥性輕重不同,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用。

炙甘草湯(又名復脈湯)

人參(二錢),生地(二兩六錢),麥冬(八錢),阿膠(二錢),芝麻(五錢),炙甘草(四錢),大棗(三枚),桂枝(三錢),生薑(三錢),清酒(一兩)。

這個方子是補血的大方。以前的一位前輩楊西山說,這個方子最忌諱隨意加減,可惜他沒有說明原因。我認為,這個方子是通過中焦(脾胃)吸收水穀精微,轉化成紅色的血液。生薑、大棗、人參、甘草,這些藥材能夠幫助中焦吸收精華,桂枝則可以入心化氣,共同作用將其轉化為血液。然而,桂枝的藥性辛辣剛烈,容易損傷血液,所以大量使用生地、麥冬和芝麻,來滋潤和清熱,使桂枝的剛烈之氣變得柔和,達到生血而不傷血的目的。

再加上阿膠潛藏在血液中,使其能夠輸送到血海(衝脈),下藏於肝臟。綜合來看,這個方子既是生血之源,又是導血之流,確實是補血的第一方。不應輕易改動。現在的養榮湯也是從這個方子演變而來,只不過養榮湯藥性偏溫,而這個方子大量使用生地和麥冬,使其變成平和的藥劑,專門滋養血脈。如果用於催乳,則不需要桂枝。如果去掉桂枝,加入棗仁和遠志,藥性就更溫和。如果加入丹皮和桃仁,則可以清心化血。加入梔子,又可以清心涼血。加入五味子,則可以兼顧收斂肺氣。這些加減方法雖然有所改變,但仍然沒有違背張仲景的本意,也是可以的。

大補陰丸

熟地(八錢),知母(三錢),黃柏(三錢),龜板(四錢)。

苦寒的藥材既可以大量損耗人體的生氣,也可以大量培養生氣。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來說,不用這類藥物就無法瀉火滋陰。人的生氣根源於腎臟,這種氣完全依賴於水陰的涵養。如果水陰不足,則陽氣就會過於旺盛,導致煩躁、虛弱、發熱等症狀。這個方子用知母、黃柏來抑制亢奮的陽氣,用龜板來潛藏陽氣,用熟地來滋養陰液,陰液充足了,陽氣就能潛藏,生氣自然不會耗散。

四物湯(是補血、和血的通用方劑)

生地(四錢),白芍(三錢),川芎(二錢),當歸(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