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宗海

《血證論》~ 卷七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2)

1. 卷七

然謂四物為肝經調血之專劑。則深知四物之長者矣。蓋肝主藏血。衝任血海。均屬於肝。故調血者。舍四物不能為功。

白虎湯

石膏(一兩),知母(五錢),甘草(二錢),粳米(一撮)

四藥甘寒。生胃陰。清胃火。陽明燥熱得此。如金飈夕起。暑酷全消。故以秋金白虎名湯。乃仲景傷寒陽明之正方。借治血症。脈洪大發熱口渴者。尤有捷效。

佛手散(即歸芎湯)

當歸(五錢),川芎(三錢)

酒水各半煎服。辛以行氣。溫以行血。有汁能生血。二味為活血行血之要藥。

失笑散

蒲黃(三錢),五靈脂(五錢)

蒲生水中。花香行水。水即氣也。水行則氣行。氣止則血止。故蒲黃能止刀傷之血。靈脂氣味溫行以行血。二者合用。大能行血也。

大柴胡湯

柴胡(三錢),半夏(三錢),白芍(三錢),黃芩(三錢),枳殼(二錢),大黃(錢半),生薑(三錢),大棗(三枚)

黃芩一味。清表裡之火。薑棗柴胡。使邪從表解。半夏白芍枳殼大黃。使邪從里解。乃表裡兩解之劑。而用里藥較多。後之雙解散。通聖散。皆從此套出。借治血症。或加表藥。或加血藥。可以隨宜致用。

逍遙散(加丹梔名丹梔逍遙散)

柴胡(三錢),當歸(四錢),白芍(三錢),白朮(三錢),雲苓(三錢),甘草(錢半),薄荷(一錢),煨姜(三錢),丹皮(三錢),梔子(二錢)

此治肝經血虛。火旺鬱鬱不樂。方用白朮茯苓。助土德以升木。當歸白芍。益榮血以養肝。薄荷解熱。甘草緩中。柴姜升發。木鬱則達之。遂其曲直之性。故名之曰逍遙。如火甚血不和者。加丹皮山梔。清理心包。心包主火。與血為肝之子。為火之母。治心包之血。即是治肝之血。瀉心包之火。即是瀉肝之火。以子母同氣故也。

當歸蘆薈湯

當歸(一兩),膽草(一兩),蘆薈(五錢),青黛(五錢),梔子(一兩),黃連(一兩),黃柏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大黃(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

舊用神麯糊丸。薑湯送下。借治血病。用酒丸。童便下。尤佳。人身惟肝火最橫。每挾諸經之火。相持為害。方用青黛蘆薈膽草。直折本經之火。芩連梔柏大黃。分瀉各經之火。火盛則氣實。故以二香以行氣。火盛則血虛。故君當歸以補血。治肝火決裂者。惟此方最有力量。莫嫌其多瀉少補也。

地黃湯

熟地(一兩),山藥(五錢),山萸肉(五錢),茯苓(三錢),丹皮(三錢),澤瀉(三錢)

陳修園謂。人之既生。以後天生先天。全賴中宮輸精及腎。而後腎得補益。謂此方非補腎正藥。然腎經水虛火旺者。實不可離。方取熟地以滋腎水。而又恐肝木盜水之氣。故用山萸以養肝之陰。補子正以實母也。再用山藥補脾土。啟水津以給腎。用丹皮。清心胞。瀉火邪。以安腎。

白話文:

確實,如果說四物湯是專門調理肝經血分的藥方,那就真是深知四物湯的優點了。因為肝臟主管儲藏血液,衝脈和任脈的血海都屬於肝臟管轄,所以要調理血分,捨棄四物湯就不能發揮功效。

白虎湯

石膏(一兩),知母(五錢),甘草(二錢),粳米(一撮)

這四味藥性甘寒,可以滋養胃陰、清除胃火。陽明經的燥熱如果遇到這個藥方,就像秋風吹散暑熱一樣,能使暑氣完全消退。所以用秋季的白虎來命名此湯。這是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中治療陽明病的標準方劑。借用來治療血症,對於脈象洪大、發熱口渴的症狀,尤其有效。

