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血證論》~ 卷七 (3)
卷七 (3)
1. 卷七
庶幾腎中之水。得以充足。特慮有形之水質不化。則無形之水津亦不能生。尤妙茯苓澤瀉。化氣利水。以瀉為補。雖非生水之正藥。而實滋水之要藥。
花蕊石散
花蕊石(煅為末每服三錢)
男用酒調服。女用醋水服。瘀血化水而下。按此藥獨得一氣之偏。神於化血。他藥行血。皆能傷氣。此獨能使血自化。而氣不傷。真去瘀妙品。
側柏葉湯
側柏葉(三錢),炮姜(錢半),艾葉(三錢),馬通(二兩)
熱氣藏伏於陰分。逼血妄行不止。用姜艾宣發其熱。使行陽分。則陰分之血。無所逼而守其經矣。柏葉屬金。抑之使降。馬為火畜。同氣相求。導之使下。則餘燼之瘀。一概蠲去。此為熱伏陰分從治之法。乃久吐不止。一切寒溫補瀉。藥幾用盡。因變一法。以從治之。凡遇熱症。
用之須慎。若系寒凝血滯者。則無不宜。馬通汁。即馬糞泡水。無馬通。以童便代之。
人參瀉肺湯
人參(三錢),黃芩(三錢),梔子(三錢),枳殼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連翹(一錢),杏仁(三錢),桔梗(二錢),桑皮(三錢),大黃(一錢酒炒),薄荷(一錢)
葶藶大棗瀉肺湯。是瀉肺中之水。此方是瀉肺中之火。肺體屬金。不自生火。皆由心火克之。胃火熏之也。故用梔子連翹。以瀉心火。黃芩大黃。以瀉胃火。肺為火鬱。則皮毛灑淅。用薄荷以發之。肺金不清。則水道不調。用桑皮以泄之。火盛即是氣盛。用枳桔杏仁以利之。
而人參甘草。又補土生金以主持之。補瀉兼行。調停盡善。實從葶藶大棗湯套出。變瀉水為瀉火之法。凡上焦血滯痰凝。因火所致者。均可隨證加減。
甲己化土湯
白芍(五錢),甘草(三錢)
楊西山失血大法。以此為主方。而極贊其妙。其實芍藥入肝。歸芎桃仁。善去舊血以生新血。佐黑姜炙草。引三味入於肺肝。生血利氣。為產後之聖藥。各書多改炙草為益母草。不知益母乃涼血利水之藥。此方取其化血。即能生血。如益母草。焉有生血之功。與方名相左。吾以為治紅痢尿血。或可用之。若此方斷不可用。
牛膝散
牛膝(三錢),川芎(錢半),蒲黃(三錢),丹皮(三錢),桂心(三錢),當歸(四錢)
當歸川芎蒲黃丹皮。四藥和血。桂枝辛溫以行之。牛膝下走以引之。用治下焦瘀血。溫通經脈。無不應驗。方義亦淺而易見。
桃仁承氣湯
桃仁(五錢),大黃(二錢),芒硝(三錢),桂枝(二錢)
桂枝稟肝經木火之氣。肝氣亢者。見之即熾。肝氣結者。遇之即行。故血證有宜有忌。此方取其辛散。合硝黃桃仁。直入下焦。破利結血瘀血去路。不外二便。硝黃引從大便出。而桂枝兼化小水。此又是一層意義。
白話文:
希望腎臟中的水液能夠充足。但擔心有形的水液無法被身體轉化利用,這樣無形的水液也無法產生。用茯苓和澤瀉這兩種藥材非常巧妙,它們能化解水氣,促進水分代謝,以瀉的方式達到補的效果。雖然它們不是直接產生水的藥物,但實際上是滋養水液的重要藥物。
花蕊石散
花蕊石(煅燒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)
男性用酒調服,女性用醋水調服。可以使體內瘀血化開並排出體外。這個藥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偏於一氣,特別擅長化解瘀血。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容易損傷氣,而這個藥物能夠使瘀血自行消散,且不傷氣,真是去除瘀血的妙品。
側柏葉湯
側柏葉(三錢),炮姜(一錢半),艾葉(三錢),馬通(二兩)
當熱氣潛藏在身體下部時,會迫使血液妄行不止。用炮姜和艾葉來宣散熱氣,使熱氣走到身體上部,這樣下部的血液就不會被熱迫而能安守在經脈中。側柏葉屬金性,能夠抑制上衝之氣使其下降。馬是火性的動物,藥性與火氣相應,能夠引導熱氣向下走。這樣一來,殘留的瘀血就能夠完全清除。這是治療熱邪潛伏於下部的逆治方法。對於長久不止的嘔吐,當各種寒熱補瀉的方法都用盡時,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逆向治療。凡是遇到熱症,使用此方必須謹慎。如果屬於寒凝血滯的情況,使用此方則沒有不適宜的。馬通汁,就是馬糞泡水。如果沒有馬通,可以用童便代替。
人參瀉肺湯
人參(三錢),黃芩(三錢),梔子(三錢),枳殼(二錢),甘草(一錢),連翹(一錢),杏仁(三錢),桔梗(二錢),桑白皮(三錢),大黃(一錢,酒炒),薄荷(一錢)
葶藶大棗瀉肺湯是用來瀉肺中水液的,而這個方子是用來瀉肺中火氣的。肺在五行中屬金,本身不會產生火,肺火多是由於心火克制,以及胃火上炎所導致。所以用梔子和連翹來瀉心火,用黃芩和大黃來瀉胃火。當肺中火氣鬱結時,皮膚會出現怕冷的感覺,用薄荷來疏散。當肺氣不清時,水道就會失調,用桑白皮來宣洩。火盛就是氣盛,用枳殼、桔梗和杏仁來利氣。
而人參和甘草,又能夠補益脾土,使脾土生金,以此來主持調和。補瀉同時進行,調和各方,非常完善。這個方子實際上是從葶藶大棗瀉肺湯演變而來的,將瀉肺中水液的方法變為瀉肺中火氣。凡是上焦的血瘀、痰凝,因火引起的,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使用。
甲己化土湯
白芍(五錢),甘草(三錢)
楊西山認為這個方子是治療失血的主方,並且極力稱讚它的神奇。實際上,芍藥歸入肝經,配合川芎和桃仁,能夠很好地去除舊血,產生新血。再配合乾薑和炙甘草,引導三味藥進入肺肝二經,能生血、利氣,是產後良藥。很多醫書將炙甘草改為益母草,但實際上益母草是涼血利水的藥物。這個方子的目的是化瘀血,進而產生新血。而益母草並沒有生血的功效,與這個方子的目的相反。我認為治療紅痢或尿血或許可以用益母草,但這個方子絕對不能用益母草。
牛膝散
牛膝(三錢),川芎(一錢半),蒲黃(三錢),丹皮(三錢),桂心(三錢),當歸(四錢)
當歸、川芎、蒲黃、丹皮四味藥可以調和血液,桂枝性味辛溫,能夠推動血行,牛膝能夠引導藥力下行。這個方子可以用於治療下焦的瘀血,溫通經脈,效果顯著。方義淺顯易懂。
桃仁承氣湯
桃仁(五錢),大黃(二錢),芒硝(三錢),桂枝(二錢)
桂枝禀受肝經木火之氣,肝氣旺盛的人,使用桂枝會使其更加旺盛。肝氣鬱結的人,使用桂枝則可以使其疏通。所以,桂枝在血證中,有適宜的,也有禁忌的。這個方子取桂枝辛散的特性,配合芒硝、大黃和桃仁,直接進入下焦,破除下焦的結血和瘀血,使它們從大小便排出。芒硝和大黃引導瘀血從大便排出,而桂枝兼具利尿的作用,這又是一種深層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