佛手散(也就是歸芎湯)

當歸(五錢),川芎(三錢)

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服用。川芎辛散能行氣,當歸溫潤能行血。有汁液能產生血液。這兩味藥是活血行血的重要藥物。

失笑散

蒲黃(三錢),五靈脂(五錢)

蒲黃生長在水中,花香能夠通利水道,而水就是氣的一種表現。水能運行,氣就能運行;氣滯住了,血也會跟著停滯。所以蒲黃能夠止住刀傷出血。五靈脂氣味溫和,能行血。兩者合用,能大大地促進血液循環。

大柴胡湯

柴胡(三錢),半夏(三錢),白芍(三錢),黃芩(三錢),枳殼(二錢),大黃(錢半),生薑(三錢),大棗(三枚)

黃芩一味藥能清解表裡之火。生薑、大棗、柴胡能使邪氣從體表散發出去。半夏、白芍、枳殼、大黃能使邪氣從體內排出。這個方劑是表裡雙解的藥方,但其中作用於體內的藥物較多。後世的雙解散、通聖散,都是從這個方子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。借用來治療血症,可以根據需要加入一些解表藥物或活血藥物,以便靈活應用。

逍遙散(加入丹皮、梔子後稱為丹梔逍遙散)

柴胡(三錢),當歸(四錢),白芍(三錢),白朮(三錢),茯苓(三錢),甘草(錢半),薄荷(一錢),煨姜(三錢),丹皮(三錢),梔子(二錢)

這個方子是治療肝經血虛、火旺、心情鬱悶不暢的。方中用白朮、茯苓來幫助脾土,使木氣(肝氣)能夠順利上升;用當歸、白芍來補益營血,滋養肝臟;薄荷能清解熱邪;甘草能緩和藥性;柴胡、生薑能升發陽氣。肝氣鬱結就要疏通,使它能像草木一樣舒展生長,所以名為逍遙。如果火氣很盛、血脈不和,可以加入丹皮、山梔,來清理心包的火熱。心包主管火氣,與血為肝之子,為火之母。治療心包的血病,實際上就是治療肝臟的血病。瀉心包的火氣,實際上就是瀉肝臟的火氣,因為子母之間氣息相通。

當歸蘆薈湯

當歸(一兩),膽草(一兩),蘆薈(五錢),青黛(五錢),梔子(一兩),黃連(一兩),黃柏(一兩),黃芩(一兩),大黃(五錢),木香(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

過去是將藥材磨粉後用神麯糊製成藥丸,用薑湯送服。用來治療血病,用酒製成藥丸,再用童子小便送服,效果更好。人體中肝火最為旺盛,常常挾帶著其他經脈的火邪一同作害。這個方子用青黛、蘆薈、膽草直接壓制肝經本身的火氣。用黃芩、黃連、梔子、黃柏、大黃分別疏洩其他經脈的火氣。火氣旺盛則氣機鬱滯,所以用木香、麝香來行氣。火氣旺盛則血液虧虛,所以用當歸來補血。對於肝火決裂(肝火極為旺盛)的病症,只有這個方子最有效果。不要嫌棄它瀉火的藥物多於補血的藥物。

地黃湯

熟地(一兩),山藥(五錢),山萸肉(五錢),茯苓(三錢),丹皮(三錢),澤瀉(三錢)

陳修園認為,人出生後,後天滋養先天的精氣,完全依賴脾胃的運化以及腎臟的精氣。腎臟得到滋養,才能發揮作用。他說這個方子並非直接補腎的藥方,但是對於腎經水虛火旺的人來說,確實不可缺少。這個方子用熟地來滋養腎水,又擔心肝木會盜取腎水,所以用山萸肉來養肝陰,來補子以充實母。再用山藥來補益脾土,啟動水液的輸送,以補充腎臟所需。用丹皮來清理心包之火,瀉除火邪,使腎臟得到安寧。